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二十講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梁啟超,王國維,張鵬一,李長之,李笠,高步瀛,魯迅,朱自清,顧頡剛,錢穆,白壽彝,鄭鶴聲,王樹民,郭預衡,安平秋,張大可,李少雍,趙生群,陳桐生  頁數(shù):331  字數(shù):273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省韓城市)人。司馬遷的生年有兩個說法,一說是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是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兩說都有很多的根據(jù),學者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在沒有發(fā)現(xiàn)更好的出土資料前,都難以否定另一方。司馬遷青少年時代曾在家鄉(xiāng)耕過田、放過牛,因為他從十歲就開始讀古文,所以到二十歲時就已經(jīng)是一個很有才情的青年學者了。從二十歲開始他到各地游學考察,前后十幾年間,向南到過湖南、浙江,向東到過今山東曲阜和安徽、河南的許多地方。這是一次飽覽祖國河山,尋訪文化遺跡,收集歷史資料,進行調(diào)查和深入學習的過程?;氐介L安后不久。便入仕做了郎中。郎中是皇帝的侍從人員。由于當時正是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對外戰(zhàn)爭連年不斷,國內(nèi)的各種興作變革也接連不休,再加上漢武帝迷信神鬼,祭祀求仙一類的活動很多,因此司馬遷又扈從著去過許多地方。元鼎六年(前110),漢武帝平定了西南夷,在今云南、貴州一帶設(shè)立了五個郡,司馬遷又受命到這一帶地區(qū)進行過考察,到過邛、笮、昆明等地。司馬遷從西南地區(qū)回來的時候,其父司馬談病在垂危。司馬談臨死前再三囑咐司馬遷一定要繼承自己的遺愿寫好《史記》,司馬遷含著眼淚接受了父親的囑托。司馬談去世三年后,司馬遷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至太初元年(前104),撰寫《史記》的浩繁工作正式開始。至天漢二年(前99),已經(jīng)埋頭寫了六年《史記》的司馬遷,忽然大禍臨頭。原因是這年五月貳師將軍李廣利北伐匈奴,與匈奴右賢王戰(zhàn)于天山。武帝讓李廣的孫子李陵為李廣利運送物資。李陵不肯,自請率兵獨當一面。經(jīng)再三請求。武帝讓李陵率步兵五千從居延出發(fā)北行,以分匈奴兵勢。結(jié)果這支小部隊遇上了匈奴大軍。李陵與部下雖經(jīng)英勇戰(zhàn)斗,但終于因為沒有后援,寡不敵眾而失敗。李陵也放下武器被匈奴人俘去。消息傳來,滿朝文武一變平時稱道李陵的故態(tài),紛紛落井下石,說李陵的壞話。司馬遷深感不平。當武帝問到司馬遷對此有何看法時,司馬遷便陳述了李陵的平常為人;又說一支小部隊與如此強大的敵人相遇,打得如此卓絕,盡管失敗了也不宜深責。這使武帝大為震怒,他認為司馬遷是在轉(zhuǎn)彎抹角地攻擊李廣利,而且有對皇帝不滿的意思,于是一怒之下將司馬遷判了死刑。司馬遷因為《史記》還沒有寫完,于是根據(jù)當時的規(guī)定,忍辱請求改為了宮刑。受宮刑對司馬遷是一種極大的恥辱,是對其肉體、精神的一種極大摧殘。司馬遷是靠著一種使命感,靠著一種非凡的人生觀、生死觀硬挺著生存下來的,這些在他的《報任安書》中有非常明確的表白,在《史記》中也不斷地流露出來。他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他又說:“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所不免焉?!彼f:“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已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忍辱發(fā)憤著書”,但這些在當時是很少有人能夠理解的。司馬遷受刑后,由于條件適合,被漢武帝任命為中書令。中書令是為皇帝掌管文書的小官,司馬遷之所以要接受這個職務,正是由于這個職務可以使他更有機會接近皇家的圖書館和檔案,而這些是他寫作《史記》所不能缺少的。就這樣,他又忍辱奮斗了六年,到太始四年(前93),他的朋友任安因犯事下獄,任安從獄中給司馬遷寫信后,司馬遷便寫了有名的《報任安書》。從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當時《史記》已經(jīng)寫完了?!秷笕伟矔返膶懽鲿r間王國維考定在太始四年,對此人們也還有不同的看法。關(guān)于司馬遷的死因與死年,歷史上沒有記載,人們的看法也不一致。但總體說來應該是在征和二年(前91)巫蠱之禍以后的臨近幾年間。司馬遷的著作,除了《史記》與《報任安書》外,還有一篇不長的《悲士不遇賦》。《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jīng)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武帝太初年間(前104-前101),共寫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妒酚洝肥紫攘钗覀兏械襟@奇而為之贊嘆的是它的包羅之廣泛,體大而思精:它不僅寫了遠古、近古,也寫了現(xiàn)代、當代;不僅寫了中原、華夏,也寫了邊疆、外國;不僅寫了政治、軍事,也寫了經(jīng)濟、文化;不僅寫了帝王將相、英雄豪杰,也寫了廣大下層的各色人等。這種囊括古今各類知識、各家各派文化而加以融會貫通的氣魄,是前無古人的;司馬遷自述其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種打通一切領(lǐng)域,自立學術(shù)章程,總結(jié)一切規(guī)律以求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的宏偉目標,也是前無古人的。《史記》中最激動人心的思想在今天看來有四點:其一是它所表現(xiàn)的進步的民族觀。司馬遷吸收了戰(zhàn)國以來有關(guān)中國境內(nèi)各民族以及周邊國家發(fā)展來源的說法,在《史記》中把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中原、荊楚、吳越、秦隴、兩廣、云貴、塞北、東北各地區(qū)的國家與民族都寫成是黃帝的子孫。這對于兩千年來我國這個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與穩(wěn)定起了難以估量的作用。不僅如此,司馬遷在寫到漢王朝對周邊國家、周邊民族用兵的時候,又總是站在反對窮兵黷武,反對擴張、掠奪的立場,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間平等友好地和睦相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司馬遷是當時漢族被壓迫人民與周邊各少數(shù)民族的共同的朋友。其二是它所表現(xiàn)的進步的經(jīng)濟思想。這包括強調(diào)發(fā)展經(jīng)濟,認為經(jīng)濟是國家強大的基礎(chǔ);反對單打一的“重本抑末”,而提倡工、農(nóng)、商、虞四者并重;反對從政治上對工商業(yè)者的歧視,而歌頌他們的本領(lǐng)、才干,并專門為他們樹碑立傳等等。其三是它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民主性與批判性?!妒酚洝肥窍惹匚幕募蟪伞K抉R遷是先秦士大夫優(yōu)秀思想人格的繼承者與發(fā)揚者。他之所以寫《史記》不是單純地為了記載歷史陳跡,而是明確地為了成一家之言。因而《史記》中突出地顯示了一種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理想社會的光芒,以及對現(xiàn)實政治、現(xiàn)實社會的種種批判,其中有些是相當深刻、相當準確,甚至是兩千年來常讀常新的。其四是貫徹全書的那種豪邁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歌頌的幾乎都是一些勇于進取、勇于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他們?yōu)榱四撤N信念、某種原則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都有一種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司馬遷曾在《報任安書》中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碑斔馐軐m刑,痛不欲生的時候,是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他才頑強地硬挺著活了下來。他視為榜樣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當年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日《史記》,一日《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編寫的??磥砣耸茳c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毛澤東的晚年生活》)司馬遷的奮斗經(jīng)歷與《史記》中所歌頌的這些艱苦奮斗的思想,是司馬遷留給后人的一份寶貴財富,它永遠給我們以激勵,給我們以啟迪,當我們灰心喪氣、瀕臨絕望的時候,給我們以無比的力量、信心與勇氣?!妒酚洝肥俏覈谝徊恳匀宋餅橹行牡膫ゴ蟮臍v史著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偉大的文學著作。從歷史的角度講,它開了我國古代兩千多年歷朝“正史”的先河:從文學的角度講,它第一次運用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手法,給人們展現(xiàn)了一道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廊。《史記》人物與先秦文學人物的顯著差異在于它們的鮮明的個性化。由于作者十分注意設(shè)身處地地揣摩每個情節(jié)、每個場面的具體情景。并力求逼真地表達出每個人物的心理個性,因此《史記》的語言描寫和作者為作品人物所設(shè)計的對話都是異常精彩的。試回想其中的劉邦、項羽、張良、韓信以及毛遂、藺相如等。哪一個不生動得令人為之贊嘆呢?《史記》這種超前成熟的寫人藝術(shù),對我國后代傳記文學以及小說、戲劇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史記》中的諸多主題,《史記》人物的諸多范型以及《史記》故事的許多情節(jié)場面都為后世的小說、戲劇開出了無數(shù)法門。前輩學者李長之和當代的美國漢學家蒲安迪(Andrew.H.Plakes)都把《史記》稱作是中國古代的“史詩”,說它對中國后代文學的影響就如古代希臘的《伊利亞特》、《奧德賽》之影響后代的歐洲文化一樣?!妒酚洝纷鳛榈谝徊總饔浳膶W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過去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他們稱古希臘的普魯塔克為“世界傳記之王”。普魯塔克大約生于公元46年,死于公元120年,著有《列傳》(今本譯作《希臘羅馬名人傳》)五十篇,是歐洲傳記文學的開端。如果比較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普魯塔克比司馬遷晚生一百九十一年,司馬遷的《史記》要比普魯塔克的《列傳》早產(chǎn)生幾乎兩個世紀。司馬遷才真正是中國與世界的傳記文學之祖呢!《史記》像一座山,永遠矗立在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之林!《史記》像一顆不落的星辰,永遠照耀在中國與世界歷史的長河上!本書編選了二十篇研究《史記》的文章,以期給愛好《史記》的朋友們提供一點進一步研讀《史記》的線索。所選文章從近現(xiàn)代開始,直至當代,有的是專著中的部分章節(jié),有的是單篇論文。近現(xiàn)代部分主要是介紹一些前輩學者對《史記》研究具有指導意義的文章,如梁啟超的《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史記》指出不應僅將《史記》作為一部史書,而應將其視為司馬遷的“一家之言”,在考據(jù)、辭章之外探究其真正的寫作意圖,為后人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王國維的《太史公行年考》第一次詳細論證了司馬遷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的觀點,而李長之則列舉了十條理由,提出了司馬遷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的觀點。高步瀛的《史記舉要》對《史記》的流傳、筆法及其與先秦學術(shù)的關(guān)系等各方面作了精彩的論述。其他如張鵬一的《(太史公年譜)序》、李笠的《(史記訂補)敘例》、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史記》、朱自清的《經(jīng)典常談·史記》等都是人們常常提到并使用的文獻,我們把它們收錄在一起,以便于讀者查閱。對于現(xiàn)當代的《史記》研究,我們選擇了一些在《史記》各個方面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涉及《史記》的思想、學術(shù)、文學、史學、文獻研究以及如何學習《史記》等。其中有的文章是全面的論述,有的則專論一個方面,如論《史記》“三家注”、《史記》的論贊、《史記》的紀傳體、《史記》與《漢書》的異同、《史記》與秦漢學術(shù)的關(guān)系等。本書的編選目的不是全面反映現(xiàn)當代《史記》研究的盛況與所取得的成就,因此很多很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就沒有選入,比如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史記匯注考證》、朱東潤先生的《史記考索》、程金造先生的《史記管窺》、徐朔方先生的《史漢論稿》,以及顧頡剛先生在《古史辨》、《史林雜識》等論著中有關(guān)《史記》的論述,以及港臺地區(qū)與海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等。我們希望有朝一日所有優(yōu)秀的《史記》研究成果能夠匯集成冊,那定當是《史記》研究史上的一大盛事。韓兆琦、周曼2008年11月4日

內(nèi)容概要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語),一部蕩氣回腸的中國史詩?!妒酚浂v》遴選諸多知名學者研讀《史記》的二十篇經(jīng)典之作,從思想、文學、史學、文獻研究等各個方面引導愛好《史記》的讀者親近這部偉大的著述,追隨司馬遷這位偉火的史家“述往事,思來者”,觸摸中國的世道人心。

作者簡介

梁啟超,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chǎn)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lǐng)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shù)巨子,國學大師。

書籍目錄

一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史記二 太史公行年考三 《太史公年譜》序四  司馬遷生年為建元六年辨五 《史記訂補》敘例六 《史記舉要》序七 漢文學史綱要·史記八 經(jīng)典常談·史記九 中國史學入門·史記十 中國史學名著·史記十一  白壽彝先生論《史記》十二 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節(jié)選)十三 鄭鶴聲先生論《史記》的制作十四  中國史學史綱要·史記(節(jié)選)十五 《史記》與《漢書》之異同十六 《史記》三家注簡論十七 《史記》的論贊十八 司馬遷傳記文學論稿(節(jié)選)十九 《史記》斷限辨疑二十 《史記》的學術(shù)根基

章節(jié)摘錄

一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史記其著書最大目的,乃在發(fā)表司馬氏“一家之言”,與荀卿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質(zhì)正同。不過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發(fā)表耳。故僅以近世史的觀念讀《史記》,非能知《史記》者也?!妒酚洝分Q及其原料《史記》之名,非遷書原名也。其見于《漢書》者,《藝文志》述劉歆《七略》稱“太史公百三十篇”;《楊惲傳》謂之“太史公記”,應劭《風俗通》(卷一卷六)同;《宣元六王傳》謂之“太史公書”,班彪《略論》王充《論衡》同。而《風俗通》(卷二)時或稱“太史記”。是知兩漢時并未有名遷書為“史記”者。本書中“史記”之名凡八見:(一)《周本紀云》:“太史伯陽讀史記?!保ǘ妒T侯年表》云:“孔子論史記舊聞?!保ㄈ妒T侯年表》云:“左丘明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保ㄋ模读鶉怼吩疲骸扒責煜聲?,諸侯史記尤甚。”(五)《六國表》云:“史記獨藏周室?!保短旃贂吩疲骸坝嘤^史記考事?!保ㄆ撸犊鬃邮兰摇吩疲骸澳艘螋斒酚涀鳌洞呵铩贰!保ò耍短饭孕颉吩疲骸剥r史記石室金匱之書?!苯灾腹攀芬病!笆酚洝敝?,蓋起于魏、晉間,實“太史公記”之省稱耳。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古史不是片段的雜記,便是順按年月的纂錄;自出機杼,創(chuàng)立規(guī)模,以駕馭去取各種史料的,從《史記》起始?! 熳郧濉督?jīng)典常談·史記》 司馬遷不用專門說一些議論的話,就呵以在史實的敘述中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這是他表達歷史論點的特殊形式?! 讐垡汀栋讐垡拖壬摚ㄊ酚洠?常有人說中國沒有史詩,這仿佛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件大憾事似的,但我認為這件大憾事已經(jīng)由一個人給彌補起來了,這就是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铋L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編輯推薦

《史記二十講》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史記二十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這本書是《偉大傳統(tǒng)》這套叢書中的一本。我很認同《策劃者言》中所言:傳統(tǒng)不是過時的死的東西,而是永恒的活的東西;現(xiàn)代化并不是反傳統(tǒng),而是傳統(tǒng)的自覺更新。傳統(tǒng)式一種具有極大包容性的存在。傳統(tǒng)式需要不斷敘述與呵護的。這個意義上來說,以一種整理而非原創(chuàng)的方式來展示我們的“偉大傳統(tǒng)”,也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叢書的出版正逢其時。 《史記》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妒酚洝饭惨话偃?,五十二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jīng)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寫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史記》這部偉大的史書今天還有很大啟示意義。第一,書中表現(xiàn)出進步的民族觀,司馬遷追求的是各民族間平等友好地和睦相處。第二,書中表現(xiàn)出的進步的經(jīng)濟思想,司馬遷專門寫了《貨殖列傳》為工商業(yè)者樹碑立傳。第三,書中表現(xiàn)出的民主性與批評性。第四,貫徹全書的那種豪邁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這本書選了二十篇研究《史記》的文章,可以給喜歡《史記》的朋友提供進一步研讀《史記》的線索。所選的文章從近現(xiàn)代開始,直至當代,有的是專著中的部分章節(jié),有的是單篇論文。所選的文章多是名家對《史記》研究具有指導意義的文章。如梁啟超先生的《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史記》指出不應該將《史記》作為一部史書,而應將其視為司馬遷的“一家之言”,在考據(jù)、辭...章之外探究其真正的寫作意圖,為后人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王國維先生的《太史公行年考》詳細論證了司馬遷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而李長之在《司馬遷生年為建元六年辨》一文中提出十條理由,提出了司馬遷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的觀點。這樣的對臺戲文章讀起來很精彩、過癮,觸發(fā)人思考。建議喜歡《史記》的讀友閱讀一下此書! 閱讀更多 ›
  •       那天捧著這本書的時候,很想給我家太上皇打個電話問他:小時候爲什麼不給我讀《史記》??。。。呃,為什麼要我們讀《唐詩三百首》??
       也許更早一些讀史記,就不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了。
       所以今天,仍舊對已經(jīng)堅持一本一本的讀完《史記》的朋友,產(chǎn)生敬佩。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學習之!
      
       好了,說這本書幾句話: 
       一共20講,挑幾則目錄且讀:
       梁啟超篇《要籍解題及其讀法》,王國維篇《太史公行年考》,魯迅篇《漢文學史綱要》,朱自清篇《經(jīng)典常談》,顧頡剛篇《中國史學入門》,錢穆篇《中國史學名著》。
      
       梁啟超先生按兩種方法提出讀史記方法云云。
       錢穆先生的思路是從司馬遷的角度看史記,尤其是對為項羽這個人物寫。。。思考的非常充分。
      
       。。。我想大抵歷史上有個年代離我比較近,那些清高的人們都讀過《史記》吧;要不然,今人也不會整理出如此多的讀書方法。
      
       讀書的目的是爲了什麼?
       我覺得是讀著讀著有了共鳴。。。。這才是讀書的最佳境界。
      
       書中說:讀《史記》是一種傳統(tǒng)。
       我們讀史記就是漫步在中華歷史富饒的田野上,心裡無上的愉悅!
      
       所以時刻提醒自己:慢慢走,欣賞??!
       走得太快,是會丟失靈魂的!
        
        。。。。好了,繼續(xù)K書去。
      
      ------------------梁啟超讀《史記》法一二的分割線----------------
      
      讀《史記》法之一
      
      讀《史記》有二法。一,常識的讀法。二,專究的讀法。兩種讀法,有共同之入門準備。
      
      一 先讀《太史公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求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經(jīng)歷及全書大概。
      
      二 讀《漢書·敘傳》論《史記》之部,劉知幾《史通》之《六家篇》《二體篇》《正史篇》,鄭樵《通志總序》論《史記》之部,《隋書·經(jīng)籍志》及《四庫提要》之史部正史類關(guān)于記述《史記》之部分,求略識本書在史學界之位置及價值。
      
      今先論常識的讀法。《史記》為下史之祖,為有組織有宗旨之第一部古史書,文章又極優(yōu)美。二千年來學者家弦戶誦,形成國民常識之一部,其地位與六經(jīng)諸子相并。故凡屬學人,必須一讀,無可疑者。惟全篇卷帙頗繁,卒業(yè)不易。今為節(jié)嗇日力計,先剔出以下各部分:
      
      一 十《表》但閱序文,表中內(nèi)容不必詳究。但瀏覽其體例,略比較各表編咨方法之異同便得。
      
      一 八《書》本為極重要之部分,惟今所傳似非原本。與其讀此,不如讀《漢書》各志,故可全部從省。
      
      一 《世家》中吳、齊、魯、管蔡、陳杞、衛(wèi)、宋、晉、楚、越、鄭各篇,原料十九采自《左傳》。既讀《左傳》,則此可省。但戰(zhàn)國一部分之《世家》仍須讀,因《戰(zhàn)國側(cè)》太無系統(tǒng)故。
      
      一 《武帝紀》《日者傳》《龜策傳》等,已證明為偽書,且蕪雜淺俚,自可不讀?!侗怡o倉公傳》等,似是長編,非定本,一涉獵便足。
      
      以上所甄別,約當全書三分之一,所省精力已不少。其余各部分之讀法略舉如下。
      
      第一,以研究著述體例及宗旨為目的而讀之。《史記》以極復雜之體裁混合組織,而配置極完善,前既言之矣。專就《列傳》一部分論,其對于社會文化確能面面顧及。政治方面代表之人物無論矣,學問、藝術(shù)方面,亦盛水不漏。試以劉向《七略》比附之:如《仲尼弟子》《老莊申韓》等傳,于先秦學派綱羅略具,《儒林傳》于秦、漢間學派淵源敘述特詳,則《六藝略》、《諸子略》之屬也;如《司馬穰苴》《孫子吳起》等傳,則《兵書略》之屬也;如《屈原賈生》《司馬相如》等傳,則《詩賦略》之屬也;如《扁鵲倉公傳》,則《方技略》之屬也;如《龜策》《日者》兩傳,則《術(shù)數(shù)略》之屬也。又如《貨殖傳》之流行社會經(jīng)濟,《外戚》《佞幸》兩傳暗示漢代政治禍機所伏,處處皆具特識。又其篇目排列,亦似有微意。如《本紀》首唐、虞,《世家》首吳泰伯,《列傳》首伯夷,皆含有表章讓德之意味。此等事前人多已論列,不盡穿鑿附會也。
      
      若以此項目的讀《史記》,宜提高眼光,鳥瞰全書,不可徒拘拘于尋行數(shù)墨,庶幾所謂“一家之言”者,可以看出。
      
      第二,以研究古代史跡為目的而讀之?!妒酚洝芳葹樽罟胖ㄊ罚糯粉E,總應以之為研究基礎(chǔ)。為此項目的而讀,宜先用“觀大略”的讀法,將全篇一氣呵成瀏覽一過。再用自己眼光尋出每個時代之關(guān)鍵要點所在,便專向幾個要點有關(guān)系之事項,注意精讀。如此方能鉤元提要,不至泛濫無歸。
      
      第三,以研究文章技術(shù)為目的而讀之?!妒酚洝肺恼轮畠r值,無論何人當不能否認。且二千年來相承誦習,其語調(diào)字法,早已形成文學常識之一部。故專為學文計,亦不能不以此書為基礎(chǔ)。學者如以此項目的讀《史記》,則宜擇其尤為杰作之十數(shù)篇精讀之。孰為杰作,此憑各人賞會,本難有確定標準。吾生平所最愛讀者則以下各篇:
      
      《項羽本紀》《信陵君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淮陰侯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貨殖列傳》《丈史公自序》。
      
      右諸篇皆肅括宏深,實敘事文永遠之模范。班叔皮稱史公:“善序述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文質(zhì)相稱,良史之才。”如諸篇者,洵足當之矣。學者宜精讀多次,或務成誦,自能契其神味,辭遠鄙倍。至如明、清選家最樂道之《伯夷列傳》《管晏列傳》《屈原賈生列傳》等,以吾論之,反是篇中第二等文字耳。
      
      讀《史記》法之二
      
      今當繼論專究的讀法。《史記》為千古不朽之名著,本宜人人共讀。徒以去今太遠,文義或佶屈難曉;郡國名物等事,世嬗稱易,或不審所指;加以傳寫訛舛,竄亂紛紜,時或使人因疑生蔑。后輩誦習漸希,蓋此之由。謂宜悉心整理一番,俾此書盡人樂讀。吾夙有志,未能逮也。謹述所懷條理以質(zhì)當世,有好學者或獨力或合作以成之,亦不朽之盛事也。
      
      一 《史記》確有后人續(xù)補竄亂之部分,既如前述。宜略以前文所論列為標準,嚴密考證。凡可疑者,以朱線圍之,俾勿與原本相混,庶幾漸還史公之真面目。學者欲從事此種研究,可以崔適《史記探源》為主要參考書,而以自己忠實研究的結(jié)果下最后之判斷。
      
      二 吾輩之重視《史記》,實在其所紀先秦古事。因秦、漢以后事,有完備之《漢書》可讀。唐虞三代春秋戰(zhàn)國之事,有組織的著述,未或能過《史記》也。而不幸《史記》關(guān)于此點,殊不足以饜吾輩所期。后人竄亂之部分無論矣,即其確出史公手者,其所述古史可信之程度,亦遠在所述漢事下。此事原不能專怪史公。因遠古之史,皆含有半神話的性質(zhì),極難辨別,此各國所同,不獨我國為然矣。近古——如春秋、戰(zhàn)國,資料本尚不少,而秦焚一役,“諸侯史記”蕩盡,憑藉缺如,此亦無可如何者。顧吾輩所致撼于史公,不在其搜采之不備,而在其別擇之不精。善夫班叔皮之言也:“遷之著作,采獲古今,貫穿經(jīng)傳,至廣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煩,故其書刊落不盡,尚有盈辭,多不齊一?!保ā逗鬂h書·班彪傳》)試將《史記》古史之部分與現(xiàn)存先秦古籍相較,其中蕪累誣誕之辭,蓋實不少。即本書各篇互相矛盾者,亦所在而有,此非“文重思煩,刊落不盡”之明效耶?然居今日而治古史,則終不能不以《史記》為考證之聚光點。學者如誠忠于史公,謂宜將漢以前之本紀、世家、年表全部磨勘一度。從本書及他書搜集旁證反證,是正其訛謬而汰存其精粹,略用裴注《三國志》之義例,分注于各篇各段之下,庶幾乎其有信史矣。學者欲從事此種研究,則梁玉繩《史記志疑》、崔述《考信錄》實最重要之參考書;錢大昕《廿二史考異》、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趙翼《廿二史札記》三書中《史記》之部,次之;其余清儒札記、文集中,亦所在多有。然茲事既極繁重,且平?jīng)Q聚訟,殊大非易。成功與否,要視其人之學力及判斷何如耳。然有志之青年,固不妨取書中一二篇為研究之嘗試??v令不能得滿意之結(jié)果,其于治學之方法及德性,所裨已多矣。
      
      三 《史記》之訓詁名物,有非今之人所能驟解者,故注釋不可少。然舊注非失之太簡,即失之太繁,宜或刪或補。最好以現(xiàn)今中學學生所難了解者為標準,別作簡明之注,再加以章節(jié)句讀之符號,庶使盡人能讀。
      
      四 地理為史跡筋絡(luò),而古今地名殊稱,直讀或不知所在。故宜編一地名檢目,古今對照。
      
      五 我國以帝王紀年,極難記憶。戰(zhàn)國間,各國各自紀年,益復雜不易理。宜于十表之外補一大事年表,貫通全書,以西歷紀,而附注該事件所屬之朝代或國邑,紀年于其下。其時代則從《十二諸侯年表》以共和元年起,蓋前乎此者無征也。其事件則以載于本書者為限。
      
      以上五項,為整理《史記》方法之綱要。學者如能循此致力,則可以《史記》之學名其家,而裨益于后進者且不貲矣。至如就《史記》內(nèi)容分類研究,或比較政治組織,或觀察社會狀態(tài),則問題甚多,取材各異,在學者自擇也。
  •   我認為哈,讀書之樂在于與古人交談,而不僅僅聆聽
  •   是的。且讀之人,都是在和古人交流。
    之所以推薦本書,是想給有所畏懼的初讀者增加閱讀的信心。
    自己以前讀《史記》是屢次拿起來屢次放下,我認為是自己的方法不對。
    而並不是一本書非要到一定的閱歷階段才能讀進。
    可能好書和好人的發(fā)現(xiàn),都需要一個引領(lǐng)者吧。
    換位思考是我所欣賞的!
  •   是啊。有時候也是機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