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學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作者:王立久  頁數(shù):515  

前言

  建筑材料學是一門傳統(tǒng)材料學科。目前,在我國相當多所大學“建筑材料學”是必修之課,它實用于建筑結構、水工、港工、海工、市政、建筑學、施工管理等專業(yè)。除此以外,建筑商、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材料經銷商、建筑師、結構師、監(jiān)理工程師、經濟師、建筑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檢測實驗室、生產企業(yè),甚至行政主管部門等領域也都把《建筑材料學》作為工具書、參考書。  然而,當前大學或市場流行的《建筑材料學》版本已根本不能適應21世紀大學教育、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要。這是因為現(xiàn)行的《建筑材料學》大都千篇一律先敘述材料基本性質,然后講述水泥、混凝土、瀝青、鋼筋、砌件/磚、木材共七大類材料。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仍然如初,絲毫沒有任何改變。這主要因為兩點,其一是當時全盤學前蘇聯(lián),完全生搬硬套。當時唐爾卓老師翻譯第一本《建筑材料》以來一直沿用至今,現(xiàn)在所出版的《建筑材料學》無論如何變化都可以說基本沒有擺脫原有體系;其二就是解放初期國家還很貧窮,百廢待興,強調因陋就簡,就地取材,也就把一些最基本材料列入其中。  如此做法也就造成一系列弊?。赫麄€書本或教學講授完全采用“中藥鋪式”或稱“炒菜式”,給人一種《建筑材料學》本身基礎理論不強的印象,只是各種材料的羅列而已,就好像建筑材料只有這七大類,除此以外的材料就不得不稱其為新型建筑材料,進而又引發(fā)對新型建筑材料的定義、種類、分類等的爭論。其實新型建筑材料不在于品種而是與時代的發(fā)展、當時國家經濟新政策、科學技術的進步引發(fā)的新工藝、新技術有關。按照現(xiàn)行《建筑材料學》學后的學生有種“土”的感覺,并沒有認識到建筑材料在土木建筑中的真正作用,特別是對建筑學、結構體系、使用功能、結構耐久性和環(huán)境可協(xié)調性等。另外,這種《建筑材料學》體系又限制了人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培養(yǎng)的大學生同樣只會生搬硬套和死記硬背,且只局限于這七大類材料,對其他材料不甚了了,缺乏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使得我國在新型建筑材料開發(fā)研究方面遠遠落后于世界發(fā)達國家?! 【C上所述,很有必要按照新體系編寫一套真正適合2l世紀的建筑材料學科本科生教材。本書第一篇為建筑材料科學基礎;第二篇基礎材料分別講授基體材料、增強材料和復合材料;第三篇材料選用與評價,介紹了十一個常用的建筑材料學實驗?! ”緯鳾察參考前人大量的文獻資料外,還融匯了作者多年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也是由本書編著者所主編的《建筑材料學》2000年版本的修訂和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

內容概要

  《建筑材料學(第3版)》是關于介紹“建筑材料學”的教學用書,全書分三篇共十九章,第一篇建筑材料科學基礎主要介紹固體建筑材料結構、建筑材料凝聚系統(tǒng)相平衡與相圖、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第二篇基礎材料包括基體材料、增強材料和復合材料,主要介紹水泥膠凝材料、非水泥無機膠凝材料、瀝青有機膠凝材料、高分子材料、細粒增強材料等;第三篇材料選用與評價主要介紹正交實驗設計、基礎材料檢測與評價、材料選用方法等基本知識。

作者簡介

  王立久(LijiuWang),1945年生,吉林長春人。1969年畢業(yè)于大連理工大學,198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1987、1991年分別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委省政府和大連市委市政府分別授予其優(yōu)秀專家稱號。遼寧省復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長兼秘書長。遼寧省政協(xié)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工程學”和“混凝土架構模型”理論與應用;“ENERGY+X”多學科交叉領域相關理論及工程應用。先后出版論著12部、發(fā)表論文200余篇、獲發(fā)明專利18項、獲獎十余項,目前正在進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研究工作。

書籍目錄

前言緒論第一節(jié) 建筑材料的概念和意義第二節(jié) 材料的環(huán)境作用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協(xié)調性第四節(jié) 建筑材料發(fā)展趨勢第一篇 建筑材料科學基礎第一章 固體建筑材料結構第一節(jié) 晶體學基礎第二節(jié) 金屬與合金結構第三節(jié) 離子化合物晶體結構第四節(jié) 晶體中的缺陷第二章 建筑材料凝聚系統(tǒng)相平衡與相圖第一節(jié) 硅酸鹽系統(tǒng)相平衡特點第二節(jié) 單元系統(tǒng)第三節(jié) 二元系統(tǒng)第四節(jié) 三元系統(tǒng)相圖第三章 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第一節(jié) 建筑材料的電性質第二節(jié) 建筑材料的磁性質第三節(jié) 建筑材料的熱性質第四節(jié) 建筑材料的光學性質第五節(jié) 建筑材料的化學性質第六節(jié) 建筑材料的聲學性質第二篇 基礎材料基體材料第四章 水泥膠凝材料第一節(jié) 硅酸鹽水泥第二節(jié) 通用硅酸鹽水泥第三節(jié) 其他系列水泥第四節(jié) 特性水泥和專用水泥第五節(jié) 水泥外加劑第五章 非水泥無機膠凝材料第一節(jié) 石灰第二節(jié) 石膏第三節(jié) 水玻璃第四節(jié) 鎂質膠凝材料第六章 瀝青有機膠凝材料第一節(jié) 石油瀝青第二節(jié) 其他瀝青第七章 高分子材料第一節(jié) 工程塑料第二節(jié) 膠粘劑第三節(jié) 合成橡膠增強材料第八章 細粒增強材料第一節(jié) 概述第二節(jié) 普通混凝土用砂第九章 石材及粗粒增強材料第一節(jié) 天然石材成因與分類第二節(jié) 天然石材基本性質第三節(jié) 天然裝飾石板材第四節(jié) 工程砌筑石材及其應用第五節(jié) 粗粒增強材料第十章 結構鋼材第一節(jié) 鋼材的生產、組成與結構第二節(jié) 建筑鋼材的性質與加工第三節(jié) 鋼結構用鋼第四節(jié) 混凝土結構用鋼第十一章 纖維增強材料第一節(jié) 纖維增強材料概論第二節(jié) 鋼纖維第三節(jié) 碳纖維第四節(jié) 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第五節(jié) 其他種類纖維簡介復合材料第十二章 普通混凝土第一節(jié) 定義與分類第二節(jié) 混凝土基本工藝第三節(jié)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術性質第四節(jié)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第五節(jié) 特殊混凝土第六節(jié) 建筑砂漿第十三章 瀝青混合料第一節(jié) 定義、分類與組成第二節(jié) 礦質混合料的組成設計第三節(jié) 瀝青混合料的生產第四節(jié) 瀝青混合料的結構與性能第五節(jié) 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第十四章 砌墻磚第一節(jié) 燒結普通磚第二節(jié) 燒結多孔磚第三節(jié) 燒結空心磚和空心砌塊第十五章 建筑砌塊第一節(jié) 砌塊分類及定義第二節(jié)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第三節(jié) 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第十六章 墻用板材第一節(jié) 定義及分類第二節(jié) 石膏類墻板第三節(jié) 玻璃纖維增強水泥輕質多孔隔墻條板第三篇 材料選用與評價第十七章 正交實驗設計第一節(jié) 試驗設計第二節(jié) 正交試驗設計的方差分析第十八章 基礎材料檢測與評價試驗一 石粉密度試驗試驗二 水泥試驗試驗三 混凝土用骨料試驗試驗四 混凝土拌和物試驗試驗五 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實驗試驗六 建筑砂漿試驗試驗七 燒結普通磚抗壓強度試驗試驗八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試驗試驗九 石油瀝青針人度、延度、軟化點的測定試驗試驗十 建筑裝飾材料性能試驗試驗十一 建筑防水材料性能試驗第十九章 材料選用第一節(jié) 建筑材料選用的一般原則第二節(jié) 建筑結構與選材第三節(jié) 建筑功能與選材第四節(jié) 建筑經濟和選材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節(jié) 建筑材料的概念和意義  一、概念  材料一般是指人類用以制造生活和生產中物品、器件、構件、機器和其他產品的物質。盡管材料是物質,但并不是所有物質都可成為材料,比如燃料、化工原料、食品、藥物等。因此材料和物質是既有聯(lián)系又含義不同的兩個概念。材料總是和一定應用場合相聯(lián)系的,爿且可由一種或多種物質構成。即使是同種物質也會因制造方法的不同,表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怊質。一般來說,用于建筑領域的材料才能稱為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也就是說它月滿足人居環(huán)境某些要素而建造構筑物所用材料的總稱,從這個角度還應稱為人居環(huán)境工程相料。材料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媒介,材料賦予構筑物某種性質,也賦予空間環(huán)境某種氛圍?! 《?、意義  1.材料是人類發(fā)展的物質基礎  根據(jù)建筑材料的定義,可以看出它是人居環(huán)境所需構筑物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沒有建筑材料也就沒有人類的理想居住環(huán)境。各類構筑物不僅在結構形式上或者施工方法方面幫制約于建筑材料的品種、質量及其組合,而且還影響著構筑物的使用、堅固、美觀、經濟、耐用和節(jié)能。可以想象,如果沒有現(xiàn)代水泥及其演化的鋼筋混凝土和建筑鋼材,就不可能鋪就現(xiàn)代化的建筑。人類可能還會停留在“穴居巢處”、“鑿石成洞”、“伐木為棚”的原始社會。自然界存在的木、草、土和石等天然材料為人類提供了早期居住物的建筑材料,如陜西出土的半坡遺址。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城大部分是用石材建造的;秦漢時期修筑的萬里長城鉚分使用土、砂和葦柳,部分使用粘土磚和石塊;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筑群北京故宮所用的材判主要是木材、漢白玉、琉璃瓦和青磚;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是鋼鐵材料的代表作;加拿大多倫多的CN電視塔(高553m)是由高強混凝土塔身、特殊密實混凝土結構的發(fā)射塔基座和鋼結構塔頂構成的;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佩重納斯大廈(高452m)是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建造的?! 〗ㄖ牧蠟槿祟愄峁┬碌木幼鏊雀纳屏巳祟惿姝h(huán)境,也直接影響著構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實用性、舒適性、健康性和美觀性。我國著名建筑大師梁思成說:“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產生其結構法,更因此結構而產生其形式上之特征?!?8世紀以前,由于當時主要是手工業(yè)生產方式,因此人類一直是利用天然材料。這時的建筑材料只有石材、木材、磚瓦、石灰、石膏等,因此,難以建造大跨度的橋梁和大空間的房屋,也難以實現(xiàn)防水防潮、保溫隔熱的適度濕熱環(huán)境,就更無法談及美化裝修和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19世紀前葉,鋼鐵、水泥、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的出現(xiàn),是建筑材料史上的一大貢獻。特別是20世紀以來,塑料等新材料的問世及其在質量和數(shù)量上的發(fā)展,使生活、生產、信息、能源等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

編輯推薦

  《建筑材料學(第3版)》除用作高等院校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建筑結構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建筑學專業(yè)本科教材外?! 〗ㄖ牧项I域最新版本,新構架、新內涵;完全摒棄傳統(tǒng)模式,按復合材料基本理論編寫;符合21世紀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新型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建筑材料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