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李叔同 頁數:237 譯者:釋德禪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佛陀終生說法,為的是普度眾生。弘一大師李叔同也是以這種出世的精神做著入世的的修行?!陡形颉肥呛胍环◣熞簧ㄟ^學佛所獲得的心得和人生體悟,在這部書中弘一法師以才子、學者、藝術家及佛學大德的多種身份,向我們揭示其通過無邊修為所悟出的佛門真諦和人生真義。書中除了弘一法師的著作之外,還包括他的演講稿與處世格言,這些內容被梁實秋、林語堂等名家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昧、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溢于言表的其慈悲心懷,堪稱啟悟世人的經典巨著”。
作者簡介
李叔同,是一個傳奇,從風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轉而皈依佛門,在風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潛心修行,從此往昔種種仿佛一刀兩斷,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師方生。這是我們常人無法領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學佛心得整理、修訂,以大才子、大學者與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出佛門的真諦。他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語堂等文化巨擘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書籍目錄
作者序第一章 人生初感第二章 佛法修持第三章 佛教律學第四章 佛事演講第五章 人生最后第六章 晚晴集第七章 格言別錄(弘一法師編訂)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人生初感 初到世間的慨嘆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東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這是一座四進四出的進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間的進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乎此使李家在當地的聲名更加顯赫了。但是,他為官不久,便辭官返鄉(xiāng)了,開始經商。他在晚年的時候,虔誠拜佛,為人寬厚,樂善好施,被人稱為“李善人”。而這就是我的父親。 我是光緒六年(1880年),在這個平和良善的家庭中出生的。生我時,我的母親只有20歲,而我父親已近68歲了。這是因為我是父親的小妾生的,也正是如此,雖然父親很疼愛我,但是在那時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我作為庶子,身份也就無法與我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相比。從小就感受到這種不公平待遇所給我?guī)淼膲阂指?,然而只能是忍受著,也許這就為我今后出家埋下了伏筆?! ≡谖?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了。沒有了父親的庇護和依靠,我與母親的處境很是困難,看著母親一天到晚低眉順眼、謹小慎微的度日,我的內心感到很難受,也使我產生了自卑的傾向。我養(yǎng)成了沉默寡言的內向性格,終日里與書作伴,與畫為伍。只有在書畫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快樂和自由! 聽我母親后來跟我講:在我降生的時候,有一只喜鵲叼著一根橄欖枝放在了產房的窗上,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佛賜祥瑞。而我后來也一直將這根橄欖枝帶在身邊,并時常對著它祈禱。由于我的父親對佛教的誠信,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到佛教經典,受到佛法的熏陶。我小時候剛開始識字,就是跟著我的大娘,也就是我父親的妻子,學習念誦《大悲咒》和《往生咒》。而我的嫂子也經常教我背誦《心經》和《金剛經》等。雖然那時我根本就不明白這些佛經的含義,也無從知曉它們的教理,但是我很喜歡念經時那種空靈的感受。也只有在這時我能感受到平等和安詳!而我想這也許成為我今后出家的引路標?!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溥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 w樸初 佛終生說法,都是為救濟眾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yè)的?! 旃鉂摗 ∷某黾?,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愿使然,而且都是希有的福德。 ——夏丐尊 李先生的放棄教育與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遷于喬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慶的。 ——豐子愷編輯推薦
弘一法師是一個傳奇,從名滿江南的文化名流轉而皈依佛門,在風花雪月的江南避世而居、潛心修行,從此,仿佛與往昔的塵世種種一刀兩斷,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師方生。 本書把他的學佛心得和人生哲理加以整理、修訂,讓他以大才子、大學者與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和通悟世事萬物的得道高僧的境界向世人揭示出禪宗佛學的真諦,以供大家參悟!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