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梅辰 頁數:17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是第一本關于馬未都的深入專訪,百家講壇沒有講述的收藏故事。馬未都在百家講壇講的是“高雅”的收藏文化,但誰都知道其實他本人更有趣有料,《馬未都說馬未都》就是讓馬未都爆料他自己的精彩故事。 在這本書里,馬未都會跟你侃:他是怎么開始玩收藏的,怎么搞到第一件藏品,怎么“撿漏”,家里怎么招賊的,怎么跟人砍價,如何獲得各種消息,用什么方法使別人信任他,怎樣與專家PK,如何建私人博物館、館里有幾件鎮(zhèn)館的寶貝,甚至還悄悄告訴你下一個收藏熱點是什么……還有,他在玩收藏之前,怎么寫小說做電視劇出名,怎么看當年的王朔、蘇童……在這本書里,你可以見識到一個真實的雜家馬未都,他淵博、生動又極富個性。別以為他只是侃著玩,看完了就知道,這里邊有馬未都天才般的見識和幾十年的人生智慧。 本書以中國當代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的收藏經歷為主線,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將馬先生艱辛曲折、鮮為人知且又充滿智慧的收藏經歷和故事生動地展現出來,涉及收藏故事、收藏秘笈、建博物館、人生感悟、文學生涯幾個部分,使讀者在輕松聊天的氛圍中品味收藏的傳奇故事。
作者簡介
梅辰,已出版作品:《人文大家訪談錄》、《鑒賞大家訪談錄》、《養(yǎng)生泰斗談養(yǎng)生》等。
書籍目錄
[引子] 傳奇人物馬未都[第一章] 收藏故事 出師不利 第一件藏品 打眼 費盡心機 失之交臂 撿漏 招賊[第二章] 收藏秘笈 古玩是什么? 收藏入門 什么值得收藏? 討價還價 囝物以知為貴 行家勝過專家 天生我才 我比別人冷靜 收藏根據地一一潘家園 下一個收藏熱點[第三章] 博物館 給我十個億 觀復博物館 以物為證 第一家私立博物館之難 博物館的經營之道 我是臨時保存者[第四章] 觀復館藏 館藏之最 觀復五寶 上蒼托付的龍床 門窗有說道 從海外回購文物 第一次參加拍賣會[第五章] 人生感晤 假如人生重來 經紀人難做 我就這性格 以物證史 有啥不敢讓人看 談“錢”色變 放棄是一種智慧工[第六章] 收藏之前 旱地拔蔥,自學成才 曾經是個文學青年 寫小說一舉成名 “剪”出王朔 《海馬歌舞廳》[余絮] 百事通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收藏故事出師不利梅辰:您的收藏經歷好像開始的特別早?馬未都:對。上世紀80年代我在中國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學》編輯部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那時我對文物的理解時有時無,因為文學的事情特別多,特別重。我那時出差的機會特別多,約稿什么的,走到哪兒看見有什么好的東西就買。那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收藏了,只是外人不知道。梅辰:您當時怎么就有了買文物這樣的意識呢?馬未都:因為我這個人每看到一樣東西我就要想“為什么是這樣?”比如我問你(拿起桌子上的杯子)這杯子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把兒的?梅辰: @∫@?馬未都:你從來都不想這類問題,但這類問題我全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杯子有兩種,一種帶把兒,一種不帶把兒,那么我就會想“人類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意識給杯子安個把兒的?”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想,而這樣的問題只有文物可以給你解釋,并且文物可以真實地再現歷史。迄今為止我覺得我們的史觀是有問題的,我們仍然是一個文獻史觀,但我講究的卻是證據史觀,我要用證據說話。我覺得文獻有百分之二十的真實度就不錯了,咱還別說《史記》兩千年前記的事兒根本就記不清楚,咱就說今天的事兒,文革的事兒你寫出來的都是真實的嗎!你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兒、這么近的事兒你寫出來都不全是真實的,你怎么可以說文獻上記得都是真實的呢?所以別說什么《史記》不《史記》的。我小時候對書有極深的感情,認為書里的事兒都是真的,后來當我發(fā)現書里有很多假話的時候,就特別地深惡痛絕。就好像你跟一個女的結了婚,后來發(fā)現她背叛你,你就覺得特可氣。我不認為文獻上的資料有多重要!我們經??吹綀蠹埳险f某某兩個人離婚了,結果兩人各執(zhí)一詞,誰跟誰說的都不一樣,你聽聽這個說的也像真的,聽聽那個也像真的,你相信誰的?自己親歷的事兒還說不清楚呢,你怎么能相信文字記錄的是真實的呢!因此我不認為文獻有多么真實。梅辰:史學家認同您的這些觀點嗎?馬未都:我沒跟任何人交過鋒。我經常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叛逆的想法,正是這些想法推動了我想用證據說話。通過文物使我對某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認識,于是就逐漸喜歡上了文物收藏。梅辰:您那時玩收藏不需要太多的錢吧?馬未都:我這人一不嗜煙酒,二也沒什么惡習,三當時本人又有稿費,這是一筆工資外的額外收入,多牛啊!因為當時人們的收入都是固定的,同類同等的人錢都差不多,比如你是工人、解放軍、教師,那你掙的錢就都是有數的,大伙都一樣,沒有太大的差別??稍塾懈遒M,咱這不就有錢了嘛!就可以買古董了嘛,而且那時古董也非常便宜。梅辰:那時候沒有假貨吧?馬未都:真的都賣不出去呢!造假也是有成本的,可真貨卻都是白來的。梅辰:把家里的老東西拿出來換點錢?馬未都:一般都是由販子從下面兩、三塊錢收上來,然后再加點錢五、六塊錢賣出去,很便宜的。你知道商業(yè)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我記得當時出版社是八點上班,我早晨六點半出門,但每周有兩次六點就出門了,一出門騎著車先奔玉淵潭公園東門,東門門口就有賣古董的早市。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年我(卒瓦)了的一件東西才十五塊錢。梅辰:(卒瓦)的什么?那個年代十五塊錢也不少了。馬未都:(卒瓦)了個帽筒。帽筒是清中葉以后放帽子用的一種瓷器。在清早期,乾隆以前是沒有帽筒的,都是用帽架,一般就是一個支架,帽子摘下來后就擱在上面。因為清代滿族人的帽子是非常講究的,他的官職是靠頂戴花翎去昭示的,如果說摘去頂戴花翎那就意味著丟了官職,因此回家后帽子都是供著的,人們對帽子是懷有一種很尊敬的態(tài)度的。到了清中葉后出現了帽筒,它是一個直上直下的瓷筒。帽筒在家里也算是一個重要的陳設,因為人們對帽子很尊重,自然對帽筒也會很講究。帽筒到了清晚期非常流行,它的主要材質是瓷,但也有其他材質的。那年冬天,我去玉淵潭公園的早市,騎車一遛,一眼瞧見一個帽筒。我當時年輕,騎在大梁上也沒下車,摘下手套,彎腰,伸手就去拿。當時正是冬天,天兒特冷,我戴著手套,它在地上放得冰涼,我手熱,手上又有汗,一拿它手就出水了,待我拿到半空時就知道捏不住了,我趕緊往回放。那時也沒規(guī)矩,按規(guī)矩必需拿瓶口兒,我也不懂直接就拿的瓶身,結果往回放的時候它順著手指肚就滑下去了,眼瞅著要著地的時候就聽“啪”的一聲,裂了,我趁賣主兒還沒反過神兒來趕緊問價,那人隨口就說“十五”,我把錢往他手里一塞趕快賠錢走人了。賠了十五塊錢,鬧得我一個禮拜心情都不愉快。現在想想十五塊錢真是無所謂的。呵呵,那時的東西都非常非常便宜。梅辰:按規(guī)矩這樣的東西應該怎樣拿放?馬未都:那我首先得下車嘛,我不能騎在個大梁上,伸手夠著去拿嘛,不下車是不行的。另外帽筒是圓的,拿的時候得摳著口沿兒拿,正規(guī)的好東西都應該放在桌子上看,而不是用手拿著看。那時候,第一是因為當時這些東西不值錢,它本身就撂在地上的;第二,也不知道厲害,說這東西還能cei了。梅辰:據說那時候要是運氣好還能碰上有的賣家看見買主喜歡,就說“您拿走”連錢都不要的事兒。您趕上過這好事嗎?馬未都:多了去了。羨慕吧?梅辰:(^_^)馬未都:我那時認識的一些文化界的或者有身份的老者,他們家里都擺著好些古董。逢著人家家買白菜啦、蜂窩煤什么的時候我就一身大汗地幫著干活,每次忙完之后洗干凈了手我就抱著這些古董坐在沙發(fā)上反復看。其實我就是奔這個去的。老先生問我“你喜歡它啊?你怎么會喜歡這些東西?”我說:“我喜歡,我天生就喜歡這些東西”, 有的老先生就會說“得了,你喜歡你就抱回家吧”。因為那個年代,這些人都是為物所累,“文革”時很多人都是因為家里有這些東西而被弄得家破人亡,而且當時這些東西也不值錢,所以就慷慨地送人了。然后我就特高興地抱回家去挨個兒研究,琢磨它都是些什么東西?打眼梅辰:俗話說沒有真金白銀的付出就不會長出好眼力。您收藏了幾十年,是公認的收藏大家,您是否也有過打眼的經歷?馬未都:打眼肯定有過,誰都有。我們早期的打眼主要都出在認知程度不足上,我們那時的打眼相對今天來說也就不叫打眼了。我那時候買錯了也不過就是把乾隆的當雍正的買回來了,即使是買錯了年代但也還是買的老的,今天來看也沒什么問題,也沒吃什么虧,還賺錢了。問題是今天的打眼是說買假了,是被人騙了一個徹底的傾家蕩產。我們那個年代就沒有假貨。梅辰:您有沒有特別難忘的撕心裂肺的打眼經歷?馬未都:沒什么特難忘的,全忘了。所謂的難受就是當時一會兒的事兒,我這人特能承受。我記得有一年,人家給我介紹了一個天津的醫(yī)生,說他家里有點兒東西,我就去了。一進屋,我用眼一掃就發(fā)現這家的東西不錯,都是真的,但這些東西不是哪兒有點兒毛病,就是我不想要,總之是都不理想。我大概看了看,然后就問他還有沒有別的更好點兒的東西?這時候他就下意識地看了他老婆一眼,我就知道這事兒得他老婆說了算,我就趕緊跟他老婆說我大老遠的來了,你能不能給我拿點兒好東西看看?只見夫妻倆目光一碰說“要不就把那東西拿出來給他看看?”然后對我說“你得等會兒,不太好拿?!蹦桥钠鹕戆驯诠竦拈T打開,柜子里面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帽子、被子、衣服、鞋什么都有。你知道過去老房子的那種大壁柜,里面特別大,沒有隔板就是一個直筒子。然后她就稀里嘩啦地開始往外掏,一堆一堆的掏了大半間屋,堆的跟座小山兒似的,我就覺得心里壓力特大,我怕萬一她掏出來的東西我沒看上就特尷尬。終于在深“柜”盡處掏出了一個盒子,一個包裝的很好的、很老舊的盒子。打開一看正是我最想要的東西。當時他開價十六萬,我覺得很便宜,因為當時那東西的市場價在國外差不多有一百六十萬了,十倍吧。我憑直覺覺得那東西是真的,我就試著還了一個價錢:“八萬行不行?”然后他立馬就說:“你現在給我錢?”應該說這夫妻倆前面所有的戲演得都特別好,所有的鋪墊也都沒有漏洞,就到這句臺詞給演砸了。我跟戶里人打過多少交道?戶里人怎么可能讓你砍下一半價錢呢!它又不是秀水街!不可能的!戶里的人要十六萬,你最多砍到十五萬那都能累死你!沒有一個戶里人賣東西你還完價他立馬就賣的,他一定得跟你拉鋸,跟你磨,他不可能讓你砍到一半價錢的!“這人怎么那么容易啊?”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憑我多年的經驗就覺得不對勁了,可能有詐。我推說今天沒帶錢,改天再來。因為我的經驗是假如你當時沒有錢,就算你跟他談好價了也沒用,等你拿了錢再回來的時候,往往那個已經說好了的價就不靈了。因為但凡你跟他說好的價都是你認為有得賺的,虧錢的事你肯定不干嘛,所以你只要是不當場給錢,你前腳一走,那戶里人馬上就開會研究、找人咨詢,所有人都會告訴他“你賣虧了,那人你得多弄他……”都是這樣,我經過的這樣的事兒忒多了。有的時候你事先說好了的價,過后你帶著錢去,那戶里人當著你的面就動起刀來“誰讓你賣的?這個價你要敢賣,我就跟你拼了!”(梅:呵呵,演技派的)那你沒轍!反正那個價你是買不著了。往往這種情況下你都是妥協(xié)——加錢。因此有了這些經驗后我一般就是當場說完就給錢。但我還是有點不死心,過了幾天我就帶著八萬塊錢又去了。到他家后我就把那東西拿到陽臺上去看,特別仔細地看,我就發(fā)現那東西可能是仿的,不好……沒買。這要是碰上個不知深淺的上來一刀砍下一半兒,還尋思著是撿著便宜了呢!哪兒那么多好事兒?就你本事大能砍下一半來?!梅辰:古玩行里的老話:搞收藏最忌諱的就是“看戲”、“聽故事”。馬未都:年輕的時候聽的故事多了,凈聽故事了。什么他們家祖上是宮里的太監(jiān)啦、宮女啦、廚子啦,干什么的都有。有的是偷的,有的是賞賜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假的。自始至終那就是他們編排好的一出戲嘛,不定在家排練過多少次了呢。包括場景、道具的布置以及前后臺詞的設計,先弄一堆半好不壞的東西給你看,然后就等著你問有沒有更好的,接著那個男的再不失時機地看他老婆一眼,繼而他老婆又嘟嘟囔囔、極不情愿地給你翻箱倒柜地倒騰……演得不錯,差點兒把我折里頭。梅辰:現在沒人敢跟您演戲了。馬未都:現在他們做不了我的套兒!他們那些套兒我全知道。當年我初入古玩行的時候人還沒這么壞,也沒人做套兒,等他們這些年學壞了我也練出火眼金睛了,他們也玩不了我了。我這人主要是不貪,因此沒那么多“好事兒”找我。找我的事兒都是公平的事。梅辰:您的意思是說做套兒也得看人,看著誰貪就給誰編個故事,演一出戲?馬未都:對呀,人家看你貪,不套你套誰呀!上當的人都是因為貪!貪便宜,覺得自己有能力買點兒好東西。門兒都沒有??!梅辰:老聽說別人撿漏發(fā)大財,誰心里不癢啊。馬未都:第一我覺得不要試圖自己去跑底下,老覺得一線賺錢。我早期就被人一步步地從北京誆到過瓦房店。那時年輕,人家說有一特好的東西,好得不得了,我就跟著去了。他當時沒說去瓦房店,他說東西在沈陽,我就坐火車去了沈陽;到沈陽后他又說東西在大連,又去了大連;到了大連又說在瓦房店……好不容易到了瓦房店一個農民的后院,那農民扒開一堆破柴火,從里面神秘地掏出一只碗來,我一看立馬就來氣了“孫子你蒙誰呢?!”一看就是他昨天晚上剛擱進去的。特可氣!梅辰:當時您的很多東西都是從農村收來的?馬未都:對,哪兒的都有。當時沒有正常的市場,哪兒都有可能去買。我專程去買得很少,都是利用工作之便,出差什么的去買。當時它還是我的一個業(yè)余生活嘛。梅辰:上過一次當了,再去就會很謹慎了?馬未都:對,后來我們就有了行家之間的通話。行家之間的通話都是靠譜的,我知道哪個地方有了再去。待后來有了數碼相機,就讓對方先把照片發(fā)過來,看準后再行動。現在我哪兒也不去了,也不需要去了。失之交臂梅辰:收藏了幾十年,有沒有您特想要,但因各種原因最后失之交臂、至今想起來還覺得甚為遺憾的東西?馬未都:多了。幾次與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失之交臂就挺遺憾的??瞻灼诘那嗷ù蠊迯膶W術的角度講非常珍貴。過去講明朝的瓷器指的就是永(樂)、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這八個時期,但明朝是十六個皇帝,其中有三個皇帝正統(tǒng)、景泰、天順當朝了三十年,明朝差點從這兒改朝換代,差點兒亡了,因此這三朝是沒有官窯的。官窯全部停燒,無任何官款瓷器傳世,因此也就沒有了官窯的標準物,歷史上稱這三十年為黑暗期,也叫空白期。但民間肯定還是在生產,不可能那三十年老百姓不用瓷了,但器物上沒有具體的年號。第一章 收藏故事出師不利梅辰:您的收藏經歷好像開始的特別早?馬未都:對。上世紀80年代我在中國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學》編輯部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那時我對文物的理解時有時無,因為文學的事情特別多,特別重。我那時出差的機會特別多,約稿什么的,走到哪兒看見有什么好的東西就買。那時候我就已經開始收藏了,只是外人不知道。梅辰:您當時怎么就有了買文物這樣的意識呢?馬未都:因為我這個人每看到一樣東西我就要想“為什么是這樣?”比如我問你(拿起桌子上的杯子)這杯子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把兒的?梅辰: @∫@?馬未都:你從來都不想這類問題,但這類問題我全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杯子有兩種,一種帶把兒,一種不帶把兒,那么我就會想“人類是什么時候開始有意識給杯子安個把兒的?”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想,而這樣的問題只有文物可以給你解釋,并且文物可以真實地再現歷史。迄今為止我覺得我們的史觀是有問題的,我們仍然是一個文獻史觀,但我講究的卻是證據史觀,我要用證據說話。我覺得文獻有百分之二十的真實度就不錯了,咱還別說《史記》兩千年前記的事兒根本就記不清楚,咱就說今天的事兒,文革的事兒你寫出來的都是真實的嗎!你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兒、這么近的事兒你寫出來都不全是真實的,你怎么可以說文獻上記得都是真實的呢?所以別說什么《史記》不《史記》的。我小時候對書有極深的感情,認為書里的事兒都是真的,后來當我發(fā)現書里有很多假話的時候,就特別地深惡痛絕。就好像你跟一個女的結了婚,后來發(fā)現她背叛你,你就覺得特可氣。我不認為文獻上的資料有多重要!我們經??吹綀蠹埳险f某某兩個人離婚了,結果兩人各執(zhí)一詞,誰跟誰說的都不一樣,你聽聽這個說的也像真的,聽聽那個也像真的,你相信誰的?自己親歷的事兒還說不清楚呢,你怎么能相信文字記錄的是真實的呢!因此我不認為文獻有多么真實。梅辰:史學家認同您的這些觀點嗎?馬未都:我沒跟任何人交過鋒。我經常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叛逆的想法,正是這些想法推動了我想用證據說話。通過文物使我對某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認識,于是就逐漸喜歡上了文物收藏。梅辰:您那時玩收藏不需要太多的錢吧?馬未都:我這人一不嗜煙酒,二也沒什么惡習,三當時本人又有稿費,這是一筆工資外的額外收入,多牛?。∫驗楫敃r人們的收入都是固定的,同類同等的人錢都差不多,比如你是工人、解放軍、教師,那你掙的錢就都是有數的,大伙都一樣,沒有太大的差別。可咱有稿費,咱這不就有錢了嘛!就可以買古董了嘛,而且那時古董也非常便宜。梅辰:那時候沒有假貨吧?馬未都:真的都賣不出去呢!造假也是有成本的,可真貨卻都是白來的。梅辰:把家里的老東西拿出來換點錢?馬未都:一般都是由販子從下面兩、三塊錢收上來,然后再加點錢五、六塊錢賣出去,很便宜的。你知道商業(yè)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非常大的。我記得當時出版社是八點上班,我早晨六點半出門,但每周有兩次六點就出門了,一出門騎著車先奔玉淵潭公園東門,東門門口就有賣古董的早市。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年我(卒瓦)了的一件東西才十五塊錢。梅辰:(卒瓦)的什么?那個年代十五塊錢也不少了。馬未都:(卒瓦)了個帽筒。帽筒是清中葉以后放帽子用的一種瓷器。在清早期,乾隆以前是沒有帽筒的,都是用帽架,一般就是一個支架,帽子摘下來后就擱在上面。因為清代滿族人的帽子是非常講究的,他的官職是靠頂戴花翎去昭示的,如果說摘去頂戴花翎那就意味著丟了官職,因此回家后帽子都是供著的,人們對帽子是懷有一種很尊敬的態(tài)度的。到了清中葉后出現了帽筒,它是一個直上直下的瓷筒。帽筒在家里也算是一個重要的陳設,因為人們對帽子很尊重,自然對帽筒也會很講究。帽筒到了清晚期非常流行,它的主要材質是瓷,但也有其他材質的。那年冬天,我去玉淵潭公園的早市,騎車一遛,一眼瞧見一個帽筒。我當時年輕,騎在大梁上也沒下車,摘下手套,彎腰,伸手就去拿。當時正是冬天,天兒特冷,我戴著手套,它在地上放得冰涼,我手熱,手上又有汗,一拿它手就出水了,待我拿到半空時就知道捏不住了,我趕緊往回放。那時也沒規(guī)矩,按規(guī)矩必需拿瓶口兒,我也不懂直接就拿的瓶身,結果往回放的時候它順著手指肚就滑下去了,眼瞅著要著地的時候就聽“啪”的一聲,裂了,我趁賣主兒還沒反過神兒來趕緊問價,那人隨口就說“十五”,我把錢往他手里一塞趕快賠錢走人了。賠了十五塊錢,鬧得我一個禮拜心情都不愉快。現在想想十五塊錢真是無所謂的。呵呵,那時的東西都非常非常便宜。梅辰:按規(guī)矩這樣的東西應該怎樣拿放?馬未都:那我首先得下車嘛,我不能騎在個大梁上,伸手夠著去拿嘛,不下車是不行的。另外帽筒是圓的,拿的時候得摳著口沿兒拿,正規(guī)的好東西都應該放在桌子上看,而不是用手拿著看。那時候,第一是因為當時這些東西不值錢,它本身就撂在地上的;第二,也不知道厲害,說這東西還能cei了。梅辰:據說那時候要是運氣好還能碰上有的賣家看見買主喜歡,就說“您拿走”連錢都不要的事兒。您趕上過這好事嗎?馬未都:多了去了。羨慕吧?梅辰:(^_^)馬未都:我那時認識的一些文化界的或者有身份的老者,他們家里都擺著好些古董。逢著人家家買白菜啦、蜂窩煤什么的時候我就一身大汗地幫著干活,每次忙完之后洗干凈了手我就抱著這些古董坐在沙發(fā)上反復看。其實我就是奔這個去的。老先生問我“你喜歡它啊?你怎么會喜歡這些東西?”我說:“我喜歡,我天生就喜歡這些東西”, 有的老先生就會說“得了,你喜歡你就抱回家吧”。因為那個年代,這些人都是為物所累,“文革”時很多人都是因為家里有這些東西而被弄得家破人亡,而且當時這些東西也不值錢,所以就慷慨地送人了。然后我就特高興地抱回家去挨個兒研究,琢磨它都是些什么東西?打眼梅辰:俗話說沒有真金白銀的付出就不會長出好眼力。您收藏了幾十年,是公認的收藏大家,您是否也有過打眼的經歷?馬未都:打眼肯定有過,誰都有。我們早期的打眼主要都出在認知程度不足上,我們那時的打眼相對今天來說也就不叫打眼了。我那時候買錯了也不過就是把乾隆的當雍正的買回來了,即使是買錯了年代但也還是買的老的,今天來看也沒什么問題,也沒吃什么虧,還賺錢了。問題是今天的打眼是說買假了,是被人騙了一個徹底的傾家蕩產。我們那個年代就沒有假貨。梅辰:您有沒有特別難忘的撕心裂肺的打眼經歷?馬未都:沒什么特難忘的,全忘了。所謂的難受就是當時一會兒的事兒,我這人特能承受。我記得有一年,人家給我介紹了一個天津的醫(yī)生,說他家里有點兒東西,我就去了。一進屋,我用眼一掃就發(fā)現這家的東西不錯,都是真的,但這些東西不是哪兒有點兒毛病,就是我不想要,總之是都不理想。我大概看了看,然后就問他還有沒有別的更好點兒的東西?這時候他就下意識地看了他老婆一眼,我就知道這事兒得他老婆說了算,我就趕緊跟他老婆說我大老遠的來了,你能不能給我拿點兒好東西看看?只見夫妻倆目光一碰說“要不就把那東西拿出來給他看看?”然后對我說“你得等會兒,不太好拿。”那女的起身把壁柜的門打開,柜子里面堆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帽子、被子、衣服、鞋什么都有。你知道過去老房子的那種大壁柜,里面特別大,沒有隔板就是一個直筒子。然后她就稀里嘩啦地開始往外掏,一堆一堆的掏了大半間屋,堆的跟座小山兒似的,我就覺得心里壓力特大,我怕萬一她掏出來的東西我沒看上就特尷尬。終于在深“柜”盡處掏出了一個盒子,一個包裝的很好的、很老舊的盒子。打開一看正是我最想要的東西。當時他開價十六萬,我覺得很便宜,因為當時那東西的市場價在國外差不多有一百六十萬了,十倍吧。我憑直覺覺得那東西是真的,我就試著還了一個價錢:“八萬行不行?”然后他立馬就說:“你現在給我錢?”應該說這夫妻倆前面所有的戲演得都特別好,所有的鋪墊也都沒有漏洞,就到這句臺詞給演砸了。我跟戶里人打過多少交道?戶里人怎么可能讓你砍下一半價錢呢!它又不是秀水街!不可能的!戶里的人要十六萬,你最多砍到十五萬那都能累死你!沒有一個戶里人賣東西你還完價他立馬就賣的,他一定得跟你拉鋸,跟你磨,他不可能讓你砍到一半價錢的!“這人怎么那么容易啊?”我心里咯噔一下子,憑我多年的經驗就覺得不對勁了,可能有詐。我推說今天沒帶錢,改天再來。因為我的經驗是假如你當時沒有錢,就算你跟他談好價了也沒用,等你拿了錢再回來的時候,往往那個已經說好了的價就不靈了。因為但凡你跟他說好的價都是你認為有得賺的,虧錢的事你肯定不干嘛,所以你只要是不當場給錢,你前腳一走,那戶里人馬上就開會研究、找人咨詢,所有人都會告訴他“你賣虧了,那人你得多弄他……”都是這樣,我經過的這樣的事兒忒多了。有的時候你事先說好了的價,過后你帶著錢去,那戶里人當著你的面就動起刀來“誰讓你賣的?這個價你要敢賣,我就跟你拼了!”(梅:呵呵,演技派的)那你沒轍!反正那個價你是買不著了。往往這種情況下你都是妥協(xié)——加錢。因此有了這些經驗后我一般就是當場說完就給錢。但我還是有點不死心,過了幾天我就帶著八萬塊錢又去了。到他家后我就把那東西拿到陽臺上去看,特別仔細地看,我就發(fā)現那東西可能是仿的,不好……沒買。這要是碰上個不知深淺的上來一刀砍下一半兒,還尋思著是撿著便宜了呢!哪兒那么多好事兒?就你本事大能砍下一半來?!梅辰:古玩行里的老話:搞收藏最忌諱的就是“看戲”、“聽故事”。馬未都:年輕的時候聽的故事多了,凈聽故事了。什么他們家祖上是宮里的太監(jiān)啦、宮女啦、廚子啦,干什么的都有。有的是偷的,有的是賞賜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假的。自始至終那就是他們編排好的一出戲嘛,不定在家排練過多少次了呢。包括場景、道具的布置以及前后臺詞的設計,先弄一堆半好不壞的東西給你看,然后就等著你問有沒有更好的,接著那個男的再不失時機地看他老婆一眼,繼而他老婆又嘟嘟囔囔、極不情愿地給你翻箱倒柜地倒騰……演得不錯,差點兒把我折里頭。梅辰:現在沒人敢跟您演戲了。馬未都:現在他們做不了我的套兒!他們那些套兒我全知道。當年我初入古玩行的時候人還沒這么壞,也沒人做套兒,等他們這些年學壞了我也練出火眼金睛了,他們也玩不了我了。我這人主要是不貪,因此沒那么多“好事兒”找我。找我的事兒都是公平的事。梅辰:您的意思是說做套兒也得看人,看著誰貪就給誰編個故事,演一出戲?馬未都:對呀,人家看你貪,不套你套誰呀!上當的人都是因為貪!貪便宜,覺得自己有能力買點兒好東西。門兒都沒有啊!梅辰:老聽說別人撿漏發(fā)大財,誰心里不癢啊。馬未都:第一我覺得不要試圖自己去跑底下,老覺得一線賺錢。我早期就被人一步步地從北京誆到過瓦房店。那時年輕,人家說有一特好的東西,好得不得了,我就跟著去了。他當時沒說去瓦房店,他說東西在沈陽,我就坐火車去了沈陽;到沈陽后他又說東西在大連,又去了大連;到了大連又說在瓦房店……好不容易到了瓦房店一個農民的后院,那農民扒開一堆破柴火,從里面神秘地掏出一只碗來,我一看立馬就來氣了“孫子你蒙誰呢?!”一看就是他昨天晚上剛擱進去的。特可氣!梅辰:當時您的很多東西都是從農村收來的?馬未都:對,哪兒的都有。當時沒有正常的市場,哪兒都有可能去買。我專程去買得很少,都是利用工作之便,出差什么的去買。當時它還是我的一個業(yè)余生活嘛。梅辰:上過一次當了,再去就會很謹慎了?馬未都:對,后來我們就有了行家之間的通話。行家之間的通話都是靠譜的,我知道哪個地方有了再去。待后來有了數碼相機,就讓對方先把照片發(fā)過來,看準后再行動?,F在我哪兒也不去了,也不需要去了。失之交臂梅辰:收藏了幾十年,有沒有您特想要,但因各種原因最后失之交臂、至今想起來還覺得甚為遺憾的東西?馬未都:多了。幾次與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失之交臂就挺遺憾的。空白期的青花大罐從學術的角度講非常珍貴。過去講明朝的瓷器指的就是永(樂)、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c)、萬(歷)這八個時期,但明朝是十六個皇帝,其中有三個皇帝正統(tǒng)、景泰、天順當朝了三十年,明朝差點從這兒改朝換代,差點兒亡了,因此這三朝是沒有官窯的。官窯全部停燒,無任何官款瓷器傳世,因此也就沒有了官窯的標準物,歷史上稱這三十年為黑暗期,也叫空白期。但民間肯定還是在生產,不可能那三十年老百姓不用瓷了,但器物上沒有具體的年號。在沒有進行空白期瓷器研究之前,人們遇到把握不準的器物時或把它往前靠(宣德),或把它往后靠(成化、嘉靖)都有可能。雖然空白期的瓷器從工藝上、質量上都算不得上乘,但從學術角度上講它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它填補了一個空白。再有就是前兩天剛拍的一對雍正粉彩的碗,落槌價五千萬。它原本是北京大學一位老師的,八七年他拿給我,賣價十二萬,那時候我哪兒買得起啊!那時大伙兒還在爭當萬元戶呢!十二萬根本連想都不敢想。一聽十二萬元就覺得是跟自己不搭界的一件事兒,就像今天有人跟我說有一什么東西要賣我十二個億一樣,轉身就走唄,跟我有啥關系?愛賣誰賣誰吧!后來它被一個香港人買走了。它第一次拿出來拍的時候拍了好幾百萬;后來又拍過一次;這次拍了五千多萬。當時要知道日后值五千萬,我就是砸鍋賣鐵、借錢也得把它買下來啊??龋l能知道后邊的事兒呀,當時就沒動這心思,一聽十二萬頭沒回的就跑了。梅辰:也就是說在您沒買成的東西里經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馬未都:對,主要是經濟因素。你得看自己有沒有這個支付能力,這是絕對的。你再喜歡,沒錢也沒戲。梅辰:那些賠上房子和家產的就是因為太喜歡了。馬未都:這種人是貪,我見過的這類人沒一個不是這個因素的。梅辰:您有沒有特別愛不釋手、夜不能寐的東西?馬未都:沒有,我現在對文物都比較清楚了,沒有吸引我到非買不可地步的東西了。你看電視里介紹很多這“國寶”、那“國寶”的,實際上也沒那么重要,都是弄得很玄。梅辰:即使《鬼谷下山》來了也就那么回事?馬未都:這就好像某一天你看見一個女子宛若天仙、傾國傾城,你就非得把她娶回來?有的是絕代佳人,你是沒見著。[梅:真都娶回來,晚上自己都拿不準主意往哪兒掛燈。(^_^)]鏈接:《鬼谷下山》:指元青花《鬼谷下山》罐。2005年倫敦佳士得(CHRISTIE'S)拍賣會上其以1568.80萬英鎊,即約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創(chuàng)出中國瓷器的歷史最高價。鬼谷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戰(zhàn)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與龐涓皆為其弟子?!豆砉认律健返墓适鲁鲎浴稇?zhàn)國策》,它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燕、齊兩國交戰(zhàn),為齊國效命的孫臏被敵方所擒,其師鬼谷子率領眾人下山營救的故事。此罐圖案描繪的便是鬼谷子一行人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獅虎共拉的兩輪車上,兩個騎馬之人緊隨其后,其中一人打了一面寫有“鬼谷”兩字的旗。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底藍花瓷器的專稱。典型青花器系用鈷料在瓷坯上描繪紋飾,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溫中一次燒成。藍花在釉下,因此屬釉下彩。(插圖20)梅辰:您現在看什么都不激動了,那還能有樂趣嗎?馬未都:有樂趣啊,有很多跟價錢無關的樂趣,是智力上的挑戰(zhàn)。你比如這次我在香港博覽會上買了好幾件東西,其中有一件特好的東西——朱砂百寶嵌的大漆盒。他們都不識貨,尤其是外國人,他們不懂,不認,也不知道,所以很便宜就賣了。它看著跟新的一樣,待會兒我給你看一眼。朱砂是一種很名貴的天然顏料。過去的朱批用的就是朱砂。把朱砂摻在大漆里,就是很漂亮的紅色朱砂漆,故宮里的炕桌等就是這種朱砂漆。一般來說漆都是以黑色、棕色的為多,紅色的特別少,因為朱砂特別貴,成本太高,所以朱砂漆特別少?,F在人們已經基本不使用朱砂了,轉而使用像銀朱這類價格比朱砂便宜很多的化工顏料作為替代物。鏈接:朱砂,古時稱作“丹”,為色澤純正、鮮艷的天然紅色顏料。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HgS)。朱批:古時皇帝用朱砂紅筆批閱的奏折,稱為“朱批奏折”或“朱批諭旨”,簡稱朱批。大漆: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亦稱生漆。漆樹屬落葉喬木,又名大木漆、山漆樹,因產生漆而得名。其樹皮和葉中具有白色乳液,含有漆酚物質。漆樹屬全世界約150種,分布于亞洲東部、北美和中美。中國產15種。漆樹原產于中國,后傳入日本、朝鮮、歐美。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只跟聰明人交朋友。馬未都是我的朋友。——張鐵林說馬未都我非常欣賞馬未都先生對文物鑒定的那種直率的表達方式?!齽傉f馬未都有魅力的男人危險啊,尤其是有文化有涵養(yǎng)又有幽默感的男人?!榜R扎”說馬未都
編輯推薦
《馬未都說馬未都》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