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作者:佟占軍 編 頁數(shù):238
前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黨領導億萬農民共同進行的一項偉大事業(yè),是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求,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重要舉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農村干部是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擔負著領導、管理、組織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任,是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的骨干力量。建設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對做好農村工作至關重要。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執(zhí)行,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到農村的社會穩(wěn)定。處于最基層的村干部群體,“官”雖不大,卻掌管著農村政務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中國有8億農民,分布在60多萬個行政村中,約有500萬村干部在管理這些村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他們的作用舉足輕重。由此可見,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了加強農村基層建設,不斷提高農村的管理水平,黨和政府做出了為廣大農村配備大學生村官的重大決策。2008年,中央組織部等有關部門決定,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同志指出,要切實做好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村任職工作,這既是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yǎng)骨干力量,更是新時期培養(yǎng)新一代德才兼?zhèn)涓刹康闹匾緩?,也是黨和政府在十七大后所做出的最具戰(zhàn)略意義的重大決策。實踐證明,實施大學生“村官”工作計劃對打破農村人才匱乏局面,改善農村干部隊伍的人才結構,提高農村干部的整體素質,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促進農村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和城鄉(xiāng)人才雙向流動,拓寬培養(yǎng)選拔干部途徑,推進新農村與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
內容概要
本書為“新型農村干部暨大學生村官培訓叢書”的一個分冊。內容包括:法律是維護農村社會秩序的利器,依法開展農村基層自治,依法從事農村行政管理,依法處理農村治安刑事案件,依法維護農民合同權益,依法解決農村土地糾紛,依法確定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依法協(xié)調農村婚姻家庭關系,依法開展人民調解,依法解決農村信訪事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法律是維護農村社會生活秩序的利器 第二章 依法開展農村基層自治 第三章 依法從事農村行政管理 第四章 依法處理農村治安刑事案件 第五章 依法維護農民合同權益 第六章 依法解決農村土地糾紛 第七章 依法確定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第八章 依法協(xié)調農村婚姻家庭關系 第九章 依法開展人民調解 第十章 依法解決農村信訪事件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法律是維護農村社會生活秩序的利器第一節(jié) 法律基本知識一、法律的含義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法律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法律確定人們的各種身份,如公民、配偶、股東、債權人、債務人、財產所有人、財產繼承人等;法律規(guī)范著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與別人打交道,就可能要產生法律上的聯(lián)系,像購物、買房、上學、求職、存取錢、做生意等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其實都是法律關系,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法律權利、義務和責任。總之,人們生活在一個由法律編織而成的網絡中,從出生到死亡,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法律而生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法律。(一)法律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人生活在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社會規(guī)范的指引和約束。法律就是一種社會規(guī)范,是人們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指引人們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為,協(xié)調相互關系,減少任意性,形成和諧的社會關系和穩(wěn)定、安全的社會秩序。中國古人商鞅曾形象地指出法律的重要功能,那就是“定分止爭”。他舉例說:“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以分以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边@個例子的意思是:一只野兔跑過來,有很多人追著逮它,并不是說這只兔可以分給很多人,只是因為它是無主之物。
編輯推薦
《依法維護農村社會生活秩序》是新型農村干部暨大學生村官培訓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