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無比智慧

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華夏  作者:于海英  頁數(shù):290  字數(shù):271000  

前言

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弘一大師的無比智慧人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驪歌》(又名《送別歌》,李叔同詞)“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三變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做得十分像樣。好比全能的優(yōu)伶:起青衣像個青衣,起老生像個老生,起大面又像個大面?!必S子愷先生的這段話所說的,正是弘一大師。弘一大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號弘一,法名演音。

內(nèi)容概要

他傳播西方音樂,所創(chuàng)作的《送別歌》傳唱幾十年,經(jīng)久不衰,成為經(jīng)典名曲;    他在日本主演《茶花女》,轟動東瀛,開中國人演話劇之先河;    他執(zhí)教各所名校長達十年,成為在國內(nèi)傳播西洋畫的先驅(qū),培養(yǎng)藝術人才無數(shù);    “樸拙圓滿,渾若天成”,他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另一高峰……    他將所有家當和藝術收藏悉數(shù)與人,皈依佛門,過起了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生活;    他潛心研究佛經(jīng),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興起;    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本書在深入研究弘一大師著作、演講稿基礎上,以弘一大師開悟佛教精義為根底,對無常塵世中萬千的人和事,從社交日常、德行操守、成功經(jīng)營與修身養(yǎng)心等方面人手,堪破表象,點亮心燈,洞察極致生活的智慧軌跡。

作者簡介

于海英,碩士,畢業(yè)于吉林大學文學院,主修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曾從事心理學圖書的編輯工作,最近致力于社科文史類圖書的研究和編撰。所編著的圖書有《聽南懷瑾講孟子》、《儒家經(jīng)典智慧故事》、《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聽心理學大師講故事》等多部暢銷書。

書籍目錄

社交•日常篇 第1章  言辭至善,善莫大焉    一言之善,良言一句三冬暖  不吝美言,贊美別人有學問  遇謗不辯,流言止于智者  大辯若訥,多些思量少爭辯  謹言慎行,言多必有其失  靜察己過,莫論他人是與非  道聽途說,是非傳播終成虎  言信行果,珍惜自己的名聲   第2章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    仁愛無私,心有他人天地寬  吃虧是福,舍一時而得長遠  豁達祥和,二十年治一“怒”  大腹能容,寬容盡處心坦蕩  寬恕接納,風物長宜放眼量  屈人以德,不戰(zhàn)而屈人之心  得失相依,欲取之應先予之  掌控情緒,憤怒傷人亦自傷   第3章  親近人情,優(yōu)游世間道    人生如戲,世事洞明皆學問  求同存異,真理本是同根生  以誠待人,相交不拘泥于形式  不信不立,唯有利他方能利己  善待他人,臨事須替別人想  朋友相處,久而敬之為正道  德行•操守篇 第4章  有德行的人最有力量    善待他物,心懷慈悲多救濟  關愛生命,從一只小螞蟻開始  善屹如山,非邪惡能動搖  拋卻虛榮,嚼破虛名無滋味  舍棄名利,霽月光風應得失  自我約束,時刻省察自己的良心  謙和之心,謙受益而滿招損  過而改之,遷善改過以作圣   第5章  增進德業(yè)成大道    珍惜點滴,唯有惜福方有福  知足常樂,寧靜淡泊以致遠  憫物悲天,世間萬物皆自由  淤泥蓮花,不隨世俗而流轉(zhuǎn)  寵辱不驚,閑看花開復花落  無欲則剛,人到無求品自高  突破狹隘,不以私見評善惡  自尊自愛,德在心中莫浪求  成貼•徑營篇 第6章  執(zhí)著真理,自古圣人無常師    積極求知,朝聞道夕死可矣  有據(jù)可依,真知總在調(diào)研后  觀往知來,巨人肩頭易遠望  不恥下問,自古圣人無常師  告別空談,實踐方能出真知  鑿枘相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興趣為師,成功途中其樂無窮  觸類旁通,拓展學識的領域  為人所不為,必成就人所不能   第7章  進退取舍皆有道    有輕有重,舍得之間盡學問  善始善終,止之不作猶畫餅  不浮不躁,腳踏實地成大道  少說多做,坐而論道難成事  專心致志,一心不可兩處用  小事不小,細枝末節(jié)見精神  量力而行,人貴有自知之明  至精至密,認真仔細獲成就   第8章  功夫深處,水到渠自成    貴在執(zhí)行,三思之后即行動  直面疑難,人生是苦勇者勝  不畏考驗,寶劍鋒從磨礪出  光陰無價,歲不與我須惜時  聚沙成塔,利用時間的“邊角料”  逝者如斯,莫待花落空折枝  隱忍等待,小不忍則亂大謀  水滴石穿,萬事功到自然成  修身•養(yǎng)心篇 第9章  洞穿迷霧的慧眼    無常塵苦,緣變?nèi)f有惹深思  因緣際會,緣起緣滅總有時  順其自然,得失隨緣最是好  過猶不及,中庸之路多坦途  泰然自若,得意失意皆從容  觀水自照,更知修行得與失  覺悟智慧,拈花一笑心自安  苦樂相依,甘甜悲苦心自知   第10章  透視生活,仰望靜美心空    獨享清福,不畏浮云遮望眼  享受生活,不做金錢的仆役  信仰如杖,得知則無所畏懼  享受孤獨,博大致遠心寧靜  感恩生活,寬著此心以待人  簡單之美,幸福源于內(nèi)心簡約  心懷畏懼,理智常因忌憚生  智慧如燈,點亮自己的人生   第11章 人生如月,笑看陰晴圓缺    缺感之魅,圓滿人生亦求缺  摒棄浮躁,貪多求速反不達  貪欲如海,酒色財氣終歸土  常常懺悔,身心清凈不染塵  借事練心,處處皆是修行所  體晤自省,經(jīng)由失敗省內(nèi)心  能屈能伸,忍得一時成偉業(yè)  斷除貪念,皈依純潔之生命   第12章  你的生命需要被點亮    苦痛不入心,自有金剛不壞身  無生求有生,無我精神偏救世  量入而出,把握斂與施的度  良因善果,凡是善惡終有報  參透生死,生何歡兮死何苦  臨終關懷,生命尊嚴需關照  素食主義,恬淡養(yǎng)生之妙法  適當“斷食”,潔凈身心的良方

章節(jié)摘錄

。程明道說:“道德提升,言語自然簡潔。”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自然寡言。朱晦翁說:“覺察自己的話多了,就要檢點?!币馑际钦f,話要適可而止,才不至失言。古人告誡說:“凡是喪身亡家的人,因說話起禍的,占了十之八分?!鳖^腦要做人的主人,嘴巴要做人的客人。有人說得好:“悟陛通天的人,說出話來很微妙;智慧高超的人,說出話來很簡明;品行賢能的人,說出話來很清楚;蕓蕓眾生,說出話來很繁雜;品德較差的人,說出話來很狂妄。”人在高興狀態(tài)下,容易輕許諾言;人在醉酒狀態(tài)下,容易胡言亂語;人在憤怒狀態(tài)下,容易惡語相加;人在憂郁狀態(tài)下,容易消極寡言;人在煩躁狀態(tài)下,容易語無倫次……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禮,因此,言語謹慎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得多了,話里自然而然便會暴露出來很多問題。話多的時候難免會涉及其他人和事,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話由于地點、語氣的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盡相同,別^就難免會對你所說的話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誤解,從而招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南北朝時,賀若敦是晉的一員大將,自以為功高,不甘心居于人下,看到別人做了大將軍,唯獨自己沒有得到升遷,心中十分不服氣,口中多有抱怨之詞。后來,他奉調(diào)參加討伐平湘洲戰(zhàn)役,打了勝仗之后,全軍凱旋,他自以為必然要受到封賞,不料由于種種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來的職務,為此他更加不滿,大發(fā)怨言。晉公宇文護得知以后,十分震怒,把他從中州刺史任上調(diào)回來,迫使他自殺。臨死之前賀若敦對兒子賀若弼說:“我有志平定江南,為國效力,而今未能實現(xiàn),你一定要繼承我的遺志。

后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廉勇、歐紅梅、周珊、張艷紅、柳絮恒、趙一、趙紅瑾、齊紅霞、齊艷杰、陸曉飛、趙廣娜、徐春艷、王非庶、李秀敏、王杰、張保文、李亞莉、何瑞欣、杜莉萍、李衛(wèi)平、李敏、梁素娟、許慶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楊婧、王娟娟、張艷芬、許長榮、王愛民、李琳、李偉楠、王鵬、羅華杰、武敬敏、甘艷河、閻妍妍、楊英、羅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楊艷利、曹慧利、肖冬梅、張乃奎。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唐晤,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一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guī)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lián)系。敬請您見到本書后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由于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

媒體關注與評論

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三變而為道人,四變而為和尚。每做一種人,都做得十分像樣。好比全能的優(yōu)伶:起青衣像個青衣,起老生像個老生,起大面又像個大面?!  S子愷近代中國佛教,自清末楊仁山居上倡導以來,由絕學而蔚為顯學,各宗大德,聞教明宗,競擅其美。其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薄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  w樸初佛終生說法,都是為救濟眾生,他(弘一法師)正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yè)的。入世事業(yè)在分工制下可以有多種,弘一法師從文化思想這個根本上著眼。他持律那樣謹嚴,一生清風亮節(jié)會永遠嚴頑立懦,為民族精神文化樹立了豐碑。  ——朱光潛我因他(弘一法師)的督勵,也常親近佛典,略識因緣之不可思議,知道像他那樣的人,是于過去無量數(shù)劫種了善根的。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愿使然,而且都是稀有的福德,正應代他歡喜,代眾生歡喜?!  呢ぷ?/pre>

編輯推薦

《做人的無比智慧》:弘一大師的人生輔導課,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nèi)外清凈,菩提之因。有知識,會做事,能賺錢,卻不快樂,聽佛門弘一大師講述人生開悟與經(jīng)營的無比智慧,求功利,謀富貴,貪安樂,總難圓滿?看俗家李叔同風骨、才骨、傲骨兼具的極致人生!堪破表象,洞察極致生活的智慧軌跡,點亮心燈,經(jīng)營圓滿無憾的完美人生。弘一大師(1880~1941),俗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號弘一,法名演音。曾是我國新文化運動前驅(qū)的李叔同先生,既是近代史上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史上杰出的一代著名高僧,享譽海內(nèi)外。“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啟蒙者,弘一大師一生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等諸多文化領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弘一大師以大才子、大學者與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出生活的真諦。他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語堂等文化巨擘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做人的無比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