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 頁數:366 譯者:于海生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以前的兩部作品——《豐裕社會》和《新工業(yè)國》的延續(xù),也是這一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部。書中還有一些內容(不過并不多)來源于另一部作品:《美國資本主義》。此前出版的這些重要作品分別探討經濟體系的某個單一的方面,本書則是將各個方面匯聚在一起,對整個經濟體系加以系統(tǒng)的闡述。以前的作品主要關注大公司、大企業(yè)這一領域(它們是經濟的核心部分),而傳統(tǒng)經濟學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在這個問題上一向語焉不詳。需要探討的方面,還應當包括農民、修理工、零售商、小生產者、管道工人、電視維修人員、加油站從業(yè)者、醫(yī)師、藝術家、演員、攝影師乃至色情小說作家的經營活動。他們所屬行業(yè)的總體供應量約占我們使用或消耗的產品或服務的半數。本書就是要將它們予以充分展示。如同解剖學一樣,在經濟學中,整體遠遠大于各個部分的總和,尤其當各個部分相輔相成抑或相互對立時,或者說,當它們的共存狀態(tài)使它們彼此相互影響時,情況就更是如此。此外,還需要補充一點,此前的那些作品都局限于它們探討的主題范圍本身。本書將探討全球經濟體系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 τ诖蠊具@一領域,《新工業(yè)國》將其描述為新古典主義派熱衷于探討的一般性壟斷和寡頭壟斷的產物。這至少暗示出,競爭市場這一領域已然被我們所忽視,這也是我想通過本書予以糾正的一個方面;實際上,尤其為新古典主義派所忽視的市場體制,是企業(yè)壟斷、寡頭獨占和市場競爭的混合物。這樣看問題,就可以更好地解釋公司或企業(yè)的行為,以及我在這里所說的市場體制。它也會向我們揭示出,大公司這一領域是一種具有蓬勃生機的嶄新的領域,這一結論與傳統(tǒng)經濟學的描述顯然有著天壤之別。
內容概要
《經濟學與公共目標》是加爾布雷思最重要的理論代表作?!督洕鷮W與公共目標》的出版,有助于國內學術界和高等院校經濟學專業(yè)的師生更好地了解加爾布雷思學說、制度學派理論的內容和演變過程。它對于我們認識和分析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危機現象的起源,大公司對小企業(yè)和個體經營者的剝削的本質,以及第三世界國家國不等價交換而遭受損失的現狀等問題,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經濟學與公共目標》的前二十章,相當于是《豐裕社會》和《新工業(yè)國》的濃縮本;后面的十一章用來闡釋加爾布雷思的“社會改革”理論和具體建議。作為一部系統(tǒng)反映加爾布雷思經濟理論的著作,書中提出的對所謂“公共目標”問題的看法,以及對居于正統(tǒng)地位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模式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某些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主要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的本質,以及現代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的謬誤。 在《經濟學與公共目標》中,加爾布雷思著重評價了亞當·斯密、大衛(wèi)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卡爾·馬克思、托爾斯坦·凡勃倫和梅納德·凱恩斯的經濟思想,解釋了這些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的理論為什么能夠興盛一時,而今天又應該如何給予它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
作者簡介
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歷史上擁有讀者最多的經濟學家之一,被譽為“美國的經濟醫(yī)生”。歷任普林斯頓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投、美國物價管理局副局長、美國國務院經濟安全政策室主任、美國駐印度大使、美國經濟學學會會長等職。
加爾布雷思被公認乃是制度主義新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著述甚豐,主要著作有《美國資本主義:抗衡力量的概念》、《大崩潰:1929年》、《豐裕社會》、《新工業(yè)國》、《經濟發(fā)展論》、《貨幣》、《沒有把握的年代》、《價格管制理論》等。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大森林 第1章 經濟體系和經濟學的用途 第2章 新古典主義模式Ⅰ 第3章 新古典主義模式Ⅱ:政府 第4章 消費和家庭概念 第5章 更高階段的發(fā)展第二部分 市場體制 第6章 服務和市場體制 第7章 市場體制和藝術 第8章 自我剝削和剝削第三部分 計劃體制 第9章 集體智慧的本質 第10章 權力是如何使用的:保護性目標 第11章 建設性目標 第12章 怎樣定價格 第13章 成本、契約、協調和帝國主義傾向 第14章 說服和權力 第15章 關于技術革新的改進經濟學 第16章 公共政策的根源 第17章 跨國經營體制第四部分 兩種體制 第18章 經濟不穩(wěn)定性和兩種體制 第19章 通貨膨脹和兩種體制 第20章 經濟思想的檢驗標準第五部分 改革通論 第21章 經濟改革的消極策略 第22章 信念的解放 第23章 平等的家庭及其他 第24章 政府的解放 第25章 有關市場體制的政策 第26章 計劃體制內的平衡 第27章 社會主義的必要性 第28章 環(huán)境 第29章 公眾的政府 第30章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控制措施 第31章 協作、規(guī)劃和前景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乍看上去,經濟體系的目標似乎相當明顯,而且通常的看法也是如此。它的目標就是提供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經濟體系可以生產食物,對食物進行加工、包裝和分配,它還要負責制造布匹和服裝,建造房屋,為房屋添置相關設備,要提供教育和醫(yī)療服務,建立法律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部署公共防御,沒有這樣一種經濟體系,人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異常困難。這就是經濟體系的功能。最好的經濟體系,必然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 ”M管各種教科書對此觀點十分推崇而且大談特談,但它未免有些簡單化了。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數不清的經濟任務,都是由一些經濟組織——工業(yè)企業(yè)、電力系統(tǒng)、航空公司、商業(yè)連鎖機構、銀行、電視網絡、政府官僚機構——完成的。其中有些組織的規(guī)模十分龐大,幾乎很少有人懷疑,它們擁有非同尋常的權力,也就是說,它們能夠控制個人和政府的活動。大多數人都會認同這樣的事實:它們之所以要對個人和政府的活動進行控制,完全是為了實現它們自身的目標,也就是要實現企業(yè)成員或企業(yè)所有者本人的目標?;蛟S是出于某種不可思議的巧合,或許是出于一種別有用心的設計,從表面上看,這些目標通常都與公共目標相一致。如果沒有這種巧合或設計,這樣的目標就只是經濟組織本身的目標,而不是它們所服務的公眾的目標,這一點不足為奇。 倘若能夠這樣看問題,經濟體系的功能就不那么簡單了——至少對于希望了解事物真相的人們而言。經濟體系部分是為個人服務的,然而,我們現在也可以看到,它在某種程度上也要服務于各類企業(yè)——它的組織。滿足這些組織的需求。通用汽車公司可以為公眾提供服務,但是,它也同樣(或者只是)為自己提供服務。很少有人會認為,這種觀點與我們的基本認知有著根本性的沖突,在多數人看來,它幾乎是一種陳詞濫調;只有當它與傳統(tǒng)經濟學理論的主要觀點產生抵觸時,它才會變得引人注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