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華夏 作者:洪啟嵩 頁數(shù):388
Tag標簽:無
前言
由于宿緣,我對佛法禪觀有著自然而深刻的欣悅。而自幼以來為了尋求超越生死、離苦得樂的法門,也相應地依止佛法禪觀為解脫的寶筏。 佛陀依禪出教,以其內證的大覺,開示了法界的究竟實相。而他所宣說的文字般若,都是讓我們能夠現(xiàn)觀成就的指示。但佛陀的大覺,是經由自證而得,我們如果不能依佛陀的成就次第而得圓滿,只是數(shù)著佛陀的珍寶,畢竟無益。而佛陀的觀照般若,是由至深的禪觀修證而來。因此,個人依隨因緣,不揣淺陋,乃在佛前發(fā)愿,希望將禪觀法門次第開出;上令諸佛歡喜,下令眾生得利,所以陸續(xù)地開出了一系列的禪觀修證法門?! ∽砸痪牌甙四暌詠恚恢彪S因隨緣地教授禪法,至今也將近二十年了,但是一直感覺未能將佛法禪觀做較完整的整理,雖然也陸續(xù)開講了禪定學,但數(shù)年來一直未進入實修次第,總覺遺憾。一九九四年,我忽然清晰地體悟,開講完整禪觀的因緣已至,因此決定自一九九五年起,宣說圓頓禪人五年高階禪觀修證課程。
內容概要
《圓覺經》是佛陀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與觀行的方法。圓覺二十五輪三昧,依止“悟凈圓覺”根本,并以三大修行法:奢摩他、三摩缽提和禪那來貫穿一切禪法,開展出菩薩的大三昧,以“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的見地,圓成無上的佛道,為一切禪修行人所必須修學。 本書總攝的“圓覺二十五輪禪觀頌”,開始總說圓覺二十五輪三昧,再進入圓覺二十五輪三昧的修證,并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等四相的觀察,讓修行者遠離禪病,成就究竟圓覺的境界。本書附有唐朝圭峰宗密所著的《圓覺經略疏注》,以幫助讀者更能清楚地理解《圓覺經》。
作者簡介
洪啟嵩,洪啟嵩先生十歲開始修學中華禪,二十歲開始教授中華禪,并多年閉關修持中華禪各派禪法,在中國大陸、臺灣地區(qū)以及北美各國的高等學院與寺院禪堂舉辦數(shù)百次禪學講座與禪修訓練,對于人類身心氣脈的改造、人類身心境界的提升,有深入研究與修證。洪啟嵩先生幾十年來在佛教的大小乘禪法、顯密教禪法、南傳北傳禪法、漢傳藏傳禪法、教下與宗門禪法等均有深入與系統(tǒng)的研究與講授,在海內外已出版各種佛教禪學著作上百種。洪啟嵩先生作為中華禪的卓越導師,發(fā)愿構建適宜當代人的中華禪學修體系,以中華禪為根本,來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中華禪為宗旨,來引導當代世界文明。洪啟嵩先生認為,真實的佛教應“依禪出教”,“藉教悟宗”。并且堅信,“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中國文化的特質也在禪”;“中華禪是中國佛學的精華,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精華”。
書籍目錄
總序自序第一章 圓覺經二十五輪三昧禪觀頌第二章 總說圓覺經二十五輪三昧 皈命三寶 聽聞二十五輪三昧的大眾 發(fā)心修學二十五輪三昧禪觀 二十五輪三昧的正確見地第三章 圓覺經二十五輪三昧修證(一) 斷滅理事二障 性自平等 凡夫、菩薩隨順覺性 隨順如來覺性 《圓覺經》的三種觀察 《圓覺經》二十五種清凈定輪第四章 圓覺經二十五輪三昧修證(二) 四相的觀察 不執(zhí)四相 遠離四種禪病 圓覺圓攝如來五智 成就圓覺三觀 圓頓大禪大圓覺 回向 附錄一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附錄二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 序 序二 卷上之一 卷上之二 卷下之一 卷下之二 圭峰定慧禪師遙稟清涼國師書 清涼國師誨答 十月二十三日學徒宗密裁書再拜
章節(jié)摘錄
“《圓覺經》二十五輪三昧”,《圓覺經》其中的二十五個清凈定輪,依大圓覺的立場來講,是菩薩大三昧。二十五輪三昧,含攝了一切菩薩三昧。我們依據(jù)菩薩道的立場,如何來體悟這二十五輪三昧,并依此修持而獲得成就,這是很重要的事。 基本上,佛教信仰根本是不需要的;是佛教徒或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必須的。重要的是我們是一個生命體,我們希望能夠體悟宇宙實相,并能夠實證之。 佛陀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的真相,我們也能依此而修證成就。如果我們所行、所學,都是依止佛陀,依止法界實相,那么,我們被稱為什么是不重要的。所以,佛教到底是一群信佛教的人的共同聚會,像一般交際的場所,還是修行的地方,在很多的緣起中,許多佛教的聚會,變成廟會一樣,雖然比世間的吃喝玩樂要好太多了,但是,如果我們體悟到我們是要做真正修行的人,真正要學佛,不是只想仰賴佛陀來救度,而是想讓自己修行證悟的話,那么,從現(xiàn)在當下開始,應善觀自心?! ∩粫匦略俳o你一次機會,就像“生活不會NG”的廣告詞一樣。 ……
編輯推薦
《圓覺經》二十五輪三昧是二十五種如來圓覺境界的禪法,其中含攝了一切菩薩三昧。以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來貫穿,相互組合成二十五種如來圓覺境界的修法。同時以不執(zhí)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來證得圓覺的境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