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美] 彼得·科利爾,大衛(wèi)·霍洛維茨  頁數(shù):446  字數(shù):485000  譯者:鄭曉嵐  
Tag標簽:無  

前言

當時正值歐洲的長期戰(zhàn)爭慢慢轉(zhuǎn)入暫時的停滯期。希特勒已經(jīng)吞噬了奧地利,正對捷克斯洛伐克虎視眈眈。羅斯福放棄了在華盛頓舉行和談會議的希望,正在尋求一項前后連貫的政策。英國首相張伯倫的綏靖政策也已遭到重創(chuàng),但他仍然相信,如果理智的人受到的待遇足夠豐厚,他們必將同意繼續(xù)支持自己。約瑟夫·肯尼迪①正在前往溫莎城堡的路上,準備去拜訪英國國王和女王。不到一個月前,他頭戴高帽、身穿常禮服走出大使館,坐進裝飾華麗的豪華轎車,駛向白金漢宮,呈遞他出任英國的新美國大使的聘任書。在此期間的幾周內(nèi),他和家人在英國大獲成功。他的粗獷豪邁甚至多于他那挑釁性的孤立主義,使他成為外交界議論的焦點。他的妻子羅斯被倫敦的上流社會所接納。對于某個經(jīng)常在自己的國家因遭到地道的波士頓人的排擠而深感刺痛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甜蜜的報復??夏岬霞易寰艂€富有吸引力的子女受到新聞界的關注,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上,似乎他們在遺傳學上是某次不同尋常的、地地道道的美國實驗??夏岬霞易暹~出了激動人心的一步,成為了第一個在海外的美國家族。國王和女王邀請他們共度周末,這最終證明了他們確實已到達英國。隨著他們的豪華轎車緩緩駛入溫莎公園,喬和羅斯像游客們一樣盡情地欣賞著皇家內(nèi)部的美景。這個公園看起來像英國古老歌謠中的森林,城堡本身具有一種刻意的非凡氣派,他們在旅途中見過的任何美景都無法與之相媲美。他們被帶到城堡內(nèi)部參觀,見到了拱形的天花板、鋪著紅色的錦緞和黃金裝飾物的家具,身穿制服的仆人們靜靜地穿梭于長長的走廊間。

內(nèi)容概要

肯尼迪家族是美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家族,也是最受人們崇拜與憎恨的家族?!犊夏岬霞易濉纷髡呋藬?shù)年時間,不但對有關歷史檔案進行了深入研究,還走訪了肯尼迪家族成員和與肯尼迪家族親近的人,以翔實的材料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而生動的故事。在此過程中,他們捕捉了肯尼迪家族成員神話般的個人特性、追求權力的強烈欲望,描述了這個家族的興衰成敗和悲歡離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肯尼迪家族波瀾起伏的命運悲劇向我們娓娓道來,從而全面披露了這個美國家族代人的故事,使《肯尼迪家族》不愧為一部壯觀的家族史詩。在整個20世紀,肯尼迪家族兼具權力和金錢,他們的成員不但是媒體關注的焦點,而且他們的一舉一動總是處于眾目睽睽之下。此外,由干災難和許多不可思議的離奇事件頻頻光顧這個家族,使這個美國第一家族更具悲劇色彩?!犊夏岬霞易濉穬?nèi)容引人入勝,隨著情節(jié)一步步地鋪開,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讓你蕩氣回腸的同時,也讓你的思緒隨著故事跌宕起伏.從而讓你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彼得·利利爾 (美國)大衛(wèi)·霍洛維茨 譯者:鄭曉嵐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部分 他們生活的建筑師第二部分 替身第三部分 內(nèi)部兄弟第四部分 迷失的男孩后記跋,2001年附注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這次大遷移只有《舊約》中的大瘟疫和迫害所引發(fā)的遷移才能比擬。郵船效仿庫納德班輪,從倫敦德里①或利物浦到紐約或波士頓的船費低至12美元;那些急于擺脫饑餓的農(nóng)民購買了大部分船票。愛爾蘭饑民擠進“棺材郵船”,漂浮在充滿真菌和其他疾病的“傳染病院”里,遭受著一次類似于非洲黑人所經(jīng)歷過的可怕的販奴航行。船上10%的愛爾蘭人可能葬身于大海。1847年是最具災難性的一年,據(jù)估計,在那些從愛爾蘭出發(fā)的人中,有40 000人即20%的人在途中死去?!叭绻峡梢约芷鹗旨芎蛪災?,”一個美國移民局的長官寫道,“從歐洲開往美洲的移民船只的整條航道早就出現(xiàn)一塊塊擁擠的墓地了?!?   1840年前,波士頓還只是一個那些遷移到加拿大和新英格蘭②的移民的下船港口。事實上,1845年,波士頓最權威的人口統(tǒng)計學家自信地斷言,該市的人口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頂峰,絕不會再增加。然而,在此后的十年間,如潮水般紛至沓來的新移民——波士頓港的一位船長說,他僅憑氣味就能嗅到遠在鹿島的另一艘裝載著移民的郵船的到來——擠滿郵船,涌進波士頓,一百萬人中就有四分之一留在了波士頓。這些人被稱為“饑荒的愛爾蘭人”,以此區(qū)別于他們的前輩。他們太窮了,連讓自己離開這座環(huán)水城市的通行費和船費都支付不起。于是,他們涌進臭氣熏天的愛爾蘭人的聚集地,三四十人擠進一間狹小的地下室,意外事故和疾病的折磨致使他們的死亡率達到愛爾蘭國內(nèi)因饑荒而死的最高點。截至1850年,他們已占到波士頓人口的三分之一。受此突然重負的影響,波士頓誕生了第一個美國移民貧民窟。

后記

本書在翻譯的過程中得到了我的家人和朋友們的熱情關注、支持和幫助,令我不勝感激。我的父母鄭德和和鄭愛金不僅盡心盡力幫忙照看我年幼的兒子鄭熙,而且一直給予我巨大的精神支持,這是我完成本譯著的主動力。我的丈夫蘇揚波在百忙之中抽空為我打出了本譯著的初稿,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我的導師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潘紅教授為我答疑解惑,她嚴謹治學、孜孜不倦的態(tài)度一直激勵著我,在此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謝。此外,邱建連、張拱道、蘇秀芳、謝高滿、鄭淑鳳等人也以不同的方式給我提供了幫助。衷心感謝華夏出版社的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他們對本譯著的出版給予了支持和幫助,尤其要感謝華夏出版社經(jīng)濟編輯室主任陳小蘭女士,她自始至終都以極大的責任心關注本書的翻譯,并給予我真摯的鼓勵和寶貴的指導。還要感謝責任編輯姬利敏女士付出的智慧和辛勞。由于譯者水平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專家和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部史詩般的作品意味深長、引人注目地記載了命運多舛的肯尼迪家族:從1 9世紀40年代愛爾蘭土豆饑荒到總統(tǒng)職位,從暗殺到毒品再到絕望,有時這些卻被視為最新一代的特征?!?   ——《新聞周翻》    “這是一部由彼得·科利爾和大衛(wèi)·霍洛維茨整理出來的趣味橫生、引人入勝的敘事作品……一個非同尋常、富有意義,錨綜復雜的故事……一部無法抗拒的史詩?!?   ——《紐約時報》    “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家世小說,在封面與封底之間,家族的神話令人瞠目結舌”    ——《福布斯》

編輯推薦

除了《肯尼迪家族》之外,彼得·科利爾和大衛(wèi)·霍洛維茨——被《紐約時報》稱為“美國王朝悲劇的最出色的編年史作者”——還是《洛克菲勒家族》和《福特家族》的作者。此外,他們還與別人合著了《破壞性的一代——對60年代的再思考》一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肯尼迪家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肯尼迪家族的發(fā)展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那個時代的社會政治史,這本書對于對美國歷史、美國政治生態(tài)感興趣的人會有不錯收獲。
  •   領教了一個強大的家族!
  •   約翰肯尼迪是我最喜歡的美國總統(tǒng)之一、、、一直想深入了解。這本書很滿意。
  •   在當當網(wǎng)買到的書,省時,省力,又省錢!而且書的質(zhì)量有保障,性價比高,非常滿意!
  •   科里爾和霍洛維茨合寫的三大家族的傳記我都買了,分別是《洛克菲勒家族傳》《肯尼迪家族》《福特傳》。
    看傳記作品就應該看這樣的作家寫的東西,流暢,點到為止,絲毫沒有材料堆積的感覺。
    翻譯的還不錯。
    反正我是推薦的。

    好像看看約瑟夫肯尼迪的傳記,看看這位總統(tǒng)的爸爸的詳細的人生,可是找不到。基本都是家族傳。
  •   拿到手了! 對肯尼迪遇刺特感興趣才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貌似更偏重于整個家族.
  •   有當時的歷史知識會更能理解。
  •   原著是不錯的,翻譯是極其的爛,極其極低的翻譯水平,建議不要買。
  •   書是不錯,好像寫得有點亂
  •   這是一個影響美國一個世紀的家族,從哈佛有肯尼迪政治學院,紐約有肯尼迪國際機場可見一斑!不知是否有英文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