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楊煉 頁數(shù):170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敘事詩》是楊煉1988年出國后第一部在國內出版的詩作單行本,系作者歷時四年(2005~2009)完成的自傳體長詩,并構成他“長詩序列”的最后一部——另兩部為植根古典的《□》(1985~1989)和建構哲恩框架的《同心圓》(1994~1997),三部長詩,完成了一個詩學上的正、反、合?!稊⑹略姟返闹黝},是透過作者自身的經(jīng)歷素材,把思想指向個人和歷史的深刻關聯(lián):個人命運深深陷入大歷史的纏結,同時,個人內心又揭示出大歷史的深度。作者通過精心安排的敘事、有機設計的結構、每首詩獨特講究的形式、詩句中活力十足的意象,特別是處處可見的精致韻律,一反當代中文詩常見的粗劣,而回返與古詩神似的“雅”。從而圓了折磨新詩近一百年的“新古典”之夢。所有這些,使這部作品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楊煉詩歌現(xiàn)象”。《敘事詩》分為三部,是作者此前創(chuàng)作的集大成之作。其結構以對時間的哲學思考為內在線索,結構的靈感,來自英國作曲家本杰明·布列頓的三首大提琴組曲,及其遙遙應答的巴赫大提琴組曲。而西班牙大提琴家巴勃羅·卡薩爾斯演奏的巴赫組曲,既最為楊煉父泉所最愛,又作為人格和藝術的榜樣。伴隨了楊煉自己的世界漂流。這一重重“鬼魂作曲家”,構成了長詩的思想語境。
作者簡介
楊煉,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長于北京: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寫詩。1983年,以長詩《諾日朗》轟動大陸詩壇。1987年,被中國讀者推選為“十大詩人”之一:1988年,應澳大利亞文學藝術委員會邀請,前往澳洲訪問。其后,楊煉的足跡遍及歐、美、澳洲各個角落,堅持以生存方式的簡約,換取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楊煉的作品以詩和散文為主,兼及文學與藝術批評。其詩集十種、散文集兩種及眾多文章被譯成二十余種外語,在各國出版。他不停參加世界文學、藝術及學術活動,被稱為當代中國文學最有代表性的聲音之一。
書籍目錄
楊煉小傳
家風——《敘事詩》序
第一部 照像冊:有時間的夢(不太快的快板)
照相冊之一:
1955.2.22——1955.5.4.
瑞士,伯爾尼。
詩章之一:鬼魂作曲家
“第一天”
“第十天”
母親的手跡
“滿月”
“五十天”
“七十天——五月四日”
照相冊之二:
1955.7.23——1974.4.
中國,北京。
詩章之二:鬼魂作曲家
童年地理學
王府井——頤和園
二姨的肖像
不一樣的土地
姐姐
“一九五七年初春”
“虎子”
水中天
照相冊之三:
1974.5.4——1976.1.7.
中國,北京。
詩章之三:鬼魂作曲家
黃土南店,一九七四年五月四日
一間喃喃毀滅箴言的小屋
綠色和柵欄
饑餓再教育
遺失的筆記本
水渠
一張畏懼寒冷的狗皮
詩學
死·生:一九七六年
照相冊——有時間的夢
第二部 水薄荷哀歌:無時間的現(xiàn)實(極慢的慢板)
水薄荷敘事詩(一)——現(xiàn)實哀歌
水薄荷敘事詩(二)——愛情哀歌,贈友友
1.一個街名使一場愛情溫暖回顧
2.水薄荷傳
3.一九八九年十月九日,紀念日
4.流去——寫在水上的字
5.大海,安魂曲,首次,也是再次
水薄荷敘事詩(三)——歷史哀歌
我的歷史場景之一:屈原,楚傾襄王十五年
我的歷史場景之二:巴勃羅·卡薩爾斯,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五日
我的歷史場景之三:嚴文井,二零零五年七月二十日
我的歷史場景之四:魚玄機,唐懿宗八年
我的歷史場景之五:修昔底德斯,當他徘徊在錫拉庫札
我的歷史場景之六:克麗斯塔·沃爾芙,一九九二年
我的歷史場景之七:葉芝,現(xiàn)在和以往,斯萊歌墓園
水薄荷敘事詩(四)——故鄉(xiāng)哀歌
一、路
二、雪:另一個夏天的挽詩
三、路
四、移動的房間
五、路
六、京劇課
七、路
八、雨夜
九、路
十、銀鏈子(插曲)
十一、路
十二、敘事詩
水薄荷敘事詩(五)——哀歌,和李商隱
第三部 哲人之墟:共時·無夢(小快板)
置換之墟
銀之墟(一)
銀之墟(二)
銀之墟(三)
哲人之墟
錫拉庫札詩群:生之墟
一次石雕上手提凈瓶的漫步
恍若雪的存在——完美之詩
思想面具(一)
思想面具(二)
思想面具(三)
思想面具(四)
思想面具(五)
思想面具(六)
鬼魂作曲家——自白
一件事
一次敘述
一抹顏色
一種聲音
一點倒影
空書——火中滿溢之書
楊煉創(chuàng)作年表
楊煉出版目錄
章節(jié)摘錄
詩章之一:鬼魂作曲家 這看不見的 鬼魂寫下的結構 搭建一座紅色演奏廳 子宮中小嘴抿著鮮紅的淤泥 蛆蟲似的五指 拱出就抓著母親 抓緊一頁熱烘烘的樂譜 珍珠白的粘液涂滿一把大提琴 猛地拉響 胎兒都掛在音符上 聆聽 起點上沉溺的結構 胎兒就是音符 一粒腥香的珠子 沒分裂出四肢已被釘牢了 剛在卵里動 已搖碎一片鈴聲了 樂曲吐出浸透蔚藍油彩的枝頭 閉上眼聽鳥鳴串成虛線 綠葉 用舌尖舔進一條弓弦的老 拈著鬼魂儲存的皺紋花 一把大提琴像枚干貝殼呼應大海的浩瀚 一次倒空一千次倒敘中的嗚咽 閉上眼 精液化開黑暗 網(wǎng)盡銀亮亮的魚群 小耳朵里肉還在流 流入一種思想 小鬼魂忘情哼唱 世界忘情逗留 在血紅的元素里 這是五月 風中滿是啼哭 一把老教堂祭壇前空蕩蕩的木椅子 回顧著 等著他到來 “第一天” 山上的雪 溶解在陽光里 也剛剛滑出一條隧道 這小獸 側著睡 一場哭過的風暴 填滿枕頭上香噴噴的凹陷 嫩如菌絲的黑發(fā)成而潮 縮進白線套的指爪 微微顫 一場海嘯托起水手的小床 又一個人質抵押給家園 山上的雪 平行于桅桿上的眺望 他加入?yún)捑氲臒o盡的人形 返回 意味著親吻下一道波浪 一張照片停住窗外針葉林的青蔥 黎明按下快門的一剎那 他愛上自己不在的夢中夢 被軟的礁石撞碎而抵達 黑的無知 白的無知 苦的松香 記得樹干上狠狠地摩擦 “第十天” 市場上撲面砸來的雪亮 太熟悉 當車門的自動鎖卡嗒輕響 他的眼睛三十年后依然緊閉 寒意把生命磨快 這束光 金黃 奶味兒 遠離象征 被護士的手攏在床邊上 海豹的小鼻孔聳在被單的海浪中 天竺葵和檸檬 三十年后答案妖艷 當初卻是疑問 用縫合眼皮的疼 把第十天的世界縫在外面 第十次扣著扳機的光已是諺語 他被射中 追趕一道來復線 至死延長的 自天空雪崩的性質 枕著雪水思維的雙腳 隸屬一個金黃奶味兒的地理 疊印在心里 跨出車門就踩到 果肉突然驚醒的酸澀的顆?! ∷怨馑匐[在瞎了的鵝卵石間閃耀 母親的手跡 她的手撫摸 死后還撫摸 深海里一枝枝白珊瑚 被層層動蕩的藍折射 冷如精選的字 給兒子寫第一封家書 親筆的 聲聲耳語中海水沖刷 海流翻閱一張小臉的插圖 跟隨筆劃 一頁頁長大 一滴血被稱為愛 從開端起 就稔熟每天粘稠一點的語法 兒子的回信只能逆著時間投遞 兒子的目光修改閱讀的方向 讀到 一場病抖著捧不住一個字 她的手斷了 她的海懸在紙上 隔開一寸遠 墨跡的藍更耀眼 體溫凝進這個沒有風能翻動的地方 珊瑚燈 襯著血絲編織的傍晚 淡淡照出一首詩分娩的時刻 當所有語言響應一句梗在心里的遺言
媒體關注與評論
《敘事詩》再次展現(xiàn)了楊煉無與倫比的結構-創(chuàng)造力。在這首處理個人命運和大歷史糾結的長詩中,音樂統(tǒng)攝著現(xiàn)實、鏡像、夢境和哲思,令人信服地凝聚成一個既層次分明,又自由穿越的有機整體。縱橫詩思,令“所本之事”與“所敘之事”相互指涉彼此生成,最終建構了思想深度和形式精美的極致。我毫不懷疑這首詩將成為當代漢語寫作的新標高,而標高即質詢——它質詢:怎樣才能使個體的紙上“空書”,同時成為揭示人類根本處境的“火中滿溢之書”?! 茣远?/pre>編輯推薦
楊煉,現(xiàn)今中國抒情最重要的聲音,他的每一詩行都是死里求生之后的剎那寧靜。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