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張和義 金盾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張和義 頁數:192
前言
魔芋又叫蒟翦,是天南星科魔芋屬的多年生塊莖植物。原產于印度和斯里蘭卡,我國和非洲也是其原產地之一。我國栽培魔芋的歷史悠久,廣大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chuàng)造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真正對魔芋有較深了解的人卻不多。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報刊陸續(xù)報道了魔芋的用途、經濟價值及發(fā)展前景,加深了人們對魔芋的認識,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空前的魔芋熱。魔芋的產品器官是地下塊莖。魔芋塊莖中除含淀粉、蛋白質、灰分、生物堿和維生素等成分外,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葡甘聚糖能和水化合形成溶膠。這種溶膠不僅具有形態(tài)變化的可塑性,而且有極好的水溶性、成膜性、黏附性、增稠性、懸浮性、凝膠性、黏彈性、保水性、穩(wěn)定性和保鮮性,因此在食品、醫(yī)藥衛(wèi)生及工業(yè)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用魔芋研制的新產品日益增加。國際上對魔芋產品的需求以魔芋精粉為主,用量很大。日本人民有食用魔芋制品的習慣,但因其國土面積有限,加之受臺風的影響,產量不穩(wěn)定,每年需要從我國大量進口。韓國和東南亞的市場也很大。美國食品醫(yī)藥局已通過了魔芋食品的注冊,美國魔芋市場的需求量將會明顯加大。歐洲人不種魔芋,但對魔芋的減肥、保健功能很感興趣,并已著手進行魔芋食品的研究和開發(fā)。隨著聯(lián)合國食品衛(wèi)生組織對魔芋作為合格食品在世界自由銷售法案的通過,歐洲市場將會被打開??梢韵嘈?,不久的將來,魔芋產品的世界市場將非常巨大。
內容概要
《魔芋栽培與加工利用新技術》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和義教授編著?!赌в笤耘嗯c加工利用新技術》第一版自2001年出版后,受到廣大讀者歡迎,已印刷近5萬冊。根據近10年來魔芋新品種的培育、魔芋栽培技術的發(fā)展和魔芋加工利用的不斷開發(fā),編著者對第一版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和充實,反映了當今魔芋栽培與加工利用最先進的技術水平?!赌в笤耘嗯c加工利用新技術》內容系統(tǒng)、具體、翔實,語言通俗易懂,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對魔芋生產者和魔芋產品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適合基層農業(yè)科技人員和廣大農民閱讀和參考,亦可供農業(yè)院校有關專業(yè)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一、 發(fā)展魔芋生產,振興山區(qū)經濟(一) 魔芋的起源與傳播(二) 魔芋的分布(三) 魔芋的主要用途(四) 魔芋的市場前景(五) 魔芋的社會經濟效益(六) 魔芋研究和開發(fā)利用的重點二、 魔芋高產優(yōu)質的生物學基礎(一) 植物學特征(二) 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三) 花魔芋球莖休眠與脫落酸、赤霉素含量的關系(四) 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三、 優(yōu)良品種介紹(一) 花魔芋(二) 白魔芋(三) 疣柄魔芋(四) 疏毛魔芋(五) 南蛇棒(六) 蛇槍頭(七) 天心壺(八) 珠芽魔芋(九) 滇魔芋(十) 甜魔芋(十一) 桂平魔芋(十二)萬源花魔芋(十三)云南紅魔芋(十四)清江花魔芋四、 繁殖方法(一) 根狀莖(芋鞭)繁殖(二) 項芽帶蒂繁殖(三) 小塊莖繁殖(四) 切塊繁殖(五) “種子”繁殖(六) 離體組織培養(yǎng)繁殖(七) 不定芽低溫保存(八)微球莖繁育五、 栽培技術(一) 土地準備(二) 種芋的選擇、處理、破除休眠和催芽(三) 播種(四) 間作套種(五) 田間管理六、 收獲、貯藏與運輸(一) 收獲(二) 貯藏(三) 運輸七、 病蟲害防治1.日灼病2.白絹病3.軟腐病4.病毒病5.輪紋斑病6.炭疽病7.細菌性葉枯病8.干腐病9.根腐病10.缺素癥11.花斑葉12.非正常倒苗13.斜紋夜蛾14.金龜子15.天蛾八、加工方法(一)魔芋角(片)的加工(二)魔芋粗粉的加工(三)魔芋精粉的加工(四)魔芋豆腐的制作(五)雪魔芋(凍魔芋)的制作(六)可逆性魔芋制品(七)魔芋罐頭食品(八)魔芋粉絲(九)魔芋掛面(十)魔芋冷食品的制作(十一)魔芋面食(十二)魔芋小食品(十三)含油魔芋食品的生產(十四)馬鈴薯油炸膨化食品(十五)魔芋仿生食品(十六)魔芋減肥保健劑(十七)魔芋菜肴(十八)魔芋食品保鮮劑(十九)魔芋硼砂鉆井液的配制(二十)魔芋葡甘聚糖的提取(二十一)魔芋漿糊九、魔芋的新用途1.魔芋殺蟲劑、殺鼠劑2.魔芋化妝品3.魔芋生物降解薄膜十、魔芋副產品的利用1.粉渣的利用2.飛粉的利用附錄(一)魔芋食譜(二)魔芋方劑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一、發(fā)展魔芋生產,振興山區(qū)經濟(一)魔芋的起源與傳播魔芋又叫蒟蒻(音舉弱)、蒟芋、蒻頭。另外,還有許多地方俗名:如云南稱花麻蛇、山豆腐,貴州稱花稈蓮、鬼蠟燭,四川稱灰菜,江西稱虎掌、花把傘、蛇頭草,陜西稱麻芋子,廣西稱南星、天星芋、香爐芋,廣東稱南星頭、南芋,浙江稱土半夏,上海稱蛇頭草。有的地方還稱它為鬼芋、鬼頭、蛇六谷、蛇苞谷、花梗蓮、蛇玉米、黑豆腐、黑芋頭,更有稱它為“蒿”的(閩東)。英國稱Elephane footyam Suran,日本稱蒟翦蒻芋、蓖翦。魔芋為天南星科魔芋屬的多年生塊(球)莖植物,學名Amorphphallus riviPri Durieu。 天南星科是一個包括2 500余種的大科,其分布區(qū)域跨越赤道帶到寒溫帶的各個生態(tài)地帶,散布于新舊大陸的各大陸塊。李恒將天南星科105個屬的分布區(qū)歸納為12個分布類型和29個亞型,并對每一類型的屬進行了生態(tài)分析,指出天南星科的原始類群在晚白堊紀時起源于亞洲大陸南緣,從印度到東南亞,可能還包括印度支那和云南西雙版納一帶。即歐亞古陸的亞洲南緣地帶的水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魔芋屬植物現(xiàn)在的地理分布包括舊大陸熱帶在內,其西界為西非,東界以日本—菲律賓—中國臺灣—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一線構成。
編輯推薦
《魔芋栽培與加工利用新技術》為金盾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