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作者:楊昌林 頁數(shù):251 字數(shù):168000
前言
本書自1994年10月第一次出版發(fā)行,到2005年6月第八次印刷,共計發(fā)行13萬余冊。這說明廣大讀者對本書的厚愛和認同,我們感到十分欣慰和榮幸。能夠為讀者朋友們提供一些胃腸道疾病飲食方面的專業(yè)指導,避免疾病發(fā)生,加快疾病的康復是作者撰寫本書的目的。本書第二版在以下兩方面進行了改進:根據(jù)讀者來信反饋的信息,增加了許多新內容。由于第一版出版時對材料的組織和問題的提出都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此書出版的十多年來,我們收到了許多熱心讀者的來信,向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歸納了這些意見和建議,將其中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加入到修訂版內容里。例如,胃神經(jīng)官能癥與胃潰瘍如何鑒別。還增加了幾種胃腸道疾病臨床檢查的相關問題,如X線檢查和胃鏡檢查的有關內容。這些都是讀者中反映比較普遍的問題,都一一被編入。此外,近年來營養(yǎng)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各種胃腸道疾病的飲食預防和飲食治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將有關的新知識、新觀點有機地融合到各個問答中供讀者參考。又如,應用近年中醫(yī)食療理論對肝硬化、脂肪肝的藥膳調理及飲食調養(yǎng)方法做了介紹。
內容概要
本書概述了胃腸道疾病的病因、病狀及分類,重點介紹了各種胃腸道疾病的飲食調養(yǎng)原則、日常飲食安排及常用的食療方。內容全面,簡明實用,可供胃腸道疾病患者和基層醫(yī)護人員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一、胃腸道疾病的基本知識 1.什么是胃腸道?什么是消化系統(tǒng)? 2.口腔、咽部和食管有哪些功能? 3.什么是食管炎? 4.什么是食管癌?其病因和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 5.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怎么回事? 6.胃具有哪些特點及功能? 7.胃隨年齡增長有何變化? 8.急性胃炎的病因和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如何治療? 9.什么是慢性胃炎? 10. 什么是慢性淺表性胃炎? 11.什么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12.什么是消化性潰瘍? 13.中醫(yī)怎樣診斷胃潰湯?胃潰瘍分為幾型? 14.胃潰瘍的發(fā)病率有多高? 15.胃潰瘍與遺傳因素有無關系? 16.什么是胃神經(jīng)官能癥?與胃潰瘍如何鑒別? 17.胃潰湯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有何不同?與飲食有關嗎? 18.潰瘍病穿孔與哪些因素有關? 19.哪些精神心理因素與潰瘍病發(fā)病有關? 20.吸煙與胃潰瘍有無關系? 21.飲酒會導致胃潰瘍嗎? 22.什么是幽門螺桿菌?與哪些胃病有關? 23.胃部手術后可能出現(xiàn)哪些并發(fā)癥 24.如何區(qū)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25.膽汁和胰液有何作用? 26.急性胃腸炎的病因及臨床特點是什么? 27.小腸在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中起著什么作用?小腸切除后會對營養(yǎng)素吸收交生哪些影響? 28.什么是吸收不良綜合征?有何臨床表現(xiàn)? 29.什么是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30.什么是腸結核?有哪些臨床表現(xiàn)? ……二、胃腸道疾病的飲食調養(yǎng)方法三、胃腸道疾病的常用食療方簡介四、胃腸道疾病膳食宜忌
章節(jié)摘錄
6.胃具有哪些特點及功能?胃的上端與食管相連,連結處為賁門,是胃的入口;下端與十二指腸相連,相連處為幽門,是胃的出口。胃分為賁門部、胃底部、胃體部、幽門部四個部分。其特點及功能如下:(1)舒縮性大:在人體的臟器中,胃的舒縮性大,空腹時胃可收縮呈一管狀,飽餐后可以擴大到原來的1~10倍。(2)形態(tài)及位置差異較大;胃的形態(tài)因人的體型而有差異,矮胖體型者胃多呈“牛角”形,稱為高度張力胃,其位置較高,多位于左上腹緊貼橫膈面;強壯體質者胃呈“丁”字形,稱為正常張力胃,位置在臍上偏左;瘦長體質者胃多呈魚鉤形,稱為弱力型胃,其位置可降至臍下3~5厘米;體質瘦弱者胃下降至盆腔,稱為無力型胃,通常稱之為胃下垂。(3)具有貯存功能:有人把胃形容為食品庫,其實用“庫”字尚不足以完全表達其貯存功能,一般“庫”的大小是固定的,而胃的大小卻是隨著進食的增加而逐漸增大,而且能保持胃內的壓力變化不致太大。
編輯推薦
《胃腸道疾病飲食調養(yǎng)144問(修訂版)》總印數(shù)已達15萬冊以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