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北京的古跡

出版時間:2004-8  出版社:五洲傳播  作者:阿南史代  頁數:330  字數:250000  譯者:趙菲菲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北京的文化遺產建筑在人與自然的特殊關系上,在樹、石和水的框架內看北京,乃是欣賞這座城市遺產的一種方式。在尋訪北京古跡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過去的標記往往是一口井或一眼泉,幾棵多節(jié)的松樹,有時是一塊石碑或一座廢棄的石洞。它們傳承了所在地的歷史。     自然的這三個方面蘊藏著北京的往昔歲月。它們幫助我確定自己尋找的地點,并作出反應。它們往往保持著那些地方的氣氖,雖然當地的宗教儀式早已不再。不僅如此,它們還帶我認識了從名人到老百姓的許多北京人,他們欣然與我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歷。

作者簡介

Virginia Stibbs Anami,又名“吉霓”(Ginny),1944年生于美國,1970年獲得日本國籍,改名為阿南史代。曾與身為外交官的丈夫阿南惟茂大使及兩個孩子一起在美國、日本、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和中國居住。
阿南史代求學時主修東亞歷史地理,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yè)后曾作為教師講授東亞歷史、藝術史、佛教史、地理和社會學科課程。她著有《西町:文化的十字路口》(1982)一書,并持續(xù)為《中國國家地理》、《朝日晚間新聞-國際先驅論壇報》(日)、《法音》、《北京周刊》和《中國婦女》等報刊撰稿。
她用長達20年的時間研究北京的歷史遺跡、古村落、古樹和宗教圣地,拍攝了大量照片,并八次參加在中國和日本舉辦的攝影展,其中包括“千年古道:在今日北京尋找遼金遺跡”展覽。
為了通過媒體向公眾介紹歷史,阿南史代曾與日本NHK電視臺合作拍攝了兩部紀錄片:《隨歷史學家阿南史代游千年北京,水與石之都》(2001)和《圓仁和尚:遣唐使的日記》(2002)。

書籍目錄

序古樹就是活的歷史  引言  成雙的樹迎賓客  歷史的孤獨哨兵  北京最古老的樹木  進香道旁的樹  時代文物密藏器  御苑中的樹  墓地的標志  樹的昵稱  裝飾樹  危難中的樹  植樹石頭:歷史的回聲  引言  北京古老的石頭村  幸存的石碑  石頭和廟宇  石橋  石獸  石徑  石佛  石頭與環(huán)境滋養(yǎng)萬物的水源  引言  龍與風水  周邊的河  湖與皇家園林  幾眼古井  令人心曠神怡的古泉  漫步古運河邊  帝都水設施遺跡  珍貴的水源跋北京歷史年表地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古代遺留的樹    在尋訪北京地區(qū)歷史古跡的過程中,我的最大收益之一就是見識了如此之多氣勢不凡的古樹。它們大多存留在昔日的佛教寺院或帝王行宮里,千百年來受到了保護和敬重。在時光消磨和歷史變遷中,往往只有這些樹木存留了下來,標志著舊址的所在。當我在北京城鄉(xiāng)尋訪古廟時,總是這些樹佇立在那里迎接我。一大片巍然挺立的松樹,從遠處深深的山谷里就能看到,所以即使那里其他東西都已蕩然無存,人們也會知道,它們守護著關于一個特殊地點的記憶。    在整個北京地區(qū),現(xiàn)存6000多株共29種樹齡超過300年的古樹。樹齡最長的是一些常綠樹木,如柏樹和松樹。落葉的銀杏樹、娑羅樹和國槐也可以活到1000年以上。這些占樹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頤,因為人們覺得它們身上具有某種精神品質。這些樹種經常會被選來種植在寺院、皇宮建筑和皇帝的陵墓周圍。相反,種在老百姓家里的樹則一股是些開花的洋槐或者結果實的樹,如棗樹和柿樹。    這些分布在北京城郊各地的參天大樹。構成了一幅關于北京往昔的地圖。我在造訪這些地方的時候經常感到,如果這些樹木能說話,它們定然會講述許多關于北京歷史的激動人心的故事。我愿意將我與其中一些樹木邂逅的經過同大家分享,以此作為讓它們殲口講話和獲得承認的一種方式。    譬如,中山公園里有兩排粗壯的柏樹,它們一路通向建于10世紀的遼代必國寺舊址。樹圍如此之粗的樹木在市區(qū)內非常罕見。盡管公園現(xiàn)在游人如織,你仍然能通過樹木辨別出這處寺廟遺址。它們強大的生命力令人敬畏。    地壇公園里也遍布古柏。人們晨練時,經常圍住古樹,從它們身上吸取能量。許多柏樹的樹干上有著磨得非常光滑的樹節(jié),這是經年累月的人類活動影響的結果。人們在樹節(jié)上摩擦后背和僵硬的頸部,把樹節(jié)蹭成了金褐色。那些樹一定也感受到了這種按摩,因而顯得分外健壯。    北京的古樹具有強烈的個性。無論在市內還是郊區(qū),最古老的樹木往往會得到皇帝或當地人的敬重,并得到一些昵稱,如“帝王樹”、“柏樹王”、“拴馬樹”等。以此種方式向這些歷史的活見證表達敬意,真是再好不過了。    這些昵稱通常描述樹木的形態(tài),例如,“臥龍松”的枝干全都橫向伸展;“香爐柏”的兩個枝條就像兩個把手連著圓形的樹干。勞動人民文化宮有一棵古柏,其虬曲的姿態(tài)會使人聯(lián)想到“鹿回頭”。    因為很多世紀以來北京一直都是首都,所以北京有許多種奇樹,并引以為豪。在皇家園林以及大的寺廟,園丁們有意識地修剪樹枝,塑造出美麗而獨特的形狀。還有其他品種的樹木,其種植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欣賞它們令人叫絕的樹皮或者露在地面以上的樹根。    P12-14插圖

編輯推薦

北京的文化遺產建筑在人與自然的特殊關系上,在樹、石和水的框架內看北京,乃是欣賞這座城市遺產的一種方式。在尋訪北京古跡的過程中,過去的標記往往是一口井或一眼泉,幾棵多節(jié)的松樹,有時是一塊石碑或一座廢棄的石洞。它們傳承了所在地的歷史。這種“知行合一”式的研究方法使得那些古老地點的歷史變成了活生生的存在。本書涉及的故事或帶來多種經歷、引出首都多個地方的歷史變遷和滄桑留痕的內容。本書無意充當旅游指南,在這里著重講述的是與各行各業(yè)的人的邂逅。比如那些并非聚焦于特定的樹木、石頭或水域的短文。它們同樣是這個城市歷史的一部分。這些短文能使人們更多地關注這座偉大的都城多姿多彩的文化遺產。古樹帶你回到過去。清泉繼續(xù)滋養(yǎng)著這一方土地。開鑿運河、解決首都供水問題的浩大工程依然令人贊嘆?;蛘撸豁氉呓惺迳献囊晃焕先?,你就能夠聽到一段長長的傳奇;沿著橋上深深的車轍或進香的石板路走上一段,你就會嗅到歷史的古老氣息,觸摸到歷史的青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尋訪北京的古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實在佩服本書作者,作為一個外籍人士,對北京的山山水水和文物古跡有這么深的感情,她的腳步可不是長城北海頤和園那樣的泛泛一游,她的足跡幾乎遍布了北京城郊的犄角旮旯,她所訪察的古跡連北京土生土長的、甚至是愛好古跡的準專業(yè)人士都感到汗顏。那些深藏在城中村中的古碑、大山溝里的破廟、古槐還有人跡罕至的遺址,都訴說著如煙的往事。書里的照片精美、文字流暢(外國人寫的已經很不錯了),簡直讓人感到她比我們更熟悉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園,值得一讀,值得收藏。
  •   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我買了就為了收藏用的,找了好久,謝謝啦
  •   阿南史代的三部書籍之一,美中不足,三本書不是一個出版社,開數不一樣。
  •   一個日本女性在華期間寫的書,一共有三本。都買了。是以個人的視角來記錄北京的角落的東西,這種觀察事物的能力值得我們學習。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我們應該有一點精神追求,注意身邊的歷史??上В鞘薪ㄔO的浪潮席卷了一切。
  •   誰不愛自己的故鄉(xiāng),但是很多時候國人對自己生活的周遭可能關懷的不夠細致,不夠貼切。一些陪伴我們的尋常事物已經被生活的忙碌遺忘。每每看到自己的文化需要外國人來反哺。多少有些遺憾。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