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作者:陳光軍,張秀芝 主編 頁數:303
前言
隨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與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正在日益改變著傳統的人類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實現大眾化后,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會面向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第一線,為行業(yè)、企業(yè)培養(yǎng)各級各類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了大力推廣計算機應用技術,更好地適應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躍式發(fā)展,滿足我國高等院校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符合社會對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各類要求,我們成立了“21世紀高等院校規(guī)劃教材編委會”,在明確了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框架下,組織編寫了本套“21世紀高等院校規(guī)劃教材”。眾所周知,教材建設作為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柱及基礎,作為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在當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探索和建設適應新世紀我國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需要的配套教材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工作面臨的緊迫任務。因此,編委會經過大量的前期調研和策劃,在廣泛了解各高等院校的教學現狀、市場需求,探討課程設置、研究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組織一批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豐富的教學經驗、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學術帶頭人、科研人員和主要從事該課程教學的骨干教師編寫出一批有特色、適用性強的計算機類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專業(yè)及應用技術課的教材以及相應的教學輔導書,以滿足目前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本套教材消化和吸收了多年來已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成果,緊密結合經濟全球化時代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實際需要,努力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教材編寫采用整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滾動立項的方式,分期分批地啟動編寫計劃,編寫大綱的確定以及教材風格的定位均經過編委會多次認真討論,以確保該套教材的高質量和實用性。
內容概要
本書內容的組織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學科發(fā)展特點;增強實訓和案例教學,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應用數據庫的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既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書共13章,主要包括:數據庫系統概論、關系數據庫的模型、關系數據庫設計理論、Access數據庫的設計、數據查詢、使用高級查詢——SQL語言、窗體設計、報表、數據訪問頁、宏操作、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VBA、數據庫設計實例、數據安全等。 本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教材,也可作為成人高校、高職高專以及本科院校舉辦的二級職業(yè)技術學院各專業(yè)學生學習數據庫的教材,同時還可作為各類水平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自學輔導用書。
書籍目錄
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1章 數據庫系統概論 本章學習目標 1.1 引言 1.1.1 信息、數據和數據處理 1.1.2 數據庫概述 1.2 數據庫管理技術的發(fā)展 1.2.1 數據庫發(fā)展階段的劃分 1.2.2 人工管理階段 1.2.3 文件系統階段 1.2.4 數據庫系統階段 1.2.5 高級數據庫階段 1.3 數據庫系統的組成 1.4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4.1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組成 1.4.2 數據庫系統的工作過程 1.5 Microsoft Access 2003數據庫系統簡介 1.5.1 Access的發(fā)展過程 1.5.2 Access的基本功能 1.5.3 Access 2003的新增功能 1.5.4 Access 2003的啟動與退出 1.5.5 打開Access 2003數據庫 1.6 Access 2003的基本結構 1.6.1 數據表 1.6.2 查詢 1.6.3 窗體 1.6.4 報表 1.6.5 數據訪問頁 1.6.6 宏 1.6.7 模塊VBA 1.7 Access 2003工作環(huán)境設置 1.7.1 “視圖”選項卡 1.7.2 “常規(guī)”選項卡 1.7.3 “編輯/查找”選項卡 1.7.4 “高級”選項卡 1.8 Access 2003的幫助系統 習題 實訓一 安裝Access 2003數據庫系統 實訓二 學習Access 2003數據庫對象第2章 關系數據模型及關系代數 本章學習目標 2.1 數據模型 2.1.1 數據模型 2.1.2 概念模型 2.2 關系代數 2.2.1 關系數據的定義 2.2.2 關系模型的常用術語 2.2.3 關系代數 習題第3章 關系數據庫設計理論 本章學習目標 3.1 引言 3.1.1 討論范圍 3.1.2 存儲異常問題 3.2 函數依賴 3.2.1 屬性之間的聯系 3.2.2 函數依賴 3.2.3 函數依賴的邏輯蘊涵 3.2.4 關鍵字 3.3 關系模式的規(guī)范化 3.3.1 第范式(INF) 3.3.2 第二范式(2NF) 3.3.3 第三范式(3NF) 3.3.4 BCNF范式 3.3.5 多值函數依賴 3.3.6 第四范式(4NF) 3.3.7 關系模式小結 習題第3章 關系數據庫設計理論第4章 Access數據庫的設計第5章 數據查詢第6章 使用高級查詢——SQL語言第7章 窗體設計第8章 報表第9章 數據訪問頁第10章 宏操作第11章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VBA第12章 數據庫設計實例第13章 數據安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1章 數據庫系統概論1.1 引言早期的計算機主要用于科學計算,當計算機應用于生產管理、商業(yè)財貿和情報檢索等領域時,它面對的是大量的信息和各類數據。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這些數據,產生了計算機的數據管理技術,它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中發(fā)展最快的分支之一。1.1.1 信息、數據和數據處理1.信息信息是指現實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運動狀態(tài)的反映。具體地說,信息是一種已經被加工的特定形式的數據,這種數據形式對接收者來說是很有意義的,而且對當前和將來的決策具有明顯的或實際的價值。信息有如下的一些重要特征:(1)信息傳遞需要物質載體,信息的獲取和傳遞要消耗能量。(2)信息是可以感知的。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如感覺器官、儀器或傳感器等)。(3)信息是可以存儲、壓縮、加工、傳遞、共享、擴散、再生和增值的。信息是資源,人類進行各項社會活動不僅要考慮物質條件,而且要認真研究信息和利用信息。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將能源、物質和信息并列為人類社會活動的三大要素。2.數據數據本質上是對信息的一種符號化表示,即用一定的符號表示信息。采用什么符號,完全是人為規(guī)定。為了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就要把信息轉換為計算機能夠識別的符號,即用0和l兩個符號編碼來表示各種各樣的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數據是用來承載信息的。
編輯推薦
《21世紀高職高專規(guī)劃教材?數據庫原理及應用(Access 2003)(第2版)》采用“任務驅動”的編寫方式,引入案例和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提供電子教案,案例素材等教學資源,教材立體化配套,滿足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