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吳敬璉 主編 頁數:184 字數:2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比較》是為讀者提供的一個有關比較制度的分析的學術性平臺?!侗容^》站在理論前沿,根據中國經濟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有選擇地介紹別國的經驗和教訓、轉軌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以及比較研究領域的發(fā),同進,有針對性地介紹國內外學術理論界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方案設計、政策建議和評論。本書為該系列雜志第39期,內中具體收錄了:《國際金融乘數效應》、《德國穩(wěn)定金融市場的立法及啟示》、《創(chuàng)造是為了毀滅?》、《需要倡導的精神價值》、《供應鏈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與國際比較》等文章。
作者簡介
吳敬璉,經濟學家,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重慶市人。合著有《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中國經濟的動態(tài)分析和對策研究》等。
書籍目錄
第三十九輯 解釋金融危機的新框架和中國的應對建議 全球金融危機:啟示與應對金融危機專題 國際金融乘數效應 次貸危機和貨幣政策 2007~2008年信貸危機訴訟中的法律問題和經濟問題 德國穩(wěn)定金融市場的立法及啟示前沿 經濟理論的機制設計視角法和經濟學 美國反托拉斯政策:一個世紀的經濟與法律思想新書架 創(chuàng)造是為了毀滅?視界 哈佛大學如何聘任教授改革憶事 需要倡導的精神價值改革論壇 政府轉型與政府作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政府職能的階段性變化比較之窗 供應鏈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與國際比較
章節(jié)摘錄
解釋金融危機的新框架和中國的應對建議 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 這次金融危機是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危機,而1929年的危機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美國用了十年的時間,西歐用了更長的時間才從危機造成的衰退中恢復過來,而且正是l929年的危機引發(fā)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這次金融危機空前嚴重,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如果我們只看2008年10月6-10日的這一個星期,道瓊斯指數下降了超過20%。這是自從道瓊斯指數創(chuàng)立120年以來最壞的一個星期。即便在1929年的金融危機中,也沒有這么壞的現象。 其次,這次金融危機使整個華爾街面目全非,主要金融機構不是垮掉,就是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華爾街最基本的金融機構是投資銀行,而華爾街五大投行中有兩個破產,一個出售,剩下的兩個變身為商業(yè)銀行。從此華爾街的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這種性質的體制變化是1929年金融危機以來都未曾見過的。還有,在這次金融危機期間,雷曼兄弟的破產是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公司破產,打破了好幾項世界紀錄。 第三,在這次金融危機的過程中,美國和英國都迅速地推行了史無前例的大規(guī)模國有化措施,挽救破產的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我們都知道,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是強烈反國有化的,但是這次它被迫用國有化的方式挽救金融體系,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面對的問題有多么嚴重。經過迅速大規(guī)模國有化,現在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金融公司已經變成了國有公司。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現在變成了國有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公司像房利美、房地美現在都變成了完全的國有企業(yè)。而美國、英國政府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國有金融機構的所有者?! 〉谒模@次金融危機對全球金融體系和全球經濟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從美國到整個西歐,從北歐和東歐的部分國家到俄羅斯,從日本到韓國、印度、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紛紛卷入危機。有不少國家,如冰島、烏克蘭、匈牙利等,還面臨國家破產的風險。全球主要國家的政府空前一致地進行緊密協(xié)調,以應對這次金融危機。這都是人類經濟史上從來沒有見到過的現象。這次嚴重的經濟危機正在引發(fā)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其嚴重程度將是自1929年來所未見的,至少對北美和西歐乃至日本來說是如此,因此其影響之大、范圍之深廣都要遠遠超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袊沁@次金融危機里面唯一受影響相對較弱的大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的金融體系與國際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程度的隔離。但是中國的外貿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3,因此全球經濟衰退一定會非常嚴重地影響中國經濟。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貿易是面對全球的,雖然北美和西歐受到嚴重影響,中國仍可以把貿易轉移到這兩個地區(qū)之外的其他國家。然而,由這次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是全球性的,所有其他地區(qū)的經濟都和北美、西歐緊密相關,當整個北美、西歐乃至日本經濟大幅度衰退時,全球經濟都會跟著衰退,因此,中國的貿易一定會受到嚴重打擊。不過,由于全球經濟衰退會導致全球的原材料、能源、運輸等所有價格下降,如果中國能夠很好地把握世界經濟走勢和國內經濟政策,危機就會成為中國進一步發(fā)展的機遇。 下面,我打算講兩個基本的問題。第一,我想提出一個分析金融危機的概念框架;第二,我就中國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提出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 概念框架:軟預算約束的革新這里,我想用軟預算約束的概念來分析這次金融危機。對于這個概念,國內的讀者應該都是相當熟悉的了。 軟預算約束概念 我們首先簡要回顧一下軟預算約束的概念。軟預算約束是雅諾什?科爾奈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針對東歐的中央計劃經濟改革提出來的。它的一個基本含義是,任何金融合同都應該事先規(guī)定資不抵債的企業(yè)需要破產,但是在軟預算約束情況下,雖然合同事先規(guī)定了資不抵債需要破產的條款,事后卻不會真的破產。在改革了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下,國營企業(yè)在資不抵債時仍然不會破產,它們總可以從政府得到救助。這是原始的軟預算約束概念。軟預算約束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那就是,由于這些企業(yè)的經理事先預料到,如果他冒很大的金融風險導致企業(yè)資不抵債,企業(yè)也不會破產,于是這些企業(yè)的經理會不顧后果地去冒險,且冒險得到的好處自己享有,而冒險帶來的損失卻不必承擔。軟預算約束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道德風險,當然這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道德風險?! ∫延械奈墨I告訴我們,軟預算約束問題不僅對于中央計劃經濟國家、轉軌國家是最基本的問題,而且對于一些發(fā)達的市場經濟比如說日本和美國,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也是同軟預算約束問題直接相關的,尤其是韓國的情況?! 』氐竭@次金融危機,最近美聯(lián)儲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國國會聽證的時候提到,他認為最出乎預料的,或者說他的判斷最嚴重失誤的就是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不負責任。當時他采取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在一個良好運行的市場經濟制度下,這些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都有責任管理企業(yè)所面對的風險。但實際的情況是,這些高管人員沒有負責任,從而導致了目前所面臨的嚴重后果。所謂的不負責任,指的就是破天荒的杠桿化程度?! ∧敲?,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會犯下如此嚴重的道德風險問題?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沿著這個問題再追一步,一個基本問題就是這次金融危機最早的源頭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這次金融危機最早起源于次貸危機。而在次貸危機中我們會看到,這種道德風險問題,不僅僅集中在大型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身上,實際上幾乎處處都是,包括借次貸的老百姓,向老百姓發(fā)放貸款的銀行,從銀行手里購買次貸證券的金融機構,乃至最大的金融機構,都存在著道德風險。換句話說,從最底層的次貸借貸者,層層往上,所有的債務人和債權人都顯示了特別強的道德風險問,大家都不顧一切地舉債,每一層金融機構都有特別高的杠桿率,債務杠桿程度空前之高,這又是為什么呢? 我認為,沒有監(jiān)管的債務證券化變成了一種軟預算約束的革新工具。這個軟預算約束的革新工具創(chuàng)造了一種手段,放松了債務人的財務預算,使得他們能夠把自己的預算邊界不斷往外推,從而導致了當前的嚴重后果?! ≡趥鹘y(tǒng)的借債行為模式下,在抵押貸款時,無論是債務人還是債權人都非常關心債務人是不是有能力還貸款,一旦還不起貸款就要破產。在這種模式下,債務人會很小心,因為破產了以后要經受嚴重的損失;債權人也很小心,雖然他發(fā)放的是以房屋作抵押的貸款,但是房屋的價錢隨著市場走,這里面有很大的風險。在傳統(tǒng)情況下,杠桿比率很有限,三四倍的杠桿率就被認為很高。但是在次貸危機中,我們看到杠桿率超過30倍,為什么會這么高?基本原因來自金融創(chuàng)新的核心,即證券化包裝的抵押貸款——按揭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MBS)。抵押貸款證券化實際上把許多抵押貸款包裝在一起,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在沒有證券化之前,每個個人都面臨著比較大的違約風險,但是如果把這種跨地區(qū)、跨特點的貸款包裝在一起,就等于把風險分散化了。當風險分散了之后,就會發(fā)現雖然這是次貸,但是它的風險比普通個人貸款的風險要小。于是這個本不吸引人的次貸變成了很吸引人的、風險很小的貸款,從而也就把預算約束放松了。當許多投資者,實際上就是銀行,購買了很多MBS之后,可以進一步再證券化,把風險進一步分散,導致更大的投資機構購買MBS。這是為什么美國的次貸證券會發(fā)行到全世界,并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原因?! ∵@一系列的證券化過程產生了風險不斷縮小的假象。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另一面,到底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做了些什么?他們關心的又是什么?根據紐約市政府的報告,2006年華爾街的高管一共拿了239億美元獎金!這些獎金是怎么拿的?是他們通過非常激烈的競爭購買證券化的貸款產品。在競爭過程中,一個基本的現象就是,當整個經濟往上走的時候,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是分紅;但是當經濟往下走要冒風險的時候,他們并不對風險負責任,這就是我們講的軟預算約束帶來的后果。 《商業(yè)周刊》在2008年10月底有一篇文章曾經提及:“結果,華爾街的交易者們只關心年底的獎金有多少,而不關心公司健康的長遠發(fā)展。整個體系——從貸款經紀人到華爾街風險管理者——似乎傾向于承擔短期風險,而忽視長期責任。”“健康”指的是將來可以還得起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