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白圣大師 著 頁數:578 字數:43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白圣大師文匯/百年佛教高僧大德叢書》編著者白圣大師。
《白圣大師文匯/百年佛教高僧大德叢書》內容提要:白圣大師(1904-1989),繼承了圓瑛長老七塔、崇圣兩寺的法脈,為臨濟正宗四十一世及曹洞宗四十七世法嗣。大師一生弘化利生,傾心于公益事業(yè),對醫(yī)院、學校、救濟機構常有捐助。大師潛心研讀佛經,頗具造詣,主要著述有《學禪方便談》、《維摩經講錄》,及《楞嚴經表解》、《金剛經表解》、《起信論表解》、《云水夢憶》等書行世。本書選取了大師較有代表性、有較高學術性的內容,以饗讀者。許嘉璐為本書作序。
作者簡介
白圣大師生平
白圣(1904-1989),俗家姓胡,名必康,法名東富,字白圣,號潔人,湖北省應城縣人。
15歲與16歲時姐姐與母親相繼去世,這使他感到人生無常。后來偶然聽到九華山智妙老和尚講解佛法,遂有了出家的念頭。1921年18歲,在九華山落發(fā),后到祇園寺受具足戒。1925年開始,到揚州高旻寺、杭州靈隱寺、山西五臺山、北京廣濟寺、寧波太白山天童寺、杭州虎跑山定慧禪寺等地參加禪七,聽講佛經。
1929年春,白圣法師到廣東曲江南華寺,禮六祖真身及大顛禪師道場。夏季于寧波觀宗寺,聽寶靜法師講《楞嚴經》。冬天參加武昌洪山寶通寺禪七,在禪堂講說《禪堂規(guī)矩》。1931年6月,在寶通寺閉關,禮拜《華嚴經》,閱經、靜坐,作息有定,三年如一日。1934年出關。翌年,到漢陽歸元寺聽圓瑛法師講經,得以親近圓瑛。未幾,隨圓瑛同到上海。這時圓瑛是中國佛教會的會長,派白圣到中國佛教會擔任干事。此后他隨侍在圓瑛身邊,各處弘化。圓瑛事繁,常由白圣法師代講佛經。1937年夏天,圓瑛為白圣傳法授記,因此繼承了圓瑛七塔、崇圣兩寺的法脈,為臨濟正宗四十一世。
1937年7月,日寇侵華。圓瑛以中國佛教會會長的身份,投入抗戰(zhàn)救亡行列。由于難民太多,后來圓明講堂也成立了難民收容所,由白圣法師擔任收容所主任。1937年底上海淪陷,圓瑛率領僧侶救護隊撤退到漢口。而由白圣法師留在上海,與胡松年居士維持難民收容所事務。
1948年白圣法師來到臺灣,曾任"中國佛教會"弘法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年在臺灣首次開壇傳戒,恢復結夏制度,以此來消除日寇占據臺灣時對佛教遺留下來的陋習,重建中國大乘佛教的規(guī)范。1957年創(chuàng)辦"中國佛教三藏學院",1960年開辦"中國佛教研究院",并當選"中國佛教會"第四屆理事長。1963年率團出訪,促進了中國佛教與東南亞各地區(qū)與國家的友好交流。1989年4月去世,世壽86歲,戒臘68年。
大師遺著有《禪宗史論集》、《學禪方便譚》、《維摩經講錄》、《梵網經菩薩戒本講記》、《寺院住持手冊》,及《楞嚴經表解》、《起信論表解》、《出家十要》等。本書是白圣法師著作的精選集。
書籍目錄
學禪方便譚
引言
序
學禪方便譚
第一章 學禪靜坐法
第二章 學禪入門法
第三章 禪功三大病
第四章 定境的分析
第五章 疑情與悟境
第六章 禪關與悟后
附:問答三則
宗教通說
一、宗說
二、教說
三、宗教異說
四、宗教通說
禪宗史論
一、禪與禪宗
二、禪宗略史
三、作略(作風)變遷
四、三關與教理
五、對中國文化之影響
六、結論
中國的禪宗
祖師禪在中國
參禪與話頭
疑情的生起和運用
三關和證悟境界
境界的發(fā)生與處置
結論
敬輯尊宿警策
佛教是什么
自序
佛教是什么
附錄改良“拜拜”芻言
出家十要
一、要學習唱念
二、受持戒法
三、要自修精進
四、要勤學經教
五、弘法利生
六、要住持道場
七、要維護教團
八、要愛國利民
九、要真參實學
十、要處世有方
善導和尚答
往生念佛文
善導和尚答往生
念佛文
弘法半月記
序
自序
東臺灣弘法半月記
寺院住持手冊
寺院住持手冊
一、住持須知
二、規(guī)約的史原與沿革
附:敕修百丈清規(guī)住持章
十普寺常住職司分配暨共住規(guī)約
圓山臨濟寺護國禪寺共住規(guī)約并序
經論講記
佛垂般涅粲略說教誡經講記
佛說梵網經菩薩戒本講記
章節(jié)摘錄
如來禪與祖師禪之區(qū)分,具見于仰山慧寂之言語。仰山與香嚴智閑同在溈山靈祐門下,一日,香嚴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毖錾饺眨骸叭鐏矶U許吾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庇窒銍廊眨骸拔矣幸粰C,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毖錾礁鎺煖可饺眨骸扒蚁查e師弟會祖師禪。”此無他,香嚴前言落階級次第,后則否耳。 本來祖師禪對于名相不加重視,所以既非禪定度,今猶名禪;但上面所述中國種種禪名之演變分別,皆非無因而生,而是具有與禪法相關之意義,卻非無關宏旨?! ∽鎺煻U法屏棄文字,不研經教,并非抹煞文字與經教的價值,萬不可以為禪宗的大德說“三藏十二部是老僧的揩瘡紙”,就以為禪宗和經教是脫了節(jié)。其實禪與教只是修行上下手方便的不同,接引學人作為法之微異,而彼此所契悟之理終無二致。禪宗離開了白紙黑字媒介,其作略又詞簡而明,且與諸經教義學,若合符節(jié)。此《楞嚴》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也,實不容誤會!現舉一則公案,亦可窺見禪宗和經教關系之一斑?! ∷翁娟惲煎鲅缈?,并供養(yǎng)圜悟、法真、慈受諸大禪師及當代住京之十大法師。有善華嚴者,為賢首宗法師中的佼佼者,極力發(fā)揚其排斥禪宗言論,當時告眾日:“我佛設教由漸而人頓,由小乘進人大乘,掃除空有,經歷多劫,莊嚴萬德,然后才能成佛。常聞現代禪宗門庭,僅仗一喝,一剎那間,即得轉凡成圣,和佛陀的言教,大相徑庭。現請座諸大禪德,當場一試。如果一喝,而能人我賢首五教者,則為正說;否則,便是魔道?!?!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