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土橋重隆 頁數:182 譯者:劉建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作者是日本知名的外科醫(yī)生,也是日本內視鏡治療的第一人,他在職業(yè)生涯中用心面對數千名病人之后,揭開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慢性病如果只依賴西方醫(yī)學,能治好的并不多。”那些“容易生病的人”與“不容易生病的人”之間,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法則,那就是內心狀態(tài)對疾病有莫大的影響。在《生病與不生病的心理法則》中,土橋醫(yī)生把他從醫(yī)數十年中體悟揣摩出的生病與不生病的心態(tài)法則,熱誠地奉獻給讀者。
作者簡介
土橋重隆,醫(yī)學博士,外科醫(yī)生,日本消化器內視鏡學會認定的醫(yī)生1981年,在日本首創(chuàng)“食道靜脈瘤內視鏡栓塞療法”先例,對于癌癥和生活習慣造成的疾病,土橋主張“治療的主角不是醫(yī)生,而是病人”,他在日本全國各地展開演講活動,著述包括《得癌的心,療癌的心》、《超越癌癥的生活方式》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接受治療就會好”的誤解
西醫(yī)能治好的疾病不多
現代醫(yī)學能治好的疾病
被誤解的西醫(yī)
挑戰(zhàn)另一座山
人為什么會生病
第二章 人為什么會生病
西醫(yī)治療慢性病無異于“拖延時間”
西醫(yī)對急性病治療的威力
對癥療法的“絕對權威”開始動搖
西醫(yī)追求“科學的根據”
對科學的理解與應用
診斷基準導致人生病
推翻“天平說”的華倫
疾病是由多種原因碰到一起而引發(fā)的
希望治療不再帶給患者另外的傷害
生病并非偶然
將右乳癌與左乳癌分開考慮
與乳腺癌病人的對話
右乳癌與左乳癌病人感受著不同的心理壓力
其他癌癥病人的性格與心理特征
第三章 罹患疾病應如何醫(yī)治
健康活、輕松走的人生
用新鮮的心情與人相遇和溝通
晚期癌癥生還病人鮮為人知的原因
走自己的路
癌癥,想治好卻治不好
“讓人痊愈的原因”是什么
改寫過去的勇氣
癌癥痊愈的三個類型
第四章 生病的人和不生病的人
另類療法能治愈疾病嗎?
芬蘭癥候群
“太注重健康”無益于預防疾病
越是隨便馬虎的人越不容易生病
不生病的預防方法
病由心生
易患癌癥的個性
治療癌癥的主張
已發(fā)生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責任
人生能改寫嗎?
疾病隨著時代改變
毫無意義的“經驗”
“不生病”的秘訣
疾病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五章 生病告訴我們生存的狀態(tài)
打開抑制癌癥的基因開關
疾病帶來的信息
憂慮始于心滿意足
張揚個性,追求自由
不認真之道
傾聽討厭的人的主張
相信五感
從過敏癥看人體難以適應的外在環(huán)境
學會注意弦外之音
病人的認知變化助推醫(yī)療方式的變化
醫(yī)療和生活方式同樣要多樣化
多病者長壽
“不良”嗜好——人生的調味料
改變人生的最佳機會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蓋地的今天,我們也分辨不清其中的真?zhèn)危敲淳桶阉械馁Y訊都吸收進來。如果醫(yī)院出示檢查報告,告訴我們“得了某某病”,我們就把自己主觀所感覺到的“健康感”擺在一邊,完全相信資訊的宣傳和醫(yī)院的檢查結果,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我們看到的結果是,醫(yī)院的候診室里人滿為患,精神科診所擠進了不斷抱怨等候時間的大量病人。其實,就是這些資訊宣傳和軟廣告制造了疾病。如果相信自己身體感觀的五種感覺,就不會給我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心理壓力。比如,有了自動血壓計,沒事兒就量量血壓吧!血壓在一天當中會變動好幾次,快步走路之后測量,當然比平常高一些。自動血壓計測量的,也不見得準確?,F代人卻被那不確定的數字搞得幾多歡喜幾多愁,情緒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人類的大腦可大致分為大腦新皮質、大腦邊緣系統(tǒng)和腦干三部分。大腦邊緣系統(tǒng)是主管本能的部分。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我們擁有巨大的大腦新皮質,因此而有理性,會計算利害,判斷得失。想升官、發(fā)財、需要名譽等,都是由大腦新皮質產生的本能的欲望。因為有這些欲望,人類才創(chuàng)造了其他動物無法模仿的科學文明、文化藝術等等。但是另一方面,進步的科學文明削弱了人類本來具備的五種感覺機能的判斷能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F在,我們甚至已經連自己是否健康或生病,都不能靠自己的感覺器官來判斷了。我說的也許有人會認為太過極端,然而這的確已經成為事實。有“健康觀”卻沒有“健康感”,所以,在誰都想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因為不相信自己的感覺器官“健康感”的情況下,令本來是健康的人,卻變得經常疑惑自己不健康。
編輯推薦
《生病與不生病的心理法則》:日本著名外科醫(yī)生閱病無數后的驚人發(fā)現:太努力會得癌癥!太重視健康反而會生病!晚期癌癥生還者鮮為人知的原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