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馬未都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梅辰  頁數:17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是第一本關于馬未都的深入專訪,百家講壇沒有講述的收藏故事。馬未都在百家講壇講的是“高雅”的收藏文化,但誰都知道其實他本人更有趣有料,《馬未都說馬未都》就是讓馬未都爆料他自己的精彩故事。     在這本書里,馬未都會跟你侃:他是怎么開始玩收藏的,怎么搞到第一件藏品,怎么“撿漏”,家里怎么招賊的,怎么跟人砍價,如何獲得各種消息,用什么方法使別人信任他,怎樣與專家PK,如何建私人博物館、館里有幾件鎮(zhèn)館的寶貝,甚至還悄悄告訴你下一個收藏熱點是什么……還有,他在玩收藏之前,怎么寫小說做電視劇出名,怎么看當年的王朔、蘇童……在這本書里,你可以見識到一個真實的雜家馬未都,他淵博、生動又極富個性。別以為他只是侃著玩,看完了就知道,這里邊有馬未都天才般的見識和幾十年的人生智慧。    本書以中國當代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的收藏經歷為主線,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馬先生艱辛曲折、鮮為人知且又充滿智慧的收藏經歷和故事生動地展現出來,涉及收藏故事、收藏秘笈、建博物館、人生感悟、文學生涯幾個部分,使讀者在輕松聊天的氛圍中品味收藏的傳奇故事。

作者簡介

梅辰,已出版作品:《人文大家訪談錄》、《鑒賞大家訪談錄》、《養(yǎng)生泰斗談養(yǎng)生》等。

書籍目錄

[引子]  傳奇人物馬未都[第一章] 收藏故事 出師不利 第一件藏品 打眼 費盡心機 失之交臂 撿漏 招賊[第二章] 收藏秘笈 古玩是什么? 收藏入門 什么值得收藏? 討價還價 囝物以知為貴 行家勝過專家 天生我才 我比別人冷靜 收藏根據地一一潘家園 下一個收藏熱點[第三章] 博物館 給我十個億 觀復博物館 以物為證 第一家私立博物館之難 博物館的經營之道 我是臨時保存者[第四章] 觀復館藏 館藏之最 觀復五寶 上蒼托付的龍床 門窗有說道 從海外回購文物 第一次參加拍賣會[第五章] 人生感晤 假如人生重來 經紀人難做 我就這性格 以物證史 有啥不敢讓人看 談“錢”色變 放棄是一種智慧工[第六章] 收藏之前 旱地拔蔥,自學成才 曾經是個文學青年 寫小說一舉成名 “剪”出王朔 《海馬歌舞廳》[余絮] 百事通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收藏故事出師不利梅辰:您的收藏經歷好像開始的特別早?馬未都:對。上世紀80年代我在中國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學》編輯部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那時我對文物的理解時有時無,因為文學的事情特別多,特別重。我那時出差的機會特別多,約稿什么的,走到哪兒看見有什么好的東西就買。那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收藏了,只是外人不知道。梅辰:您當時怎么就有了買文物這樣的意識呢?馬未都:因為我這個人每看到一樣東西我就要想“為什么是這樣?”比如我問你(拿起桌子上的杯子)這杯子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把兒的?梅辰: @∫@?馬未都:你從來都不想這類問題,但這類問題我全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杯子有兩種,一種帶把兒,一種不帶把兒,那么我就會想“人類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意識給杯子安個把兒的?”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想,而這樣的問題只有文物可以給你解釋,并且文物可以真實地再現歷史。迄今為止我覺得我們的史觀是有問題的,我們仍然是一個文獻史觀,但我講究的卻是證據史觀,我要用證據說話。我覺得文獻有百分之二十的真實度就不錯了,咱還別說《史記》兩千年前記的事兒根本就記不清楚,咱就說今天的事兒,文革的事兒你寫出來的都是真實的嗎!你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兒、這么近的事兒你寫出來都不全是真實的,你怎么可以說文獻上記得都是真實的呢?所以別說什么《史記》不《史記》的。我小時候對書有極深的感情,認為書里的事兒都是真的,后來當我發(fā)現書里有很多假話的時候,就特別地深惡痛絕。就好像你跟一個女的結了婚,后來發(fā)現她背叛你,你就覺得特可氣。我不認為文獻上的資料有多重要!我們經??吹綀蠹埳险f某某兩個人離婚了,結果兩人各執(zhí)一詞,誰跟誰說的都不一樣,你聽聽這個說的也像真的,聽聽那個也像真的,你相信誰的?自己親歷的事兒還說不清楚呢,你怎么能相信文字記錄的是真實的呢!因此我不認為文獻有多么真實。梅辰:史學家認同您的這些觀點嗎?馬未都:我沒跟任何人交過鋒。我經常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叛逆的想法,正是這些想法推動了我想用證據說話。通過文物使我對某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認識,于是就逐漸喜歡上了文物收藏。梅辰:您那時玩收藏不需要太多的錢吧?馬未都:我這人一不嗜煙酒,二也沒什么惡習,三當時本人又有稿費,這是一筆工資外的額外收入,多牛啊!因為當時人們的收入都是固定的,同類同等的人錢都差不多,比如你是工人、解放軍、教師,那你掙的錢就都是有數的,大伙都一樣,沒有太大的差別??稍塾懈遒M,咱這不就有錢了嘛!就可以買古董了嘛,而且那時古董也非常便宜。梅辰:那時候沒有假貨吧?馬未都:真的都賣不出去呢!造假也是有成本的,可真貨卻都是白來的。梅辰:把家里的老東西拿出來換點錢?馬未都:一般都是由販子從下面兩、三塊錢收上來,然后再加點錢五、六塊錢賣出去,很便宜的。你知道商業(yè)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我記得當時出版社是八點上班,我早晨六點半出門,但每周有兩次六點就出門了,一出門騎著車先奔玉淵潭公園東門,東門門口就有賣古董的早市。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年我(卒瓦)了的一件東西才十五塊錢。梅辰:(卒瓦)的什么?那個年代十五塊錢也不少了。馬未都:(卒瓦)了個帽筒。帽筒是清中葉以后放帽子用的一種瓷器。在清早期,乾隆以前是沒有帽筒的,都是用帽架,一般就是一個支架,帽子摘下來后就擱在上面。因為清代滿族人的帽子是非常講究的,他的官職是靠頂戴花翎去昭示的,如果說摘去頂戴花翎那就意味著丟了官職,因此回家后帽子都是供著的,人們對帽子是懷有一種很尊敬的態(tài)度的。到了清中葉后出現了帽筒,它是一個直上直下的瓷筒。帽筒在家里也算是一個重要的陳設,因為人們對帽子很尊重,自然對帽筒也會很講究。帽筒到了清晚期非常流行,它的主要材質是瓷,但也有其他材質的。那年冬天,我去玉淵潭公園的早市,騎車一遛,一眼瞧見一個帽筒。我當時年輕,騎在大梁上也沒下車,摘下手套,彎腰,伸手就去拿。當時正是冬天,天兒特冷,我戴著手套,它在地上放得冰涼,我手熱,手上又有汗,一拿它手就出水了,待我拿到半空時就知道捏不住了,我趕緊往回放。那時也沒規(guī)矩,按規(guī)矩必需拿瓶口兒,我也不懂直接就拿的瓶身,結果往回放的時候它順著手指肚就滑下去了,眼瞅著要著地的時候就聽“啪”的一聲,裂了,我趁賣主兒還沒反過神兒來趕緊問價,那人隨口就說“十五”,我把錢往他手里一塞趕快賠錢走人了。賠了十五塊錢,鬧得我一個禮拜心情都不愉快。現在想想十五塊錢真是無所謂的。呵呵,那時的東西都非常非常便宜。梅辰:按規(guī)矩這樣的東西應該怎樣拿放?馬未都:那我首先得下車嘛,我不能騎在個大梁上,伸手夠著去拿嘛,不下車是不行的。另外帽筒是圓的,拿的時候得摳著口沿兒拿,正規(guī)的好東西都應該放在桌子上看,而不是用手拿著看。那時候,第一是因為當時這些東西不值錢,它本身就撂在地上的;第二,也不知道厲害,說這東西還能cei了。梅辰:據說那時候要是運氣好還能碰上有的賣家看見買主喜歡,就說“您拿走”連錢都不要的事兒。您趕上過這好事嗎?馬未都:多了去了。羨慕吧?梅辰:(^_^)馬未都:我那時認識的一些文化界的或者有身份的老者,他們家里都擺著好些古董。逢著人家家買白菜啦、蜂窩煤什么的時候我就一身大汗地幫著干活,每次忙完之后洗干凈了手我就抱著這些古董坐在沙發(fā)上反復看。其實我就是奔這個去的。老先生問我“你喜歡它啊?你怎么會喜歡這些東西?”我說:“我喜歡,我天生就喜歡這些東西”, 有的老先生就會說“得了,你喜歡你就抱回家吧”。因為那個年代,這些人都是為物所累,“文革”時很多人都是因為家里有這些東西而被弄得家破人亡,而且當時這些東西也不值錢,所以就慷慨地送人了。然后我就特高興地抱回家去挨個兒研究,琢磨它都是些什么東西?打眼梅辰:俗話說沒有真金白銀的付出就不會長出好眼力。您收藏了幾十年,是公認的收藏大家,您是否也有過打眼的經歷?馬未都:打眼肯定有過,誰都有。我們早期的打眼主要都出在認知程度不足上,我們那時的打眼相對今天來說也就不叫打眼了。我那時候買錯了也不過就是把乾隆的當雍正的買回來了,即使是買錯了年代但也還是買的老的,今天來看也沒什么問題,也沒吃什么虧,還賺錢了。問題是今天的打眼是說買假了,是被人騙了一個徹底的傾家蕩產。我們那個年代就沒有假貨。梅辰:您有沒有特別難忘的撕心裂肺的打眼經歷?馬未都:沒什么特難忘的,全忘了。所謂的難受就是當時一會兒的事兒,我這人特能承受。我記得有一年,人家給我介紹了一個天津的醫(yī)生,說他家里有點兒東西,我就去了。一進屋,我用眼一掃就發(fā)現這家的東西不錯,都是真的,但這些東西不是哪兒有點兒毛病,就是我不想要,總之是都不理想。我大概看了看,然后就問他還有沒有別的更好點兒的東西?這時候他就下意識地看了他老婆一眼,我就知道這事兒得他老婆說了算,我就趕緊跟他老婆說我大老遠的來了,你能不能給我拿點兒好東西看看?只見夫妻倆目光一碰說“要不就把那東西拿出來給他看看?”然后對我說“你得等會兒,不太好拿?!蹦桥钠鹕戆驯诠竦拈T打開,柜子里面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帽子、被子、衣服、鞋什么都有。你知道過去老房子的那種大壁柜,里面特別大,沒有隔板就是一個直筒子。然后她就稀里嘩啦地開始往外掏,一堆一堆的掏了大半間屋,堆的跟座小山兒似的,我就覺得心里壓力特大,我怕萬一她掏出來的東西我沒看上就特尷尬。終于在深“柜”盡處掏出了一個盒子,一個包裝的很好的、很老舊的盒子。打開一看正是我最想要的東西。當時他開價十六萬,我覺得很便宜,因為當時那東西的市場價在國外差不多有一百六十萬了,十倍吧。我憑直覺覺得那東西是真的,我就試著還了一個價錢:“八萬行不行?”然后他立馬就說:“你現在給我錢?”應該說這夫妻倆前面所有的戲演得都特別好,所有的鋪墊也都沒有漏洞,就到這句臺詞給演砸了。我跟戶里人打過多少交道?戶里人怎么可能讓你砍下一半價錢呢!它又不是秀水街!不可能的!戶里的人要十六萬,你最多砍到十五萬那都能累死你!沒有一個戶里人賣東西你還完價他立馬就賣的,他一定得跟你拉鋸,跟你磨,他不可能讓你砍到一半價錢的!“這人怎么那么容易啊?”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憑我多年的經驗就覺得不對勁了,可能有詐。我推說今天沒帶錢,改天再來。因為我的經驗是假如你當時沒有錢,就算你跟他談好價了也沒用,等你拿了錢再回來的時候,往往那個已經說好了的價就不靈了。因為但凡你跟他說好的價都是你認為有得賺的,虧錢的事你肯定不干嘛,所以你只要是不當場給錢,你前腳一走,那戶里人馬上就開會研究、找人咨詢,所有人都會告訴他“你賣虧了,那人你得多弄他……”都是這樣,我經過的這樣的事兒忒多了。有的時候你事先說好了的價,過后你帶著錢去,那戶里人當著你的面就動起刀來“誰讓你賣的?這個價你要敢賣,我就跟你拼了!”(梅:呵呵,演技派的)那你沒轍!反正那個價你是買不著了。往往這種情況下你都是妥協(xié)——加錢。因此有了這些經驗后我一般就是當場說完就給錢。但我還是有點不死心,過了幾天我就帶著八萬塊錢又去了。到他家后我就把那東西拿到陽臺上去看,特別仔細地看,我就發(fā)現那東西可能是仿的,不好……沒買。這要是碰上個不知深淺的上來一刀砍下一半兒,還尋思著是撿著便宜了呢!哪兒那么多好事兒?就你本事大能砍下一半來?!梅辰:古玩行里的老話:搞收藏最忌諱的就是“看戲”、“聽故事”。馬未都:年輕的時候聽的故事多了,凈聽故事了。什么他們家祖上是宮里的太監(jiān)啦、宮女啦、廚子啦,干什么的都有。有的是偷的,有的是賞賜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假的。自始至終那就是他們編排好的一出戲嘛,不定在家排練過多少次了呢。包括場景、道具的布置以及前后臺詞的設計,先弄一堆半好不壞的東西給你看,然后就等著你問有沒有更好的,接著那個男的再不失時機地看他老婆一眼,繼而他老婆又嘟嘟囔囔、極不情愿地給你翻箱倒柜地倒騰……演得不錯,差點兒把我折里頭。梅辰:現在沒人敢跟您演戲了。馬未都:現在他們做不了我的套兒!他們那些套兒我全知道。當年我初入古玩行的時候人還沒這么壞,也沒人做套兒,等他們這些年學壞了我也練出火眼金睛了,他們也玩不了我了。我這人主要是不貪,因此沒那么多“好事兒”找我。找我的事兒都是公平的事。梅辰:您的意思是說做套兒也得看人,看著誰貪就給誰編個故事,演一出戲?馬未都:對呀,人家看你貪,不套你套誰呀!上當的人都是因為貪!貪便宜,覺得自己有能力買點兒好東西。門兒都沒有??!梅辰:老聽說別人撿漏發(fā)大財,誰心里不癢啊。馬未都:第一我覺得不要試圖自己去跑底下,老覺得一線賺錢。我早期就被人一步步地從北京誆到過瓦房店。那時年輕,人家說有一特好的東西,好得不得了,我就跟著去了。他當時沒說去瓦房店,他說東西在沈陽,我就坐火車去了沈陽;到沈陽后他又說東西在大連,又去了大連;到了大連又說在瓦房店……好不容易到了瓦房店一個農民的后院,那農民扒開一堆破柴火,從里面神秘地掏出一只碗來,我一看立馬就來氣了“孫子你蒙誰呢?!”一看就是他昨天晚上剛擱進去的。特可氣!梅辰:當時您的很多東西都是從農村收來的?馬未都:對,哪兒的都有。當時沒有正常的市場,哪兒都有可能去買。我專程去買得很少,都是利用工作之便,出差什么的去買。當時它還是我的一個業(yè)余生活嘛。梅辰:上過一次當了,再去就會很謹慎了?馬未都:對,后來我們就有了行家之間的通話。行家之間的通話都是靠譜的,我知道哪個地方有了再去。待后來有了數碼相機,就讓對方先把照片發(fā)過來,看準后再行動。現在我哪兒也不去了,也不需要去了。失之交臂梅辰:收藏了幾十年,有沒有您特想要,但因各種原因最后失之交臂、至今想起來還覺得甚為遺憾的東西?馬未都:多了。幾次與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失之交臂就挺遺憾的??瞻灼诘那嗷ù蠊迯膶W術的角度講非常珍貴。過去講明朝的瓷器指的就是永(樂)、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這八個時期,但明朝是十六個皇帝,其中有三個皇帝正統(tǒng)、景泰、天順當朝了三十年,明朝差點從這兒改朝換代,差點兒亡了,因此這三朝是沒有官窯的。官窯全部停燒,無任何官款瓷器傳世,因此也就沒有了官窯的標準物,歷史上稱這三十年為黑暗期,也叫空白期。但民間肯定還是在生產,不可能那三十年老百姓不用瓷了,但器物上沒有具體的年號。第一章 收藏故事出師不利梅辰:您的收藏經歷好像開始的特別早?馬未都:對。上世紀80年代我在中國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學》編輯部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那時我對文物的理解時有時無,因為文學的事情特別多,特別重。我那時出差的機會特別多,約稿什么的,走到哪兒看見有什么好的東西就買。那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收藏了,只是外人不知道。梅辰:您當時怎么就有了買文物這樣的意識呢?馬未都:因為我這個人每看到一樣東西我就要想“為什么是這樣?”比如我問你(拿起桌子上的杯子)這杯子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把兒的?梅辰: @∫@?馬未都:你從來都不想這類問題,但這類問題我全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杯子有兩種,一種帶把兒,一種不帶把兒,那么我就會想“人類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意識給杯子安個把兒的?”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想,而這樣的問題只有文物可以給你解釋,并且文物可以真實地再現歷史。迄今為止我覺得我們的史觀是有問題的,我們仍然是一個文獻史觀,但我講究的卻是證據史觀,我要用證據說話。我覺得文獻有百分之二十的真實度就不錯了,咱還別說《史記》兩千年前記的事兒根本就記不清楚,咱就說今天的事兒,文革的事兒你寫出來的都是真實的嗎!你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兒、這么近的事兒你寫出來都不全是真實的,你怎么可以說文獻上記得都是真實的呢?所以別說什么《史記》不《史記》的。我小時候對書有極深的感情,認為書里的事兒都是真的,后來當我發(fā)現書里有很多假話的時候,就特別地深惡痛絕。就好像你跟一個女的結了婚,后來發(fā)現她背叛你,你就覺得特可氣。我不認為文獻上的資料有多重要!我們經??吹綀蠹埳险f某某兩個人離婚了,結果兩人各執(zhí)一詞,誰跟誰說的都不一樣,你聽聽這個說的也像真的,聽聽那個也像真的,你相信誰的?自己親歷的事兒還說不清楚呢,你怎么能相信文字記錄的是真實的呢!因此我不認為文獻有多么真實。梅辰:史學家認同您的這些觀點嗎?馬未都:我沒跟任何人交過鋒。我經常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叛逆的想法,正是這些想法推動了我想用證據說話。通過文物使我對某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認識,于是就逐漸喜歡上了文物收藏。梅辰:您那時玩收藏不需要太多的錢吧?馬未都:我這人一不嗜煙酒,二也沒什么惡習,三當時本人又有稿費,這是一筆工資外的額外收入,多牛?。∫驗楫敃r人們的收入都是固定的,同類同等的人錢都差不多,比如你是工人、解放軍、教師,那你掙的錢就都是有數的,大伙都一樣,沒有太大的差別。可咱有稿費,咱這不就有錢了嘛!就可以買古董了嘛,而且那時古董也非常便宜。梅辰:那時候沒有假貨吧?馬未都:真的都賣不出去呢!造假也是有成本的,可真貨卻都是白來的。梅辰:把家里的老東西拿出來換點錢?馬未都:一般都是由販子從下面兩、三塊錢收上來,然后再加點錢五、六塊錢賣出去,很便宜的。你知道商業(yè)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我記得當時出版社是八點上班,我早晨六點半出門,但每周有兩次六點就出門了,一出門騎著車先奔玉淵潭公園東門,東門門口就有賣古董的早市。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年我(卒瓦)了的一件東西才十五塊錢。梅辰:(卒瓦)的什么?那個年代十五塊錢也不少了。馬未都:(卒瓦)了個帽筒。帽筒是清中葉以后放帽子用的一種瓷器。在清早期,乾隆以前是沒有帽筒的,都是用帽架,一般就是一個支架,帽子摘下來后就擱在上面。因為清代滿族人的帽子是非常講究的,他的官職是靠頂戴花翎去昭示的,如果說摘去頂戴花翎那就意味著丟了官職,因此回家后帽子都是供著的,人們對帽子是懷有一種很尊敬的態(tài)度的。到了清中葉后出現了帽筒,它是一個直上直下的瓷筒。帽筒在家里也算是一個重要的陳設,因為人們對帽子很尊重,自然對帽筒也會很講究。帽筒到了清晚期非常流行,它的主要材質是瓷,但也有其他材質的。那年冬天,我去玉淵潭公園的早市,騎車一遛,一眼瞧見一個帽筒。我當時年輕,騎在大梁上也沒下車,摘下手套,彎腰,伸手就去拿。當時正是冬天,天兒特冷,我戴著手套,它在地上放得冰涼,我手熱,手上又有汗,一拿它手就出水了,待我拿到半空時就知道捏不住了,我趕緊往回放。那時也沒規(guī)矩,按規(guī)矩必需拿瓶口兒,我也不懂直接就拿的瓶身,結果往回放的時候它順著手指肚就滑下去了,眼瞅著要著地的時候就聽“啪”的一聲,裂了,我趁賣主兒還沒反過神兒來趕緊問價,那人隨口就說“十五”,我把錢往他手里一塞趕快賠錢走人了。賠了十五塊錢,鬧得我一個禮拜心情都不愉快。現在想想十五塊錢真是無所謂的。呵呵,那時的東西都非常非常便宜。梅辰:按規(guī)矩這樣的東西應該怎樣拿放?馬未都:那我首先得下車嘛,我不能騎在個大梁上,伸手夠著去拿嘛,不下車是不行的。另外帽筒是圓的,拿的時候得摳著口沿兒拿,正規(guī)的好東西都應該放在桌子上看,而不是用手拿著看。那時候,第一是因為當時這些東西不值錢,它本身就撂在地上的;第二,也不知道厲害,說這東西還能cei了。梅辰:據說那時候要是運氣好還能碰上有的賣家看見買主喜歡,就說“您拿走”連錢都不要的事兒。您趕上過這好事嗎?馬未都:多了去了。羨慕吧?梅辰:(^_^)馬未都:我那時認識的一些文化界的或者有身份的老者,他們家里都擺著好些古董。逢著人家家買白菜啦、蜂窩煤什么的時候我就一身大汗地幫著干活,每次忙完之后洗干凈了手我就抱著這些古董坐在沙發(fā)上反復看。其實我就是奔這個去的。老先生問我“你喜歡它啊?你怎么會喜歡這些東西?”我說:“我喜歡,我天生就喜歡這些東西”, 有的老先生就會說“得了,你喜歡你就抱回家吧”。因為那個年代,這些人都是為物所累,“文革”時很多人都是因為家里有這些東西而被弄得家破人亡,而且當時這些東西也不值錢,所以就慷慨地送人了。然后我就特高興地抱回家去挨個兒研究,琢磨它都是些什么東西?打眼梅辰:俗話說沒有真金白銀的付出就不會長出好眼力。您收藏了幾十年,是公認的收藏大家,您是否也有過打眼的經歷?馬未都:打眼肯定有過,誰都有。我們早期的打眼主要都出在認知程度不足上,我們那時的打眼相對今天來說也就不叫打眼了。我那時候買錯了也不過就是把乾隆的當雍正的買回來了,即使是買錯了年代但也還是買的老的,今天來看也沒什么問題,也沒吃什么虧,還賺錢了。問題是今天的打眼是說買假了,是被人騙了一個徹底的傾家蕩產。我們那個年代就沒有假貨。梅辰:您有沒有特別難忘的撕心裂肺的打眼經歷?馬未都:沒什么特難忘的,全忘了。所謂的難受就是當時一會兒的事兒,我這人特能承受。我記得有一年,人家給我介紹了一個天津的醫(yī)生,說他家里有點兒東西,我就去了。一進屋,我用眼一掃就發(fā)現這家的東西不錯,都是真的,但這些東西不是哪兒有點兒毛病,就是我不想要,總之是都不理想。我大概看了看,然后就問他還有沒有別的更好點兒的東西?這時候他就下意識地看了他老婆一眼,我就知道這事兒得他老婆說了算,我就趕緊跟他老婆說我大老遠的來了,你能不能給我拿點兒好東西看看?只見夫妻倆目光一碰說“要不就把那東西拿出來給他看看?”然后對我說“你得等會兒,不太好拿。”那女的起身把壁柜的門打開,柜子里面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帽子、被子、衣服、鞋什么都有。你知道過去老房子的那種大壁柜,里面特別大,沒有隔板就是一個直筒子。然后她就稀里嘩啦地開始往外掏,一堆一堆的掏了大半間屋,堆的跟座小山兒似的,我就覺得心里壓力特大,我怕萬一她掏出來的東西我沒看上就特尷尬。終于在深“柜”盡處掏出了一個盒子,一個包裝的很好的、很老舊的盒子。打開一看正是我最想要的東西。當時他開價十六萬,我覺得很便宜,因為當時那東西的市場價在國外差不多有一百六十萬了,十倍吧。我憑直覺覺得那東西是真的,我就試著還了一個價錢:“八萬行不行?”然后他立馬就說:“你現在給我錢?”應該說這夫妻倆前面所有的戲演得都特別好,所有的鋪墊也都沒有漏洞,就到這句臺詞給演砸了。我跟戶里人打過多少交道?戶里人怎么可能讓你砍下一半價錢呢!它又不是秀水街!不可能的!戶里的人要十六萬,你最多砍到十五萬那都能累死你!沒有一個戶里人賣東西你還完價他立馬就賣的,他一定得跟你拉鋸,跟你磨,他不可能讓你砍到一半價錢的!“這人怎么那么容易啊?”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憑我多年的經驗就覺得不對勁了,可能有詐。我推說今天沒帶錢,改天再來。因為我的經驗是假如你當時沒有錢,就算你跟他談好價了也沒用,等你拿了錢再回來的時候,往往那個已經說好了的價就不靈了。因為但凡你跟他說好的價都是你認為有得賺的,虧錢的事你肯定不干嘛,所以你只要是不當場給錢,你前腳一走,那戶里人馬上就開會研究、找人咨詢,所有人都會告訴他“你賣虧了,那人你得多弄他……”都是這樣,我經過的這樣的事兒忒多了。有的時候你事先說好了的價,過后你帶著錢去,那戶里人當著你的面就動起刀來“誰讓你賣的?這個價你要敢賣,我就跟你拼了!”(梅:呵呵,演技派的)那你沒轍!反正那個價你是買不著了。往往這種情況下你都是妥協(xié)——加錢。因此有了這些經驗后我一般就是當場說完就給錢。但我還是有點不死心,過了幾天我就帶著八萬塊錢又去了。到他家后我就把那東西拿到陽臺上去看,特別仔細地看,我就發(fā)現那東西可能是仿的,不好……沒買。這要是碰上個不知深淺的上來一刀砍下一半兒,還尋思著是撿著便宜了呢!哪兒那么多好事兒?就你本事大能砍下一半來?!梅辰:古玩行里的老話:搞收藏最忌諱的就是“看戲”、“聽故事”。馬未都:年輕的時候聽的故事多了,凈聽故事了。什么他們家祖上是宮里的太監(jiān)啦、宮女啦、廚子啦,干什么的都有。有的是偷的,有的是賞賜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假的。自始至終那就是他們編排好的一出戲嘛,不定在家排練過多少次了呢。包括場景、道具的布置以及前后臺詞的設計,先弄一堆半好不壞的東西給你看,然后就等著你問有沒有更好的,接著那個男的再不失時機地看他老婆一眼,繼而他老婆又嘟嘟囔囔、極不情愿地給你翻箱倒柜地倒騰……演得不錯,差點兒把我折里頭。梅辰:現在沒人敢跟您演戲了。馬未都:現在他們做不了我的套兒!他們那些套兒我全知道。當年我初入古玩行的時候人還沒這么壞,也沒人做套兒,等他們這些年學壞了我也練出火眼金睛了,他們也玩不了我了。我這人主要是不貪,因此沒那么多“好事兒”找我。找我的事兒都是公平的事。梅辰:您的意思是說做套兒也得看人,看著誰貪就給誰編個故事,演一出戲?馬未都:對呀,人家看你貪,不套你套誰呀!上當的人都是因為貪!貪便宜,覺得自己有能力買點兒好東西。門兒都沒有啊!梅辰:老聽說別人撿漏發(fā)大財,誰心里不癢啊。馬未都:第一我覺得不要試圖自己去跑底下,老覺得一線賺錢。我早期就被人一步步地從北京誆到過瓦房店。那時年輕,人家說有一特好的東西,好得不得了,我就跟著去了。他當時沒說去瓦房店,他說東西在沈陽,我就坐火車去了沈陽;到沈陽后他又說東西在大連,又去了大連;到了大連又說在瓦房店……好不容易到了瓦房店一個農民的后院,那農民扒開一堆破柴火,從里面神秘地掏出一只碗來,我一看立馬就來氣了“孫子你蒙誰呢?!”一看就是他昨天晚上剛擱進去的。特可氣!梅辰:當時您的很多東西都是從農村收來的?馬未都:對,哪兒的都有。當時沒有正常的市場,哪兒都有可能去買。我專程去買得很少,都是利用工作之便,出差什么的去買。當時它還是我的一個業(yè)余生活嘛。梅辰:上過一次當了,再去就會很謹慎了?馬未都:對,后來我們就有了行家之間的通話。行家之間的通話都是靠譜的,我知道哪個地方有了再去。待后來有了數碼相機,就讓對方先把照片發(fā)過來,看準后再行動?,F在我哪兒也不去了,也不需要去了。失之交臂梅辰:收藏了幾十年,有沒有您特想要,但因各種原因最后失之交臂、至今想起來還覺得甚為遺憾的東西?馬未都:多了。幾次與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失之交臂就挺遺憾的。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從學術的角度講非常珍貴。過去講明朝的瓷器指的就是永(樂)、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c)、萬(歷)這八個時期,但明朝是十六個皇帝,其中有三個皇帝正統(tǒng)、景泰、天順當朝了三十年,明朝差點從這兒改朝換代,差點兒亡了,因此這三朝是沒有官窯的。官窯全部停燒,無任何官款瓷器傳世,因此也就沒有了官窯的標準物,歷史上稱這三十年為黑暗期,也叫空白期。但民間肯定還是在生產,不可能那三十年老百姓不用瓷了,但器物上沒有具體的年號。在沒有進行空白期瓷器研究之前,人們遇到把握不準的器物時或把它往前靠(宣德),或把它往后靠(成化、嘉靖)都有可能。雖然空白期的瓷器從工藝上、質量上都算不得上乘,但從學術角度上講它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它填補了一個空白。再有就是前兩天剛拍的一對雍正粉彩的碗,落槌價五千萬。它原本是北京大學一位老師的,八七年他拿給我,賣價十二萬,那時候我哪兒買得起啊!那時大伙兒還在爭當萬元戶呢!十二萬根本連想都不敢想。一聽十二萬元就覺得是跟自己不搭界的一件事兒,就像今天有人跟我說有一什么東西要賣我十二個億一樣,轉身就走唄,跟我有啥關系?愛賣誰賣誰吧!后來它被一個香港人買走了。它第一次拿出來拍的時候拍了好幾百萬;后來又拍過一次;這次拍了五千多萬。當時要知道日后值五千萬,我就是砸鍋賣鐵、借錢也得把它買下來啊??龋l能知道后邊的事兒呀,當時就沒動這心思,一聽十二萬頭沒回的就跑了。梅辰:也就是說在您沒買成的東西里經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馬未都:對,主要是經濟因素。你得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支付能力,這是絕對的。你再喜歡,沒錢也沒戲。梅辰:那些賠上房子和家產的就是因為太喜歡了。馬未都:這種人是貪,我見過的這類人沒一個不是這個因素的。梅辰:您有沒有特別愛不釋手、夜不能寐的東西?馬未都:沒有,我現在對文物都比較清楚了,沒有吸引我到非買不可地步的東西了。你看電視里介紹很多這“國寶”、那“國寶”的,實際上也沒那么重要,都是弄得很玄。梅辰:即使《鬼谷下山》來了也就那么回事?馬未都:這就好像某一天你看見一個女子宛若天仙、傾國傾城,你就非得把她娶回來?有的是絕代佳人,你是沒見著。[梅:真都娶回來,晚上自己都拿不準主意往哪兒掛燈。(^_^)]鏈接:《鬼谷下山》:指元青花《鬼谷下山》罐。2005年倫敦佳士得(CHRISTIE'S)拍賣會上其以1568.80萬英鎊,即約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創(chuàng)出中國瓷器的歷史最高價。鬼谷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戰(zhàn)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與龐涓皆為其弟子?!豆砉认律健返墓适鲁鲎浴稇?zhàn)國策》,它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燕、齊兩國交戰(zhàn),為齊國效命的孫臏被敵方所擒,其師鬼谷子率領眾人下山營救的故事。此罐圖案描繪的便是鬼谷子一行人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獅虎共拉的兩輪車上,兩個騎馬之人緊隨其后,其中一人打了一面寫有“鬼谷”兩字的旗。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底藍花瓷器的專稱。典型青花器系用鈷料在瓷坯上描繪紋飾,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溫中一次燒成。藍花在釉下,因此屬釉下彩。(插圖20)梅辰:您現在看什么都不激動了,那還能有樂趣嗎?馬未都:有樂趣啊,有很多跟價錢無關的樂趣,是智力上的挑戰(zhàn)。你比如這次我在香港博覽會上買了好幾件東西,其中有一件特好的東西——朱砂百寶嵌的大漆盒。他們都不識貨,尤其是外國人,他們不懂,不認,也不知道,所以很便宜就賣了。它看著跟新的一樣,待會兒我給你看一眼。朱砂是一種很名貴的天然顏料。過去的朱批用的就是朱砂。把朱砂摻在大漆里,就是很漂亮的紅色朱砂漆,故宮里的炕桌等就是這種朱砂漆。一般來說漆都是以黑色、棕色的為多,紅色的特別少,因為朱砂特別貴,成本太高,所以朱砂漆特別少?,F在人們已經基本不使用朱砂了,轉而使用像銀朱這類價格比朱砂便宜很多的化工顏料作為替代物。鏈接:朱砂,古時稱作“丹”,為色澤純正、鮮艷的天然紅色顏料。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HgS)。朱批:古時皇帝用朱砂紅筆批閱的奏折,稱為“朱批奏折”或“朱批諭旨”,簡稱朱批。大漆: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亦稱生漆。漆樹屬落葉喬木,又名大木漆、山漆樹,因產生漆而得名。其樹皮和葉中具有白色乳液,含有漆酚物質。漆樹屬全世界約150種,分布于亞洲東部、北美和中美。中國產15種。漆樹原產于中國,后傳入日本、朝鮮、歐美。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只跟聰明人交朋友。馬未都是我的朋友。——張鐵林說馬未都我非常欣賞馬未都先生對文物鑒定的那種直率的表達方式?!齽傉f馬未都有魅力的男人危險啊,尤其是有文化有涵養(yǎng)又有幽默感的男人?!榜R扎”說馬未都

編輯推薦

《馬未都說馬未都》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未都說馬未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6條)

 
 

  •   近來天濕熱,拿書的手也濕熱,唉。
      但看馬未都的書不累,有文化又不文化,不酸,俗又不俗,俗得雅。
      
      昨天在“鳳凰直播”上看了三個小時的何東訪馬未都,兩個京胚子說文化,說得有文化又沒文化,天南地北,東西南北,就是北京人的侃爺在對話,好看,比看書看電視欄目都好看,不做作,鏡頭有時會東移西動的,人坐得也不那么正經,衣穿得也特隨意,說文化、說世俗、說人情、說歷史,時間長度沒限止,就說得不結巴,想說就說了。
      
      馬未都,這么個自稱草根的收藏家,但他的人生閱歷讓人嘖舌。
      他出了不少書,我看過幾本,都能看得下去,看了我都有收益。
      
      不過還是聽他侃“文化離我們有多遠?”更來勁。
      
      這個馬未都,是中國收藏第一人,他通過自己的書籍和講座引領一場盛世收藏熱,無數收藏愛好者唯“馬”首是瞻。他建立了中國第一家私立古典藝術博物館,他是知識青年、文學青年,也是編輯、作家、編劇,更是收藏界的老大、傳媒界的寵兒。收藏之王馬未都作客《鳳凰非常道》,對話麻辣主持人何東,說收藏趣事,聊業(yè)內秘聞,辯輿論爭議,透過歷史文物,看穿世象人心。
      
      人生不過百年,其實五十年后的人生就是半截入土的了。
      
      馬未都說他的生前身后事,娓娓道來,真切感人,比那些什么狗屁“作協(xié)”的人寫的**好看多了,也有文化得多了。
      
      問他為什么要弄私人的“觀復博物館”,他回答說為的是能“炫耀”,“炫 耀”文化!
      比如說“桌子”,這個詞怎么來的?你天天在用在說,但不去想這個詞怎么來的。
      古時“卓”就是高的意思。
      “桌”比椅高,所以就叫“桌”,原為“卓”,后好事之人又加了兩條腿,就成了“桌”。
      
      他說的事是我們生活中天天遇到但從不去思考的事。
      
      看看馬未都說文化,才知道我真的是一點沒文化,文化是什么?就是浸淫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離開生活是談不了文化的。
      
  •   聽馬未都講收藏,一下子就被他睿智而幽默的語言吸引,聽完了講壇買書讀,圖文并茂,知識性強,雖不收藏,也很喜歡,于是關注他的所有信息。這本書中的許多趣事,在講壇里也提到過,但作為對話,場景更輕松,語言更生動,不僅有令人笑出聲的趣事,更有風趣的對話,如同參與在采訪過程中。作者用聊天表情穿插在對話中,更是讓讀者如臨現場。趣味盎然的閱讀,不知身在何處,被講述的歷史、收藏經歷、辨識知識和歷史常識吸引著,直到文字盡頭,思緒仍徘徊在那些一問一答之中。所有看似直白、簡單的對話,都有讓人頓悟的力量。雖然不能當面請教、當面聆聽,也看到了智慧的眼神,獲得了教益,這就是書本的魅力——隨時在身邊的朋友。值得一讀的書,值得品味的人生。
  •   該書內容是以問答式來敘述的,不是一言堂式的說教,讀來使人感到親切自然說。馬未都是當今收藏大家,在央視的《百家講壇》專欄中多次出場,但有很多其本人鮮為人知的經歷、經驗、思想、觀點和尖銳的看法難以言表,均在該書中紕漏。該書作者以收藏愛好者的視角,提出很多我們大家更想知道的問題,一一提出,而馬未都的回答直接、幽默,讀來令人感到真實、過癮,受益匪淺。個人認為:電視中的馬未都僅僅是一個收藏知識的傳播者和普及者,真實的馬未都只有在該書中才可了解到。電視中的馬未都展示的只是博學的一面,馬未都的思想內涵和心里話只有在該書中才有所體現。從該書中還意外而又興奮的了解到以前馬未都還來到過我們大連瓦房店。歡迎他再來看看,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慶幸中國出了個馬未都!感謝梅辰出了這部好書!
  •   全書兩天就看完了,受益匪淺!與百家講壇里的內容不同,這本書通過訪談的形式,通過馬未都對文物收藏的經歷和理解的這一話題逐漸展開,深入地講述了馬未都對人對物對事的態(tài)度。很詼諧,幽默,但也很有建設性和引人深思。選這本書主要是由于喜歡馬未都,人雖然狂,但卻是真有本事,非常的自信樂觀而且也很現實。推薦!
  •   一直聽說馬未都在民間的收藏家中很有名,但是總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家底,也暫時談不上什么愛好,因此也沒有一直下手去想購買馬未都的書來看看,不過一次偶然,一個愛好跟我一樣比較廣泛的朋友對馬未都的書籍系列比較感興趣,但是卻對網上購書比較陌生,因此讓我?guī)兔I一套來分享一下,我也正好就此順便了解了一下。想想看,一次性買馬未都的那么多書籍,本意是想幫朋友買齊一套5本的系列的,為什么呢?因為《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中馬未都自己給書作序,說此套書共五冊,分為家具篇、陶瓷篇(上、下)、玉器篇和雜項篇,等書買回來,才發(fā)現現在好像只出了前面三篇,后面的玉器篇和雜項篇都還沒有出呢,朋友正好度假去了,不急著看書,我也正好等待一下,看書能否出齊了再給朋友送去。順便也就了解一下馬未都其人吧,正好中秋國家節(jié)日三天,有點閑暇時間,呵呵。這樣一看,就通過梅辰的訪問,了解到了一些收藏方面的知識。至少我知道了,馬未都以前的收藏是以瓷器起家的,后來逐漸開始收藏家具,但是中國人不把建筑看成文物,不像西方人,因此只好收藏一些門窗一類的,后來馬未都逐漸有了一些家底,才開始收藏一些其它方面的東西。再比如說,像類似百寶嵌一類的古玩,是明朝后期才出現的,以清朝達到鼎盛;瓷器的審美程度,以宋朝最高,但是瓷器的工藝水平卻又是清朝的康雍乾盛世最高,由于清朝的這個時期相對歷史時期比較近而且當時的社會相對較為發(fā)達,因此現在的清朝瓷器較多,但是又以空白期的瓷器歷史價值偏高。再比如說,像瓷州窯、梅瓶和黃花梨的知識,雖然很簡單,但是至少讓你了解了一個大概,像明清時期的家具,尤其是清康雍乾時期的家具,就以檀木最為貴重,中國的檀木又有30多種,其中5種是喬木可以作家具,像紫檀、黃花梨、紅木,都屬于檀木的一種??偟恼f來,了解馬未都,可以知道一段歷史,學習到一點知識,更可以明確自己如果想收藏瓷器,下一步應該去先看看什么書籍,比如說馬未都在書中就非常直白的推薦到,馮先銘等主編的《中國陶瓷史》(我后來在網上找了一下,可能是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的),還有就是《中國陶瓷》(推薦的是輕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但是我只找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馮先銘主編的《中國陶瓷》),作為收藏的啟蒙讀物,我這里也推薦大家閱讀該書籍,確實不錯。
  •   了解馬未都先生是從百家講壇開始,風趣、睿智。這本書的作者通過訪談的形式,介紹了馬先生的收藏生平,于簡潔平實的言語中,讓人感受到馬先生的“功力”。轉而再看馬先生的博客,更讓人覺得在當今浮躁社會中還有人在凈心思考,關注民族藝術的真諦。有時間時一定去觀復博物館看看,我想覺得會不虛此行的。
  •   并不收藏,只是最初買了本《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沒想到收藏文化可以被寫的如此意趣盎然,于是一本本關注著馬先生新出的書,而且想到觀復去看看。
  •   我是帶著愉快的心情讀完《馬未都說馬未都》的,應該說是《馬未都說馬未都》給我?guī)Я藖砹碎喿x的快感。這些年,當小品的語言成為一種時尚后,差不多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兩句“趙本山”似的“幽默”,但讓人一聽就是“仿”的,沒有自己的東西。就像青菜大家都認識,但每個人做出來的口味不一樣?!恶R未都說馬未都》中的東西大家都懂,但馬未都說出來一聽就是他自己的東西,因為這里面有他自己的經歷、經驗和底蘊。即使不借助“百家講壇”這個平臺,馬未都也已功成名就,馬未都的“紅”因為其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而給人感到厚實,更多了一分成功的從容和幽默,不像現在那些搶著急者成功的人,如沒有根的浮萍一樣。有馬未都這些人在,中國文化之幸!
  •   看到了在<羊城晚報>中報道:"買股買樓不如藏木"引起了我的興趣......特別是黃花梨,海南的黃花梨和越南的黃花梨有什么區(qū)別呢?正巧有人向我介紹紅木家具,我也想弄懂紅木家具的識別和分類.偶然在中央電視臺看到了馬先生的節(jié)目,對他產生了濃厚地興趣.在當當網買了三本有關收藏的書和這一本書.讀完特爽!很少人能以這種直率地性情介紹自己,從書中理解了率性的馬未都,欣賞著他的智慧和幽默,會意著妙不可傳的"馬式"語言,非常過癮!
  •   一直喜歡馬未都先生,深奧的知識總是能讓他用通俗的語言講出,這本書也是如此,一問一答間傳遞的是馬未都先生傳奇的經歷,收藏的樂趣和知識~~
  •   馬未都先生有點意思,聽他說話和聽相聲似的,聲音都和相聲大師劉寶瑞差不多。感謝本書的訪談題材,讀起來更是愉快。訪談的內容也不單一,收藏文物的知識,馬未都先生對收藏的個人經驗見解,以及他對事物一針見血的評論總結,讀起來一氣貫通,時而深思時而捧腹。推薦!
  •   《馬未都說馬未都》該書還不錯,馬未都說話很有趣,但本書不具備收藏價值
  •   通過閱讀,了解一點馬未都先生,也增長一點知識,盡管并不搞收藏。該書還是不錯的。
  •   喜歡馬未都,他寫的書幾乎都買了,除了關于收藏,還有很多人生的智慧和思考,很喜歡。
  •   馬未都先生在收藏界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雖然名聲在外,但是他仍然能夠平淡隨和,此書給人感覺坦誠而質樸,值得收藏愛好者用心學習。
  •   歷史造就了馬未都,在那個年代,他也算是中產階級了,有工資,有稿費,生活無憂,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挺好。本書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介紹了老馬的收藏史,很吸引人,很吸引愛好收藏的人士。感嘆他生活的時代一去不返了,現在的市場充滿贗品,隨著科技的進步,贗品也讓很多老手打眼了,呵呵,這就是收藏~~總之,你喜歡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在你心中的分量就重,價值就大,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收藏吧~~~~~
  •   喜歡馬未都的文字,說話調侃,也佩服其的鉆研和收藏!看了這書,還給我們一個真實的馬未都!
  •   馬未都的語言能力在書籍和電視中已經是國人盡知了,真好!某一個領域的行家,如果再能有語言能力,即表達能力,那么對這個行業(yè),以及語言,都是福音!這個行業(yè)于是變得精彩,而關于一個行業(yè)的精髓的語言總是很精彩的。陳丹青、馮小剛、王剛、馮侖們的書,就妙在這里。

    真是孤陋寡聞,竟從未八卦過馬先生的歷史,看了本書才鬧明白了:

    信息渠道匱乏,人人看報紙的年代,他在有500萬發(fā)行量的只有四個版面的《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了一整版小說,據說當年的500萬份報紙至少會有5000萬人傳看。而信息傳播渠道依然匱乏,家家看電視,并且全社會一個時期幾乎只關注一部連續(xù)劇的年代,他整了《海馬歌舞廳》。

    人家寫字說話之余,愛古玩。強!
  •   剛到貨,迫不及待看馬未都的訪談,真是太幽默了,句句充滿智慧,馬老師是我偶像,他日有機會去北京看看觀復博物館,如果見到馬老師,我一定讓他給我簽名,每一件古董都透著中國人的智慧,所以,我們說: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中國古人的智慧。
  •   跟馬未都學收藏,確實不一般
  •   先前看了馬未都先生的百家講壇,很是喜歡他的講課風格,看了此書后,了解了更全面的馬未都,一個真實的馬未都!
  •   一口氣讀完《馬未都說馬未都》這本書,覺得馬先生的知識好淵博?。?/li>
  •   看馬未都說故事,人生享受。
  •   《馬未都說馬未都》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馬先生。
  •   起初覺得書挺貴。
    可后來買了才發(fā)現,為了馬未都,我們作為馬扎,這本書再貴都有意義。
    簡略的講述了幾乎是馬未都的一生。馬未都語言的犀利,知識的淵博淋漓盡致。
    梅辰的語言也很風趣,確實是好書。
  •   這本書雖然不是馬未都執(zhí)筆但是里面的話全是馬未都說的,是對馬爺的采訪。一直很喜歡馬爺,我對古董沒興趣,但是喜歡馬未都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一本茶余飯后休閑的好讀本。
  •   聽馬未都聊家常似的說他的樂趣
  •   我喜歡馬未都對待人生、人世的那種態(tài)度,既超俗又不虛渺!有啟發(fā)!是好書!細細品味他的話,一個人和一個名人!真羨慕馬老師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生活中,我們有幾人是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呢?先進國家的社會福利足以讓你養(yǎng)老,而不必為生計無奈選擇不喜歡的工作!希望我們也能富足,從事并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
  •   對于文物一直沒有什么研究,看看這本書感覺還不錯,有文物的知識在里面,但不是很深主要還是人物訪談的對話,馬未都很有個性的一個人,說話很幽默,很有深度和內涵的一個人不過記者的問題有很多真是太白癡了,也不知道她想什么呢
  •   馬未都說馬未都他是我們的知已!
  •   一直喜歡馬未都先生,從這本書又了解了他許多經歷。
  •   馬未都說馬未都這是一本好書,值得一看。優(yōu)惠也較大,挺好。
  •   從這邊書中可以領略到馬未都先生精彩的人生和精辟的觀點,很喜歡,連看了兩遍!
  •   休息天剛看了人物欄目,介紹馬未都,就買了這本書,有趣,馬先生有點反叛,書中附有照片,挺好看的?,F在又開始看馬先生的博客了。
  •   以采訪的形式講述了馬未都的經歷,看法很獨到,收益匪淺。 物流速度很快,書質量好。
  •   看了這本書,原來馬未都準備把眾多的收藏品捐給博物館,而不是留給兒子。真是了不起
  •   馬未都真是個稱得上睿智的老頭!喜歡的他平實中帶著幽默,深沉中透著輕松的人生態(tài)度!
  •   謝謝馬未都先生能給我們帶來那么好的作品!
  •   看了馬未都的書后,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他是一個聰明人。
  •   喜歡馬未都先生的書
  •   馬未都是進來名聲大噪的一位收藏家,在文博界的地位堪稱翹楚,真正的能人,讓人佩服!
  •   書還沒有看 但馬未都的訪談看過一些 這個人是很有內涵的書我相信也是值得一讀的 我想每一個選擇他的書的讀者是不會在意我對這本書評價是好是壞
  •   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以喜歡馬未都。
  •   喜歡馬未都,內容很好看(就是一下就看完了,內容太少)質量也不錯,應該是正版的
  •   感覺不錯,可以了解一個真實的馬未都。
  •   馬未都.因欣賞他,所以關注他.這本書不錯.讀完頗有感觸...
  •   閑來看看馬未都,覺得心境不一樣了。一個人能給別人帶來一些生活態(tài)度的改變,不錯
  •   幾乎讓我一口氣看完,精明幽默的馬未都,有品位有責任的馬未都立馬在我眼前浮現。
  •   很喜歡馬未都,很風趣,幽默,很有才
  •   很佩服馬未都的博學,做人真實。
  •   愛死馬未都了,簡直就是未來的我?。。∈芤媪级?/li>
  •   字里行間,勾勒出了一個生活化的馬未都。
  •   一個深度訪談,助你更加了解馬未都包裝,印刷都很精美
  •   一直喜歡馬未都的短篇,通過這本書更加了解了馬老。
  •   很喜歡馬未都的豐厚知識。
  •   唯一遺憾的是不是馬未都的親筆,好在是他口述。
  •   真是的馬未都
  •   建議和和馬未都的其他書一塊購買。
  •   馬未都太風趣了
  •   太有才了,馬未都!
  •   我從馬先生登上百家講壇就開始關注他了,他特棒。說話風趣幽默,帶有老北京的文化氣息,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是采訪筆記,雖然我早已經看過N個版本的電視采訪,但是這本書還是值得馬扎們收藏一下的。想要最真實的馬先生的自傳,等馬先生閑下來時,他會寫的
  •   去年和男朋友聽了馬先生在深圳開講的"盛世與收藏",我覺得挺有意思的!這次男朋友在當當網上買了這本書籍,已經是他買的第二本馬先生的書了,他很是喜歡。他說以后要把馬先生的收藏書全部都買齊全。不管是作為閱讀還是收藏我認為都是挺不錯的,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文物。。。
  •   讀關于馬先生的書,讓人感到快樂。聽馬先生收藏故事,體會馬先生收藏的快樂,快樂得到分享。也嫉妒馬先生有那樣的天賦,在文物上的成就,揀了那么多漏。
  •   訪談式的內容,讀起來比較輕松愉快,感覺在看(聽)一檔訪談類的節(jié)目。馬先生給出了很多不同的視角,分享了馬先生的收藏經驗和人生經驗。值得一讀。
  •   價格不貴,內容也挺好,就像在讀故事一樣,還能學到好些收藏類的知識,和為人處事的道理,輕松愉快的閱讀。
  •   馬味都先生對古董收藏的見解很有道理,其實這跟做人一樣。
  •   我其實并不是搞收藏的,買這本書是想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中國的古文明。剛收到貨,感覺書的質量很好,內容也不錯、圖文并茂,非常好。
  •   很多年看書沒這么爽過了!昨天中午到的貨,一晚上就看完了!不是快速瀏覽,是逐句閱讀的;但文筆、訪談太有趣了,非常幽默,機智,文稿設計也非常棒,好幾年沒有碰到這種讓人想一鼓作氣讀完的書了。多年以前大學時代讀路遙的《平凡的人生》也是非常暢快的!要說唯一覺得有點不是太好的,就是覺得馬先生某些方面有些太狂了,再怎么說故宮的專家也是值得尊敬的!我是不太相信雜家能強過專家,雖然我也認同馬先生說的以物證史強過文獻史料,雖然馬先生是個經過市場千錘百煉的大師級的人物!也許我錯了,誰又說的準呢?就像達芬奇,畫畫、數學,干啥都是超人、奇才!
  •   值得一讀,書的價格也就趕個雜志,茶余飯后聊以遣興,很不錯的。也學到一些知識。但前提是對文物和收藏有興趣。只對餐飲、娛樂、汽車感興趣的朋友也許不會特別感興趣。
  •   我很欣賞馬先生的做人和做事的風格!這本書我看過電子版的,沒有圖片也不全面!收到書后迫不及待的翻了一遍!太牛X了!書還是要看文字版的,尤其是馬先生的書更要看文字的原版的?。?!圖片很精美!文字很幽默!馬先生就像一個寶貝,尤其是文物寶貝!
    送書的工作人員態(tài)度很好,今天很冷按時送到,很感謝!表揚!
    希望國人多關注我國的文化和文物,多關注馬先生的書!
  •   對這本書的看法很簡單,覺得很搞笑,特別是關于馬與采訪者的對紅樓夢的看法,覺得挺搞笑的。個人認為作為訪談算是不錯,作為了解馬的另一個側面的素材是挺好的。但對提高收藏方面的知識作用不大
  •   馬爺是牛人,景仰中,是本好書,家庭圖書館收藏
  •   睿智、老道,不僅對收藏,而且對人生也是指導。
    希望大家都來看看
  •   很不錯的一本書,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介紹了收藏的很多相關的知識,而且表達了對收藏的態(tài)度和方式,個人感覺很贊同他的觀點
  •   無論收藏還是不收藏的朋友,這都是可看的一本書
  •   有見地,有膽識。不只是講收藏,更是講做人!
  •   從訪問中體會收藏的意義!!!
  •   我更喜歡看馬爺的百家講壇,聽他那一口的京片子,那叫一個過癮.
  •   讀了馬先生的經歷后,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樣一句話“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馬先生是真正的腕,我是一個“馬扎”,買了所有能見到的馬先生寫的書
  •   馬先生已經是這個行業(yè)的翹楚說過的, 做過的都是成為表率
  •   第一次看見馬先生的大名是在20幾年前的《編輯部的故事》中見到的,那是的感覺就是馬先生的幽默,也有意無意的到處尋找關于他的書看,若干年過去了,馬先生成了收藏界的大家,也見到了馬先生在電視中的風范!
  •   通過百家講壇認識了馬老,公眾形象和書里流露出的個人風格完全相同,非常佩服馬老的生活態(tài)度,還有那經過歲月洗刷后豁達的心
  •   有文化底蘊的人說出的話都讓人受益
  •   拿到書的當天晚上就一口氣看完了,有種面對面聊天的感覺。一直喜歡這個老男人,睿智、幽默、詼諧,雖然書中有很多事情以前已經通過不同途徑了解過,但是能這樣再重溫一遍,還是覺得受益匪淺。
  •   如題,因為封面上馬老師的“明星照”,晃得我走眼了。作為“馬扎”“適馬必收”,收到手才發(fā)現是別人寫他的書,但是不影響精彩,因為里面是他的訪談錄,人家只是不過是整理到一起而已,還是值得看的。給大家提個醒。如果有人對這個特挑剔的,甚入.
  •   一直喜歡馬先生,因為他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幽默的語言,這本書雖然不是他寫的,但是,可以了解更多的馬末都先生。
  •   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看完了,很不錯的一本書.如果你對馬先生有興趣,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他.
  •   喜歡馬先生的人一定對他的經歷很感興趣,不過一些內容在其他場合他已經重復過了,隨便了解一下也挺好的
  •   馬先生的書本本都精彩,我是他的粉絲——馬扎!
  •   馬老師的知識很淵博,知道的很多,人也很直肯,讀他的書,對人生有幫助,在馬老師的言語中我學到了一些難得的東西.阿倫闖
  •   雖然馬先生有博客,但還是喜歡手捧書的感覺,一直改不了紙媒的閱讀習慣,希望馬先生越老越健康,再多寫些書與讀者見面。
  •   印刷精美 圖文并茂 書的質量很好 內容沒的說 好~!
  •   幫朋友買的,他說不錯。要給5分。
  •   馬公語言詼諧、幽默,直人直語,賦有天賦。從他的人生經驗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   剛買來就看完了,有了對文物的沖動。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很崇拜。對文物產生莫名的崇拜。有沖動去觀復博物館以及國外的博物館去參觀一下。
  •   說實在的內容有些空。一本書,內容真不實在
  •   一本好書。馬的寶貴人生經歷。
  •   老馬說老馬,必看。
  •   不用多說,繼續(xù)好評
  •   物流給力!迫不及待大體一翻,好多都是以前節(jié)目中未曾聽過的,是全面了解先生的一個好途徑!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