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論-大道哲學(xué)通書-第三卷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司馬云杰  頁數(shù):485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盛衰論》自序  歷史是什么?歷史的本質(zhì)是什么?  歷史也許是一條河。它浩蕩不息、波浪滾滾,然不論是巍巍堯舜,還是堂堂秦皇漢武,依然只是東流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歷史也許是一條江。它波濤洶涌,白浪如雪。蕩舟其上,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然蘇子站在亂石崩云、驚濤裂岸的赤壁上,卻悲歌:“大江東去,浪陶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稼軒登上滿眼風(fēng)光的北固樓,遙望神州,則感慨:“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不盡流!”而薩都剌登上石頭城,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六朝形勝地,惟剩下青山如壁,更是感慨:“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歷史也許是無數(shù)的陳跡。但不管是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還是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三峽樓臺,五溪衣裳,皆不過是過眼溪山,舊時相識,如今秦耶漢耶?魏耶晉耶?千古興亡,百年悲笑,皆被風(fēng)吹雨打去?! v史也許是一部史書。然而那書中的人物、事件、年代,皆不過是遙遠的知識與記憶。它編織了什么?復(fù)合了什么?附會了什么?其真情何在?只有天知道。這也就難怪臨川先生感嘆史書“區(qū)區(qū)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了?! ∵@些感慨,這些悲歌,這些嘆息,并不僅僅是追問“歷史是什么”?更為重要的是尋求歷史的本質(zhì),尋求歷史究竟有沒有真理性?有沒有價值和意義?它究竟是一團烏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堆成的,還是有某種法則和必然性?其興也,亡也,盛也,衰也,治也,究竟是轉(zhuǎn)頭即空的虛無存在,還是有著某種盛衰治亂之理?人在這種興衰存亡中的價值是什么?意義是什么?是我看江山多嫵媚,江山看我應(yīng)如是?還是像馬克斯?韋伯所說的,歷史只是一條被惡魔所鋪設(shè)的毀滅價值的道路?一句話,如果歷史活動所彌漫呈現(xiàn)的只是些陳跡和假象,那么,歷史之真又是什么呢?這種最真實、最純粹的存在,又怎樣影響著國家民族的命運及歷史盛衰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哲學(xué)問題。我很久以前,就想寫一本歷史哲學(xué)的書,以解決歷史的純真存在及其價值意義問題?! ∪幻總€國家,每個民族,對歷史的關(guān)注及其哲學(xué)思考,是非常不同的,或有的壓根兒就不太注意這樣的問題。如印度雖有很高的“吠陀”文化,然由于這種文化塵芥六合,夢幻人生,視天地萬物及整個塵世為虛妄,而把拋棄這一切,追求不生不死、永恒常在的梵天境界,視為最高理想。這自然使他們對社會歷史的盛衰不太介意,因而對歷史也就缺乏哲學(xué)的思考。西方民族雖有歷史意識,但他們從古代希臘時期起,所關(guān)注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以及個人命運問題。這發(fā)展到中世紀,就是關(guān)注人與上帝的關(guān)系,而于這兩者之中,關(guān)注天國要比關(guān)注人類世俗的社會歷史更為重要。奧古斯丁《上帝之城》所表現(xiàn)的歷史哲學(xué)思想,就是這樣。而歷史的綿延,及社會存在的嚴峻事實,因其零亂或較之詩歌缺乏“哲學(xué)味”,而被哲學(xué)的思考所忽視。直到17、18世紀,這些被忽視的東西,才進入他們關(guān)注的視野。中國民族則不是這樣。自我源于何處?祖于何處?從古到今,一直是他們很關(guān)心的;特別是列祖列宗的功業(yè)及盛衰成敗,更是他們所關(guān)心的?!对姟吩唬?ldquo;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厥初生民,時維姜源,克禋克長,人弗無子”。《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可以說,社會歷史的綿延與盛衰,一直是中國民族關(guān)注并思考的兩大哲學(xué)主題。因此,我在完成了《大道運行論》、《綿延論》之后,就開始圍繞著盛衰問題,著手寫一部中國歷史哲學(xué)。  盛衰者,歷史之現(xiàn)象也。所以盛衰者,千古之義理也。研究所以盛衰之理,方是歷史哲學(xué)。因此,本書作為歷史哲學(xué)之研究,雖不能不涉及一些歷史事實,但其研究任務(wù),不在于指一政之得失,陳一事之利病,更非編年史式地記錄歷史事實,而其所論,也不屑于描述摘取壅蔽繁瑣之歷史現(xiàn)象,而是以中國幾千年文化歷史為大背景、大立場,將道體一理之純粹,貫通古今,打通千古治道,以求盛衰治亂之理。具體地講,就是察古今盛衰治亂之大端而疏理之、會通之、規(guī)矩之,將整個研究集中到幾個有關(guān)盛衰治亂的大樞機、大根本、大哲理的問題上,以道體一理之純粹貫通之,以求其至正貞一之理,求其司馬光所說的“治亂之道,古今一貫”;“治亂之原,古今同體”的存在。若不會通古今之道、天下之理,只據(jù)繁瑣壅蔽的歷史事實,這自然是不行的。朱子曾說:“《易》以形而上者,說出那形而下者;《春秋》以形而下者,說出那形而上者。”本書的研究,既非《易》之以形而上的本體,推演出形而下的諸象數(shù),也非《春秋》之以形而下的諸社會歷史現(xiàn)象,隱喻其形而上的真理,而是以大道本體的純粹義理,帶動上自伏羲、炎黃、堯舜,下通唐、宋、元、明、清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稽古今之變,核盛衰之理,于政道與治道上,說個究竟。因此,本書的副題是“關(guān)于中國歷史哲學(xué)及其盛衰之理的研究”?! ≈袊糯仁ッ髡埽摯蟮辣亟?jīng)天下之大經(jīng),述盛衰定立天下之大本。我欲效之,著述此書。論敘之文,梗概其次如下:  無最高法則,無社會歷史之本體論,不可為歷史哲學(xué)。特別是大道歷史哲學(xué),不能窮盡其理,沒有最高、絕對、終極的存在為本體論,并且是真實無妄的,是不可作為歷史哲學(xué)理論的。故作《論大道歷史哲學(xué)的最高原理》為第一章?! v史的開出,即伴隨著哲學(xué)的思考;而大道本體論的獲得,也為歷史提供了為治之道。為總述大道哲學(xué)的為治之道,故作《大道哲學(xué):歷史開出與為治之道》為第二章?! v史盛極必衰,剝而后復(fù),其盛衰運演,不僅有其自然法則,更有其運演的根本力量、廣泛因果及歷史開合與幾微之變。故作《盛衰運演論》為第三章?! v史的本質(zhì),不是物的存在,不是政治、法律、制度,而是人心人性。天心即人心。人心人性不僅最終決定著歷史的本質(zhì),也決定了歷史的盛衰。正因為盛衰治亂系乎人心,所以有國有天下者,無不以貞正人心為根本要務(wù)。故作《論人心人性與歷史的本質(zhì)》為第四章?! ∥﹪率橇?。國運之長短,在于能否以天德王道仁愛天下;能否為民制產(chǎn),建立國民生存的根基;能否為民立極,以誠天下之心;能否勿用非彝,追求永恒的法則;能否尚賢止健,聚集大批當(dāng)國守正之臣。惟具此大德,才能國運昌盛久遠。故作《論國德國運》為第五章?! ≈袊鴼v史哲學(xué),是以深厚博大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為理想的,是以提倡德的哲學(xué),反對力的哲學(xué),為基本價值法則的,并且歷史上的唐虞之治,為此樹立了一個清明光輝的理想時代。由內(nèi)圣開出新外王,自然也應(yīng)以這種哲學(xué)為根本理念。故作《論深厚博大的王道哲學(xué)》為第六章?! ◇w統(tǒng)、綱領(lǐng)、禮教,是立國垂世的根本大計。綱領(lǐng)不正,則國家無把柄;而禮教衰,則國家無盛治。故曰“人無禮不立,國無禮不治,綱不可易,紀不可亂”。其為法者,也是與德同原、大用一體的存在,是不可割裂的。故作《論體統(tǒng)?禮教與盛衰》為第七章?! ∥幕趪颐褡宓氖⑺ブ校紦?jù)著獨特的歷史地位。而在諸多文化中,惟以學(xué)術(shù)教化人心,以文化理想統(tǒng)御政治之道,以廣大悉備之道融合浹化諸族文化,以純正厚重的風(fēng)俗,建構(gòu)歷史的基業(yè),才能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才能與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故作《論文化與盛衰》為第八章。  人和歷史究竟應(yīng)該遵守什么樣的價值法則呢?以及怎樣判斷歷史上的善與惡呢?怎樣以良知判斷致乎歷史純天理存在呢?凡此皆屬于通向歷史道路的價值論問題。惟遵守仁的價值法則,惟建天理良知的清明之心,才有清明之治。故作《歷史價值論》為第九章。  中國的復(fù)興,中華民族的復(fù)興,仍然需要強大的哲學(xué),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而不能割斷歷史,或把幾千年厚重的歷史及文化傳統(tǒng),變成無關(guān)緊要的存在。為走出現(xiàn)代性的遮蔽,為從大道哲學(xué)中吸取信念與精神力量,故作《論大道哲學(xué)與中國現(xiàn)代復(fù)興》為第十章。  全書十章,論大道,述盛衰,經(jīng)大經(jīng),立根本。前兩章總論大道歷史哲學(xué)的最高原理及為治之道,三至九章分論歷史運演、人心人性、盛治理想、國德國運、體統(tǒng)綱紀、禮教文治及價值法則諸問題,最后一章為繼往開來,講如何歸復(fù)重建大道哲學(xué)的歷史精神。整個論著雖顯冗長,有不盡意處,然其契理舉要,則守道不移,竭心盡力矣?! ≈袊怨啪陀?ldquo;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之說。記言則有《尚書》,記事則有《春秋》?!渡袝芬缘洹⒅?、訓(xùn)、誥、誓、命之文,討論彝典,昭示恢宏至道,多屬歷史哲學(xué)本體論問題。而《春秋》紀人事,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則隱喻著歷史哲學(xué)的整個價值論。自然,言不離事,事不離言。記事之《春秋》,則尤明王道之大法;記言之《尚書》,更尊天地之大義。至于《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之變,《詩》曰“于穆不已”的相續(xù)之理,以及《禮》、《樂》之和天地、調(diào)陰陽、敘人倫,也皆是歷史哲學(xué)的大法則。章學(xué)誠曾言“《六經(jīng)》皆史”。依我看,《六經(jīng)》不僅皆是歷史,亦皆是歷史哲學(xué)。而且中國歷史哲學(xué)的基本原理與價值法則,《六經(jīng)》皆已具備,后世的哲學(xué)家及歷史學(xué)家,雖有創(chuàng)造,然大多不過是發(fā)揮《六經(jīng)》之旨。我之研究中國歷史哲學(xué),著《盛衰論》,主要是以《六經(jīng)》為依據(jù),為指歸的?! ”静空撝瑥钠渌軐W(xué)家、史學(xué)家的著作中獲益也是不少的。《論語》、《孟子》所講唐虞三代天德王道之治,《老子》、《莊子》之言大道曠蕩,蓄養(yǎng)萬物,自不待言?!妒酚洝贰ⅰ稘h書》二書之史實及所記禮樂、食貨諸多制度,更為本部論著引以為據(jù)。特別是太史公《史記》“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治學(xué)精神,給了我寫作此書以極大的鼓舞?!稘h書》所記董仲舒之策對,匡衡之上疏,其言陰陽相蕩,善惡相推,及大道萬世無敞,為教化之本原,亦對我良有教益。其后,王肅廢棄康成星相讖緯之學(xué),辯誣而注疏《周易》、《尚書》諸經(jīng),王弼擯落一切象數(shù),直達玄道本體,之注《周易》、《老子》,對我理解大道本體的至正純粹,亦多有幫助。我從唐人劉知幾的《史通》、杜佑的《通典》,所獲得的知識,也是很多的。至于歐陽修《新五代史》對人物之善褒貶與價值判斷,司馬光《資治通鑒》善言道之得失、政之治亂,更為我所學(xué)習(xí);二程以理氣論盛衰,朱子治史“陶镕歷代之偏駁,會歸一理之純粹”,更對我寫作此書有直接影響。我從王船山的《六經(jīng)》注疏、黃梨洲的《明儒學(xué)案》、顧炎武的《日知錄》,以及章實齋的《文史通義》中,所獲得的史料及理論觀點是很多的。特別是王船山的《讀通鑒論》、《宋論》二書,我更是直接出入其中,獲益匪淺?! ∥覐?997年底完成《綿延論》書稿,即開始本卷書的研究與寫作,至今已歷時四年有余矣。其間,除了大半年的時間從事《文化價值論》、《文化悖論》、《文化主體論》即《價值實現(xiàn)論》三卷書的修訂或增訂工作,其他大部時間與精力,都用于本卷書的研究與寫作上了?,F(xiàn)在終于該結(jié)卷了?;貞涍@四年多的研究寫作生活,覺得有一種從來未有過的嚴肅感。這一半也許是因為歷史本身過于凝重,另一半大概也是因為本書所涉皆是治國安民的大事,不可不慎。寫歷史哲學(xué),自然離不開歷史,但我的歷史知識是有局限的,特別是歷史現(xiàn)象或歷史事實的考證,我實在不敢說自己有多少學(xué)問。好在本書不是編年史或歷史考據(jù)之學(xué),而是對歷史上盛衰治亂的哲學(xué)思考。盡管如此,由于我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而是從社會學(xué)、文化史及哲學(xué)史,走進這個領(lǐng)域的。因此,在本書涉及一些歷史事實時,很可能有著落不是處,如果有誤,誠請史學(xué)界的朋友們給予指正?! ≡诮Y(jié)束本卷書寫作的時候,我已進入耳順之年。遙想歷史上的盛衰治亂得失,似乎又平添了一份成熟感。盡管這種感受來得太晚了,然我畢竟獲得了它,并將終生享用它。這幾年,雖白發(fā)頻添,然文化道德使命感不減。此書結(jié)卷之時,外面已是新雨過后,春意勃發(fā)。心有快意,欣然命筆,賦小詩一首,以寄情志于此:  風(fēng)吹上新綠,雨過浥舊塵?! ∪f物皆生意,春蘊幾度深?  2002年3月10日寫于花家地淡泊居  2011年7月10日改于天通苑

內(nèi)容概要

  《大道哲學(xué)通書:盛衰論(第3卷)》是一部研究中國歷史哲學(xué)及其盛衰之理的著作。盛衰者,歷史之現(xiàn)象也;所以盛衰者,千古之義理也。本部論著作的研究,不在于指一政之得失,陳一事之利弊,而是以中國幾千年文化歷史為大背景,將道體一理之純粹,貫通古今,打通千古治道,以求盛衰治亂之理,或者說是以大道本體的純粹義理,帶動上自伏羲、炎黃、堯舜,下通唐、宋、元、明、清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稽古今之變,核盛衰之理,于政道與治道上,說個究竟。它囊括了一切盈虛消長理,貫通了古今盛衰存亡之變!它察古今盛衰治亂之大端,而疏理之、會通之、規(guī)矩之,將整個研究集中到幾個有關(guān)盛。

作者簡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其為學(xué)術(shù),以張橫渠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為使命,著述大道哲學(xué),推本子天,反誠于性,以經(jīng)大經(jīng),以立大本。著有三卷《文化價值哲學(xué)》《文化價值論》、《文化悖論》、《價值實現(xiàn)論》)、五卷《大道哲學(xué)通書》(《大道運行論》、《綿延論》、《盛衰論》、《心性靈明論》、《道德本體論》);另著有《文化社會學(xué)》、《文藝社會學(xué)》、《中國文化精神的現(xiàn)代使命》、《紅樓夢與晚明哲學(xué)》等書。

書籍目錄

《大道哲學(xué)通書》序言
自序
第一章 論大道歷史哲學(xué)的最高原理
第二章 大道哲學(xué):歷史開出與為治之道
第三章 盛衰運演論
第四章 論人心人性與歷史的本質(zhì)
第五章 論國德與國運
第六章 論深厚博大的王道哲學(xué)
第七章 論體統(tǒng)·禮教與盛衰
第八章 論文化與盛衰
第九章 歷史價值論
第十章 論大道哲學(xué)與中國現(xiàn)代復(fù)興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朱熹正是從這些天道義理的價值論出發(fā),評價歷史人物,看待不同時期的人心人性及其歷史本質(zhì)的。朱熹認為:“大凡自正心誠意以及平天下,則其本領(lǐng)便大。管仲資稟極高,見得天下利害都明白,所以作得許多事。自劉漢而下,高祖太宗亦是如此,都是自智謀功力中做出來,不是自圣賢門戶來,不是自自家心地義理中流出。秦以苛虐亡,故高祖不得不寬大。隋以拒諫失國,故太宗不得不聽人言。”天資高不能代替學(xué)問,無大學(xué)問則做不出大事業(yè)來。而學(xué)問之最大者,是天地性命之理,是天道義理與人心人性。因此在朱熹看來,歷史是外皮的事,沒甚要緊,要緊的是心性義理,是歷史功業(yè)建立在何種心性理論基礎(chǔ)上。若“自家一個身心不知安頓去處,而談王說霸,另作一個伎倆商量請示,不亦誤乎!”④于何處立身,構(gòu)成了歷史上的大是大非,也構(gòu)成了歷史上的善惡邪正。朱熹正是從這一基礎(chǔ)理論出發(fā),評價漢祖太宗之治與堯、舜、三代之不同的: 古之圣賢從根本上便有惟精惟一功夫,所以能執(zhí)其中,徹頭徹尾無不善。后來所謂英雄,則未嘗有此功夫,但在利欲場中頭出頭沒。其質(zhì)美者乃能有所暗合,而隨其分數(shù)之多少以有所立。然其或中或否,不能盡善,則一而已。來諭所謂“三代做得盡,漢唐做得不盡”者,正謂此也。⑤ 在朱熹看來,歷史功業(yè),做得盡與不盡,全在于心中有沒有天道義理,全在于治世立于什么樣的心性理論基礎(chǔ)上:是自家心地義理中流出,還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是出于天理之公,還是出人欲之私。以天道義理治天下,則天理流行,處處是公;而以功利目的治天下,則人欲橫流,處處是私。后世英雄治世,雖有暗合天理者,然而由于胸中不懷天道義理,處處以淺薄的功利目的為出發(fā)點,自然是在利欲場中頭出頭沒,而天下也必流于私欲與紛爭。 與朱熹不同,陳亮則是從自然主義心性論出發(fā),并將其合理化,來評價歷史人物,看待其時代本質(zhì)的。陳亮認為:“天地人為三才,人生只是要做個人?!辈徽撌鞘ト?,還是一般人,“人只是這個人,氣只是這個氣,才只是這個才。譬之金銀銅鐵只是金銀銅鐵,煉有多少則器有精粗,豈其于本質(zhì)之外,換出一般,以為絕世之美器哉!”①人只是這個人,心只是這個心。圣人之于天下,大其眼而觀之,平其心而酌之,不使當(dāng)?shù)烙袟壩锒琅杂胁粎捰谛恼?,而?yīng)于駁雜中有以得其真心,然后功用于天下。在陳亮看來,“波流犇進,利欲萬端,宛轉(zhuǎn)于其中而能察其真心之所在者,此君子之道所以為貴耳”。而“若于萬慮不作,全體潔白,而日真心在焉者,此始學(xué)之事耳”。陳亮所謂的真心,就是氣質(zhì)之心,也就是人的物欲之心,食色之性。圣人大眼觀之,平心酌之,立功業(yè)于天下的,就是這種心性。這實際上是將人的物欲之心、食色之性理性化,即把它看成是天然合理的,然后看歷史人物于此做得盡與不盡的。所謂做得盡,“遂其性”,就是能夠以人的物欲之心、食色之性為社會歷史存在的基礎(chǔ),治理天下,使這種心性得到充分發(fā)展,達到功利目的;而所謂做得不盡,人性“有時而乖戾”云云,就是這種人心人性受到限制,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所致,因而歷史功業(yè)還不夠理想,還沒達到盡善,如漢唐之君就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陳亮評價歷史人物及其功業(yè),是與大道哲學(xué)的價值法則及人的心性義理無關(guān)的,而是以自然主義心性論為基礎(chǔ),以淺薄的功利目的為合理性的。他所追求的只是一種目的工具合理性,而不是價值合理性。其特點是,以功利目的為合理性,否定社會倫理道德的價值。這在建立歷史功業(yè)的目的與方法方面,更顯示出了他與朱熹之不同。

編輯推薦

《大道哲學(xué)通書(第3卷):盛衰論(中國歷史哲學(xué)及其盛衰之理的研究)》是一部研究千古盛衰大樞機、大根本、大哲理的著作,一部將大道一理之純粹,貫通古今,打通千古治道的著作,一部稽古今之變,核盛衰之理,治國安民、經(jīng)世致用的著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盛衰論-大道哲學(xué)通書-第三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我讀過這本書,可以說司馬云杰的大道哲學(xué)系列是這幾年來難得的好書。我從中學(xué)到了不少的人生真理與宇宙真理。特別是得到了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的知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