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作者:鄧光明 頁數(shù):107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山水畫寫意》前半部分為山水畫基礎教學,包括基礎理論指導和繪畫步驟解析,著重于點明山水畫構(gòu)圖要點和表現(xiàn)技巧;后半部分為山水風光繪畫作品范例,充分表現(xiàn)出湘西天然的優(yōu)美景觀和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文?!吨袊剿媽懸狻愤m合高等院校美術及藝術設計相關專業(yè)在校師生使用。
作者簡介
鄧光明,字義,號苦牛,苦牛齋,土家族,1962年生于湘西吉首,祖籍湖南花垣縣。先后畢業(yè)于長沙市人民藝術專科學校,湖南懷化學院美術系,湖南湘潭師范學院美術系。曾就職于湖南省吉首市二中,吉首市職業(yè)中專學校,湘西州機電工程學校,現(xiàn)就職于湘西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民族藝術系。湖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湘西州美術家協(xié)會秘書長,湘西二酉書畫院院長。曾先后師從于胡萬卿、付家成、易圖境、王金石、楊國平、陳新、郇海霞等著名書畫家。作品《河畔月夜靜》、《秋韻》、《大山歌韻》、《小橋流水人家》等二十余幅國畫山水在省、部級美術展覽和美術期刊中入選、發(fā)表、獲獎;《苗居春意》2007年入選中日書畫展;《苗嶺深處》、《酉水河畔》入編湘西美術作品集。論文《談美術鑒賞課教學》、《素描教學與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畫線型教學的作用》在《吉首大學學報》發(fā)表;《中國畫山水寫生教學初探》、《中國畫欣賞與摹寫教學的作用》在《中國畫》雜志發(fā)表;《淺談湘西職業(yè)美術教育發(fā)展方向》在《教育探索與實踐》雜志發(fā)表。
書籍目錄
前言教學理論部分第一章 概論一、學習中國畫山水的目的與意義二、中國山水畫簡史!三、中國山水畫的特點第二章 中國畫的工具與材料一、筆二、墨三、紙四、硯五、顏色第三章 山水畫的畫法和步驟一、山水畫的基本畫法二、山水畫的步驟作品欣賞部分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概論 一、學習中國山水畫的目的與意義 山水畫是中國人所特有的一個文化概念。中國的山水畫不同于外國的風景畫,它不是簡單地再現(xiàn)自然景觀,而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表現(xiàn),賦予自然以文化的內(nèi)涵和審美的觀念。人與自然的親和是山水畫的基礎,山水畫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人的精神,是生命的意義,是山水與人的內(nèi)在的生命動力和精神力量?! W習山水畫是對中華繪畫藝術的傳承。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符合中國人熱愛自然的普遍心理,符合人們樂山樂水的傳統(tǒng)感隋。它以描寫自然景象為題材,既抒發(fā)了畫家對大自然的感情,也使欣賞者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大自然的云、煙、林、泉之樂。從藝術角度說,寫意山水畫不是工藝裝飾畫,不是導游圖,也不是攝影。它要求作品中寓有畫家的性情,畫面應保持“形神兼?zhèn)洹?,“象外有形,景中含情,法趣俱生,趣出法外,方得心悅”?! ≈袊嬛v究筆情墨趣,以“書法”入畫,達到“詩、書、畫”的和諧統(tǒng)一;在造型用筆上,追求以活脫為上,自由揮灑、情景交融。這對于現(xiàn)在學習中國畫的人,尤其是學生來說,具有很重要的傳承和學習意義?! 《?、中國山水畫簡史 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中國畫的一種。它自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畫科,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它是以描寫山水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稟受自然的精華、天地的靈氣,是人們對山水間的審美感知。唐代的代表畫家有: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洲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時期,由于理學的影響、畫院的隆盛和文人畫的興起,繪畫風格有了迅速的轉(zhuǎn)變和發(fā)展。這一時期的畫家對于唐人那種金碧輝煌、滿壁風動的藝術效果不感興趣,而是講求“刻實”的畫風,追尚“清新”的美感。因此,畫面效果秀麗柔和,具有斂而不放,生而不熟的藝術境界。 到了蘇東坡、文同、米芾這批文人畫家的時代,唐代風格幾乎被洗盡。他們主張“竹石風流各一時”,直言不諱地打著“士人畫”的旗號,要求畫作有“清新”的風格,尤其以南宋山水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人的繪畫藝術為最。他們的作品一是突破了水墨的技法,二是布局富有革新。如馬遠的《踏歌圖》用淋漓蒼勁的筆墨,畫出疏爽的樹枝、奇聳的山峰,近處的山石用大斧劈皴法,給人尖銳、明快的感受。元代山水畫趨向?qū)懸?,以虛帶實,?cè)重筆墨神韻,開創(chuàng)新風。元人把宋代的文人畫推向高峰,發(fā)展為空靈的元畫風格。畫家們多以枯筆乾墨作畫,因此形成了黃公望的蒼涼風格,吳鎮(zhèn)的曠逸景色;倪云林的畫風以“天真出淡為宗”,王蒙以繁密為基本格調(diào)。這四名畫家被稱為“元四家”。明清及近代“續(xù)有發(fā)展,亦出新貌”。
編輯推薦
《中國山水畫寫意》匯集了筆者歷年來的山水畫教學與創(chuàng)作。作品多以大湘西地區(qū),如鳳凰、永順、古丈、花垣和沅陵等地山水為寫生創(chuàng)作素材,尤其是酉水河流域及古丈猛洞河至沅陵鳳灘地段的山水。由于家在沅陵風灘電廠之故,二十余年來的探家往來中所畫的速寫已達千幅,為山水畫教學與創(chuàng)作收集了大量素材。此地的每一座山、每一塊石,樹木、船只以及鳳電大壩雄偉的形象,都使筆者留下了深深的記憶。當自己靜下來的時候,它們的形態(tài)、神情,云霧、幽谷瀑布、山泉溪水卻不斷地涌現(xiàn)在腦海里,于是,創(chuàng)作激情日趨強烈。 《中國山水畫寫意》介紹了中國山水畫的學習方法與技巧,不失為高等院校學生初級學習的范本教材。它對學生學習和掌握山水畫的基本畫法起到了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示范講解作用。此外,介紹作品時整幅與局部相結(jié)合,既加強了整體的全視效果,又強化了局部的技巧表現(xiàn)方法,使人一目了然,以便學生們更好地學習與掌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