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精神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美] 依迪絲·漢密爾頓 (Edith Hamilton)  頁數(shù):312  譯者:葛海濱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希臘精神》是漢密爾頓于1930年出版的關于古希臘的一本書,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言語生動流暢,獲得了學術界很高的評價。她在書中論及了古希臘的精神、藝術、文學、宗教以及當時的生存方式。 全書分為十七章,前四章分析了東西方的差異并提出古希臘獨特的存在——理智與精神的平衡;中間通過對品達、阿里斯多芬、修昔低德、蘇格拉底等人的分析闡釋了希臘精神的演變;最后兩章對比了古希臘和現(xiàn)代世界的方式。

作者簡介

依迪絲·漢密爾頓(1867-1963)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古典文學普及家”(不列顛百科全書語)。早年學習古希臘羅馬文學,閱讀拉丁文和希臘文典籍是她一生的愛好。她在慕尼黑大學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成為在慕尼黑大學求學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從事古典文學的教學、研究和寫作。著作有:《希臘精神》《羅馬精神》《以色列的先知》《希臘文學的偉大時代》《神話》《真理的見證:基督及其詮釋者》《上帝的代言人》和《希臘的回聲》。

書籍目錄

編者導言中譯本序:希臘是一個奇跡原序第一章  東方和西方第二章  理智與精神第三章  東西方的藝術第四章  希臘的文學風格第五章  品達:希臘最后的貴族第六章  柏拉圖眼中的雅典人第七章  阿里斯托芬和舊喜劇第八章  希羅多德:第一位旅行家第九章  修昔底德:過去如此的.將來也仍如此第十章  色諾芬:普通的雅典紳士第十一章  悲劇的概念第十二章  埃斯庫羅斯:第一位戲劇家第十三章  索福克勒斯:典型的希臘人第十四章  歐里庇得斯:現(xiàn)代的思想者第十五章  希臘人的宗教第十六章  希臘人的方式第十七章  現(xiàn)代世界的方式譯后記作者簡介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東方和西方  公元前五百年,在承平已久的文明世界西部一個偏遠的邊陲小城,活躍著一股新奇的力量。一種前所未有的東西開始在人們的心智中萌生發(fā)展,這種新生力量帶給后世的影響是如此深遠,雖經(jīng)漫長的歷史歲月及其帶來的一次又一次覆地翻天的社會巨變而仍磨礪不滅。雅典迎來了她短暫、輝煌、才人輩出的時代,這個時代造就了一個與我們今天不同的理智和精神的世界。正是因為兩千四百年前這個希臘小城在一兩百年間取得的成就,我們今天才有不同的思維和感覺。在藝術和思想領域,那個時代取得的成就,后世鮮有其匹,更無出其右,并且所有后世西方的藝術和思想都深深地烙有那個時代的印跡。然而這個偉大的文明誕生的時候,輝煌的古代文明業(yè)已消亡,而“放任的野蠻”的陰影正籠罩著整個世界。但就在那個黑暗荒蠻的世界里,活躍著一股熾熱的精神力量。在雅典誕生了一個和所有以往的文明不同的、嶄新的文明。 探究這個文明形成的原因,以及希臘人如何能夠取得此偉大的成就,對我們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希臘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注意,不僅因為我們在思想和精神上繼承了一些希臘傳統(tǒng),而且也因為希臘的理性之光和典雅之美給我們北方野蠻人帶來的深刻影響是我們想擺脫也無法擺脫的。希臘對我們也有直接的貢獻。希臘遺留下來的東西是那么的稀少,又是那么的遙遠,因為時間、空間和陌生艱澀的語言等諸多原因與我們是如此的隔膜,這使它們看起來只不過是旅行家和學者們才感興趣的東西。但是實際上希臘人的發(fā)現(xiàn),或者毋寧說希臘人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以及他們怎樣在一個黑暗混亂、分崩離析的舊世界中創(chuàng)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對我們這些眼見著一個舊世界在一二十年間就被完全拋棄的人們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希臘精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7條)

 
 

  •   心儀已久 大人孩子都能看 好書 封面、印刷質(zhì)量都好 漢密爾頓娓娓道來 很好的普及讀物
  •   喜歡漢密爾頓
  •   依迪絲寫得很好,葛海濱翻譯也不錯,文筆有味道.紙質(zhì)不錯是輕質(zhì)的
  •   很適合剛進大學或者剛開始搞文藝的童鞋看
  •   送給同學的,是同學老師推薦的,她看了挺喜歡。
  •   功力深厚的作者,思想犀利且思路清晰的譯者,推薦!
  •   看的時候,就覺得作者在寫詩一般的語言~厲害!
  •   古希臘的精神生活, 讓人心神往之
  •   我對希臘文明的好感,來自于本書。作者文筆華麗,行文流暢,視域廣闊,對希臘文明的解讀較為全面,但是在接觸到多方面材料后,我發(fā)現(xiàn)伊迪絲·漢密爾頓的政治觀點并非無懈可擊,對自由、民主的理解略顯膚淺,但作為通識性讀物,仍值得推薦。
  •   整體不錯,詳細介紹了希臘人文方面的成就,但以此命名為《希臘精神》恐有不妥
  •   希臘精神,hhaibucuo
  •   很文學
  •     對于絕大部分學術或準學術類著作,最有閱讀價值的只有序言部分?!断ED精神》勉強可算準學術類著作,于是陳嘉映先生的序文也欣然遵循該原則。希臘是哲學人的故鄉(xiāng),是nastagia的共同指向,希臘是一個奇跡。
      
      書中正文一些比較很有意思。如談及希臘文本與希伯來圣經(jīng)的區(qū)別,圣經(jīng)以飽含力量的肯定性答復將一切訴諸上帝,而希臘則只求清晰與明確,由理性為人類開疆辟土。又如論及三大悲劇家的差異,埃斯庫羅斯是與命運對抗的英雄,索??死账故堑湫偷睦硇远?jié)制的希臘人,而歐里庇德斯則最具有現(xiàn)代人本主義關懷。
      
      但總體而言,該書論述頗為偏頗,有濃重的歐洲中心論色彩,因此不適合考據(jù)癖、社會中流砥柱、狂熱民族主義者閱讀。
      
      但我仍認為讀書人、藝術工作者及其他類型的悲觀主義者應該買一本放在書架上。當你痛苦、迷惘、焦慮時拿起此書,因為希臘是一個奇跡。
      
      希臘是完美的代名詞。在我所見的世界里,沒有哪個時代、哪個群體如希臘人一般生性自由又極具責任感、肉體強健又胸懷遼闊、目光如炬也心存寰宇。而該書作者則用澎湃的激情反復告訴讀者,你應該做一個希臘人,一個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埃斯庫羅斯、希羅多德一般英雄的希臘人,又或者一個亞里士多德、索福克勒斯、修昔底斯、畢達哥拉斯一般典型的希臘人,甚至一個伊壁鳩魯、薩福、歐里庇德斯、阿里斯托芬一般尖銳的希臘人。
      
      最后,附上陳嘉映序文中一段。如果你認同他的說法,《希臘精神》可能會成為人生中翻閱最多的一冊小書。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類文明最燦爛的時光。西方是希臘的嗣出,但希臘遺產(chǎn)不是只屬于西方的。中國人大可不必用我們的諸子百家秦俑漢簡來與希臘一較短長,因此十分得意或分外自卑。中國人也是人,知道美丑貴賤,熱愛美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事物,無論它從春秋來還是從希臘來?!?/li>
  •     伊迪絲.漢密爾頓是德裔美國人,女。對這本書除了深深地折服和熱愛之外,我不能再說別的了。這本寫成于1910年代的書,是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激情和理性的完美結(jié)合,就像希臘精神的激情和理性的完美平衡一樣。比所有的現(xiàn)代作品都更現(xiàn)代,完美的自然和平衡,就像古希臘的雕塑,超越了一切時代!作者活了96歲,去世之前最后一星期還剛剛完成一部著作。簡直就是我的偶像!古希臘也是本人最向往的時代。
      
  •     與生俱來的光榮,人類文明的奇跡
      
      ——讀伊迪斯·漢密爾頓《希臘精神》
      
      
      希臘,一個偉大的名字,從公元前3000年出現(xiàn)的愛琴文明,經(jīng)歷充滿英雄傳奇的荷馬時代,到神人同形同性、神話優(yōu)雅動人的古風時代,城邦林立、文化繁榮的古典時代,再到文化大交流大匯合的希臘化時代。有太多偉大的名字閃耀在愛琴海的星空,有太多文明的遺存照亮破曉前的天宇。
      “光榮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
      詩人愛倫坡的句子呼喊出西方人對希臘的感情。
      希臘式西方文明的全員,也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燦爛的時光。當今西方世界的各個角落,都留有古希臘的影子,整個現(xiàn)代社會的精神氣質(zhì),都吸收了古希臘的遺產(chǎn)。理性的開朗,落落大方的競爭,坦誠和自信,對個人人格的尊重
      和對公益事業(yè)的熱心,對身體美的熱愛,思辨和求真的愛好,無窮的探索精神,這些令人愉快的氣質(zhì),其實都是從希臘文化中得到的。
      
      
      關鍵詞一:理性
      “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德菲爾神殿上的警言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銘文迥然不同,這句神諭性的格言沒有我們熟悉的宗教色彩。它強調(diào)了人對自我、對世界的認識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人必須用頭腦去思考。
      在巫術力量統(tǒng)治的古代社會,當人們把一切無法解釋的東西都歸于神鬼的時候,希臘人已經(jīng)開始勇敢地正視這個世界,并對這個世界進行思考,希臘人是最早的理性推崇者。
      “希臘人是最早的科學家,所有的科學都源于希臘”(20頁)熱愛思索,努力尋求對萬物的理解,希臘人渴盼對這個世界的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認真地觀察世界,并對觀察到的結(jié)果進行思索,理性的力量孕育出了科學的方法,也產(chǎn)生了哲學思辨。
      “希臘的藝術是智性的藝術,因為它是思維清晰的思想者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以也是樸素的藝術”(37頁)“表達要簡明,這是希臘思想家的座右銘,也同樣是詩人的座右銘?!保?3頁)希臘人對待外部世界的理性精神直接地反映在他們的藝術與文學作品中,不尚雕琢,顯出一種樸素的美,直截了當,啟發(fā)觀者的頭腦,激發(fā)讀者自己的想象。
      
      
      關鍵詞二:活力
      希臘人是最先開始游戲的人,希臘也是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源地,希臘人把生命的活力發(fā)揮的淋漓盡致?!跋ED留給我們的所有事物中都銘刻著生的歡樂”(14頁)因為希臘人深刻地了解生命無常,時光短促,所以他們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永不失去對生活的品味。
      充沛豐盈的生命活力是希臘人的特點,也是喜劇產(chǎn)生的根源,“在埃及,我們看到的是墳墓,在希臘,我們看到的是劇院?!保?5頁)也正是這種充滿生命活力的信念,引領希臘人走上前人未走過的道路,他們不會屈服于權威,君權從來沒有在古希臘出現(xiàn)過十足的威力。希臘人都是自由人,他們只服從法律,只聽從自己的自由意志,個人不再是無關緊要的城邦中的一份子,而是具有自由思想 的自由人。
      此時,自由的信念開始萌芽,對獨立人格的尊重,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也始于這種對生命活力的推崇。在希臘,思想第一次獲得了自由,即便是蘇格拉底,也在其生命消亡后思想繼續(xù)流傳。言論自由的權力是雅典城邦中的一項基本權利,希臘人能自由的思考而不受任何教條的限制,這就是今日科學的基礎。
      
      
      關鍵詞三:平衡
      “希臘之所以人才輩出,正式由于澄明的思想的力量加上偉大的精神力量所產(chǎn)生的巨大的推動力”(250頁)有了精神與理智的平衡,希臘人呢才會取得那樣輝煌的成就。
      現(xiàn)代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將精神與理智協(xié)調(diào)起來,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對立,“在所有的平衡之中,希臘人獲得的是最完全的平衡。希臘人沒有將外在的世界抽象、淡化,而專顧內(nèi)心的呼聲,他們也從來沒有拒絕精神而偏愛外形”(255頁)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回到希臘人呢那里去尋找智慧。
      在全書之末,作者提出了我們應該向過去的悲劇大師們學習,看到實物的深層,認識到個人最寶貴的東西其實是所有人共同擁有的東西。希望通過希臘與現(xiàn)代世界的比照,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重歸于黃金時代的希臘,找尋現(xiàn)實的良藥。
      
      
      
      希臘,是一個奇跡。希臘,享受著與生俱來的光榮。
  •      《希臘精神》的譯者葛海濱在“中譯本序”中提到,希臘是一個奇跡。而在本書中希臘給我的印象也確實如此,那來自公元前五百年前的一個邊陲小城的,在其之前的時代之后的歲月都無出其右的奇跡。
       希臘的這段歷史短暫而輝煌,稱得上是千古奇葩,希臘人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那是在當時沒有人想過也沒有人敢想的嶄新的世界,屬于希臘的光芒照耀至今依舊閃耀。
       在《希臘精神》這本書中,依迪絲漢密爾頓用希臘做了一系列的橫縱比較:與之前的世界狀況的比較,與和希臘屬于同一時代的其他國家而比較。介紹了東方與西方思想上的差異,在當時單純地追求精神的時候希臘人對理智的追求,東西方藝術的比較以及希臘獨特短暫而燦爛的文學風格。希臘人的宗教,希臘人的方式與現(xiàn)代社會的方式也都有涉及。希臘的輝煌由一些重要的思想和偉大的藝術成就堆砌而成,所以在《希臘精神》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一些希臘鼎盛時期的作家。
       在希臘誕生的那個年代,各個國家都有著一個專制的君主;有著一群有權有勢的教士、僧侶,他們控制著整個國家的思想;剩下的,就是悲慘的、被懾服的、渴望在與現(xiàn)實世界無關的另一世界渴求安慰的悲苦民眾。希臘便出現(xiàn)在了這時候,它來得突然而格格不入,也許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注定。我們需要一個希臘,歷史需要一個希臘。
       在本書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東方與西方,突出了東方人甚至當時的整個世界都是執(zhí)著地追求一種夢幻、虛無的信仰,并堅信它能夠拯救自己。我認為在那樣的時代,對于一切終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中的老百姓來說,為生命找一個出口迫在眉睫,當痛苦與無助主導了生命的主旋律,一個信仰,一個自我安慰的方式才是最切合實際的。很多時候宗教便起到了這樣的作用。歌德將它稱為內(nèi)心的宇宙:“當外在世界的沖突不能解決的時候,它能夠靠其本身的律法生存,創(chuàng)造自己的安全機制,形成自足的體系?!?br />    由此,作者提出了“理智與精神”。當人們的意愿、追求集中在那不可見的世界中時,希臘出現(xiàn)了,它代表著久違的可見的世界,代表著一種嶄新的思想,代表著理智與理性。與其說希臘是存在于那個時代的一個奇跡,不如說它是一個腳步匆匆的過客,來得快,去得快,并且不會再回來,可卻留下了那般鮮明的存在過的證據(jù)。
       作者在“理智與精神”一章寫到的:“希臘精神的繁榮發(fā)展帶來的累累藝術碩果正說明了精神力量在希臘的存在。理性和感情不是對立的。詩的真理和科學的真理都是真理?!崩硇源碇腔?,不等于呆板,這也對希臘人的“孩子氣”有了很好的解釋。他們有思想,會游戲,懂得該如何生活,“面向更高的生存”是希臘人的理想。
       他們更懂得如何將全面和片面進行詮釋,他們要做的是一個“完整”的人。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即使是美國在播放中國國慶閱兵的新聞的時候,也會配上一段極具侵略性音樂。在2008年北京運動會上中國如愿以償?shù)孬@得了金牌總數(shù)第一的成績,奠定了奧運第一強國的地位。每當看到站在奧運領獎臺最高位置的中國人,每當奧運場館上空奏起義勇軍進行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大概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也許那冠軍是輝煌,是無盡的榮耀,可那何嘗不是日夜拼搏的汗水和帶有缺憾的童年。希臘人大概永遠不會明白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為什么會有專業(yè)的運動員,為什么會選定一個尚不識世事的孩子從小開始訓練其某種特定的技能,他們要的是一種游戲,享受的是參與的快樂和過程的喜悅,在這時,結(jié)果便顯得不那么重要。站在古時候的希臘人的角度,應當怎樣看待中國呢?是英雄還是小丑?
       所以,希臘人只渴望快樂地生活,他們用智慧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作者討論的希臘精神的另一方面,便是自由。希羅多德在他的史書中寫道:“他們只服從于法律?!弊杂傻男拍铋_始萌生,希臘人開始獨立思考。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的一種說法:“如果神放出一個思想者,這個世界馬上就會亂套?!笨缮駞s在希臘放出了思想者。這讓希臘人不服從于任何的獨裁,不同于那個時代的其他人民,他們選擇相信思想者而非虛無縹緲的上帝。
      自由在希臘的另一種體現(xiàn),便是思想言論的自由。如果說在中國做一名運動員尚有樂趣和興致可言,那言論自由變成了中國網(wǎng)民在黑暗中期盼的不知何時能夠到來的陽光,其實希臘的言論自由即使是歐美也望塵莫及。首先,一切對自然、人性、政治的理解都是可以拿到民眾之間進行討論的;其次,前人的解釋和理論,也沒有哪一條絕對不能夠被冒犯。這一點大大諷刺了我們對權力的崇拜和對先人言辭的忠誠。
       這也決定了希臘人對待宗教的理性與拒絕盲目崇拜的信念,作者借此談及了希臘的宗教。宗教是無助的人尋求安慰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好奇宗教在希臘人的生活中會扮演一種什么樣的角色。事實證明,宗教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它是這個民族必不可少的儀式,卻很少有希臘人在其中尋求解脫?!跋ED人把莊嚴的宗教信念和那些與自己休戚相關的利益放在完全不同的位置上。”這是他們理智的另一個體現(xiàn)。
       作者在本書中著重表現(xiàn)了“理智與精神”的邏輯關系。一個為可見一個為不可見,似處在相互對立水火不容的對立面,希臘卻將其柔和自然地聯(lián)系?!袄碇遣皇遣湃A和激情的敵人,相反,才華和激情只有通過理智才成為建設的原動力?!痹谙ED人的眼中,這二者缺一不可。精神體現(xiàn)在了希臘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而理智讓希臘人做出的判斷與抉擇即使在當今社會也值得我們思考臨摹。
       希臘是人類文明最燦爛的時光,而這也是人類心智取得最偉大成就的時代。對于這一切,我們沒有必要驚訝,更沒有必要艷羨,希臘精神作為一個奇跡存在人類歷史上,終止了在其前后兩端的進程,歷史上沒有第二個希臘,也不會再有第二個希臘。從這個角度想,一切便都變得合理而易于接受。
       畢竟,作為一個傳奇,它終究應該帶著不食人間煙火的韻味。
      
  •     那一刻如群星閃爍亮澈天宇
      其榮勇卓華成為漆黑雜元人類歷史里之亙古思憶
      希臘是現(xiàn)代社會的童年
      那是開放的心靈所表現(xiàn)出的對世間的愛、對無限的豪情
      那是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以及由理性而來的真正自由
      他們的光輝如迷蒙城市夜空中偶現(xiàn)的星辰
      閃爍出雋冷而不乏激情的光
      從不停止告引世人
      永遠不要放棄那顆孕育在靈魂深處、歷經(jīng)百代傳承而下的追求卓越之心!
      
      
       “愿神保佑我仍熱愛美好的事物,為能夠通過努力做到事情而努力。”
      
      希臘是什么?它如一道強勁的閃電,劃過夜空,照亮大地,然后消失?不,它的能量在一瞬間釋放出來,釋放到了這片他所照亮的大地,于是,大地上的一些事物都充入它的能量,流傳下來。
  •     什么是悲???悲劇正是通過痛苦來給人溫暖和激情。叔本華講:“當心靈的激情會說:‘事情非這樣不可’,悲劇就是對這種激情的接納。”尼采說:“重新肯定向死而生的意志,而在這重新肯定之際,為意志的不可窮盡而感到欣喜?!保ㄕ浴断ED精神》)?!顿u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大家應該不陌生,里面的小女孩最終在嚴冬之中帶著憧憬離開人間,無疑,這個故事會引起大家的憐憫,小女孩的遭遇確實不幸,但這不是傳統(tǒng)希臘意義上的悲劇。悲劇并非為了單純地描寫一個凄慘哀傷的故事,重點在于,那些遭遇了種種不幸的英雄們,在苦難面前雖然也會經(jīng)歷迷茫、失望,也會發(fā)出無奈的嗟嘆,但作為悲劇英雄,他們最終選擇了一種積極剛健的態(tài)度,去接受這些既成的事實,然后,對著不幸、苦難乃至作弄自己的命運,發(fā)出最猛烈的咆哮和進攻,哪怕他們早就知道自己最終逃不出那強大的宿命,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并且盡自己最大努力來承擔起生命之責任。人世間的痛苦,或許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四個字:事與愿違。然而,那種對待痛苦的悲劇精神,卻足以使人脫胎換骨。而我個人理解,中國不乏這種悲劇精神,春秋俠士、文天祥、方孝孺……一生在踐行自己的理念,最后為理念而死。
      再講講什么是喜劇。伏爾泰說:“真正的喜劇,是一個國家的愚蠢和弱點的真實寫照?!毕矂±锩娴哪莻€“喜”,不是”皆大歡喜”,而更多是一種黑色幽默,笑世間可笑之人,古代的希臘人可以在城邦交戰(zhàn)期間,用喜劇在大庭廣眾開本方主帥的玩笑。而誰是可笑之人呢?誰有資格用喜劇來諷刺他人呢?答案就是,世間荒誕的事情皆可笑。然而真正的喜劇并非把眼光停在了那些使當事人難堪的玩笑,也并非以此為快樂,而是想用玩笑的方式來告訴各位看官,當你在笑這種種荒唐事的時候,有否想過,既然荒誕不經(jīng),為何會出現(xiàn)在世上呢?會不會出現(xiàn)在你身上呢?喜劇其實是在用玩笑來質(zhì)問著時間種種,把問題暴露出來,也把問題拋給了觀眾,等我們大笑過后,卻往往發(fā)現(xiàn),身處這個時代的洪流之中,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可笑之人呢?笑聲背后,是絲絲的無奈與蒼涼。再推進一步,喜劇就是時不時給人們淋一盆冷水,提醒我們:不要停止懷疑這個世界。
      人生無常,往往就是在悲喜之中交替,感謝世上有悲劇和喜劇,使人們在意志與命運之間、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尋得到平衡。
      
  •     希臘是一個奇跡。近世的研究已經(jīng)找到希臘各式各樣優(yōu)越之點的外族來源,但這絲毫都不改變這樣一個事實:希臘是一個奇跡。各個民族的神話、文字、數(shù)學、建筑風格、軍隊組織及其他等等在或深或淺的各個層面上影響了希臘,或者不如說,匯集到希臘,就像百川匯海一樣,在希臘聚集成偉大的形象。
      
      我們談到古希臘,有意無意會拿現(xiàn)在的中國和它比較。最先映入眼簾的差異大概是規(guī)模。希臘的一個城邦,公民多半是幾千人,超過兩萬人的寥寥可數(shù)。相比之下,我們中國有十億以上的“公民”。這個比較是很外在的,但很多重要的事實都和這一點連著。例如,你我作為一個個個人和社會、和政治共同體的關系必然與一個希臘人有霄壤之別。我們今天的民主、法制、政治公開性這些觀念都是從希臘人那里學來的,但我們在這些方面的觀念不可能與希臘人一樣。在現(xiàn)代國家中,美國可算是民主、法制、政治公開性的模范了,但是和希臘相比,民眾的政治參與是非常片面的,經(jīng)常只限于幾次選舉,施政的公開性也是極其有限的,大多數(shù)人根本無法懂得那些政策舉措的含義。
      
      再以競技體育為例。希臘人重視體魄的健美,充滿游戲精神,熱愛競爭,同時又十分講求規(guī)則和公平,現(xiàn)代所謂體育者,只可能在希臘誕生,而且這種體育精神也是希臘的突出標志。我們從希臘人繼承了體育運動,“奧林匹克”這個名字已經(jīng)表明了這一點。然而,近代體育只不過保存了希臘體育的幾個片面。最突出的差別就是,希臘沒有職業(yè)運動員〔希臘晚期出現(xiàn)了一些半職業(yè)的運動員〕。他們不會明白為什么我們會把一個小孩子從公眾生活隔離開來,用各種技術和儀器去鍛造他,最后制造出一架能獲取金牌的運動機器。
      
      希臘沒有職業(yè)運動員,也沒有職業(yè)詩人、職業(yè)哲學家、職業(yè)軍人。一個公民參與公民大會、在法庭上進行審判,他是一個戰(zhàn)士,同時是一個家長,照顧家庭的生計。后世所理想的“全面的人”,幾乎只能在希臘找到。也許還可以加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只不過只對少數(shù)精英是如此,而精英和普通人這時已經(jīng)隔得很遠了。
      
      面向更高的生存是希臘的理想,有一個人所周知的希臘詞叫arete,大意是:卓越。后世也把它譯作“品德”、 “德性”。這個譯名不算錯,沒有更高的品位,談何德性?不過,卓越和現(xiàn)在所謂“有道德”還是很不一樣?,F(xiàn)在所謂道德,幾乎變成了個人的甚至內(nèi)心的語詞。以希臘人的率真,他們不會把卓越當作只求內(nèi)心滿足的德性。卓越帶來榮耀?!巴瑑姾秃笕说姆Q頌才是對卓越的回報”[1]。希臘人多次放逐自己最優(yōu)秀的人,這也許是個讓人惋惜的制度,但這不意味著人們不承認這些人的卓越。這也許就夠了,追求卓越并非只為滿足內(nèi)心,但卓越也不是用來換取各種瑣碎利益的手段,卓越者本來也不希圖什么。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這不是咱們中國人才明白的道理,只不過,從人誰無死的結(jié)論可以是讓我們輝煌生活一場吧也可以是讓咱們就這么混吧。誰能證明瞎混是錯誤的?但有人碰巧喜歡富有魅力的生活,喜歡大自然的美,喜歡生命力的洋溢。用哪個詞來描述希臘人?活力,而不是活著。
      
      希臘人的卓越觀念也和希臘城邦的尺度有關。你的勇敢是你所關心的人看得見的,你的歌聲是你熟知的人聽得到的。當你只為陌生的追星族歌唱,哪怕他們成萬上億,哪怕他們?nèi)绨V如狂,都不足以給你帶來光榮,只能給你帶來虛榮――大把的銀子另說。當你失去了和親近的人的聯(lián)系,只有數(shù)字能表明成就,最適合統(tǒng)計學衡量的是錢,掙錢的行業(yè)汲取了每個民族中多一半精英人物。大亨和歌星有點滿足感,那是相當抽象的滿足感。的確,在希臘城邦的尺度中,卓越的個人作為一個實體被看到,在我們這個幾十億人口的地球村里,卓越最多是被作為一個片面的性質(zhì)被看到。要想出人頭地,你就必須在一個狹窄的方面拼命訓練,〔希臘人不帶惡意地認為專門技術是奴隸的特長,〕放棄你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生存,乃至放棄德性,放棄arete。
      
      卓越者固然與眾不同,那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與眾不同,是在卓越的方向上與眾不同。希臘人大概難以理解“片面的深刻”這樣的用語。在希臘人看來,只有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異個人才有個性,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個性,常常只是有點怪異而已。對希臘人來說,僅僅個性,僅僅是我的,僅僅表現(xiàn)出自己與別人不同,是毫無意義的,個性有一個廣泛的目標,那就是城邦的福祉和更高的生存。這一點也許在藝術觀念的轉(zhuǎn)變上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在希臘,藝術是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本事,而現(xiàn)在,藝術家所追求的則是單純的標新立異,不管這種標新立異有何益處有何卓越之處。倒是別人沒做過,但不是別人沒有能力去做,只是別人不屑去做,或羞于去做。
      
      現(xiàn)代人也許會爭辯說,希臘的神祇偏愛英雄,我們的上帝偏愛普通人??墒莿e以為我們不再卓越,是因為我們把卓越平分了。我沒看出現(xiàn)代的普通人得到多少偏愛。實情倒往往是,當才智之士滿足于普通人的那些需要,普通人就連這些需要也滿足不了了。
      
      希臘人自己知道他們出類拔萃,在希羅多德、埃斯庫羅斯、蘇格拉底、伯里克利的著作和演說中,在幾乎所有希臘作品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一點。他們清楚,他們是自由人,而別的民族生活在奴隸狀態(tài)之中。與當時所有別的社會相比,自由的個人是希臘最鮮明的特征,也是希臘人留給后世的最寶貴的遺產(chǎn)。
      
      無怪乎希臘時代是人類心智取得最偉大成就的時代。在心智生活的各個方面,希臘的突出特點是對鮮明形式的追求。形象、顯現(xiàn)、展示,具有頭等的重要性。在原始宗教那里,意義集中在神秘的核心,宗教崇拜愈重,日常世界就愈加無足輕重,而在希臘人那里,神秘的意義通過可感可解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在一個公共空間中,神的偶像主要不再在于它的象征作用,而在于它的可感的形象。這并不是要使神秘的東西消失,而是使意義充盈于日常世界之中。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深入融合。藝術家呈現(xiàn)神的形象,哲人們思考神話。據(jù)說第一個天球儀是阿那克西曼德發(fā)明的,于是,宇宙成為一個形象,一個景觀,theoria,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真理不再被理解為某種私人的感悟,真理能夠也應該通過形象獲得自身的獨立存在,獲得公共的展現(xiàn)。
      
      才華結(jié)晶在清晰的形式之中。那時的作品,無論是雕塑、建筑還是悲劇,此外還包括希臘人的演說、哲學、政治組織,到處都閃耀著智性的光芒。研究者指出,即使在德性或arete中,理智的含義也殊不亞于其道德含義。理智是塑造更高形式的必由之路。我們今人卻恥言理智,因為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理智不再是用來塑造更高的形式,而是專用來謀求蠅頭小利了。
      
      正是這種對智性的崇尚,希臘人發(fā)展出了我們今天稱之為“科學精神”的東西。天文學是從巴比倫傳到希臘的,但到了希臘,它就完全與星相學擺脫了關系,成為標準意義上的科學,從而具有新的意義,并且很快就大大發(fā)展了。不過,科學精神和我們今天視為科學的東西并不重合,希臘人在遠為廣闊的意義上理解科學,凡世界和人生的真理都是科學所要探索的。也許,我們不要叫它科學,而叫它哲學??上?,今天的哲學已經(jīng)無力概觀過于膨脹的知識體系,今天的科學已經(jīng)無力把繁復的數(shù)理和數(shù)據(jù)帶回自然理解之中。希臘的思想家卻從一開始就在尋找自然和理解的統(tǒng)一原理,arche。arche 這個詞不是從神話來的,它也不是像太極那樣抽象的一,arche要求的是豐富性的統(tǒng)一而不是單調(diào)的還原論。希臘人對世界的豐富多彩感受太深,展現(xiàn)結(jié)構(gòu)性解釋的智力沖動太強,那種抽象的萬物歸一對于希臘智性來說太乏味了。希臘哲人對真理比對學說更感興趣。與其他學派相隔絕、個人自悟或門派自悟的學說不會是希臘意義上的真理。對自然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就像政治事務一樣,是可以拿到民眾之間進行討論的。先人的解釋和理論,沒有哪一條是絕對不可冒犯的。我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從蘇格拉底之死等事例論證說雅典沒有言論自由。這個論斷多荒唐啊。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索??死账篂檠诺淙怂鞯膽騽≈袥]有一字一句提到這場戰(zhàn)爭,阿里斯多芬的戲劇中倒是時常談論這場戰(zhàn)爭,在他的戲劇中,雅典的英雄統(tǒng)帥常被描繪為小丑。漢密爾頓以此為例來說明希臘的思想言論自由,別說咱們這里,就是歐美也望塵莫及。就拿蘇格拉底的審判來說吧,要不是蘇格拉底自己求死,審判和判決本來都是相當溫和的。
      
      理智不是才華和激情的敵人,相反,才華和激情只有通過理智才成為建設的原動力。希臘人在精神上的建設意愿是無與倫比的。希臘當然不是一個缺少激情的地方,希臘人的激情如此充沛,乃至我們在各種各樣的希臘作品中、在任何關于希臘的論述中幾乎找不到假充激情的例子。然而,希臘的確不是一個狂熱的地方,基托甚至斷言:“很難想象某個希臘人會是個狂熱分子”[2]。與希臘那種激情和理智的結(jié)合對照,我們不能不感到我們自己的時代更近乎狂熱和平庸的交替。現(xiàn)代人的過激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包括那些不顯眼的方面。就說現(xiàn)代關于平等的狂熱吧。極端平均主義的慘痛結(jié)果現(xiàn)在我們還該記得,這種平等不僅讓優(yōu)越者憤憤不平,同樣也使那些在等級社會中處于劣勢的群體經(jīng)受更大的苦難。然而在我們這個虛偽已滲入骨髓的時代,哪怕他寶馬雕車,腰纏萬貫,或權傾天下,只要他主張平等,似乎我們至少得承認他有良好的用心。為此而生的一個惡果在于,那種理想的平等社會永遠不會出現(xiàn),而我們?yōu)榇死速M的精力原可以用于建設一個較為均衡的社會。在希臘人眼里,消滅貧富差別會是一種離奇的、沒有任何益處的幻想,人的團體需要的是比例和均衡,而不是一盤散沙式的的平等。希臘人提倡節(jié)制,以“毋過度”為格言。財富應當受到節(jié)制,富人應當慷慨大度樂于施舍。
      
      當然,希臘也有貪財?shù)娜?,但是在希臘全盛時期,簡樸是風尚。對于熱愛生活的人,簡樸不是一種理想,而是一種需要。奢侈不僅需要花費精力去掙,而且需要花費心力去享用。奢侈和心智的貧瘠即使不成正比,也是經(jīng)常相伴相生。我們的衣柜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衣裳,可是我們不得不用這些衣裳去包裹自己不是太胖就是太瘦的身體??纯聪ED,我不能不懷疑人類走錯了路。
      
      我個人,對西方文明,像中山先生一樣,“心怦怦然而向往之”,而西方文明中我所熱愛的一切,差不多都來自希臘。理性的開明,落落大方的競爭,不只以敵我劃界而承認對手的尊嚴,坦誠和自信,對個人人格的尊重和對公益事業(yè)的熱心,對身體美的熱愛,思辨和求真的愛好,無窮的探索精神,賦予無形以形式的理智努力。與希臘人相比,現(xiàn)代人一望可知和殘廢差不多。當然,現(xiàn)代也并非一無是處。最突出的一點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具有的廣泛的人道觀念,即使希特勒也不敢公然宣稱他將有計劃地屠殺敵國的人口。我們,至少在觀念上,比較重視那些不幸人群的尊嚴和福利。反過來說,希臘也不是天堂,多數(shù)惡行和缺陷,在希臘也能找到。那里有陰謀和腐敗,有暗殺和欺詐,那里有狡猾的人、貪婪的人,甚至也有無賴。而且說到底,希臘畢竟在戰(zhàn)火中,在道德淪喪中,在平庸中湮沒了。是啊,有生之物必有消亡之日,唯可慶幸者,是人類有過希臘。
      
      那么,最后再說說希臘的興亡吧。希臘是在戰(zhàn)勝波斯以后到達全盛時期的。假如在希波戰(zhàn)爭中,落敗的是希臘一方,希臘還會有這樣的鼎盛時期嗎?我想不會?!伯斎徊恢惯@個,整個世界歷史都將改寫?!橙跣〉拿褡澹恐腔酆陀赂覒?zhàn)勝遠為強大的對手,我想不出有什么比這更能增進人的精神力量了。那么,假使雅典帝國輕易戰(zhàn)敗了斯巴達同盟,雅典會贈與我們更加璀璨的文明嗎?我想不會,雅典成了帝國,變得越來越霸道,霸權有時能帶來秩序、太平和經(jīng)濟繁榮,但它從來無助于而通常有害于心智的提升。我想到當前,曾經(jīng)給人們帶來眾多美好事物與美好希望的美國一心建立自己的霸權地位,恰恰在這個時候,它在精神上的吸引力開始消退。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類文明最燦爛的時光。西方是希臘的嗣出,但希臘遺產(chǎn)不是只屬于西方的。中國人大可不必用我們的諸子百家秦俑漢簡來與希臘一較短長,因此十分得意或分外自卑。中國人也是人,知道美丑貴賤,熱愛美的、健康的、充滿活力的事物,無論它從春秋來還是從希臘來。
      
      注釋:
      
      [1] 基托:《希臘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318頁。
      
      [2] 同上,第227頁
      
      〔作于2001〕
  •     啊,燦爛輝煌,你戴著紫羅蘭的花環(huán),你的贊歌傳向四方
      
      光榮的雅典,你是希臘的堡壘,神的城邦。
      
      品達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人類文明最燦爛的時光。我們當今許多所謂的現(xiàn)代思想:民主、公平,正義,人性,法制。許多耳熟能詳?shù)膫ト耍禾├帐?,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讓·雅各·盧梭,埃斯庫羅斯,歐里庇得斯等都源于古希臘。公元前5、4世紀、位于巴爾干半島最南端那個貧瘠的彈丸之地---雅典。
      
      西方文明中的我們所熱愛的一切,差不多都來自希臘。理性的開明,公平的競爭,坦誠和自信,對個體人格的尊重,對公益事業(yè)的熱心,對一切自然美的熱愛,思辨和求真的愛好,無窮的探索精神,賦予無形以形勢的理智努力。面向更高的生存是希臘的理想。用哪一個詞來描述希臘人?
      活力,而不是活著!
      
      漢密爾頓的《希臘精神》從思想、藝術、文學、宗教多個角度敘述了她心中的希臘精神。其核心就是平衡!精神與理智的平衡!人類至今為止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希臘是一個奇跡。想想這些都出現(xiàn)在2000多年前,我們自以為是的現(xiàn)代人難免不感到汗顏。
      
      有段時間沒看到如此吸引自己的書了,利用三個晚上值班的機會看完,雖然看得一知半解,但還是馬上去買了她的《希臘的回聲》,順帶一本《羅馬史》。
      
      值得一看。
  •     作為古典學專家,漢密爾頓的《希臘精神》(The Greek way,直譯就是《希臘方式》)應該是一本古希臘的簡明讀本,而《羅馬精神》與《希臘精神及其回聲》則可看作是希臘精神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傳播與流變,以及雖然覆滅卻被無數(shù)人懷念和稱道的城邦。
      中國人了解希臘,應該是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當時中國處在西方列強環(huán)伺之下,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俄羅斯、美利堅均是“船堅炮利”,所以,需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以救亡圖存。然而,一大批留學歸國的知識分子卻是“言必稱希臘”,引人深思。作為與中國相同的文明古國,希臘當時早已不是什么世界強國,且不具備“船堅炮利”的軍事優(yōu)勢,但卻成為“歐風美雨”的核心,足見希臘精神是整個歐美文化的源頭。
      然而,為何“言必稱希臘”在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如此重要,為何毛澤東在“整風運動”中將中共留蘇派“言必稱希臘”的行為斥之為“教條”“比屎還沒有用”?希臘精神是否不合中國國情?這恐怕要從儒家思想和希臘精神中不同的“立人”觀說起。
      與希臘主張理智與精神并重不同的是,儒家的“立人”觀則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nèi)圣外王”之學,講究的是 “每日三省吾身”“克己復禮”,雖然“人之初,性本善”,但“性相近,習相遠”,如若不加以教化,便難以成人。所以,孔子經(jīng)常敲打子路,并以“為之不厭、誨人不倦”作為自己最大的成就。然而,在希臘,蘇格拉底與眾人之間并無師生之禮,無論是散步、偶遇還是宴會,蘇格拉底都是在對話中不斷發(fā)問,將對方帶到思想與智慧的深處。相對于孔子的“述而不作”,蘇格拉底更多的是問而不答,在他這里,作為儒家精神的核心的“禮”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價值觀的交換和對真理的探求,即便是這一切成為“多數(shù)人的暴政”,使蘇格拉底死于非命,但希臘精神最寶貴之處也因此得以保存——尼采曾言,“有的人死后方生”,就是這個意思。
      由此,教育就成了“立人”的關鍵。在中國,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師的權威性幾乎是毋庸置疑,孔子被稱為“至圣先師”——雖然他老人家說過,“若圣與仁,則吾豈敢”,但還是被弟子尊為“至圣”。相對于蘇格拉底的悲慘結(jié)局而言,孔子似乎是成功者,但在思想層面上,孔子及其弟子生前身后自始至終未能實現(xiàn)“仁”,而蘇格拉底卻在死后到達了真理的彼岸——2000年后,孔子也未能逃脫蘇格拉底的命運,被五四時期的中國最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他的衣缽傳人,給予了最嚴厲的批判,其激烈之程度,比雅典人處死蘇格拉底有過之而無不及。教育者最終卻被受教者打倒,令人嘆惋?!傲⑷恕钡母?,或者說老師該如何做到“教是為了不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如果才能不限制弟子的思想自由,才是問題的關鍵。在這一點上,蘇格拉底與孔子同樣都是失敗者。
      對于五四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來說,帝制已經(jīng)被徹底推導,但中國又已陷入軍閥割據(jù)的混亂時代,民眾麻木、愚昧、自私,社會亂像叢生,長此以往,必然有人鼓吹專制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中國又將陷入一亂一治的怪圈。而要實現(xiàn)富國強兵,則首先需要一代新人——立人的重要,可見一斑。所以,梁啟超做“少年中國說”“小說與群治之關系”,魯迅“改造國民性”,胡適主張“憲政”,都是希望中國人能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這一點,便是知識分子“言必稱希臘”的原因所在。但是,能在短時間內(nèi)接受“立人”思想的還是知識分子,廣大的革命主力軍——農(nóng)民,仍然停留在“等貴賤、均貧富”以及論功行賞的階段,面對巨大的外敵入侵和生存困境,毛澤東便意識到,采用儒家的宗法制更能在短期內(nèi)組成強有力的軍隊(這一點,曾國藩是最好的先例),所以,他便帶領中國知識分子經(jīng)歷了一次自我批判,“立人”被暫時拋到了一邊。而在革命成功后,無論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還是后來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國的知識分子中,所謂的“獨立思想、自由精神”往往成為黨派之爭、話語權之爭、意氣之爭甚至是利益之爭。2000年一治一亂的怪圈,不僅在于政治,同樣也存在于思想和文化之中。而毛澤東去世之后,也沒能逃脫孔子式的命運。
      當然,希臘是一個相對平靜的半島,而不是這樣一個戰(zhàn)亂不斷、災荒頻仍的大陸。不同于希伯來、基督教所代表的信仰、狂熱和激情,理性、思辨、民主的精神使希臘人擺脫宗教和神學的束縛,使人性在理智的引導下,得以自由和解放。在雅典,希臘人不會像基督徒那樣激烈決絕——“我要以我死,為世人贖罪”,也不像佛教徒那樣虛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是以自由的思考、理性的辯論去探求真理——“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也只有在真理的探求中而非名利的誘惑下,個人的德性才得以不斷升華,潛能才得以充分張揚——這一點,正是“立人”的終極目標。而且,希臘人人都喜愛戲劇以體驗不同的人生方式,熱衷體育以追求體魄健美,熱愛思考與辯論以獲得智慧。在他們眼中,哲學是愛智慧的學問,而非今日我們所認為的求智慧之學——邏輯和智慧只是心中有愛的工具。所以,在希波戰(zhàn)爭中,希臘人以弱勝強,依靠的正是這種以愛為先導的智慧、忠誠、勇敢,保衛(wèi)的是對真善美、愛和正義的信念。
      希臘似乎沒有宗教。與希臘的詩歌、戲劇、哲學、科技、建筑、體育各方面相比,希臘并沒有一種公認的供人終生信奉的信仰。然而,希臘卻擁有“立人”所需要的“將人向上提升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除卻理智的行動、不斷追求真理的思考之外,還有來自于理智之外的精神——那就是詩歌與戲劇所蘊含的美的力量。圓型大劇場誕生了世界上最早、最偉大的戲劇家,而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成功范例,應該是源自希臘。這種理智與精神的相得益彰,詩性與理性的相輔相成,使得人性中的堅強與懦弱、崇高與卑劣、勇敢與殘酷在此消彼長中,始終向著善的方向。
      不可回避的是,蘇格拉底之死是希臘精神最大的問號。柏拉圖以次斷定,在現(xiàn)實的表象世界中,一定還有一個真理的世界。而這一點,在我看來,便是真善美彼此不能相容的事實——假惡丑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很多時候,美麗只是一種幻象,并不真實,但我們卻不必以真理或正義之名將其消滅。很多時候,兇惡或許是破壞陰謀、嚇退敵人的一種手段,我們必須保留這樣的權利,不必有惡念一生、身陷地獄的恐懼。也正是真善美并非只是完全的和諧統(tǒng)一,當其發(fā)生分裂、甚至完全敵對之時,“立人”的理想便遇到了最大的挑戰(zhàn)。這其中,蘇格拉底選擇了真理,坦然就死;佛祖選擇了善,教化眾生“回頭是岸”;而“立人”的信念,如同美一樣,則留存在大眾不斷變化的夢想之中,隨時代的變遷而更具魅力。
  •     何謂西方精神?Edith Hamilton在 the greek way(《希臘精神》)中給出的答案是 希臘。雖然她也撰寫了 羅馬精神,但相較而言,她認為希臘是更為純粹的西方精神,而羅馬已經(jīng)加入了更多的東方王朝的元素。
      何為希臘精神?漢密爾頓的書中選擇了思想、藝術、文學、宗教、現(xiàn)世方式來呈現(xiàn),其中,尤以文學巨匠來展現(xiàn)希臘的精神之所系,他們是 品達、柏拉圖、阿里斯托芬、希羅多德、修昔底德、色諾芬、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力比德斯。他們身處希臘的不同城邦,不同發(fā)展時期,或是堅定的貴族階級保守者,或是秉持自由思想的民主公民,或是經(jīng)歷梭倫的振興時期,或是身處伯倫奔尼撒戰(zhàn)役后的沒落,但他們卻有著共同點,足以代表希臘精神。書中無數(shù)次出現(xiàn)正義、節(jié)制、自由、獨立等字眼,也多次與古印度文明、古希伯來文明以及后來的英國文學做比較,在希臘之前、同時期、以及后世的文明世界中尋找它的蹤跡,卻發(fā)現(xiàn),有太多,將會是亙古不變。
  •     為了備課,找出一本自己印象里極喜讀的書,依迪斯·漢密爾頓的《希臘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這書是葛海濱翻譯,陳嘉映給作的序,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陳嘉映先生是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的教授,研究西方哲學。在序中,陳先生自云,是一個希臘的愛好者,認為“希臘是一個奇跡”,認為自己對于西方文明的心情,像孫中山先生一樣,“心怦怦然而向往之”。自然,對于西方文明的源頭——希臘,更是如此。陳先生此序,盛贊希臘人的卓越、自由、簡樸,以及在身體和精神之間、普遍和一般之間近乎完美的平衡,并云:“與希臘人相比,現(xiàn)代人一望可知和殘廢差不多。”葛海濱先生之所以翻譯此書,與陳先生也有直接的關系。在譯后記里,葛先生提到,他想了解古代希臘,向陳先生請教,陳先生在書架上挑出這本書很舊的英文版,云,非常喜歡。葛先生于是就有了翻譯這本書的機緣。對這本書,兩位的推崇是一致的。我記得這本書過去曾經(jīng)有人翻譯過,是八十年代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锤鹣壬笥浽?001年,當是兩位譯者,不過前面那個譯本,我始終都未找到。
      今天首先讓我不滿意的就是,這本書竟然沒有標明所依據(jù)的英文版本的基本情況,這是相當令人遺憾的事。
      再看看自己三年多以前對這本書的標注,竟然劃得滿紙都是,印象里卻只有“分析得比較細致、精彩”,其余卻什么也記不起了??梢姰敃r未曾真正用心,雖然滿紙皆是,卻沒有提出任何疑問。今天因為要批改學生作業(yè)、核對史料,僅僅讀了本書前兩章,不但與從前的印象差距頗大。雖然不會懷疑上面兩位先生關于希臘文化和精神的偉大的說法,但作者作為西方人的傲慢和無知,似乎布滿了書頁,令人慨嘆昔日之我讀書之粗心。
      第一章《東方和西方》,總論西方和東方文化的差異,以突出希臘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下面摘抄數(shù)條,以案語稍做分析。
      “在歷史學上再沒有人比得上修昔底德;……說起史詩,沒有人可以與荷馬相提并論;品達的頌歌亦無人能出其右;有史以來的四個悲劇大師中有三個是希臘人。”(第2頁)
      案:史詩和悲劇恐怕無法否認,頌歌我完全不懂,《詩經(jīng)》是否可以與之相比,自然難以斷定。但在我的心中,《詩經(jīng)》是最美的詩,個人意見,當然算不得數(shù)的。但是,在歷史方面,真的就沒有人可以與修昔底德相比嗎?修昔底德誠然是了不起的大歷史學家,可我們?nèi)绻x過《左傳》、《史記》這兩部時代相差無多的中國史書,恐怕在各方面,史學、史識等,與之相比,都不遑多讓吧。至于史才,恐怕還要略勝一籌。退一步講,原本就是有差異、偏向的人,非要拔高到如此如此程度,只怕是作者思想上因為無知,而帶有的先入為主的偏見,起了不少作用。如果這樣的挑錯算是吹毛求疵的話,下面的內(nèi)容,可是任何稍有世界史常識的人都難以認同的。
      “在埃及,在克里特,在美索不達米亞,只要我們能讀到這些史料,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同樣的情況:每個國家都由一個專制的君主所統(tǒng)治,他的突發(fā)奇想和感情好惡決定了國家的命運;人民境遇悲慘,懾威臣服;教士或僧侶組織控制著國家的知識領域。我們所了解的東方國家到現(xiàn)在也仍舊如此?!保ǖ?頁)
      案:數(shù)千年的歷史里是否各國都是君主政治,本就成問題的,比如雅各布森在四十年代就專門撰文討論美索不達米亞的早期民主的問題。至于君主政治是否都是專制的,也比較成問題的。就拿作者盛稱的希臘來說,斯巴達是君主政治,但無疑斯巴達不是專制的。中國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也是君主政治,可現(xiàn)在學者們多數(shù)都認為,那時還談不上什么專制的問題。上面都成問題,什么突發(fā)奇想、感情好惡決定國家問題,自然是無稽之談了。更令人驚異的是,君主政治是否人民就一定境遇悲慘?根據(jù)我們對歷史的了解,羅馬帝國時期,有過幾乎長達兩百年的“羅馬和平”,中國的西漢前期、盛唐、康乾等時期,顯然是一個人民普遍比較幸福的時期。當然,中國秦以后的君主政治即使在比較好的時候也會威脅到個人的自由與權利。但人的幸福感,各個時代恐怕有所不同,今人崇尚自由,古人,或他國古人則未必,以今人之精神取向衡量古人,不也是史學現(xiàn)代化之弊嗎?再退一步,民主政治就一定帶來人民幸福嗎?看看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時期的雅典,只怕未必吧?
      作者接下來討論東方人如何沒有理性,希臘人則首先開啟了人類的理性之門。
      “區(qū)分古代和現(xiàn)代、東方和西方的唯一標準是人在處理一切事物中的至上的理性,它產(chǎn)生于希臘并在所有古代社會中僅存于希臘。”(第4頁)“我們的主要精力也花在增強我們對外部物質(zhì)世界的控制上。……我們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本質(zhì)特點的活動是我們對智力的使用?!薄拔覀兾鞣饺藢λ^真實世界事物的觀察與思考,在東方不受任何重視?!保ǖ?頁)“在埃及,人們注意的中心是死去的人?!@種情況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人生的苦難。在古代社會,普通百姓的生活一定悲慘之極?!诎<昂湍崮嵛?,一如在當今的印度和中國,沒有什么東西比人命更不值錢了?!啾戎拢麄儗ΜF(xiàn)世的生活沒有留戀之情,也沒有什么讓他們覺得比冥世更實實在在?!膽芽謶帧柺芸嚯y的人們不會去尋找理性的幫助。他們本能地從外界現(xiàn)實退卻?!敯<跋鲋?,東方人朝著埃及指向的方向走得更遠了。亞洲的悲慘境況是人類歷史上可怕的一頁?!F(xiàn)實——我們兩耳所聞、雙目所見、伸手可及、活生生的這個世界——被看成了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虛構(gòu)的世界?!斎藗冊絹碓竭h離事實的時候,一種嶄新的東西出現(xiàn)了。希臘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所了解這個世界開始了。(第6-11頁)
      案:且不管作者把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變化和遠隔萬里的不同地域的民族,簡單地視作一個具有共同文化特征和思維特征的群體,這樣大而劃之的思維方式在方法論上是怎樣的荒謬,實在不值得駁斥。我們還是討論作者的中心問題——理性。作者認為,有無理性是東方人和希臘人最大的區(qū)別。那么什么是理性呢?作者的解釋很模糊,似乎包含了對外界事物的關注,而不是對來生的無窮盡的想象。而東方社會,因為對現(xiàn)實的悲苦,導致人們否定現(xiàn)實,把所有的熱望都留給來世,因而受到僧侶的控制,僧侶為了維持自己的勢力,又竭力宣揚非常繁復的神學理論和儀式,人的理智(如果有的話)因此完全消失。其實,理性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F(xiàn)代社會的理性基礎,是由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中總結(jié)的:通過對現(xiàn)實存在的事物的歸納得出認識。這與作者所論,并無大的差異,但培根只是討論思想方法,并沒有自負到認為可以縱論那些并不真的了解的事物。韋伯也是探討理性為目標的大學者,一生分別對中國、印度、西方的宗教和傳統(tǒng)中理性的因素如何對社會經(jīng)濟產(chǎn)生影響。但讀完韋伯的《儒教與道教》,可以說是失望得很,因為韋伯的理想太大了,在他根本不具備閱讀第一手材料,因此也不可能精研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的情形下,粗率地討論中國的問題??梢哉f是雄心勝過了理性。當代華人學者黃仁宇把理性簡化為數(shù)目字的管理,并以此來衡量社會的歷史和文化,雖然作為華人學者,對中國的認識來得實在許多,但所用的方法之簡略,在眼光上又遠不及韋伯,可謂知一而不知十,有如此局限的理性,還能叫做真正的理性嗎?我對此表示懷疑。這些學者和作者著力強調(diào)的都是理性,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思想的方法上還是遵循了培根的原則,盡力尋求事實。而這本書的作者,在沒有真正研究、甚至連嚴肅學者的研究著作都未認真看過,就在這里大談東方人的無理性,這可以算作是理性的態(tài)度嗎?如此說來,并無一個所謂抽象的理性,理性都是人們在觀察外界事物和人類自身的時候,對具體問題的研究中表現(xiàn)出的徹底貫徹歸納法的思想方式。沒有對具體問題的理性的方法,也就沒有所謂整體的理性。這一點,對于歷史問題來說,顯得尤其重要。
      作者對東方的態(tài)度,根本就不是一個學者實事求是尋求證據(jù)的態(tài)度,感覺上就是看了太多西方殖民時期對東方大肆貶低和侮蔑的小報,而得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如果用東方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土的文獻和傳世文獻細致地論證,那是這篇小文所不能承擔的任務。但我們還是需要拿出一些證據(jù)來證偽作者大而劃之的所謂認識。埃及的紙草文獻中曾經(jīng)出土了一篇教諭文字,是一個商人帶著兒子到首都的書吏學校學習時教訓兒子的話,他列舉了許多職業(yè)如何如何不好,農(nóng)夫、剃頭匠、織工、國王的侍從等等,都有種種不好的地方,只有書吏才是最好的職業(yè)。這樣的教訓在今天看來,自然未必就對,但當時埃及人確實是通過實踐,認定書吏這一職業(yè),是最有前途,也最穩(wěn)定的,這樣的認識,完全沒有提到任何與來生和宗教相關的事情,前面《古埃及人的情詩》中也引述了兩首哲理詩,都是如此,他們不但關注,而且是熱切地關注現(xiàn)實,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的作者大概被金字塔這些遺留下來的與來生、宗教有關的事物迷住了雙眼,對這些卻視而不見,這些難道不算是理性嗎?至于中國,我們可以舉出更多的事實和認識??鬃拥膶W生曾說:“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笨鬃硬幌舱劺@很正常,但他對于談論“命”或“仁”這樣抽象的問題沒有所少興趣,卻是一以貫之的。他自己說:“敬鬼神而遠之?!必M止孔子,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子產(chǎn)也有過類似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當時關注現(xiàn)實而非鬼神,已經(jīng)成為思想的潮流。人們甚至清楚地認識到,鬼神乃是人的工具。(《左傳》桓公六年季梁語)另外,理性的方面應當是多方面的,無所不在的,不但是外部世界,人的思維和內(nèi)心世界不也需要理性的指導嗎?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爸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辈坏赋隽酥R與理性的關系,而且指出了實際思考中的界限??鬃娱T徒還說過:“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睂τ趥€人或者某個群體思想的有限性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這實在是對理性的更深入的反思??鬃右院蟮乃枷爰夷印⒗献?、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等,都有很多非常理性的思想資源,沒有讀過他們的作者,難道不應當采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理性態(tài)度嗎?比如,孟子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荀子就更為精彩:“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可以說充分發(fā)揮了孔子“多聞闕疑”的理性精神。相信其他地區(qū)的古人,也有許多理性的精神的體現(xiàn)。
      其實,理性還有一個明證,就是各國留下的種種重要的建筑遺址。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以及大量的城市遺址,沒有關于外界事物多種繁復的實際的知識,怎么能夠建成呢?作者可能會反駁我:這些的目的都是為了神的。金字塔自然是為了神和來世的,但沒有清明的理性,如此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完成這樣的工程是不可想象的。難道世界上只有整體理性,而沒有工具理性嗎?難道人類認識的過程,不是通過單個的工具理性逐漸過渡到對理性原則的認識嗎?況且,中國的長城,與神完全沒有關系,而是抵御外敵的防御工事。
      如果再進一步說,作者實在是忽視了歷史的連續(xù)性。希臘清明的理性,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也不是希臘人獨創(chuàng)的,而是接受了大量的東方文化再加以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作者所盛稱的希臘的藝術,我們在藝術史里非常清楚地了解,他們的雕塑,無論是技法,還是早期的風格,都來源于作者不斷批評的埃及,甚至到了古風時代,我們比較古王國埃及的雕塑與希臘雕塑,還有著驚人的相似。更不必說文字了,希臘文字是大約公元前九世紀從東方腓尼基人那里改造而來,而腓尼基文字又是在吸收西亞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沒有東方基于理性的文字,希臘文明又從何談起呢?
      還需要說明的是,希臘的理性真的就如作者所說的那樣純而又純嗎?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士多德等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是希臘精神的代表,這是事實。但考察歷史,實際生活中的希臘人常常并非如作者所言。最著名的就是希臘人對神諭的看重,無論何種事情,通常都要求之于神諭,這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的。尤可哀痛的是,雅典軍隊遠征西西里,在已經(jīng)失敗的情形下,本有充足的時間逃脫,但因為軍隊對月蝕的迷信,而耽擱了將近一個月,導致全軍覆沒的慘劇。其他類似的情形還很多,比如斯巴達人因為迷信而不能去幫助馬拉松的雅典軍隊抵抗波斯大軍,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上面通過對東方理性的舉證,對希臘理性的質(zhì)疑,來證明在事實層面上,東方和希臘都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體,所謂純而又純的說法是欺人的大言,或者未經(jīng)證明的浮辭。因此,沒有工具理性的所謂整體理性是虛妄的,甚至本身就不合于理性的要求。
      作者在第二章還提到一個非??尚Φ挠^點:“不管怎樣,我們在任何其他古代社會中都找不到歡樂的影子。而在希臘沒有比歡樂更顯而易見的了。在這個世界上,希臘人是最先開始游戲的人,而且他們的游戲活動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秤霰瘧K的人們和辛苦勞役的人們不會游戲。希臘的那些競賽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是不可想見的事情。……但實際上埃及人不游戲?!保ǖ?2-13頁)這一段前面我沒有抄,可謂矛盾百出。作者聲稱,在埃及壁畫里沒有看到他們游戲的場景,否則在壁畫中應當有所表現(xiàn)。真的如此嗎?我們在埃及的壁畫中看到過音樂家的表演,看到舞蹈家的表演,看到打獵的場景,不知作者為什么沒有看到?是當時還未出土,還是作者視而不見?中國的例子我也懶得再繼續(xù)寫下去。相信看我這篇文字的讀者早已經(jīng)厭煩了。
      到底是誰沒有理性?我相信在古代,希臘人的理性程度很高,近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理性總體上也處在一個比較高的狀況。對于東方的輕視,也不是起源于作者。黑格爾早就在《歷史哲學》中把東方的文明視為停滯的文明。自然有其道理,但也同樣有無知者的無畏。作者呢,在后面談到希臘的專門問題時,也沒有這么多問題。獨獨在前面討論東方時,沒有經(jīng)過論證的所謂道聽途說的知識和理性充斥了書頁。對待思想和歷史這樣的非理性的態(tài)度和方法,發(fā)生在以理性自我標榜的作者身上,實在令人吃驚。我無意于因為作者的非理性,懷疑西方社會的理性程度。
      但真正讓我奇怪的,是研究哲學,喜歡希臘和西方文明的陳嘉映、葛海濱兩位先生在他們的文字中,除了對作者此書和希臘文明的推崇外,竟然沒有提出一點點質(zhì)疑,正如我三年前讀到此書的情形一樣。哲學家、學者如此,倒真讓我懷疑起現(xiàn)在中國學者的理性程度了。
  •     真正的生活只在古希臘存在過,之前沒有,之后也不會再有。
      
      那是一個視青春年華為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視享樂為人生最大幸福的時代。每個公民都可以是哲學家、藝術家、辯論家、戲劇愛好者和運動員,那是一個人成為完整的人而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沒有人會為了純粹為獲得金牌而去將自己訓練成運動機器,但是每個人又同時充滿熱情與活力,他們追求健康的身體與勇敢的精神。他們熱愛阿波羅式的莊嚴崇高,同時又享受于狄俄尼索斯式的歡快熱情。沒有人能夠想象一個希臘人是抑郁癥患者或是一個狂躁癥患者、一個破壞份子。他們從大自然中來,又以最純粹的方式歌頌自然。所有希臘的神像都是人的雕塑,希臘人眼中的神就是完美的人。他們除了贊美人的智慧,更深知世界本身的無限魅力,他們探索宇宙天演,埋頭于古老的物理和數(shù)學解析,創(chuàng)作最樸素而動人的悲喜劇。在古代輝煌的建筑里,大都是陵墓、神殿、王宮、城墻,而在古希臘的廢墟中,還有劇院和體育場。他們同時向往真理、正義、民主,理性思考是他們的精神內(nèi)核。
      
      這本《希臘精神》就是告訴你,希臘是個奇跡。
      
      然而光有贊美也是不理性的做法,其實不止希臘人的天然民族性早就了古希臘的輝煌,還有無數(shù)的機緣巧合才使得古希臘擁有那最瑰麗的幾百年時光。其中一個關鍵原因,這本書幾乎沒怎么提,就是古希臘是民主奴隸制。就像村上春樹在他書里寫的那樣:“要誕生真正的藝術,奴隸制是必不可少的。”希臘城邦里,絕大多數(shù)還是奴隸,由他們耕種、做飯、劃船,公民才能夠避免社會化分工造成的個體的狹隘,而成為完整的人,只有在這個背景下,公民才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來完成上述一系列精神探索和肉體鍛煉。(看看柏拉圖的《理想國》就知道了,要多么多么閑的一個人才能寫出這樣一本書啊。)當然光有閑還不夠,貴族世襲制度下的貴族也很有閑,但按照我一朋友的講法,這個制度只能保存藝術而無法創(chuàng)造真正的藝術。
      
      在希臘之后,所有的藝術相當部分都是亞健康的——不是創(chuàng)作者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就是作品是非健康的。華麗、虛飾、顛覆和扭曲成了之后一代代人的創(chuàng)作的主題與手法。這其實無從避免,按照“一切不可逆過程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進行”的熱學第二定律來看人類,其實人類社會也同樣朝著紊亂與混沌方向前行,這一過程隨著社會化生產(chǎn)的進一步擴大、人類工種的進一步細分還有人口的增加等等而無法逆轉(zhuǎn)。體制決定了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家們只會帶領人民把這個“熵增”的速度加快而不是延緩(打著“和諧”和“全球化”的口號)。這個過程就是憂郁的、夸張的,因而處于這個時代中的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比起莊嚴、樸素,似乎更能接受那種非健康的黑暗、粉飾、憂傷,想來也就是這個道理。
  •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fā)祥地,在文學,藝術,教育,宗教等方面有無法超越的成就。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生活,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藝術。希臘非常注重人本身。他們是一個快樂的民族,他們深深的體會到生活在世界上的美好,他們是最早大規(guī)模游戲的人,可見他們有足夠的體力,興致,時間游戲,透過繪畫雕塑,可以看出他們寧靜祥和,快樂欣喜的神情和姿態(tài)。希臘人深知生的快樂如同他們深知生的苦澀,但這并不矛盾,因為愛的熱烈才會恨的分明,精神抑郁與希臘人無關,精神抑郁的人不知道快樂如同他們不能感受痛苦。希臘人注重理性, 認為心靈 是人的最高的部分,他們注重教育,尤其 音樂教育與體育教育,認為前者培養(yǎng) 人心靈的智慧,后者培養(yǎng)人勇敢 的品質(zhì)和健康的體格。希臘人熱愛真理知識,自由民主,他們對奴隸下的定義是不能表達自己思想的人。什么是真正的希臘精神? 快樂,感官,享樂。 幸福就是生命的力量在生活的廣闊空間中的卓異展現(xiàn)。
      
       文明給我們帶來的的影響是我們無法準確衡量的,它是對理智的熱愛,對美的喜愛,是榮譽,是溫文爾雅,是禮貌周到,是微妙的感情。
      
       雅典人是熱愛美的人,但沒有失去質(zhì)樸的平味,是熱愛智慧的人,但沒有失去男性的魄力,敬獻給神殿的庫羅斯以阿波羅的稱號,象征人生精華和閃耀生命力光輝的莊重健壯的青年與年輕的太陽神有內(nèi)在的相似。
      
  •   實在是寫的太好了,比陳嘉映都沒你寫的·~~~簡直了~~~
  •   當時的孔子生活的氛圍中并沒有太嚴重的老師的權威性,子路不是經(jīng)常頂撞孔子嗎?孔子和學生也經(jīng)常的交流各自的理想,這在論語里面都可以找到。當時的師生間似乎不是那么紀律嚴明的一種組織。
    說蘇格拉底只問不答更是不對,蘇在提問之前明明把答案都想得清清楚楚的,發(fā)問不過是種教育形式,哲人王這樣的概念都是他自己提出來的。無論在西方在東方,教化都是重要的。
  •   斯文足以表現(xiàn)一個中國人的傲慢和無知!
  •   正在讀此書,和作者有很多同感。我覺得我們很需要這樣的書評。作者的寫作年代正是西方對希臘文明及其推崇的時代吧,那樣毫無保留的溢美之詞,的確不是嚴謹?shù)膶W者所應有的。看完再繼續(xù)討論,呵呵。
  •   "斯文足以表現(xiàn)一個中國人的傲慢和無知!"——真是傲慢和無知的評論!
  •   我覺得樓主的這個評論是有價值的,但事情也不能太絕對。
    就我初次翻閱過的章節(jié),此書的確有拔高希臘和西方的傾向,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它也同樣可以起到激發(fā)讀者去閱讀書中列舉的歷史、哲學、戲劇等書籍的興趣(引發(fā)興趣,延伸閱讀,再重新回味,得出自己的見解,相信樓主也是同樣的過程。這個作用難道不是僅僅比告訴人們該怎樣意義更大么?我覺得本書的這方面價值不該事后簡單否定)
    有些關于精神價值以及東方君主制度的說法,學術介紹方面的一家之言,又非蓋棺論定,看過即可,大可不必如此火氣。
  •   希臘人完全有理由驕傲,只憑一個例子,希臘式的柱子豎立在中國首都北京的心臟天安門廣場的人民大會堂門前----作為國家政體莊嚴的象征,中國的特色建筑啥時候也能作為一個國家政體的象征聳立在希臘的首都雅典?
    如果說當今的世界文化主流是希臘化,這太過份,但民主,議會,選舉這些確實來自希臘,而更不用說科學---這個理性之花最初正是開放在愛奧尼亞,如果沒有科學,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會是個什么樣子?所以,希臘人還是有理由驕傲,他們的成就影響到了兩千多年后的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中國古人可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嗎?---妄自誹薄不對,夜郎自大更不好。
  •   天安門前那個是希臘式的柱子?
    那個叫華表?。?br /> 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國一種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華表一般由底座,蟠龍柱,承露盤和其上的蹲獸組成。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著雕花的石板。華表是一種標志性建筑,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象征之一
  •   LS,您。。。
    人家明明說的是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門口的造型,
    哪個跑到天安門前的華表去了?
  •   樓主
    我同意樓主對書的定位。我的感覺是此書與《論語心得》相比,水平更高,但基本還是同類的。漢密爾頓是“古典普及家”,她的這一系列讀物對西方古典著作的解讀在大方向上是沒有偏差的,這點大大強過于丹;在精確和深入上,在學術價值上,就說不上什么了。
    但有一些事實如果澄清一下:
    1. 在西方人關于文化的古典語境中,“東方”這個詞很模糊,一般泛指埃及、波斯、印度一帶,基本上不涉及中國。埃及、波斯、印度是他們能較直接接觸的民族、文化。我的印象中,漢密爾頓的行文中沒有提過中國,她不會是在中國文化上有偏見。
    2. 推薦者哲學家陳嘉映先生,對于文化相關的概念問題也有他自覺的看法,并不曾為各種“粗陋框架”所左右。他曾專門撰文《軸心時代的中國理論與理性》,澄清“理性”的概念,指出理性精神和理論興趣的不同含義,強調(diào)中華民族的理性傳統(tǒng)。陳嘉映先生過說“整部《論語》簡直可以看做一部理性態(tài)度的范本”,他的許多觀點和樓主簡直不謀而合。對于文化研究中常犯的過度概括的問題,他也曾多次論述。
  •   贊同LS
  •   提過一次中國,和日本一起,是貶義
  •   對那個序文真是非常無語
  •   好久沒來過這里了,好幾年前寫的這篇不叫書評的書評,現(xiàn)在讀來還是吹毛求疵多了些,理解得少了一點兒。呵呵。多謝各位朋友,尤其是【已注銷】。
  •   正在看這本書,過來看書評,沒想到看到的第一篇就是大批判啊
    才看的時候確實有覺得不知所云,思維和表述及其的具有跳躍性,所得結(jié)論根本不需要推理和翔實舉證,確實在嚴謹性上有很大問題
    但是覺得這本書側(cè)重點在提出一些觀點性的東西,而并不在于其確鑿。另就我看過的章節(jié)(一、二、七)其比較對象橫向主要是埃及,縱向主要是羅馬
  •   另外我覺得翻譯得很好
  •   這真是很好玩的事情
    看到西方人歌頌希臘的時候,跳出來說西方人無知的人
    也就是那些對希臘是什么無知的人
  •   品達,樓主大抵是沒看過的
    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樓主看過了嗎?
  •   指出書的局限性也沒什么吧。各人說自己能說的,無所謂應當
  •   支持樓主。
    不過西方人贊希臘貶東方?jīng)]什么錯,因為那是他們的根。
    可恥的東西,是回復中某些東方人對西方那種奴顏婢氣
  •   放棄一些爭議和成見會發(fā)現(xiàn),作者盛贊的是有著心靈自由和想象力翅膀的人他們給后人帶來的精神遺產(chǎn)是無比巨大的,還有重要的是每個個人的價值追求,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
    對待本書的看法用書中的兩個人物來說,修昔底德看到的是滿目創(chuàng)痍的雅典,而特里芬卻象和他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
    確實,不知道自由是什么的人,永遠體會不到那種的滋味.
    樓上的殺氣不要太重.哈哈
  •   1.4a 奇跡:希臘抑或中國?(上)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我說當代學者對自由、平等的理解已經(jīng)達到了普通人常識的水平,只是就單純的詞語、概念分析而言,不包括解答具體問題的推理能力。至于我所謂“學者們”,也并非指當代所有學者。例如被中國某些媒體吹噓為“國內(nèi)大師級哲學家”的陳嘉映,據(jù)我看,就不在此列。盡管除了翻譯、介紹西方的成果外,沒人能說出這位“大師”對哲學有什么貢獻,但是從他發(fā)表的文章卻可以看出,此人“潮濕的靈魂”至今依然沉浸在古代希臘人和近代黑格爾那一套詭辯中“絕望地發(fā)芽”。不僅羅爾斯的《正義論》,而且羅素(B.Russell)、波普爾(K.Popper)、薩特(J.P.Sartre)以來眾多現(xiàn)代哲學家的著作,對他來說,都只能算是白費力氣、空忙一場。
    在《希臘是一個奇跡》一文中,陳嘉映如此肉麻地吹捧希臘文化:“希臘人自己知道他們出類拔萃,在希羅多德、埃斯庫羅斯、蘇格拉底、伯里克利的著作和演說中,在幾乎所有希臘作品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一點。他們清楚,他們是自由人,而別的民族生活在奴隸狀態(tài)之中。與當時所有別的社會相比,自由的個人是希臘最鮮明的特征,也是希臘人留給后世的最寶貴的遺產(chǎn)?!?很明顯,這段鬼話中的邏輯主要來自亞里士多德,以及柏拉圖、黑格爾,而非來自被“最”“自由”的雅典人以信仰、言論罪判處死刑的蘇格拉底,更與視野開闊的希羅多德毫不相干。陳嘉映沒敢提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大概因為他讀過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但關鍵并不在于他讀過多少書,而是在于他是否具有起碼的分析、推理能力。至少孔子影響下的一般中國人都懂得,要想了解某人或某種社會,必須察其言而觀其行,不能輕信其自我評價。假如由所謂“自己知道”“他們清楚”可以推導出希臘人及其社會、精神之“自由”和“出類拔萃”,那么希特勒、墨索里尼以及精神病院里瘋子們的自我感覺,就都可以作為那些“超人”無與倫比之“偉大”的證據(jù)了。
    陳嘉映只不過是個蹩腳的例子。雖然蹩腳,卻具有足夠的代表性。由此,我們就可以觀察到一個由數(shù)不清的學術著作、報刊文章和通俗讀物營造出的的荒誕世界。在這個荒誕世界中,人類歷史上擁有占當?shù)厝丝诒壤龜?shù)量最多之奴隸的古代希臘社會,竟然被輿論不假思索、安之若素地視為當時最自由、最優(yōu)越的社會,這才真的堪稱是一個“奇跡”,意識形態(tài)的奇跡。
    至少從20世紀50年代起,以摩西?芬利(M.I.Finley)、德圣克羅阿(G.E.M.de Ste.Croix)為代表的諸多古典希臘-羅馬學者,就一直在努力打破上述現(xiàn)代迷信。 最近幾十年圍繞人類社會奴隸制度的歷史討論,在西方史學界已經(jīng)達成了大體一致的共識:盡管世界其他文明區(qū)域歷史上也存在過不同程度、不同范圍的奴隸制,但只有西方人,才兩次把它發(fā)展到極端。一次在古代,希臘、羅馬人曾在古代主要的經(jīng)濟部門農(nóng)業(yè)以及附屬的工商業(yè)中大規(guī)模役使奴隸,并因而出現(xiàn)繁榮的奴隸貿(mào)易。另一次在近代,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新大陸”把對人的奴役(奴隸人口的絕對數(shù)量)推進到空前水平,先后役使的黑奴、白奴、印第安人奴隸總數(shù)至少在6000萬以上 。
    盡管很難估計古代希臘奴隸的總數(shù),但可以肯定,在公元前6至5世紀間,僅雅典的奴隸就多達8萬人,每個家庭平均擁有3至4個奴隸 。據(jù)修昔底德(Thucydides)記載,公元前5世紀的德西里亞(Decelea)戰(zhàn)役期間,有2萬名奴隸趁亂逃走,他們大多是有技術的工匠 。公元前317 -307年間,僭主德米特里厄斯(Demetrius)曾下令在雅典統(tǒng)治的整個阿提卡(Attica)地區(qū)做一次人口普查,結(jié)果顯示:公民為2萬1千人,無公民權的僑居自由民(metics,參看7.7)為1萬人,奴隸則多達40萬人 。另據(jù)希波雷德斯(Hypereides)一篇演說詞回憶,公元前338年的喀羅尼亞(Chaeronea)戰(zhàn)役,曾計劃征集15萬達到從軍年齡的男性奴隸參戰(zhàn)。 根據(jù)希臘各種文學的描述,大多數(shù)雅典人至少擁有一個奴隸。例如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446~386BC)劇作中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就擁有好幾個奴隸 。而亞里士多德對“家庭”一詞的定義,即由自由人和奴隸兩部分組成 。反之,如果一個自由人不占有奴隸,則可以斷定此人實在是“窮到家”了。例如呂西阿斯(Lysias,445~380BC)在一篇為申請公民養(yǎng)老金辯護的演說詞中就訴苦說:“我的收入這么少,甚至都買不起一個奴隸來為我做事了” 。
    對于古代希臘這樣一種自由人普遍占有奴隸、殘酷壓迫奴隸的特殊社會,應該怎樣加以概括?社會學至今沒有適用的專門術語。多年來一直有學者堅持認為,除希臘、羅馬外,古代其他文明從未經(jīng)歷過所謂“奴隸社會”。對此,我們無法簡單論斷其是非(參看7.7),但有一點很清楚,如果以希臘、羅馬為標準來定義“奴隸社會”,任何其他古代社會就都與“奴隸社會”相距甚遠。反過來,如果將其他某些社會也判定為“奴隸社會”,要想描述希臘、羅馬這樣獨特的奴隸社會,就需要另外的術語。例如,稱之為“普遍奴隸制社會”,或許勉強可用。
    除了“自由社會”的“奇跡”之外,還有一整套關于古希臘工商業(yè)經(jīng)濟和民主政治的神話。追根溯源,其始作俑者是18世紀法國的杜爾閣和孔多塞(此二人我在前面已經(jīng)提到,后面還會涉及,參看11.7),后經(jīng)黑格爾及19世紀晚期一批德國歷史學家予以演繹、發(fā)揮,至20世紀美國的羅斯托夫采夫(M.Rostovtzeff)而臻于極致。然而,至少自芬利的《古代經(jīng)濟》(1973)一書問世以來,經(jīng)過長期辯論,西方史學界早已對這套神話作出了反思。
    根據(jù)芬利等人的考察,古代希臘經(jīng)濟整體上始終是一種以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為主的自然經(jīng)濟。工商業(yè)發(fā)展水平很低,且大多控制在無公民權的外邦僑民(metics)手中。城市大多是寄生性而非生產(chǎn)性的,主要依賴其政治、軍事地位或自然資源(例如金銀礦藏、海鹽)而非工商業(yè)而繁榮。從此種古代經(jīng)濟的一般特點看,希臘與同時代其他擁有城市文明的社會并沒有什么不同。如果說當時地中海區(qū)域有些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偏重工商業(yè)的話,那也是腓尼基人,而非希臘人。
    進一步看,古代希臘文化不僅從未表現(xiàn)出特別重視工商業(yè)的傾向,而且與此類說法剛好相反。比較“軸心時代”各種經(jīng)典文獻(包括波斯、印度、中國、希伯來的文獻),事實上只有在希臘的經(jīng)典——從荷馬史詩直至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我們才可以看到那么多、那么顯著而一貫的歧視工匠與商人、貶抑工商業(yè)的思想和言論。尤其是與同時代中國(先秦)儒家經(jīng)典中那種對農(nóng)工商一視同仁、反復主張免除各種關稅和市場交易稅、積極鼓勵工商業(yè)自由發(fā)展的態(tài)度相比,其間的差異就更加明顯。對此,我將在后面另作比較分析(參看8.6/9.2/12.2)。只有采用系統(tǒng)比較的方法,全面追溯其文化起源和觀念傳統(tǒng)的形成路徑,我們才可以解答這樣一個看似悖論的“佯謬”問題:盡管從地理條件看,希臘城邦的確十分需要且適合發(fā)展工商業(yè),但另一方面,古希臘人及其城邦文化又為何始終將戰(zhàn)爭、掠奪視為“高貴”“正義”的事業(yè),卻將工匠、商賈之類貶斥為“賤業(yè)”,把它們留給奴隸和外邦僑民做?也只有結(jié)合這樣的系統(tǒng)比較,我們才可以充分認識所謂希臘“城邦民主制”的對內(nèi)、對外雙向寄生性社會、文化功能(參看11.4)。
    關于古希臘的“城邦民主制”,一種最常見的神話,是將其產(chǎn)生、存在的基礎,歸結(jié)為當?shù)匕l(fā)達的工商業(yè)經(jīng)濟,以及代表此種“先進”經(jīng)濟的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然而,一旦我們認識到,希臘城邦從來就不曾擁有超出同時代其他區(qū)域(西亞、北非、印度、中國等)城市文明一般水平的工商業(yè),此種神話的邏輯前提就已經(jīng)動搖。尤其是當我們進一步看清,希臘城邦中原本就有限的工商業(yè),大多是由無公民權的外邦僑民(metics)經(jīng)營——他們不僅被排除在“公民”“民主”之外,而且與廣大奴隸、被釋奴隸類似,恰恰是享受“城邦民主制”各種特權的“公民”們聯(lián)合起來共同壓迫、剝削、欺凌的一個重要對象(參看7.7)——此種神話就更是不攻自破了。
    戳穿了以上神話,再回過頭來看所謂希臘社會的“個人自由”精神。早在1937年,希特勒上臺后開始實施其種族清洗和政治迫害之際,一位西方古典學者達徳利(D.R.Dudley,1937)就曾將古代希臘與納粹德國做比較,指出:“現(xiàn)代人常感缺乏安全,卻很難想象希臘城邦生活之危險。歐洲最近有幾千人被流放,但在希臘(羅馬亦然),流放乃常用懲罰,而被流放者隨時可能被海盜劫掠為奴隸” 。這樣的古今比較,是不是有些牽強呢?不必詳勘整個希臘歷史,只需簡單查考一下雅典“民主”時代里那些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最著名的劇作家、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演說家們的生平,看看其中有多少人曾遭到審判、逮捕、流放或甚至被處以死刑(參看7.7),就可以明白達德利的話決非危言聳聽。特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熱衷于標榜希臘城邦之無比“自由”的亞里士多德本人,晚年也因信仰、言論罪遭到雅典公民的審判,只不過當時他已移居外邦,僥幸逃脫了制裁,才沒有像蘇格拉底那樣被處死。 順便指出,比較“軸心時代”各種歷史文獻可知,無論在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君主治理下的波斯帝國(參看9.7),抑或婆羅門、耆那、佛教等多種宗教并行的印度,還是在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環(huán)境下的中國,當時除希臘以外,各國統(tǒng)治者大都對宗教信仰和言論自由采取了寬容、放任的政策。而在所有這些被冠以“東方專制”惡稱的亞洲古典社會,我們都看不到像同時代雅典城邦那樣動輒以不敬神、引入異邦邪神、誤導青年思想等罪狀判刑論死的現(xiàn)象。
    當然,1937年之后的事態(tài)發(fā)展表明,納粹德國的極端暴虐和思想專制遠遠超過了古希臘的城邦政治。但希特勒、墨索里尼一向以希臘、羅馬為楷模,他們所鼓吹的法西斯主義,的確從希臘人(尤其是斯巴達人和柏拉圖)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中汲取了很多匪夷所思、堪稱“奇跡”的靈感——諸如優(yōu)生配種、童子軍、自虐式全民軍訓、組織秘密警察控制社會、無條件絕對服從領袖、有計劃地屠殺被征服民族中的精英、程式化地施虐于“劣等民族”以培養(yǎng)本民族高貴的優(yōu)越感和尚武精神之類——所有這一切,也都是不爭的事實(參看7.8)。
    1.4b 奇跡:希臘抑或中國?(中)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產(chǎn)生誤解,認為我是要全盤否定希臘文化。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古代希臘人在哲學與自然科學、歷史與戲劇文學、雕塑與建筑藝術、政體組織與法律程序等諸多領域?qū)θ祟愇拿鞯呢暙I。這其中也包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嘗試建立以數(shù)學和形式邏輯為分析工具的理論體系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參看8.4)。問題只是在于,我們應該怎樣基于歷史事實(而非空言矯飾、向壁虛構(gòu)),恰如其分地確認希臘人真正的貢獻之所在,以及他們之所以能夠做出這些貢獻的原因。為此,首先就有必要排除各種神話、“奇跡”的干擾,看清希臘文明據(jù)以產(chǎn)生的兩大優(yōu)越條件:一是地理環(huán)境、位置的優(yōu)勢,二是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其中,地理環(huán)境、位置方面的優(yōu)勢,又可以進一步分析為6項:
    1)交通樞紐位置的優(yōu)勢。古代希臘所處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及其周邊地區(qū),不僅位于歐亞兩大洲交接處,而且通過地中海以及愛琴海上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島嶼,與西亞、北非諸多古代繁榮的城市文明隔海相望,舟船相接,貿(mào)易相通;因而令希臘城邦在歐亞非三大洲的商品貿(mào)易、國際文化和國際人才交流中占據(jù)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地位。這一點最明顯。
    2)運輸?shù)统杀镜膬?yōu)勢。希臘城邦對外貿(mào)易和殖民擴張的主要對象是在地中海沿岸區(qū)域,這些活動主要通過海洋通道展開。在火車和鐵路運輸技術發(fā)明之前,水上舟船交通的運輸成本大大低于陸地(車馬、步行)交通的運輸成本。 這一點也屬常識,故無需多言。
    3)國防低成本的優(yōu)勢。海洋是比崇山峻嶺、長江大河更有效的天然防御屏障??紤]到古代低水平的造船、航海和軍事技術,尤其如此。以雅典、斯巴達為首的希臘城邦大多位于三面環(huán)海、一面靠山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及其周邊大小島嶼之上。并且,與同時代其他建立在半島上的文明(例如希臘的近鄰呂底亞、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齊國)不同,希臘城邦面對的主要軍事威脅并不在其背后的大陸腹地,而是在與之隔海相望的西亞。此種以海洋和海峽天塹為天然屏障的有利戰(zhàn)略環(huán)境,令希臘人在大部分時間里都不必擔心來自本土以外具有同等軍力(人口數(shù)量、武器裝備、軍事組織、作戰(zhàn)技能)民族的侵略,既可以節(jié)省用于外部防御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可以集中精力專注于城邦內(nèi)部的建設和城邦之間的戰(zhàn)爭;同時好整以暇,伺機而窺敵,尋隙以襲敵,向四面八方展開其對外殖民擴張活動。這是古代希臘之所以長期分裂為幾百個城邦國家、很少追求政治統(tǒng)一的兩大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其獨特的奴隸制,參看7.7),也是希臘人之所以能夠在希波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強大的波斯帝國的一個最重要(但卻經(jīng)常被人忽略、回避)的前提條件(參看11.3)。
    4)遠離“惡魔之巢”游牧部落攻擊、破壞的優(yōu)勢。所謂“惡魔之巢”,是日本學者梅棹忠夫在其文化生態(tài)學名著《文明的生態(tài)史觀》(1957/1963)中提出的一個比喻性概念。梅棹忠夫?qū)懙溃骸翱疾炫f世界的生態(tài)學的構(gòu)造,非常明顯的現(xiàn)象,是存在著由東北向西南斜跨大陸的廣闊的干旱地帶。干旱地帶是惡魔之巢,是暴力和破壞之源。由這里發(fā)起,自古以來反復出現(xiàn)的游牧民族等殘虐至極的暴力運動,破壞了其周圍的文明世界。文明世界屢屢受到無以挽回的打擊?!?我認為,盡管梅棹忠夫的理論整體上存在一些嚴重錯誤和漏洞(參看11.2),但是他通過考察歐亞大陸中部(特別是中亞帕米爾高原至蒙古高原一帶)干旱地區(qū)嚴酷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強調(diào)生活在這一地區(qū)的古代游牧民族對周邊農(nóng)業(yè)和城市文明的強大攻擊力、持續(xù)威脅力、長期阻滯力和反復摧殘力(周期性破壞力),卻無疑是抓住了理解世界歷史的一條重大線索(參看7.4/11.6)。
    5)自然資源(特別是銀礦和金礦)的優(yōu)勢。在描述古代希臘的經(jīng)濟地理特點時,研究者通常都會指出,希臘地貌多山,土地貧瘠,不利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所以本地糧食不能自給,大部分要靠進口。很多人并據(jù)此推斷,雅典等希臘城邦必定擁有特別發(fā)達的工商業(yè),否則他們靠什么維持其不斷增加的人口和財富?靠什么償付其從埃及、西亞等地購買的糧食、奴隸及其它舶來品(例如亞麻織物、寶石、埃及紙草等)?然而,此種“一根兒筋”片面推理卻根本忽略了,發(fā)展工商業(yè)并非積累財富的唯一途徑;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進口糧食與工商業(yè)發(fā)達之間都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例如,歷史上很多游牧(以及海盜)民族主要靠對外侵略、掠奪攫取財富,當代一些阿拉伯國家主要靠出賣石油資源而致富,其所需糧食、日用品同樣依賴進口。中國古代商周時期青銅器和玉器的原料產(chǎn)地遠在千里之外的西南、西北邊陲,生活在這些原始、落后地區(qū)的民族也是用當?shù)靥赜械你~、錫、玉石等礦產(chǎn)資源與殷人、周人交換包括糧食在內(nèi)的各種貿(mào)易品。 當然,解答歷史問題不能僅憑假設、推理,關鍵還是要看事實——希臘城邦事實上主要靠什么來維持其進出口貿(mào)易平衡?在前面提到過的《古代經(jīng)濟》這部名著中,摩西?芬利也曾提出這一問題。其考察對象主要集中于雅典,這是因為在所有希臘城邦中,雅典不僅最具代表性,也只有涉及雅典的文獻記載才較為完備。根據(jù)芬利的研究,雅典真正重要的對外收入來源有二。首先是阿提卡地區(qū)豐富的白銀礦藏。雅典人通過開采這些國有銀礦,以銀塊或鑄幣形式償付其進口品。有充分證據(jù)表明,至晚自公元前5世紀初在勞里昂(Laurion)發(fā)現(xiàn)大型銀礦以來,白銀就一直是雅典最重要的一項出口品。當時西亞的金銀礦源經(jīng)千百年開采已近枯竭,所以勞里昂銀礦的發(fā)現(xiàn)可謂適逢其時。 這些國有銀礦歲入既是雅典經(jīng)濟的主要支柱,也為雅典人建立其龐大的艦隊和區(qū)域霸權提供了幾乎全部資金。 其次是一種所謂“無形的出口”。大約從公元前六世紀起,雅典所處交通樞紐位置和海運低成本等優(yōu)勢開始顯露,逐漸發(fā)展為一個國際貿(mào)易、金融和旅客往來的中心。雅典人因此得以在整個阿提卡地區(qū),特別是著名的比雷埃夫斯(Piraeus)海港,向來自地中海沿岸各地的外商、僑民(metics)收取各種苛捐雜稅及其他費用(包括商品過境稅、僑居人頭稅、法律訴訟費、神廟和城市建設獻金、戰(zhàn)爭籌款、公民擔?;颉懊凹辟M等,參看7.7)。很明顯,雅典之所以對外國人如此富于吸引力,有理由獲得此類“無形出口”的豐厚收入,主要是憑借其占據(jù)國際交通樞紐位置的地主身份,同時也與其擁有大量可供開采的白銀這樣一種古代世界公認的“硬通貨”資源緊密相關。除了這兩種真正重要的收入外,還有另外兩類可能的出口。其一是橄欖、橄欖油、葡萄酒之類農(nóng)副產(chǎn)品。據(jù)文獻記載,它們的確是希臘傳統(tǒng)的出口品。不過,此類產(chǎn)品在地中海沿岸很多地區(qū)都有生產(chǎn),希臘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所創(chuàng)價值更遠不足以供雅典維持其貿(mào)易平衡。另一類是手工業(yè)制造品。芬利之前的歷史學者往往將希臘此類商品的出口形容得似乎很重要。但芬利通過分析多種文獻記載證明,除彩陶業(yè)或許有少量出口外,傳統(tǒng)解說中所謂希臘制造業(yè)的經(jīng)常性出口并無事實根據(jù),基本上都是出于子虛烏有的想象。 在西方史學史上,芬利的《古代經(jīng)濟》是一部具有突破意義的經(jīng)典之作。此書自出版以來,不斷被各國學者引用。其中很多結(jié)論,尤其是關于銀礦和稅收對雅典經(jīng)濟之特殊重要性的結(jié)論,至今已成為歐美歷史學界的常識。隨著資料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今天看來,古代雅典的對外收入來源并不限于芬利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幾類(此外至少還應包括提洛同盟各邦每年向雅典繳納的巨額貢金,以及雅典人經(jīng)常性的對外掠奪、殖民擴張和在波斯等地充當雇傭軍的收入,參看7.6),而作為一個整體,希臘擁有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也不僅限于白銀。例如,希臘北部色雷斯山區(qū)和薩索斯(Thasos)島的金礦(以及銀礦),希臘沿海各地盛產(chǎn)的海鹽,米洛斯(Milos)島的黑曜石,帕羅斯(Patros)等島嶼的半透明白色大理石,就都很著名。其中,白色大理石曾孕育出希臘輝煌的雕塑藝術。食鹽和黑曜石在歷史上也曾長期扮演過類似金銀那樣的國際通貨角色;從東方到西方,包括與歐亞隔絕的美洲,古代很多城市都曾因擁有這兩種“準貨幣”資源優(yōu)勢中的一種而繁榮。 至于色雷斯等地蘊藏量豐富的金礦,對希臘經(jīng)濟、歷史的影響就更為顯著。根據(jù)希羅多德、修昔底德等人的記載,雅典人很早就曾以殖民、租賃等方式在色雷斯一帶采掘黃金(修昔底德本人就在色雷斯擁有金礦的開采權)。 歷史學家一般公認,后來馬其頓人正是因為奪取了色雷斯境內(nèi)產(chǎn)量最高的潘蓋昂(Mount Pangaion)山區(qū)金礦,獲得巨額黃金歲入,才得以稱雄于希臘,并從而崛起為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6)文化資源的優(yōu)勢。多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誕生于西亞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和誕生于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是人類兩種最古老的文明。其中,蘇美爾城市文明形成的時間更早,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比埃及文明提前約300到500年,比印度河流域文明提前約1000年,比中國文明提前約1500到2000年 ,比美洲最早出現(xiàn)的奧爾梅克(Olmec)文明提前約2300年。此外,在這兩千多年間,以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中心,以蘇美爾、埃及文明為母體,又繁衍出巴比倫、亞述、克里特(或稱米諾斯文明,即早期希臘文明)、埃蘭(Elam)、赫梯(Hittite)、腓尼基、希伯來(即以色列、猶太文明)、波斯等多種各具特色的文明。這些文明都很古老,其中除腓尼基、希伯來、波斯文明的形成年代與中國約略相當或較晚外,大多早于中國文明,有些早過千年以上。我們知道,人類文明是層累的,是漸進的,是在相互借鑒、交流中發(fā)展的。每一項文化成果,每一種觀念、技術的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前人、他人的貢獻。因此,一般而言(尤其是針對信息閉塞、交通阻隔、技術發(fā)展緩慢的古代世界而言),一種文明越是古老,其中蘊含的人類智慧通常就會較多;而居住在此類文明附近的民族,獲益的機會也就較多。以西方人最引以為傲的希臘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為例,通過對巴比倫泥磚文獻的研究,現(xiàn)已查明,早在古典希臘文明誕生幾百年前,巴比倫人就已經(jīng)在應用所謂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并且已經(jīng)懂得怎樣對該定理做出數(shù)學證明。 此外我們還知道,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572~497 BC)本人,以及科學史上可能是第一個(但也可能是受印度人影響)提出原子論思想的德謨克里特(Demokritos,約460~370 BC),早年都曾前往西亞、埃及甚至印度求學。 至于生活在所謂“希臘化”時代的歐幾里德(Euclid,約330~275 BC)、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287~212 BC)和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約90~168),他們的生平、成就更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城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與其祖邦希臘反倒沒有什么關系。 正因為如此,早在20世紀30年代,現(xiàn)代科學史研究標準的創(chuàng)立者薩頓(George Sarton)就曾指出;“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 簡言之,我這里所說古希臘擁有的“文化資源優(yōu)勢”,正是指這樣一種優(yōu)勢——地理位置靠近蘇美爾、巴比倫、埃及等多種人類古老文明的優(yōu)勢。
    接下來再看信息技術方面的優(yōu)越條件,我這里是專指以下兩項:
    1)拼音文字的優(yōu)勢。近年來,主要是由于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信息技術”一詞久已深入人心。不過,除傳播學者以外(參看6.1/6.6),其他領域的研究者卻很少意識到,文字不僅是人類最古老、最重大的一項信息技術發(fā)明,也是古今一切“文明”所擁有的技術中一種最基本、最底層的技術(參看8.1)。至于字母表和拼音文字,我們知道,那是在蘇美爾、埃及文字的基礎上,又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文字應用、交流、改進和革新,才艱難地發(fā)展出來的。作為文字史一項重大發(fā)明,它不是出于一時一地某一民族之手,而是凝聚了古埃及人、古烏加里特(Ugarit)人、古迦南-腓尼基人等眾多古老民族的智慧。希臘人是從腓尼基人那里學會了拼音文字,并對其字母表又有所改進,成為今天世界上應用最廣的拉丁字母的前身。當然,作為一套迥然不同的書寫系統(tǒng),漢字另有其獨立起源,歷史上也曾經(jīng)歷過長期發(fā)展、演變。根據(jù)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漢字這一發(fā)明的萌芽階段,甚至有可能追溯到距今8千多年前,比蘇美爾文字的形成還要早大約3千年。 此外我們還知道,關于漢字與拼音文字究竟孰優(yōu)孰劣,或者更正確些提問——這兩種書寫系統(tǒng)各自擁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自17世紀以來,各國學者就曾為此爭議不斷,迄今觀點仍趨向于對立的兩極。鑒于這一論題無疑十分重大,學術界卻又意見分歧,勢如水火,因此,本書將在后面(第8節(jié))另作專門討論。這里我只想從認識拼音文字優(yōu)勢(優(yōu)點)的角度,提醒讀者注意一些明顯的事實,以引發(fā)思考。其一,中國古代學術研究向來十分發(fā)達,從文學、歷史學、文字學、訓詁學、考據(jù)學和文獻目錄學等方面看,理論水平和文化成就遙遙領先于其他文明。然而,直到1898年《馬氏文通》出版以前,中國人卻從未發(fā)展出自己的語法學;在印度的因明學伴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古代中國也基本上不存在邏輯學這樣一門學問。另一方面,印度文明與希臘文明之間雖然存在許多重大差異,但二者卻同樣很早就表現(xiàn)出了對語言、概念、思維和邏輯推理本身所含規(guī)則之高度興趣,分別獨立發(fā)展出了自成系統(tǒng)的語法學和邏輯學。試問:這與印度人和希臘人同樣使用拼音文字是否存在文化路徑上的累積因果關系?舍此之外,我們是否還能做出任何其他合理的解釋?其二,作為現(xiàn)代科學興起的必要前提之一,古代印度人為人類貢獻了數(shù)學中的0位概念和從0到9的十進制數(shù)字符號(即所謂阿拉伯數(shù)字);古代希臘人則為人類貢獻了歐幾里德幾何學,特別是其中的公理-定理體系。這些科學史上重大成果的產(chǎn)生及其傳播,是否同樣受到由拼音文字所決定的文化路徑的深刻影響?其三,今天世界上除中國以外,絕大多數(shù)民族都采用了拼音文字。當然,僅憑這一事實并不能證明拼音文字整體上比漢字優(yōu)越,我們更不必因此就同意五四時代錢玄同、陳獨秀、傅斯年、魯迅、胡適等人那種顯然是淺薄、魯莽、荒謬的結(jié)論——認為中國人應該堅決放棄漢字,改用拼音文字。但與此同時,我們是否也需要認真思考一下,歷史上那些曾長期使用象形、表意、語標(Logogram,參看8.2)文字的民族,包括近現(xiàn)代的越南人和朝鮮人,為什么要改用拼音文字?除了民族意識、語言特點和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外,是否還有其他合理的原因?其四,越南人和朝鮮人在改用拼音文字時提出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為了加速教育普及。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漢字難識、難記,不利于掃盲,不利于迅速提高人口中的識字率。這一點,事實上也已經(jīng)得到了今天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認可,否則我們便無法解釋為什么大家都贊成中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還要另外學習漢語拼音,亦即:無法解釋漢語拼音怎樣有利于今天的中小學教育。只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論及漢字與拼音文字的優(yōu)缺點時,當代多數(shù)中國學者總是那么羞羞答答,很少有人能以“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的勇氣和民族自信,直截了當?shù)爻姓J:與漢字相比,拼音文字確實具有大幅度降低初等教育成本、加速教育普及的優(yōu)勢。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古代低下的生產(chǎn)力、稀缺的閑暇時間和珍貴的受教育機會,考慮到文字和教育對生產(chǎn)、對文化、對科學、對技術、對社會分層、對人類歷史的多方面影響,拼音文字的這一重大優(yōu)勢就更加不容忽略,不容回避。
    2)書寫材料的優(yōu)勢。所謂信息技術,不僅涉及信息的編碼,而且涉及信息的生產(chǎn)、存儲和傳播。在印刷術發(fā)明以前,人類最重要的一種影響信息生產(chǎn)、存儲和傳播之全過程的技術,就是制造和使用書寫材料的技術。從古代世界各大文明區(qū)域(特別是“軸心時代”各種經(jīng)典書籍)所用書寫材料看,蘇美爾、巴比倫、亞述人主要是使用泥磚,印度人主要是使用貝葉,希伯來人和波斯人主要是使用羊皮、牛皮,埃及人、希臘人(以及后來的羅馬人)主要是使用埃及生產(chǎn)的紙莎草;在造紙術發(fā)明、推廣以前,中國人則主要是使用竹簡和木牘(此外輔以縑帛、甲骨、金石等)。 這里需要指出:第一,所有這些書寫材料都需經(jīng)過復雜的加工,而非簡單、直接使用自然物。第二,盡管如此,與中國人后來(從戰(zhàn)國至東漢,經(jīng)長期探索、不斷革新)發(fā)明的造紙術不同,這些書寫材料又都是就地取材,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地特殊自然環(huán)境的嚴重局限(順便指出,中國人發(fā)明造紙術的重大意義之一,就是在信息技術領域,破天荒第一次突破了此種地域性局限,因而這一偉大發(fā)明才得以在世界范圍推廣、應用至今。但這已屬后話,不是我們目前正在討論的古代文明據(jù)以產(chǎn)生的初始條件了)。第三,在上述所有書寫材料中,埃及生產(chǎn)的紙莎草具有制造成本低廉、使用與攜帶方便等諸多明顯優(yōu)勢。其中所謂“使用”上的方便,不僅包括文本起草和修訂的方便,而且包括天文、地理、幾何 (以及雕塑和建筑設計)之類繪圖的方便??紤]到后者,任何稍具想象力的人都不難看出,諸如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的幾何學、托勒密的天文學和地理學那樣離不開精細繪圖的科學成果,既不大可能僅憑單性繁殖(單線進化)、直接脫胎于巴比倫的泥磚材料,更顯然決不可能從“軸心時代”中國人最經(jīng)常使用的那一條條狹窄的竹簡、木牘中孕育而生。然而,不知是因為缺乏起碼的想象力還是出于別的什么原因,以往的歷史和文化學者在論及希臘科學、文化的成就時,卻很少提到希臘人從埃及人那里獲得的此種書寫材料的優(yōu)勢。當然,他們更不可能注意到這一優(yōu)勢與拼音文字結(jié)合在一起,對希臘乃至整個歐洲文化特點之形成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參看8.4)。
    總體看,上述兩大方面的8項優(yōu)勢,是一種綜合性、輻輳性的整體優(yōu)勢。所有這些條件都互相關聯(lián),又各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但歸根結(jié)底,其中最關鍵的一條還是靠近蘇美爾、巴比倫、埃及等多種人類古老文明的優(yōu)勢,因為倘若離開這一前提,其他條件或則沒有多大意義,或則根本就不會出現(xiàn)。尤其是與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文明、美洲文明相比,希臘擁有的這一優(yōu)勢就更凸顯出其重要性?,F(xiàn)在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優(yōu)越條件已經(jīng)清楚地擺在那里,并且嚴格講,所有這些條件都屬于外源性條件,不是由希臘人、希臘文明自身所提供、所創(chuàng)造;從而,以往(自杜爾閣、孔多塞、黑格爾以來)被西方人商業(yè)廣告般不厭其煩地宣傳了幾百年的所謂“希臘的奇跡”,也就不再顯得那樣神奇,或竟至很難再被視為一種“奇跡”了。道理很簡單,此即中國古代孟子所謂“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同理,如果明明看到希臘文明依賴的多種外部條件,卻對之避而不談,而只是一味拔高希臘人的天才和成就,甚至不惜編造出所謂希臘人和西方文明“獨有的理性““獨有的自由”之類無恥謊言來侮辱、貶低其他民族、其他文明,那就不僅令人感到荒謬,感到愚蠢可笑,而且令人作嘔了。
    1.4c 奇跡:希臘抑或中國?(下)
    如前所述,我已簡略說明了古典希臘文明據(jù)以產(chǎn)生的諸多優(yōu)越條件。不過,由此又必定會引起一些新的疑問。例如,從科學史角度看,盡管希臘人在上述條件基礎上,確實作出過很多貢獻,但為什么到了希臘文明的繼承者羅馬人那里,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幾乎完全停滯,不僅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反而走向倒退?如果說這是因為羅馬人太不爭氣,希臘人又如何呢?作為一個民族,他們并沒有被消滅,人口沒有減少, 文化影響更是加倍擴大,但他們的數(shù)學天才,他們“獨有的理性”“自由”和“科學精神”,怎么轉(zhuǎn)瞬間就灰飛煙滅了呢?
  •   讀過書的流氓真可怕。
    總結(jié)一下上文,作者提到很多名學者名著,結(jié)論是一古代希臘羅馬有空前的奴隸制,二以古代雅典處死蘇格拉底為典型,希臘人自信的自由民主是神話,三以雅典為代表的希臘城邦制源于發(fā)達的工商業(yè)是謊言。那口氣差不多就是說,從希臘人自己到20世紀以前所有的古典學者關于希臘的認識都是錯誤了。
  •   開個玩笑,外國學者無知也就罷了,中國人怎么不知道馬克思主義歷史學派關于中國古代奴隸社會的結(jié)論呢。用奴隸制貶低古希臘,那也不過是用什么販奴,羊吃人,殖民地詆毀西方的一貫手法罷了,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已經(jīng)在唱西方物質(zhì)東方精神,西方卑鄙東方高尚的調(diào)調(diào)了。
    至于說什么雅典人判蘇格拉底死刑,流放了一大批杰出人士,驅(qū)逐無神論者什么縱觀歷史所未見,又來了,外國學者無知也就罷了,中國人怎么能不知道孔子誅少正卯。
  •   考拉是我熟悉的前輩了,人很質(zhì)直,為文也令人感佩。不過這本小書我讀著非常放松,就當它是指路的地圖;而地圖不同于實景,因為當年已逝,具體的解說,其實端賴解說者想要建構(gòu)的世界是怎樣的。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喜歡這部書,并且希望自己做到書里古希臘人的清晰、節(jié)制,而不必過多叨叨于中西誰優(yōu)誰劣。那是隔夜的餿飯了。
  •   柴大師
    !!!
  •   人這個問題只有在雅典得到了回答:活力,而不是活著
    沒有希臘人,基督還是那個暴烈的猶太戰(zhàn)神,沒有希臘人,整個歷史不過是無盡的王國戰(zhàn)爭的泥沼,沒有希臘人,我依然安穩(wěn)地做著盛世的奴隸
  •   比起希臘來,我們是生在了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可又能怎么辦呢?
  •   唉,確實是這樣的。
    但對于廣大的奴隸們來說,那樣的時代是怎樣的呢?
    在思想與精神上的不平等,值得貴族們高尚的心驕傲嗎?
    自由是否會是有思考的奴隸首先要追求的事物?
    人類的社會,終究還是太悲慘了。
  •   倒不如說,真正的生活只在想象中存在過。
  •   正確之至。。。
  •   那什么藝術是健康的的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