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3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陳文潔 頁數(shù):235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荀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戰(zhàn)爭的時代。在這種戰(zhàn)爭的背后,有一種更隱秘的“戰(zhàn)爭”,即諸子之間的激烈論爭。從戰(zhàn)國儒家的角度來看,論爭主要表現(xiàn)為他們對其它學說的批駁。而荀子對諸子的批評更加廣泛。由于其批評更具體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論辯(尤其對墨家)。在論辯中,他建立了一個低于儒家立場的價值平臺,試圖從這個非獨斷性的平臺出發(fā),通過一種更為對等的“討論”,最終達成在觀念上維護日漸衰落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禮)的目的。 荀子的特別之處在于,他不再信任理想化的說教方式,不相信人們會出于對“善”的渴望而自愿服從“好”的生活原則。正是這種對現(xiàn)實人性頗具悲觀色彩的理解,使得荀子認為:較之直接灌輸“真理”,勸導或誘導是遠為有效的方式。正是因此,不可能將《荀子》一書理解為純粹意義上的思想著作。這部作品具有勸說的性質,其著者特殊的寫作目的,也使得它不大可能是一部思想獨白,而明顯是一種辯說。
書籍目錄
第1章 引言:荀子的問題及荀書的性質第2章 “解蔽”:對異端的回應 2.1 辟“禨祥” 2.2 排異說第3章 “修辭立其誠”:禮的正當性問題 3.1 一種可能的理解:“起源”的進路 3.2 禮的“自然”基礎第4章 “接人用抴”:勸說的方式及其層次 4.1 談說之術 4.2 動之以“名” 4.3 昭之以災禍 4.4 國之命在禮第5章 “遵王之道”:師法之用 5.1 “性惡”說的目的 5.2 官師合一的傾向第6章 結語:地上的教育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引言:茍子的問題及茍書的性質茍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各種戰(zhàn)爭的時代。戰(zhàn)國時的群雄爭霸不僅擴大了春秋以來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加劇了其酷烈的程度,更為重要的是,它完全改變了原來諸侯國間戰(zhàn)爭的形式和意義。征伐之命固然已不從周天子出,其中禁暴除害的意味也蕩然無存,而儼然是公開的國與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參與戰(zhàn)爭不再是貴族階層的一種榮譽,貴族爵位反倒成了對有功戰(zhàn)士的一種獎勵和報償;相應地,規(guī)整軍隊的禮儀(大蔸禮)也由此棄而不用。從當時傳統(tǒng)的眼光來看,這種戰(zhàn)爭的非法性和不義之處是不言而喻的。在這種戰(zhàn)爭的背后,更有一種隱秘的“戰(zhàn)爭”,即諸子之間的激烈論爭——其所以隱秘,主要是由于不同學說的交鋒仿佛構成了一幅觀念競賽的圖卷,很容易讓人以為它僅僅意味著學術觀點的分歧。這種論爭之可能,根源在于,其時傳統(tǒng)急劇衰落,為各種思想流派的競相表現(xiàn)和壯大普及騰出了空間?!爸芮刂T子之言,起于救時之急,百家異趣,皆務為治”,因此,他們的論爭就遠遠不只局限于思想領域,而直接指向現(xiàn)實政治。諸子游說各國的事實表明,他們不僅提出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張,并且力求其當下實現(xiàn),進一步說,提出就是為了實行——二者是一體兩面之事。在企圖以各自的主張影響現(xiàn)實政治的過程中,其他相異的觀點成為他們說服君主、實現(xiàn)己說的最大障礙,由此,克服異己學說也就變成他們論爭的首要任務。即便是那些看似與政治無干的學派(如名家),也會以其特有的的思考方式影響當時人們的趣味,從而干擾他們所認可的政治措施的實行,更毋論其他直接表白其政治主張的學說。因此,諸子之間的論爭(如儒墨之爭)大多可以視為一種權力之爭,但這首先不是對實際政治權力的爭奪,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對統(tǒng)治意識形態(tài)的爭奪。較之普通意義上的戰(zhàn)爭,諸子之間的論爭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其結果決不只作用于一時一事,而是關乎全局,直接影響前者的表現(xiàn)形態(tài)。
編輯推薦
《荀子的辯說》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