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美) 克萊因 頁數(shù):291 譯者:郭振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柏拉圖對話中有多篇探討具體德性,只有《美諾》探討德性本身,更有可能引發(fā)我們對德性整體及其各個部分的反思,而克萊因的《柏拉圖<美諾>疏證》為我們提供了著手閱讀時所必需的一切。
施特勞斯對老朋友克萊因的調(diào)侃提醒我們,與克萊因共讀柏拉圖的讀者有機會也有必要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喜劇天分。對于哲學與生活(尤其政治生活)的關系,克萊因有一種嚴肅得近乎悲劇的理解。而施特勞斯到老還不忘重新把嚴肅的老友在眾位年輕人面前拖入喜劇情景中——一如阿里斯托芬曾經(jīng)把嚴肅而年輕的蘇格拉底搬上喜劇舞臺,帶給觀眾中的蘇格拉底進一步認識自身的機會,第二次起航。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克萊因 (Jacob Klein) 譯者:郭振華 編者:劉小楓 甘陽
書籍目錄
中譯本說明
前記
導論
第一節(jié)
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四節(jié)
第五節(jié)
第一部分 無知
第一章
第一節(jié) 標題
第二節(jié) 70a1—4
第三節(jié) 70a5—71d8
第四節(jié) 71e1—72a5
第五節(jié) 72a6—73a5
第六節(jié) 73a6—c5
第二章
第一節(jié) 73c6—74b3
第二節(jié) 74b3—75e8
……
第二部分 意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我們注意到,更重要的仍然是這段簡短卻不非常精確的交談的結(jié)果:從字面含義上看,美諾接受蘇格拉底的“補充”,意味著美諾否定[80]自己的說法。導致德性的,不是得到美諾所列舉的好東西的能力,而是蘇格拉底標為“德性的各個部分”的東西,以及通常歸于、分配給好人、有德之人的東西。然而,蘇格拉底主要關注的,不是這一否定。如果是那樣,對美諾定義人的德性的第二次嘗試的反駁,此時此地就可以終止。然而,蘇格拉底繼續(xù)論證。為什么?我們也許會推測,此時,蘇格拉底認為,美諾明顯的前后矛盾體現(xiàn)著某種基本的——如果說通常隱藏著的話——模糊性,這種模糊性見于有關德性的、通常為人接受的那些觀點。這種模糊性現(xiàn)在看起來正是蘇格拉底的主要靶子。該推測既支持我們之前所獲得的印象,也為該印象所支持:美諾的說法只是在附和通常所以為、所說、所宣告的東西,美諾的記憶是對廣為接受的觀點的忠實記錄、翻版,稍加刺激,美諾就能將其復制。因此,蘇格拉底繼續(xù)與美諾一起論證,也許意味著在這一方面著手論證:在人的德性問題上習慣上通常被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該論證的杠桿得到了精心的建造和準備。
編輯推薦
《柏拉圖〈美諾〉疏證》:“盛世必修典”——或者說,太平盛世得乘機抓緊時日修典。對于現(xiàn)代之后的中國學術來說,修典的歷史使命當不僅是續(xù)修中國古代典籍,同時得編修西方古典經(jīng)籍?!鞍乩瓐D注疏集”將提供足本漢譯柏拉圖全集(36種+托名作品7種),篇目結(jié)構(gòu)從忒拉緒洛斯的古本“九卷集”,亦收義疏性專著或文集,共含三個部分:1.注疏體漢譯柏拉圖全集。2.歷代柏拉圖注疏選刊。3.柏拉圖今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