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 編 頁數:377 字數:762000
內容概要
康復咨詢是跨學科專業(yè);康復咨詢師需具備與殘疾和康復相關的全面知識。本書介紹殘疾預防、心理康復、醫(y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yè)康復、社會康復、輔助器具、無障礙設施及環(huán)境改造、康復機構建設、社區(qū)康復以及殘疾人相關法律與法規(guī)等方面的綜合知識,讀者對象為從事殘疾人康復工作的管理人員和專業(yè)人員,除殘聯系統(tǒng)人員外,也適用于衛(wèi)生、教育、勞動與社會保障等與殘疾人康復相關部門和行業(yè)的人員。 受全國殘疾人康復工作辦公室委托,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負責全國殘疾人康復咨詢師的培訓與資格認證工作,并于2007年1月組織國內專家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并參閱國外相關資料,編寫了《殘疾人康復咨詢教材》(試用本),在近一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修訂、充實,直至成為本教材。此間傾注了編寫者和教學人員的大量心血,但由于這是一項新開拓的業(yè)務工作,編者知識水平有限,實際經驗不足,難免有不妥和錯漏之處,敬請專業(yè)工作者和讀者批評指正。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概況 第一節(jié) 殘疾人定義和殘疾標準 一、殘疾人定義 二、殘疾標準 第二節(jié) 中國殘疾人基本狀況 一、殘疾人口的數量 二、殘疾人口的年齡構成、城鄉(xiāng)分布與殘疾等級構成 三、殘疾人的受教育狀況 四、殘疾人的婚姻狀況 五、殘疾人的就業(yè)與社會保障狀況 六、殘疾人的家庭收入狀況 第三節(jié) 正確看待殘疾人 一、對待殘疾人的態(tài)度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 二、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 第四節(jié) 中國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歷程 一、1949—1966年殘疾人事業(yè)起步并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二、十年動亂時期殘疾人事業(yè)受到嚴重影響 三、改革開放以來殘疾人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第五節(jié) 中國殘疾人工作業(yè)務領域 第六節(jié) 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基本經驗及特點第二章 康復咨詢基本知識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相關定義 二、康復咨詢服務的范圍 三、康復哲學 第二節(jié) 歷史回顧 一、殘疾人康復發(fā)展歷程 二、康復咨詢職業(yè)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成為合格的康復咨詢師 一、康復咨詢師的基本職業(yè)素質 二、康復咨詢師的倫理守則和工作方式 三、康復咨詢師的自身就業(yè) 四、康復咨詢師的教育課程 第四節(jié) 康復咨詢師的作用 一、康復咨詢師的地位 二、康復咨詢師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活動 三、康復咨詢師的工作內容 四、康復咨詢師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第五節(jié) 康復咨詢過程 一、發(fā)現康復顧客 二、初次會面 三、顧客需求評估 四、制訂職業(yè)康復計劃 五、工作安置 六、個案記錄和文件整理 七、咨詢師和顧客在康復過程中的角色第三章 領導者管理技能 第一節(jié) 時間管理 一、時間管理概述 二、時間管理技術簡介 三、時間管理的工具 第二節(jié) 生涯管理 一、生涯管理概述 二、生涯管理操作 第三節(jié) 領導者心理 一、領導者心理概述 二、領導者心理理論 第四節(jié) 溝通技能 一、溝通技能概述 二、溝通障礙 三、克服溝通障礙的策略 四、良好溝通十要素 ……第四章 殘疾預防知識第五章 心理康復咨詢第六章 醫(yī)療康復咨詢 第七章 教育康復咨詢 第八章 職業(yè)康復咨詢第九章 社會康復咨詢 第十章 殘疾人輔助器具及服務第十一章 環(huán)境無障礙改造第十二章 康復機構建設與管理第十三章 社區(qū)康復與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第十四章 合作項目管理第十五章 殘疾人事業(yè)法制建設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二)3至6歲殘疾兒童的教育通常3至6歲殘疾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由學?;驒C構提供集中的教育服務。在我國,由于早期教育發(fā)展還不夠普及,有些地方也采取以家庭為主的教育訓練模式。目前3至6歲殘疾兒童的安置形式多種多樣,社區(qū)正常幼兒園(完全融合、部分融合)、特殊班(資源融合)、特殊學校的學前教育班、專門的殘疾兒童幼兒園等都可以為殘疾兒童提供有效的早期教育服務。二、早期教育的策略和原則(一)最少限制的環(huán)境安置“融合是一種權利,而非特殊待遇”,盡可能讓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一起接受教育是優(yōu)先考慮的安置形式。殘疾幼兒的教育在傳統(tǒng)上以開辦殘疾幼兒園或特殊班為主要形式,隨著對人權的伸張及特殊教育理念的演變,讓殘疾幼兒與正常幼兒一起在同一個學習環(huán)境里學習生活,一起學習與游戲、接受教育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積極倡導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融合,指出融合是殘疾兒童的一種權利,而不是對他們施與的特殊待遇。殘疾幼兒的融合教育必須達到教學上的融合才能真正體現“權利”的內在精神,即讓殘疾幼兒與普通幼兒在同一個班中一起學習,一起游戲。特殊教師與普通教師協同合作,共同為特殊幼兒設計活動內容,共同負擔所右學生的教育責任,并鼓勵普通幼兒與殘疾幼兒溝通,理解,接納,和諧發(fā)展。(二)家庭參與家庭是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天然場所和有效環(huán)境,家長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也是他們最強有力的教育者。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對父母參與殘疾兒童教育非常重視,不僅學校想方設法吸引殘疾兒童的父母參與自己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國家還頒布法律確定父母的權利和責任。美國的94-142公法就規(guī)定,特殊兒童(包括殘疾兒童)的家長有權參與其子女個別化教育方案(IEP)的制訂,有權行使否決權,有權向法庭控告學校或教育行政機構對其子女不合理的教育安置等。許多研究也表明:殘疾兒童的教育,特別是殘疾兒童的早期教育訓練,必須有家長的積極支持和參與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殘疾兒童的父母不僅應該是殘疾兒童權益的保衛(wèi)者、教育的監(jiān)督者,更應該是殘疾兒童早期教育工作人員的工作伙伴、教育訓練的具體實施者。通常,3歲之前的殘疾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由父母來實施的,3歲之后殘疾兒童的教育是由教師負主要責任。(三)以兒童為中心殘疾嬰幼兒差異很大,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因此在對嬰幼兒觀察評估的基礎上,為每個兒童制訂適宜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個別化家庭服務計劃非常重要。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目的是以適合每個兒童和家庭的特殊需要的方式提供幫助,通常包括:兒童目前的發(fā)展水平、年度的教育目標和短期的教學目的、需要的特殊服務和客觀標準以及評價程序等。(四)玩中學游戲在特殊幼兒的發(fā)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游戲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核心,是兒童天生的活動。它為兒童提供了創(chuàng)造、發(fā)明、學習世界的機會,它給予兒童快樂,幫助兒童理解自己與他人。在游戲中,特殊幼兒不僅可以鍛煉使用大小肌肉運動,鍛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感知覺,而且也可以表達情感,交流并分享觀點,鍛煉定向行走能力,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編輯推薦
《殘疾人康復咨詢教材》是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