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 作者:張繼禹 頁數(shù):39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張繼禹編著的《中國道教神仙造像大系(精)》內(nèi)容介紹:神仙是道教信仰的具體象徵。道教神仙包括天神、地祇、仙真、聖賢、人鬼等。天上天下,六和內(nèi)外,無不遍布著道教的尊神。三界萬神皆為大道衍化之象。因為大道無處不在,所以道教神靈也無處不有。道教神靈名號雖然千差萬別,但歸根結(jié)底都是大道在大羅蒼穹的具體顯化。大道不僅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同時也是三界萬神的本原。正所謂:“天地人物,仙靈鬼神,非道無以生,非德無以成?!惫室浴白鸬蕾F德”一言以蔽之。本書收錄了中國道教神仙造像的眾多作品。
書籍目錄
序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像清嘉慶年間(1796-1820)北京白雲(yún)觀
南極長生大帝像清嘉慶年間(1796.1820) 北京白雲(yún)觀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衹像清嘉慶年間(1796-1820)北京白雲(yún)觀
后上皇地衹像明代(1368一1644) 山西省介休后土廟
西王母像明代(1368-1644)
山西省藝術(shù)博物館(太原市純陽宮)
西王母像約清代(1644-1911) 臺北歷史博物館
天官像明代(1368-1644)北京東嶽廟
天官像明代(1368.1644)湖北省武當山博物館
地官像明代(1368-1644)北京東嶽廟
地官像明代(1368-1644)湖北省武當山博物館
水官像明代(1368-1644)北京東嶽廟
水官像明代(1368-1644)湖北省武當山金頂黃經(jīng)堂
文臣像之一明代(1368-1644) 北京東嶽廟
文臣像之二明代(1368-1644) 北京東嶽廟
文臣像之三明代(1368-1644) 北京東嶽廟
……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道教的神仙信仰與神仙造像 一 神仙信仰由來已久,是中華民族固有的一種信仰,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之前的遠古時代。公元2世紀末,道教立教后繼承了這一信仰傳統(tǒng),將神仙信仰作為道教的基本信仰,并形成了以神仙信仰為核心的宗教思想體系。道教的這一信仰形式及理念反過來又對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質(zhì)和價值觀念的形成產(chǎn)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shù)攝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與形式,是構(gòu)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基石之一。 道教的神仙信仰最早源于上古時代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先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認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美奸生活的一種期盼。到了商周時期已形成了較完整的信仰體系與崇拜的制度,開始融人中華民族日常生活之中。漢末,張道陵創(chuàng)立道教教團。道教尊老子為道祖,奉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為基本經(jīng)典,信仰《道德經(jīng)》提出的“道”與“德”。認為“道”是宇宙中最高的主宰,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產(chǎn)生,并為其主宰:而遵循“大道” ,對“道”的踐行即為“德”。人只要尊道貴德,修道立德,便可成為神仙。道教信仰者的終極追求在于“修仙成道,與道合一”,最后達到“成仙”和“天長地久”之目的。隨著道教信仰在眾多民族中傳播,對神仙的信仰也在民眾中下斷擴展。正是這種歷史原因,在中國對于神仙的信仰和關(guān)于神仙信仰的故事從未中斷流傳,至今仍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中華大地上眾多民族的日常生活與習(xí)俗,構(gòu)成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要素。 道教崇拜的神仙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天神、星宿神、山川社稷之神、女神、方位神、守護神、散仙等幾大類。天神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為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合稱“三清”,同時也代表道教追求的“玉清”、“上清”和“太清”三個最高境界。玉皇是執(zhí)掌天界眾神的天神,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天帝”、“天公”、“天老爺”。道教遵從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所說的“道法自然”的道理,認為曰月星辰和山川河湖的運行都與人命運中的禍福貴賤息息相關(guān),因此信仰星宿之神、山川社稷之神和方位之神。眾星之神中與人們關(guān)系最密切的有斗姥、太白金星、南極仙翁、二十八宿等:山川社稷之神中最主要的有五岳、五鎮(zhèn)、四瀆、城隍、土地等:方位之神即代表東南西北四方的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道教稱女神為“元君”,俗稱“娘娘”,女神中地位最高的為“后土”,她是大地之母,執(zhí)掌大地萬物的興衰枯榮,因此也執(zhí)掌人的生育和壽命。
編輯推薦
《中國道教神仙造像大系》收錄了中國道教神仙造像的眾多作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