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作者:楊廷z,田達治 著 頁數(shù):172
內容概要
本書記述了楊廷賓先生人生經歷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足跡。其作品再現(xiàn)了楊廷賓先生為革命奔波操勞、嘔心瀝血的成就。他的早期木刻作品大都刊登于延安《解放日報》、《前線畫報》和《中國婦女》報。毛主席《論聯(lián)合政府》和朱德總司令《論解放區(qū)戰(zhàn)場》兩幅木刻肖像作品,就出自楊廷賓之手。本書中選取了他在革命時期的木刻肖像作品100余幅,演繹了中國歷史上一代藝術家的輝煌歷史,在今天看來仍有無盡的回味和雋永的教益。 本書不僅適用于美術院校學生學習+同時也適用于廣大藝術愛好者閱讀和欣賞。
書籍目錄
J享一序二南陽故郡恰同學年少漢畫:與魯迅先生的一段機緣殷墟尋夢延安:時代的脈搏不懼艱險革命爭先歷史鑄就的一代藝術家晚年生活噩耗傳來《楊廷賓木刻肖像選集》序——默默奉獻數(shù)十年參考文獻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讓我們把目光重新回到1928年,在歷史的故紙堆中,去尋找一些答案……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積極倡導下,1918年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開端,也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到了1928年,該學校的名稱幾經改變,已更名為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楊廷賓報考的正是這所學校。1927年,該學校被“并?!狈Q為“國立京師大學校美術專門部”,當年學校制定的修業(yè)年限為本科3年,預科1年;當年的第6期學生僅招收本科生10人,預科生1人;設有中國畫系、西洋畫系和戲劇系。而在1928年6月,該校更名為“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后,當年學校制定的修業(yè)年限為本科4年,預科2年,第7期學生招收本科生12人,預科生96人;設有建筑系、戲劇系、中國畫系、西洋畫系、實用美術系和音樂系。兩相比較,可以看出1928年,該校的學科、學制、招生規(guī)模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增建筑、實用美術、音樂3個專業(yè),預科學制由1年改為2年,本科學制由3年改為4年,招生人數(shù)由11人擴大到了108人,擴充了近10倍有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10月,留法歸來的徐悲鴻作為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的第八任校長,北上赴任。1928年楊廷賓考入的正是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第7期西洋畫系的預科班,1930年入該校本科班繼續(xù)學習。至此,我們很自然地產生了這樣的疑問:1928年,也就是楊廷賓考入這所學校的那一年,究竟是什么促使這所近代中國最早成立的美術專科學校發(fā)生了如此巨變?而這些改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使學校呈現(xiàn)出了一種欣欣向榮的局面。
編輯推薦
《楊廷賓評傳》:偉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勢必與其所處的社會、時代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單就這一點而言,其作品與其說是作者內心的獨白,不如說是時代噴薄而出的吶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