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張保文 頁數(shù):256 字數(shù):110000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轉(zhuǎn)換心念,開啟幸福之門 英國哲學(xué)家伯特蘭·羅素說過:“動物只要吃得飽,不生病,便會覺得快樂了。人也該如此,但大多數(shù)人并不是這樣。在煩惱方面,似乎是人人有份,人人平等,不分男女老幼,也沒有貧富之別的?!惫湃擞幸痪湓娊校骸鞍倌耆f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备腥苏f,人的臉就是漢語中的一個“苦”字,這就似乎寓意著人一生下來,煩惱和苦悶也就隨之而來了。 這樣說,也不無道理。因為人的一生,就是在與煩惱和困難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人這一生好像一部小說,我們被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推動著,慢慢地展開自己的情節(jié),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也是在這種不斷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過程中,度過了自己的生命歲月。 童年的時候,我們無憂無慮,但好景不長,成長的煩惱馬上接踵而至。好不容易長大成人,擺脫了幼稚和蒙昧的狀態(tài),日益沉重的學(xué)業(yè)和不明朗的前景,又層層地壓在心頭。等到十年寒窗,學(xué)業(yè)有成,迎來了愛情和事業(yè),隨時卻又會面臨情感的挫折和失業(yè)的威脅。人到中年,更是處在上有老,下有小,左面工作,右面生活的合圍之中,搞不好就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由此可見,煩惱競成了構(gòu)成我們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上面所列的是我們?nèi)松鱾€階段面臨的具體煩惱和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會面臨種種精神上的煩惱。例如“我是誰,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人生的意義”……這類觸及生命本質(zhì)的追問。 除了物質(zhì)上的安樂之外,我們還需要尋找思想和情感上的依靠:除了友情、親情、愛情之外,我們還需要信仰的庇護,需要一個靈魂的家園……對外,我們需要融入社會,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同事關(guān)系,朋友及親戚關(guān)系等,要學(xué)會方圓的處世之道:對內(nèi),我們要消除孤獨、煩惱、以及自私、貪婪、嫉妒、虛榮等人性的頑疾,學(xué)會與自己相處的藝術(shù)。諸如此類的問題和煩惱不勝枚舉。 雖然,每個人的煩惱各不相同,但是有些關(guān)鍵問題和根本煩惱卻是超越時空,普遍共存的。因此,在本書中,我們認真選取了人生中最根本、最關(guān)鍵的一些問題和您一起來思考。 《禮記》有云:“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常常思考,常常觀照自己內(nèi)心,就會心生智慧,通行無礙。只要我們能夠悉心觀照和思考這些生命中的關(guān)鍵問題,很多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的人生也將達到一個新境界。 自明者自度,不明者師度。希望通過本書里面的故事和哲理,能夠為您帶來啟發(fā),除去您生活中的煩惱和抱怨,讓您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如果能夠這樣,對編者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安慰。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本讓當(dāng)下社會中的人們轉(zhuǎn)換心念、遠離煩惱的幸福頓悟書和心靈安頓書。本書從生命、信仰、抉擇、自我、挫折、欲望等最受人們關(guān)注的人生關(guān)鍵問題著手,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精彩分析和誠懇而深入的解讀,讓讀者收獲心靈的寧靜,在繁華紛亂的世間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直面人生—喚起沉睡的你
生命——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 生命沒有意義,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找出意義
⊙ 生命,需要自己去感悟
⊙ 要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
⊙ 生命最美是順其自然
信仰——讓幸福更加堅定與持久
⊙ 信仰,我的未來
⊙ 帶著一顆誠敬的心去生活
⊙ 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就在信仰中
⊙ 人生的無畏與有畏
審美——人生,最美不過心
⊙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 美,總在匆忙趕路中錯過
⊙ 美,只存在心靈中
⊙ 有一顆健全的心才能擁有美
共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點亮自己,照亮他人
⊙ 為自己而生,也為別人而活
⊙ 人生不在于你是誰,而在于你做什么
⊙ 擁有一顆無私的心,便擁有了一切
價值——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 生命的價值就在每一刻平凡的時光中
⊙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人人都可以成為偉人
⊙ 虛擲生命,如同向自己行竊
⊙ 價值不是以數(shù)量來衡量的
第二章 自信人生——你就是自己的奇跡
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 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 對奴性十足的人而言,自由即痛苦
⊙ 接受自己,他人才能接受你
⊙ 盲從會讓人迷失自我
潛能——不做貧窮的“百萬富翁”
⊙ 真正的寶藏就在自己身邊
⊙ 每個人都是百萬富翁
⊙ 開發(fā)自己的潛能
⊙ 擺脫心靈的羈絆
抉擇——人生最困難的是抉擇
⊙ 一連串的選擇,構(gòu)成了我們的人生軌跡
⊙ 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 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
⊙ 生命不應(yīng)是數(shù)日子
成熟——真正的成熟與年齡無關(guān)
⊙ 成熟,就是活在當(dāng)下
⊙ 六十歲,人生才剛剛開始
⊙ 夢想不止,生命不息
⊙ 在世故中保持一份單純
尊嚴(yán)——幸福是有尊嚴(yán)地活著
⊙ 站起來,你也可以成為偉人
⊙ 未經(jīng)你的允許,沒人能使你感到自卑
⊙ 尊重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 上與君王同坐,下與乞丐同行
第三章 感悟人生——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孤獨——有一種幸福叫孤獨
⊙ 孤獨,是優(yōu)秀者的特質(zhì)
⊙ “寂寞”做伴好還鄉(xiāng)
⊙ 接受邀請,與寂寞相安
⊙ 告別喧囂,體會獨處的快樂
煩惱——剪不斷,理還亂
⊙ 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 生命,載不動許多愁
⊙ 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人生
⊙ 灑脫一點兒才快樂
享樂——生存之輕與生存之重
⊙ 享樂不是真正的人生
⊙ 生存之重與生存之輕
⊙ 充實的生活才有質(zhì)感
⊙ 安逸的生活如同慢性毒藥
嫉妒——走出靈魂的偏見
⊙ 嫉妒,人之天性
⊙ 不要讓嫉妒成為心頭的刺
⊙ 嫉妒別人是承認自己不如人
⊙ 贊賞他人,并迎頭趕上
虛榮——一個美麗的陷阱
⊙ 爭名奪利皆虛榮
⊙ 交際中要學(xué)會適當(dāng)滿足他人的“虛榮心”
⊙ 看清虛榮的假大空
⊙ 為名為利終不了,問君辛苦到哪年
第四章 勵志人生——感謝折磨你的人
磨難——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長
⊙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 正視壓力,變壓力為動力
⊙ 缺陷,成就自己的“根據(jù)地”
⊙ 不要拒絕生命的雕琢
欲望——欲望來了,幸福走了
⊙ 失敗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太貪
⊙ 欲望與幸福成反比
⊙ 欲登頂峰,必先除去心中雜念
⊙ 欲望大不過生命
善良——有時善良也是一種錯
⊙ 用他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行善
⊙ 把心掏出來會犯錯,善良要有度
⊙ 守護好愛的天性
⊙ 善惡一念間,善惡本無定論
理智——理智多一點兒,幸福近一點兒
⊙ 不要忘記保持理智
⊙ 讓情感和理智水乳交融
⊙ 善于掌控情緒
⊙ 不在意才能不生氣
舍得——有所放棄,才能有所追求
⊙ 舍棄,是為了更好的選擇
⊙ 舍亦是一種得
⊙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章節(jié)摘錄
⊙帶著一顆誠敬的心去生活 愛因斯坦說:“對上帝的信仰,在我一生中曾幫助了我,使我在進行研究時,即使遇到了重大的難題,也不至于失望。我心里這樣想,答案必會找到的,因為上帝的確深奧難測,卻絕不欺人?!弊鳛橐粋€科學(xué)家,他本應(yīng)該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恰恰相反,愛因斯坦一生始終懷有一種對宗教的虔誠,這種虔誠成了他開啟科學(xué)之門的重要因素。 1930年夏天,愛因斯坦在卡普思航海和反思期間,創(chuàng)作了他的信條《我相信的》(What I Believe),概括了他想要為他的“宗教信仰”作出的解釋:“我們可以經(jīng)歷的最美好的情感是神秘的。那是站在所有真正的藝術(shù)和科學(xué)搖籃里的最根本的情感。誰對這種情感陌生,誰就不能敬畏地去想,去全神貫注地站立,就像死亡了一樣,如一支熄滅的蠟燭。要感覺我們經(jīng)歷的事情背后的東西。一些是我們的思維無法抓住的,里面的美和崇高只有通過間接的形式傳達給我們,這就是信仰。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只有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仰者?!? 這段著名的話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發(fā)行。但仍未滿足那些只想知道“愛因斯坦是否信仰上帝?”這一簡單問題答案的人。于是,紐約一位著名的猶太學(xué)者赫伯特·S.格爾德斯特恩發(fā)了一封很直接的電報給愛因斯坦:“你相信上帝嗎?答案限在50個詞以內(nèi)?!苯Y(jié)果,愛因斯坦的答案僅用了所限制字數(shù)的一半左右:“我信仰斯賓諾莎(荷蘭唯物主義哲學(xué)家)的上帝,在存在的萬物處于自然規(guī)律(法則)下的和諧時,上帝自己會出現(xiàn),上帝不是控制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 由此看來,愛因斯坦對上帝的信念是真誠和堅強的。終其一生來看,愛因斯坦始終拒絕接受稱他為無神論者的說法?!坝腥苏f沒有上帝,”愛因斯坦告訴一個朋友說,“但是,真的讓我生氣的是,他們用我來做支持他們這種觀點的例子?!? 愛因斯坦說:“我和大多數(shù)所謂的無神論者最大的區(qū)別是,我對宇宙和諧中難以理解的奧秘保持絕對的謙卑?!笨磥?,愛因斯坦并不迷信上帝,但他堅定自己對上帝的這種信仰,并將之與對“奧秘絕對的謙卑”聯(lián)系起來。的確,帶著一種虔誠和敬畏的心態(tài)去生活,這也許就是信仰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正因為這顆虔誠的心,能夠讓我們從信仰中得到無窮的滋養(yǎng)。 ⊙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就在信仰中 真正的信仰,不在于標(biāo)榜,也不在于膜拜神像,而是將自己引向內(nèi)心,在一種虔誠的心境中,不斷追求品德的完善,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們對一件事物的信仰,應(yīng)當(dāng)有助于發(fā)掘和解放我們的內(nèi)在心靈。可以說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本身就在我們的信仰中。印度著名的思想家,被譽為二十世紀(jì)最偉大的靈性導(dǎo)師克里希那穆提,在談到對神的崇拜時說:“我們并不愛神,如果我們真的愛神,就根本不會有崇拜這種事,我們崇拜神是因為我們懼怕神,我們的心中只有懼怕而沒有愛。廟宇、念珠,這些都不是神,這些都是出于人類的虛榮及恐懼的產(chǎn)物。只有那些不快樂、充滿恐懼的人才崇拜神?!? 真正的信仰應(yīng)當(dāng)有助于實現(xiàn)我們的本性。泰戈爾在《人生的親證》中說:“宗教的職能不是去消滅我們的本性,而是去實現(xiàn)它?!辫笪摹斑_摩”意譯為“法”,在英文中通常譯為“宗教”,而在印度的語言中卻有更深刻的含義。“法”是萬物最內(nèi)在的本性,即本質(zhì),絕對的真理。“法”是我們行動的最終目標(biāo)。這就好比說,種子的本性是包在殼里的,只有通過某些特殊的奇跡,它才能長成樹。種子的外觀并不是種子的本性,它的本性是成為一棵樹。 當(dāng)你讓種子接受化學(xué)分析時,你可以發(fā)現(xiàn)在種子中包含著碳、蛋白質(zhì)和許多其他的東西,而沒有看到樹的理念。只有當(dāng)樹開始形成的時候,你才能看到它的“法”,那時你才能肯定無疑地說,種子被消耗,在地里爛掉,它已經(jīng)通過它的“法”,完成了它真正的本性。 我們的生命就好像是一粒種子,真正的信仰應(yīng)當(dāng)有助于我們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成長為一棵樹,“沖破外殼,使其本身轉(zhuǎn)化為朝氣蓬勃的心靈上的嫩芽,在陽光和空氣的哺育下,向四面八方伸出枝杈,而不是將生命禁錮在種子的外殼之中”。 周國平先生認為,“一切外在的信仰只是橋梁和誘餌,其價值就在于把人引向內(nèi)心,過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神并非居住在宇宙間的某個地方,對于我們來說,它的唯一可能的存在方式是我們在內(nèi)心中感悟到它。一個人的信仰之真假,在于其有沒有這種內(nèi)在的精神生活。偉大的信徒是那些有著偉大的內(nèi)心世界的人,相反,一個全心全意相信天國或者來世的人,如果他沒有內(nèi)心生活,你就不能說他有真實的信仰”。 P16-20
后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奉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jié)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guān)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于海英、張保文、齊艷杰、張艷芬、趙廣娜、王艷明、梁素娟、曹博、王杰、王鵬、何瑞欣、周珊、慈艷麗、李文靜、劉健、程仕才、李彥岐、李靜、宋潔心、黃亞男、李猛、黃克瓊、魏清素、李良婷、武敬敏、黃夢溪、張曉靜、李娜、李佳、李倩、楊英、徐娜、趙一、王艷、聶小晴、蔡亞蘭、淡佳慶、黃薇、黃曉林、李偉軍、齊紅霞、李惠、歐俊、姜波、史慧莉、閆晗、焦亮、秦鳳超、常娟、閆瑞娟、曹徐學(xué)、廖春紅、楊云鵬等。 閱讀是一種享受,寫作這樣一本書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之余,我們心中也充滿了感恩。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不僅得到同行的幫助,還借鑒了其他人智慧的精華。相信你們勞動的價值不會磨滅,因為它給讀者朋友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