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聶曉陽 頁數(shù):287
Tag標簽:無
前言
感謝倉央嘉措 (一) 眾生喧嘩,人云亦云,還原一個真實的倉央嘉措,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自己最早知道倉央嘉措,是在學生時代。那是從一本已經(jīng)忘記名字的書里得到的印象,倉央嘉措是一位英俊瀟灑,白天住在布達拉宮、夜晚偷偷溜到拉薩市井秘會情人的風流活佛。直到后來,因為一塊“如母石”的緣分,我親往倉央嘉措留下足跡的地方尋訪,并多方參閱歷史資料,才發(fā)現(xiàn)這一印象的荒誕和淺薄。 作為一個以文字為生的人,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每每感到有一種使命,一種撥開歷史迷霧還原一個真實的倉央嘉措的神圣使命。 我一直記著有年春節(jié)后我在寒風中送父親回西安。父親說,他年輕時脾氣很急,現(xiàn)在老了,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這句話給我很大的震動。我想,歲月就像一條大河,我們把自己一分一秒地交給它帶走,于是,在岸上的那個人,每天都在成為新的自己。但是,每天那個新的自己,如何才能成為更好、更快樂的自己呢? 21 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之際,地球災難頻發(fā),世界諸事無常,對于每天忙忙碌碌、東奔西走的眾生來說,真應該時常停下腳步,注視自己的內(nèi)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正在做的事情,真的是最有意義的嗎? 我深信,讀者諸君正在翻開的這本書,不但是一位活佛的傳記及詩作評注,更是一本生命之書,一本至性至情的活佛用終生的修行換來的善言錄。從這本書里,我希望讀者諸君能夠跨越歷史的寂寞與隔閡,與一位歷經(jīng)誘惑與磨難的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對我自己來說,伴隨著尋訪倉央嘉措足跡的努力,我對倉央嘉措和他所代表的世界觀、價值觀的了解與日俱增,我的心境也一天比一天輕松快樂起來。雖然也有煩心事,但比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有了更多的幸福感,比十年前的這個時候活得更加“明白”。 有人說,所謂智慧,就是把不該看重的東西看輕一點,把不該看輕的東西看重一點。歸根到底,人生的成功是用自己的內(nèi)心來衡量的。我想,如果我有了一顆對幸福更加敏感、對痛苦更加遲鈍的心,這應該感謝與倉央嘉措的緣分。 (二) 有個朋友曾送我一本名人的書,扉頁上引用了一首據(jù)說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小詩: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過重, 而走不動。 說實話,這首詩看起來太高深了,我很懷疑像倉央嘉措這樣率真的人,是不會或者不屑于寫這樣晦澀費解的文字的。 無獨有偶,周作人曾在文章中提及,民國名人盧前曾編著過一本《飲虹樂府》,里面收錄了倉央嘉措的詩作《雪夜行》。在詩前小序中,盧老前輩說他曾與喜饒大師談及倉央嘉措,“言其儀容俊美,文采秀發(fā),不謹戒律,所作歌曲多言男女,間及佛法..”可見,在被外界所窺探的最初,倉央嘉措這位西藏歷史上最有名的活佛詩人就被想當然地貼上了“情僧”的標簽。 在今天的“倉央嘉措熱”潮流之下,鮮為人知的是,實際上早在1983 年10 月21 日,西藏文化界就曾在拉薩隆重集會,紀念倉央嘉措誕辰三百周年。從當時官方的報道可以看出,盡管這位西藏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受到了空前的尊敬,但很多人仍然缺乏對他的基本了解。 比如,這篇權(quán)威的官方報道稱倉央嘉措為“藏族”,并稱其詩作“表達了一個宗教叛逆者的心聲”。實際上,倉央嘉措是出生在藏南的門巴族,佛教是他從娘胎里傳承下來的信仰。即使他的一些行為看似不合戒律,但是從他的詩歌和傳記里都可以看出,他從來都沒有對他的宗教和佛法產(chǎn)生過任何的動搖。如果不是全部,起碼他的大部分詩歌,表達的都是對佛法的敬畏和對眾生的勸諭。 一代法王經(jīng)歷何其豐富,但外人往往只滿足根據(jù)只言片語的文字進行的簡單化、臉譜化的認知。有一個故事,說一位將軍準備屠殺一萬名村民和一個鐵匠,結(jié)果人們紛紛打聽那個鐵匠是誰,卻沒有人真正關注另外一萬名同樣面臨浩劫的村民。人性的偏頗和理性的遮蔽,大抵如此。 (三) 其實,倉央嘉措早在三百年前就給后世留下了一把理解他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是倉央嘉措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個藏語詞匯:瑪吉阿米。倉央嘉措詩歌的第一首寫道:“在那東山頂上,升起了皎潔的月亮。瑪吉阿米的臉龐,浮現(xiàn)在我的心上?!? 今天,很多“小資”是通過拉薩八廓街的“瑪吉阿米”酒吧知道這四個字的。酒吧的服務人員會告訴人們,那里曾是倉央嘉措“秘會情人”的地方,瑪吉阿米的意思就是“情人”。有的服務員還會說,瑪吉阿米就是倉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事實上,瑪吉阿米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未曾生育我的母親”。此前的外界學者都本著情歌的套路,把這個詞理解為“未嫁娘”、“嬌娘”、“少女”,等等,但是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相信這些說法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實際上,這個詞的真正意思是年輕的倉央嘉措看到東山升起的皎潔月亮,心中升起像明月光輝一樣廣大的慈悲情懷,于是,“母親般的眾生”形象,清晰地浮現(xiàn)在年輕活佛的腦海。 藏傳佛教屬于大乘佛法,學佛的根本目的在于“普度眾生”,即把所有生命看作沒有區(qū)別的、值得同情和拯救的對象。一切眾生如父母,這是一個基本的佛學理念。所以,把瑪吉阿米翻譯為“情人”還是翻譯為“如母眾生”,是認識和理解倉央嘉措的一個分水嶺。所有的寂寞與誤解,在圣僧和情癡之間,為倉央嘉措正名,要從瑪吉阿米的真正含義說起。 對瑪吉阿米的觀想,是一種修行;對愛情的向往和懷疑,是一種修行;對人生變幻的感慨,更是一種修行。從至尊至貴的法王到一無所有的囚徒,再到浪跡天涯的孤僧,倉央嘉措看似失去了昔日的一切,但是這種失去反而讓他更加懂得擁有——他從不提起過往的名位,也不沉迷于未來的虛幻,而是讓心安駐在當下。 榮華富貴,大漠風沙,無非都是修行的一部分而已。 (四) 我尊敬的熱騰活佛曾說過,他每天見不同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在說不快樂的事——事業(yè)成功的說工作壓力大,工作清閑的人說這行業(yè)沒前途,沒有成家的說為什么還遇不到適合自己的人,成家的卻說遇到的人不合適..幸福像足球一樣被踢來踢去,而煩惱卻像獎杯一樣不肯撒手?;罘鹫f,我們往往以為通過外界的滿足才能使自己快樂,卻忽略了真正的快樂需要通過自己的內(nèi)心來尋找。 是的,內(nèi)心。熱騰活佛說,在西藏有個諺語——即使再清澈的水,如果在一個杯子里不停地搖晃,它都不會清澈;即使再渾濁的水,如果靜靜地放著,也自然會變得清澈。“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沒有給它時間去沉淀,而總是搖晃不停,那它就會處在一種渾濁的狀態(tài)。”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上個世紀20 年代初曾來中國講學,他有次乘竹轎上峨眉山,本想安慰瘦骨嶙峋的轎夫,卻發(fā)現(xiàn)他們不但沒有絲毫怨氣,反而樂觀風趣。羅素內(nèi)心陡生敬意。他后來說,坐轎子的哲學家未必是幸福的,勞累的轎夫未必就不幸福,因為,所謂幸福,就是“身體的平安和靈魂的寧靜”。 但是,身體的平安還算容易,靈魂的寧靜實在太難。每到入夜,在北京的燈紅酒綠之下,人們總能看到揮金如土、花天酒地的豪客,看到物欲橫流、紙醉金迷的場景。貪婪和虛榮,日益讓內(nèi)心毫無真正的平靜可言。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正像一架巨大的欲望機器,一個欲望滿足了,更多的欲望又產(chǎn)生了。那些只有在清心靜氣中才能享受到的快樂,日益稀少。 我曾嘗試把人生的快樂分為六類,即“浮生六樂”:脫苦之樂、得到之樂、無欲之樂、助人之樂、聞道之樂、平心之樂。甲木英旦夏仲活佛與倉央嘉措緣法殊勝,曾協(xié)助保護尊者的骨灰。他的弟子告訴我:活佛其實是因為膽結(jié)石去世的。 這是很小的病,只要動個手術(shù)就可以治愈,但他不愿這樣。他說:“我寧愿病痛,因為病痛也是修行的一部分?!痹谶@里,甲木英旦活佛身體承受著痛苦,但他的心靈安享著平靜、悟道和放下的愉悅。 對人生最好的啟悟,從來都來自“死亡”的警示。數(shù)次戰(zhàn)勝癌癥的美國蘋果公 司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說:“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判斷重大決定時最重要的工具。因 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譽、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 亡時,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假如生命只有最后一天,我會做什么呢?我想,會有很 多重要的事情,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我要找個安靜的地方,用此生最后的時間, 深呼吸,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然后默念這句倉央嘉措用一生作出了深刻詮釋的 話語: 活著,其實就是一輩子又一輩子的修行。
內(nèi)容概要
最美的上師,最詩意的智慧,最深情的澆灌
阿旺強巴堅贊活佛江才普俊活佛洛卓尼瑪活佛
所謂智慧
就是把不該看重的東西看輕一點,把不該看輕的東西看重一點。
歸根到底
人生的成功是用自己的內(nèi)心來衡量的
我想,如果我有了一顆對幸福更加敏感、對痛苦更加遲鈍的心,這應該感謝與倉央嘉措的緣分。
活著,就是一輩子又一輩子的修行。
以出世之智慧,明世間之情感
探求倉央嘉措的內(nèi)心世界,揭秘法王的修行歷程
作者簡介
聶曉陽:知名記者。199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94-95年在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中美中心研修美國文化。1992年歷時40天重走絲綢之路。1993年用一個月的時間深入秦巴山區(qū)考察文化景觀。
1998年1月、7月曾分別深入張北地震災區(qū)和長江洪水災區(qū)采訪。1999年1月入藏采訪兩個月。同年7月,乘坐“雪龍”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fā)遠航北極,歷時兩個半月,在北極核心區(qū)太陽永不落下的“極晝”里感慨人類的渺小與自大。2002年2月以巴沖突最激烈之際赴耶路撒冷擔任常駐記者。2004年1月赴炮火中的巴格達常駐。2005年回國后,先后任《瞭望東方周刊》副總編輯、《環(huán)球》雜志副總編等職。
2007年起,在本職工作之余,擔任清華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多所大學的特約研究員、兼職教授等。曾獲中國國際新聞獎一等獎,并有7篇報道獲得新華社好稿獎。已經(jīng)出版的著作包括《YES,克林頓;NO,航空母艦》(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北極首航》(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關于自然與人的對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為歷史流淚——親歷戰(zhàn)后伊拉克》(中信出版社2005)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 如母石”之緣
他是我心中最美的佛
在山洞修行29年的老喇嘛
搶救倉央嘉措骨灰的傳奇
石頭里藏著心靈的秘密
扎西尼瑪:什么引領著我的精神世界
“信仰”:一切力量和幸福的來源
從倉央嘉措開始
西藏,一所最好的心靈學校
第二章 走近六世達賴喇嘛
杜鵑來自門隅,帶來故鄉(xiāng)氣息
五世達賴喇嘛抱憾離世
靈童轉(zhuǎn)世
在布達拉宮司西平措大殿坐床
聲稱要還俗的活佛
權(quán)力夾縫中
從被廢黜到被重新追認
一個真實的法王
青海湖畔的謎團
弘法阿拉善
第三章 活佛和他的內(nèi)心世界
你知我是誰
以拳擊首,潸然淚下
佛和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人生無常
對施舍的態(tài)度
加持
化毒為藥
洞窟精修
朝圣,最大的人生心愿
因果,宇宙的最高正義
無限悲心
人脛骨做的號筒
更能接受人生的各種苦難
修行的大敵
相信下一輩子
藏密
厭離之心
修行的境界
萬物有靈
肩上扛著護法神
幾位印度得道圣僧
尊者吉相
詐尸與“鬼”
敬畏文字
圣人都是帶著使命出生的
生命的真正本體
善行和智慧重于神通
法相莊嚴
佛家的慈悲心
超度亡靈
屈尊一跪
絕對信任產(chǎn)生絕對加持
“神通”有六種
瑜珈密法
佛為何也會“死”
所謂死亡這回事
葬禮
第四章 詩意的佛法智慧
瑪吉阿米:眾生如母
比在“惰性”中虛度更加有意義的活法
一份真正的灑脫
關于貪戀與執(zhí)迷的宗教寓言
只有無常是不變的真理
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年、三月、甚至三天
圣教佛法的禍根
明月禪心
談戒,論定,說慧
不可避免的人生事實
真正的“雄心”
心是苦樂的根源
看破世間浮光掠影的享樂
死亡不是結(jié)束
最細微的念頭都孕育著它的后果
去拉薩吧,你會見到真正的自己
走出內(nèi)心的掙扎
第五章 以愛的名義勸諭眾生
人心易變的感慨
人生八苦
不明就里的人生沒有意義
歡愉何以短暫
五彩經(jīng)幡下的悲涼
把心拴住
為下一輩子做準備
情意成羈絆
“我”為什么會“憔悴難堪”
人的“面具版”和“真我版”
第六章 倉央嘉措情歌
非是“情僧”,確有情歌
靈性即慧根
戀情容易忘情難
最動人的情話之一
密宗“雙修”
佛陀不惑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黃房子的美麗傳說
一個動人心魄的瞬間
不死不離
染污泥而自清
大男孩兒的撒嬌
失去,恰恰是最好的得到
返璞歸真
因為簡單,所以感人
滿月一樣的誓言
大膽袒露自己心懷的活佛
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
請不要再說瓊結(jié)瓊結(jié)
剛剛落成的詩稿前拈花微笑
別離,情人的永恒之傷
心是根本
一輩子不夠
幸福需要勇敢
情到深處的“正話反說”
第七章 關于西藏人精神世界的對話
對話藏族女作家、民歌研究者德慶卓嘎
對話藏族小說家、魯迅文學獎得主羅布次仁
八廓街四人談
對話西藏社科院原院長平措次仁
附錄一
附錄二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西藏,一所最好的心靈學校那么,在倉央嘉措們的內(nèi)心世界里,又是一副怎樣的圖景呢?當然,他們也有煩惱,他們的人生也充滿著苦難和艱辛??墒?,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即使遭遇山洪,在短暫的驚恐之后,在救災的時候,也會哼起勞動歌。最后一場救災,有可能就變成了賽歌會,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有什么喜事呢。一位紀錄片導演注意到,有一次她在江孜郊區(qū)乘坐中巴,僅僅35 分鐘的車程,走了三個半小時,中間有人下車到附近村子辦事,汽車就會停下來等,似乎沒有人介意,也沒有人著急。大家從袍子里掏出杯子,從暖壺或塑料瓶里倒出青稞酒,悠然自得,“在他們眼里,時間不是金錢,生活就是享受快樂”。佛教中有一個基本概念叫“止觀”。修行者將萬物與自己一心融會,即“止”;又能將自己一心擴展為萬象,即“觀”?!爸埂笔嵌U定和修養(yǎng),“觀”是達觀和智慧。同時,止也是放下,而觀則是看破。所以佛家說:“看破是真精進,放下是真功夫,只要斷除煩惱,生死即得自在?!庇幸粋€禪宗公案,師父教育弟子說,日常生活柴米油鹽一樣是修行,只不過要做到“餓的時候就吃,困的時候就睡”。有弟子問:“但是每個人都在睡,每個人都在吃???”師父說:“當他們吃的時候,并不是每個人都在吃;當他們睡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在睡啊?!薄爱斘页燥埖臅r候,我就吃飯。當我睡覺到時候,我就睡覺。”這的確是獲得快樂的至理名言。有多少人吃飯的時候想的是別的事情,睡覺的時候也憂心忡忡。內(nèi)心不純凈,心一分散就不容易獲得快樂。同樣,一樣是吃飯,有人一桌子大餐不覺得香,有人一碗飯一碟菜,就吃得津津有味,原因在于沒有挑三揀四,反而容易集中心思感受一樣東西。以前我穿越鬧市,心中必有一個目的,腦子里充滿了各種任務和欲望??勺晕覐奈鞑鼗貋砗?,有天我走過同樣的地方,只是想去散散步,腦子里沒有任何目的和目標,結(jié)果我看到了很多過去沒有看到的東西,我覺得這個城市怎么一下子這么有味道了。北京還是那個北京,我正在成為不一樣的我。我就這樣走,什么也不想,反而明白了很多,心情非常愉快。所以,快樂來自專心、專注,來自那種心平氣和及不浮不躁的放下和放松?!胺畔潞头潘伞?,就是進入真正的心性,這就好比高僧所說的,把一把沙子放在絕對的平面上,讓每粒沙都能自動安頓下來。如果你越來越了解心性,就會產(chǎn)生定力和信心,就能啟發(fā)深廣而自然的寬容心。據(jù)說西藏僧人在閉關中,有一項專門的修行叫“不語戒”,是為了自己內(nèi)心的平靜而一句話也不說。只有經(jīng)歷才能明見虛妄,才更有定力將散亂的心安放在正念中。經(jīng)歷塵世凡念的無常,才能喚醒正見的覺醒和觀慧。所以我想,少年倉央嘉措一度的隨性放蕩,也未嘗不是一種放下,只不過這種放下以不至于沉迷和貪戀為度。有了這種經(jīng)歷,日后反而能夠讓思想和情緒更好地融入自我的本性。我曾請教西藏女作家德慶卓嘎:“有人為什么總高興不起來?”她回答說:“有人日進斗金苦哈哈,有人一碗糌粑樂呵呵,為什么?對今生欲望太多所以不容易滿足,對來世不抱信仰所以急功近利,對幸福過于渴望所以忽視當下,對痛苦過于懼怕所以不能擔承?!彼?,相信因果,才會承擔苦難,重視當下,才能知足常樂。憧憬未來,才需要更好地活在當下。她說,人應該向孩子學習怎么得到快樂:孩子和佛一樣,都只活在當下,不為失而煩惱,也不為得而貪婪。難怪有位臺灣作家曾說,快樂的最大障礙是希望有更多的快樂,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jīng)很快樂,那你自然就會更快樂。就像價格主要是由供需而不是價值決定的一樣,幸福感也主要由期望值而不是絕對的滿足度決定的。之所以同樣的事情我們原來覺得很快樂,可現(xiàn)在怎么也快樂不起來,就是因為我們的期望值增加了。不幸福的原因在于幸福感的門檻越來越高。有人說,欲望本身沒有錯,錯在于“貪”。比如,“讓我每天愛你一小時”,聽起來好像分期付款,遠不如“讓我一次愛個夠”動人,但能在一個小時里把心思都放在愛人身上,不接電話、不談工作,專心愛對方,就已經(jīng)很難得了,“只有騙子才會說無時無刻愛著你”。人的貪欲和窮富其實沒有關系。如果你貪,即使是皇帝,一樣會貪財、貪名、貪權(quán);如果你不貪,也就是說你有一顆足夠高貴的心,即使是平民,也可以“糞土當年萬戶侯”。金錢和地位,都不是讓身心套上枷鎖的理由。我也曾問我的西藏朋友強巴頓珠,為什么有人去歌廳、舞廳找樂,最后反而覺得更沒意思?他回答,快樂是靠心感受的,只有讓心恢復簡單純凈才能有真正的快樂。像歌廳那種地方,本來就充滿了欲望、誘惑和各種不好的情緒,雖然一個人能獲得一時的刺激,但內(nèi)心卻因此更加混濁動蕩,所以你就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他說:“花錢和靠別人讓自己快樂,都不是快樂的正道?!钡拇_,幸福是快樂的善行。有些快樂很短暫,有些滿足很糾結(jié),原因就在于沒有建立在善上。凡與善有沖突的東西,無論看起來多么美妙,都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快樂是一個人生命中本來就有的東西,快樂不需要刻意尋找,凡刻意追求來的,都是感官的滿足,不是靈魂的愉悅。
后記
為一個觸動自己、改變自己的歷史人物往返奔波,是我過去一年最重要的回憶?,F(xiàn)在,在把自己的所學所思付諸筆端并為一段艱苦的寫作畫上句號的時候,其實我心中浮現(xiàn)的,依然是一個一個、因為心存感恩而和善親切的面孔。 當我站在戈壁荒灘腹地達里克廟甲木英旦活佛曾經(jīng)居住的小屋前,我深深地呼吸著那隱藏在空氣中的、只有用心才能感覺出來的味道?;罘鹪?jīng)用過的物品依舊整齊地擺放著,活佛讀過的書已經(jīng)落滿了灰塵?!帮L沙和磨難永遠是修行的一部分”,這位在浩劫之后率先披起袈裟恢復自己信仰傳統(tǒng)的老人,臨終留下的這句話,久久地在我的心中回旋、回旋。 桑吉拉布坦,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一個從1981年起在絕壁上孤守青燈29年的八旬老人。信仰和時間賦予了他難以抗拒的魅力。清澈的眼神、純凈的內(nèi)心,讓他哪怕任何一個簡單的言行都給人以清風拂面、潤物無聲般的感覺。這是一位我一想起來就忍不住想要擁抱的老人,也是一位任何時候想起來都能給我的心靈注入某種堅定的力量的老人。 王靖悟,甲木英旦活佛的在家弟子,一位充滿傳奇而又樸素無華的人。他身居鬧市而其心自遠,整天醉心于讀史、勘探、考古和沉思。他聊著聊著就能隨手拿出幾件足以讓人眼前一亮的“寶貝”,但他那么平和、淡定,就像月夜里的一湖秋水,深邃而沉靜,讓人神清氣明,塵念盡洗。 扎西尼瑪,這個仿佛永遠在路上的“逐夢人”。在他之前,我很少見過如此執(zhí)著和專注的人。他教會了我什么叫無怨無悔,也教會了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無雜念。他在做著無比辛勞的事,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苦,但他因為有了一個牢固的夢想而樂此不疲。 當然,還有“莫拉”(藏語“老奶奶”之意)德慶卓嘎。在這個世界上,在母親去世多年之后,我最愿意喊一聲“媽媽”的,就是這個在拉薩八廓街深居簡出的“莫拉”。她是著名的民俗專家,是曾經(jīng)的貴族小姐、尼姑和“右派”,但是,最重要的,我越來越相信,她是我“上輩子”的母親。 這真的是一串很長的名單:白瑪秀措、羅布次仁、丹增塔克、黃扎吉、平措次仁、萬婕、多窮、覺果、多吉占堆、強巴頓珠、藍國華、云丹、丹吉、甲木英鬧登、瞥勒吉、劉立成……在北京初春的和風里,回憶與他們的訪談、同行或者分享,我的心中充滿了溫暖。 中國藏學出版社漢編室主任馮良女士,西北民族大學教授旺秀才丹先生,瓊布·阿旺強巴堅贊仁波切,洛卓尼瑪仁波切,熱騰·江才普俊仁波切等審讀了全書,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并寫下熱誠的鼓勵之詞,令我受益匪淺。有些師友的推薦語很長,限于篇幅不得不進行了壓縮,損美之處,還請原諒。 本書中的照片除了作者拍攝外,其余都是由新華社提供的。這些照片的拍攝者包括陶希夷、覺果、王登、索朗羅布、李文、普布扎西、楊光、金良快、汪永基、王迎、王曄彪、侯德強、唐召明、馬福江、沈橋、姜恩宇等。在尋訪和寫作過程中,我閱讀了很多有關的書籍,參考了重達幾十公斤的各種資料,在此也對諸多前輩學人、作者和相關人士深表謝意。同時,對于書中不揣淺陋的謬誤之處,也歡迎各種方式的指教,我也期待能在未來有機會進一步改正和完善。 作者 2011年春
媒體關注與評論
本書從佛教積極的一方面,點評倉央嘉措的行跡、詩意,而借以針砭人事,諷貪勸善。作者熱愛藏文化。全書考據(jù)、行文較為嚴謹,引文、參訪材料有相當?shù)目尚哦取? ——中國藏學出版社漢編室主任馮良 這部力作較為全面地還原和刻畫了一個清晰真實的倉央嘉措。倉央嘉措尊者和他的詩歌是近年來西藏文化熱背后的諸多誤讀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希望讀者記住一句話:“勿將圣者作情癡。” ——西北民族大學教授旺秀才丹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尊者一生都在尋求各種方法弘揚佛法。聶曉陽先生的著述必將使尊者利益眾生的菩提之心得以更好的弘揚。對此,隨喜贊嘆,扎西德勒! ——扎西格培寺瓊布·阿旺強巴堅贊活佛 在歷世達賴喇嘛中,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無疑是最特殊最傳奇的一位。希望讀者通過此書更加了解尊者傳奇的一生與非比尋常的修行,一窺尊者深廣微妙的智慧。 ——禪古寺第九世洛卓尼瑪活佛 倉央嘉措詩歌里面提到的所有東西都是一種修行。尊者是以出世的智慧,在寫世間的情感,這是倉央嘉措的偉大之處。希望能給你和讀者帶去祝福。 ——巴干寺熱騰十五世·江才普俊活佛
編輯推薦
《與倉央嘉措一起修行》活著,就是一輩子又一輩子的修行。對瑪吉阿米的觀想,是一種修行;對愛情的向往和懷疑,是一種修行;對人生變幻的感慨,更是一種修行。榮華富貴,大漠風沙,無非都是修行。他不提過往的名位,也不沉迷于未來的虛幻,只是讓心安住在當下。當我們跟隨他修行的腳步,才發(fā)現(xiàn)所謂智慧,不過是把不該看重的東西看輕一點,把不該看輕的東西看重一點。說到底,一個人的成功,是要用自己的內(nèi)心來衡量的。如果我們因此有了一顆對幸福更敏感、對痛苦更加遲鈍的心,這應該感謝與倉央嘉措的緣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