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德者 窄門

出版時間:2007-10-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法)紀(jì)德  頁數(shù):303  字?jǐn)?shù):353000  譯者:李玉民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自相矛盾的魅力  如果以時下最流行的記者采訪的方式,問紀(jì)德:“紀(jì)德先生,請問您最喜愛什么?最討厭什么?”  紀(jì)德很可能回答:“我最喜愛快樂,最討厭扼殺快樂的一切倫理道德?!薄 〔诲e,“快樂”是紀(jì)德作品中最亮麗的一個詞,幾乎成為他生活的真諦??鞓?、縱欲、生活、幸福、愛……這些在紀(jì)德筆下全是同義詞、主題詞,構(gòu)成紀(jì)德作品的鮮明的生命線?! 〖o(jì)德明確寫道:“人長出牙齒,能咬食咀嚼了,就應(yīng)當(dāng)?shù)浆F(xiàn)實生活中尋求食糧。勇敢點兒,赤條條地挺立起來,你只需要自身的汁液的沖騰和陽光的召喚,就能挺立地生長?!薄 ≡谏钪袑で笫臣Z,就是尋求快樂。紀(jì)德早年的散文詩作《人間食糧》,也就是追求快樂的宣言。后來發(fā)表的三部曲:《背德者》、《窄門》和《田園交響曲》,可以說是追求生活快樂和幸福的歷程?! 肀б磺心茏サ降臇|西,強(qiáng)烈的欲望賦予我們支配一切的權(quán)力。旅途上所見的山光水色、幼鳥的孵化、盛開的鮮花、赤身的牧童……無不體現(xiàn)我們的幸福,都是我們內(nèi)心春天的回聲。正是這種追求歡樂的奔放的熱情,吸引并激勵了幾代青年?! ∪欢?,《背德者》等三部曲,又可以說記錄了追求快樂和幸福的痛苦歷程?! ∫驗?,在人性被窒息的社會,快樂也是一種奢侈品。哪怕享受大自然的快樂,一不小心也會傷害你所愛并且愛你的人。《背德者》主人公米歇爾和妻子瑪絲琳游覽意大利,到羅馬時正值雪白的杏花盛開。米歇爾要把整個春意帶回飯店,他將客房布置成花海,不料妻子進(jìn)門一見,竟然失聲痛哭。強(qiáng)者自有強(qiáng)烈的快樂,而弱者適于文弱的快樂。瑪絲琳有一點點樂趣就要陶醉,容易受強(qiáng)烈快樂的傷害?! ∵€有更大的傷害,這就關(guān)系到倫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了?! ∶仔獱柹砩系挠坏┍l(fā),往往來不及分辨,也不愿分辨其好壞,先滿足了再說。因此他有些行為,如愛戀男童,就明顯違背倫理道德,他也就成了背德者?,斀z琳已經(jīng)知情,疾病又添心病,很快抑郁而終,葬身在異鄉(xiāng)?!  墩T》則是另一種情景。阿莉莎與表弟杰羅姆自小青梅竹馬,深深地相愛。不料母親同人私奔,她的心靈受了創(chuàng)傷,又想自己比表弟大兩歲,擔(dān)心紅顏衰老,便會失去杰羅姆的愛。與其將來有這種她絕難接受的結(jié)果,還不如不結(jié)婚,只保持純情相愛的關(guān)系。不過,在阿莉莎看來,唯有基督教所說的極樂至福,才能與塵世的歡樂相抗衡。于是,她愛得越深,就越同杰羅姆疏遠(yuǎn),相約在美德的峰巔相見,到上帝那里重聚。最后,她避開親人,在巴黎的一家療養(yǎng)院里孤獨地死去?! 〖o(jì)德筆下的《田園交響曲》,同樣是尋求生活快樂而釀成的悲劇。一名鄉(xiāng)村牧師收養(yǎng)了一個成為孤兒的盲女,不僅對她關(guān)心備至,還極力啟發(fā)她的心智,使她脫離蒙昧狀態(tài),領(lǐng)略她看不見的美妙的外界。牧師從慈悲之心出發(fā),一步步墜人情網(wǎng),給妻子兒女造成極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對現(xiàn)實。盲女錯把感激之情當(dāng)成愛情,可是她治好了雙眼才看清,她愛的是兒子雅克而不是父親。她也看清這種愛無異于犯罪,給一家人帶來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釆花之機(jī)失足落水……  了解了追求快樂的痛苦歷程,也就更容易理解紀(jì)德的這段話:“對人來說,快樂不僅是一種天生的需要,而且還是一種道德的義務(wù)。我早就覺得,快樂比憂傷更珍稀,更難得,也更美好。因此,我把自己的幸福當(dāng)成一種使命來承擔(dān),要向周圍傳播快樂。我認(rèn)為最有效和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本人作出表率,當(dāng)個幸福的人?!薄 倪@種表率的心中大量涌出的快樂,足以供所有人暢飲。這既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義務(wù)。作者一生的活動、一生的創(chuàng)作,似乎都旨在調(diào)解這兩者的關(guān)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諧。然而他一生的行為、一生的作品,卻更多地表現(xiàn)出兩者的矛盾和沖突。  紀(jì)德和他的作品總是扮演并變換著角色。他和他的作品絕不會確定為一種角色,哪怕是偉大的角色,并且一直演到終場。他和他的作品要扮演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善惡好壞,而只是組成相互對立體,在人生大舞臺上演出?!  侗车抡摺钒缪莘趴v的角色,《窄門》和《田園交響曲》則相繼扮演收斂的角色。然而,放中又有收,收中又有放,又各自成為復(fù)雜的活生生的角色。早年的作品《帕呂德》,是小說敘述方式的革新,被半個世紀(jì)之后的新小說派認(rèn)了宗。在《帕呂德》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意氣風(fēng)發(fā)、放恣張狂的紀(jì)德。他的最后一部小說《忒修斯》,則是他一生的總結(jié)。一篇是文字恣肆輕狂,一篇是文筆老到洗練,可以看作是紀(jì)德的一放一收,一始一終?!  独俗託w來》篇幅雖短,寓意很深,幾場對話充滿禪機(jī)。浪子回到父母身邊,并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為,而他鼓勵并幫助小弟離家出走,成為新的浪子,則另有深意。加繆在青年時看了紀(jì)德的《浪子歸來》,認(rèn)為盡善盡美,立即動手改編成劇本,由他執(zhí)導(dǎo)的勞工劇團(tuán)搬上舞臺演出。  變化與否定,貫穿紀(jì)德的一生。他說:“人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樣子,就想保持,總是處心積慮地像自己……比起反復(fù)無常來,我更討厭某種堅定不移的始終如一,更討厭要忠實于本身的某種意志,以及害怕自相矛盾的心理?!奔o(jì)德從不試圖維持自身的一致,維持已有的公認(rèn)的形象(如文壇王子)。他認(rèn)為,一個人正是通過自身的矛盾,才表現(xiàn)出坦誠,合此就難免陷入虛偽當(dāng)中?! ?yīng)當(dāng)指出,這種反復(fù)無常只是表面現(xiàn)象,其實正好應(yīng)和他那種深藏的連貫性,即一顆坦誠的心。有些人煞費苦心,一生都要扮演一個偉大的角色。紀(jì)德則不然,他一個思想能化出許多思想,忽然念及天使就扮演天使,忽然念及魔鬼就扮演魔鬼,即興演出傻劇、諷刺劇、悲劇和喜劇,還拉著觀眾一起演出。即使漏洞百出,有時甚至出丑,引起噓聲喝倒彩,也照樣演得有聲有色,落得個痛快,常常給人意外的驚喜,下得臺來還是那個充滿活力的紀(jì)德?! 〖o(jì)德喜愛快樂,但更喜歡變化。他一再強(qiáng)調(diào):“沒有進(jìn)步的狀態(tài),不管多么幸福我也不稀罕”;“沒有進(jìn)展的一種快樂,我嗤之以鼻”。在紀(jì)德看來,無論什么一經(jīng)固定,就喪失活力了。這就是為什么,紀(jì)德活到八十二歲,“直到最后一分鐘,他還是生龍活虎的”(莫洛亞語)?! ∵@正是紀(jì)德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內(nèi)容概要

《背德者》、《窄門》和《田園交響曲》,組成追求快樂和幸福的人生三部曲,同時也記錄了追求快樂和幸福的痛苦歷程??鞓繁葢n傷更值得珍惜,更難得,也更美好,尤其在人性被窒息的社會里。作品中的人物把自己的幸福當(dāng)做一種使命來承擔(dān),要向周圍傳播快樂,這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義務(wù)。紀(jì)德的小說似乎旨在調(diào)解這兩者的關(guān)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諧,然而更多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兩者的矛盾和沖突。

作者簡介

  紀(jì)德(1869—1951),法國作家。生于巴黎一個富有資產(chǎn)階級家庭。10歲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并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了他的叛逆性格。14歲時愛上舅父的女兒瑪?shù)氯R娜,1895年同瑪?shù)氯R娜結(jié)婚。1893—1895年,他兩次游歷北非,身心發(fā)生巨大變化。英國作家王爾德、道格拉斯玩世

書籍目錄

自相矛盾的魅力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曲浪子歸來帕呂德忒修斯名家評論紀(jì)德生平和創(chuàng)作年表

章節(jié)摘錄

  自相矛盾的魅力  如果以時下最流行的記者采訪的方式,問紀(jì)德:“紀(jì)德先生,請問您最喜愛什么?最討厭什么?”  紀(jì)德很可能回答:“我最喜愛快樂,最討厭扼殺快樂的一切倫理道德。”  不錯,“快樂”是紀(jì)德作品中最亮麗的一個詞,幾乎成為他生活的真諦。快樂、縱欲、生活、幸福、愛……這些在紀(jì)德筆下全是同義詞、主題詞,構(gòu)成紀(jì)德作品的鮮明的生命線。  紀(jì)德明確寫道:“人長出牙齒,能咬食咀嚼了,就應(yīng)當(dāng)?shù)浆F(xiàn)實生活中尋求食糧。勇敢點兒,赤條條地挺立起來,你只需要自身的汁液的沖騰和陽光的召喚,就能挺立地生長?!薄 ≡谏钪袑で笫臣Z,就是尋求快樂。紀(jì)德早年的散文詩作《人間食糧》,也就是追求快樂的宣言。后來發(fā)表的三部曲:《背德者》、《窄門》和《田園交響曲》,可以說是追求生活快樂和幸福的歷程。  擁抱一切能抓到的東西,強(qiáng)烈的欲望賦予我們支配一切的權(quán)力。旅途上所見的山光水色、幼鳥的孵化、盛開的鮮花、赤身的牧童……無不體現(xiàn)我們的幸福,都是我們內(nèi)心春天的回聲。正是這種追求歡樂的奔放的熱情,吸引并激勵了幾代青年?! ∪欢?,《背德者》等三部曲,又可以說記錄了追求快樂和幸福的痛苦歷程。  因為,在人性被窒息的社會,快樂也是一種奢侈品。哪怕享受大自然的快樂,一不小心也會傷害你所愛并且愛你的人?!侗车抡摺分魅斯仔獱柡推拮蝇斀z琳游覽意大利,到羅馬時正值雪白的杏花盛開。米歇爾要把整個春意帶回飯店,他將客房布置成花海,不料妻子進(jìn)門一見,竟然失聲痛哭。強(qiáng)者自有強(qiáng)烈的快樂,而弱者適于文弱的快樂?,斀z琳有一點點樂趣就要陶醉,容易受強(qiáng)烈快樂的傷害?! ∵€有更大的傷害,這就關(guān)系到倫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了?! ∶仔獱柹砩系挠坏┍l(fā),往往來不及分辨,也不愿分辨其好壞,先滿足了再說。因此他有些行為,如愛戀男童,就明顯違背倫理道德,他也就成了背德者。瑪絲琳已經(jīng)知情,疾病又添心病,很快抑郁而終,葬身在異鄉(xiāng)?!  墩T》則是另一種情景。阿莉莎與表弟杰羅姆自小青梅竹馬,深深地相愛。不料母親同人私奔,她的心靈受了創(chuàng)傷,又想自己比表弟大兩歲,擔(dān)心紅顏衰老,便會失去杰羅姆的愛。與其將來有這種她絕難接受的結(jié)果,還不如不結(jié)婚,只保持純情相愛的關(guān)系。不過,在阿莉莎看來,唯有基督教所說的極樂至福,才能與塵世的歡樂相抗衡。于是,她愛得越深,就越同杰羅姆疏遠(yuǎn),相約在美德的峰巔相見,到上帝那里重聚。最后,她避開親人,在巴黎的一家療養(yǎng)院里孤獨地死去。  紀(jì)德筆下的《田園交響曲》,同樣是尋求生活快樂而釀成的悲劇。一名鄉(xiāng)村牧師收養(yǎng)了一個成為孤兒的盲女,不僅對她關(guān)心備至,還極力啟發(fā)她的心智,使她脫離蒙昧狀態(tài),領(lǐng)略她看不見的美妙的外界。牧師從慈悲之心出發(fā),一步步墜人情網(wǎng),給妻子兒女造成極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對現(xiàn)實。盲女錯把感激之情當(dāng)成愛情,可是她治好了雙眼才看清,她愛的是兒子雅克而不是父親。她也看清這種愛無異于犯罪,給一家人帶來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釆花之機(jī)失足落水……  了解了追求快樂的痛苦歷程,也就更容易理解紀(jì)德的這段話:“對人來說,快樂不僅是一種天生的需要,而且還是一種道德的義務(wù)。我早就覺得,快樂比憂傷更珍稀,更難得,也更美好。因此,我把自己的幸福當(dāng)成一種使命來承擔(dān),要向周圍傳播快樂。我認(rèn)為最有效和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本人作出表率,當(dāng)個幸福的人?!薄 倪@種表率的心中大量涌出的快樂,足以供所有人暢飲。這既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義務(wù)。作者一生的活動、一生的創(chuàng)作,似乎都旨在調(diào)解這兩者的關(guān)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諧。然而他一生的行為、一生的作品,卻更多地表現(xiàn)出兩者的矛盾和沖突?! 〖o(jì)德和他的作品總是扮演并變換著角色。他和他的作品絕不會確定為一種角色,哪怕是偉大的角色,并且一直演到終場。他和他的作品要扮演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善惡好壞,而只是組成相互對立體,在人生大舞臺上演出?!  侗车抡摺钒缪莘趴v的角色,《窄門》和《田園交響曲》則相繼扮演收斂的角色。然而,放中又有收,收中又有放,又各自成為復(fù)雜的活生生的角色。早年的作品《帕呂德》,是小說敘述方式的革新,被半個世紀(jì)之后的新小說派認(rèn)了宗。在《帕呂德》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意氣風(fēng)發(fā)、放恣張狂的紀(jì)德。他的最后一部小說《忒修斯》,則是他一生的總結(jié)。一篇是文字恣肆輕狂,一篇是文筆老到洗練,可以看作是紀(jì)德的一放一收,一始一終?!  独俗託w來》篇幅雖短,寓意很深,幾場對話充滿禪機(jī)。浪子回到父母身邊,并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為,而他鼓勵并幫助小弟離家出走,成為新的浪子,則另有深意。加繆在青年時看了紀(jì)德的《浪子歸來》,認(rèn)為盡善盡美,立即動手改編成劇本,由他執(zhí)導(dǎo)的勞工劇團(tuán)搬上舞臺演出?! ∽兓c否定,貫穿紀(jì)德的一生。他說:“人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樣子,就想保持,總是處心積慮地像自己……比起反復(fù)無常來,我更討厭某種堅定不移的始終如一,更討厭要忠實于本身的某種意志,以及害怕自相矛盾的心理?!奔o(jì)德從不試圖維持自身的一致,維持已有的公認(rèn)的形象(如文壇王子)。他認(rèn)為,一個人正是通過自身的矛盾,才表現(xiàn)出坦誠,合此就難免陷入虛偽當(dāng)中?! ?yīng)當(dāng)指出,這種反復(fù)無常只是表面現(xiàn)象,其實正好應(yīng)和他那種深藏的連貫性,即一顆坦誠的心。有些人煞費苦心,一生都要扮演一個偉大的角色。紀(jì)德則不然,他一個思想能化出許多思想,忽然念及天使就扮演天使,忽然念及魔鬼就扮演魔鬼,即興演出傻劇、諷刺劇、悲劇和喜劇,還拉著觀眾一起演出。即使漏洞百出,有時甚至出丑,引起噓聲喝倒彩,也照樣演得有聲有色,落得個痛快,常常給人意外的驚喜,下得臺來還是那個充滿活力的紀(jì)德?! 〖o(jì)德喜愛快樂,但更喜歡變化。他一再強(qiáng)調(diào):“沒有進(jìn)步的狀態(tài),不管多么幸福我也不稀罕”;“沒有進(jìn)展的一種快樂,我嗤之以鼻”。在紀(jì)德看來,無論什么一經(jīng)固定,就喪失活力了。這就是為什么,紀(jì)德活到八十二歲,“直到最后一分鐘,他還是生龍活虎的”(莫洛亞語)?! ∵@正是紀(jì)德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編輯推薦

  《背德者·窄門》作者紀(jì)德的小說似乎旨在調(diào)解這兩者的關(guān)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諧,然而更多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兩者的矛盾和沖突。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背德者 窄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2條)

 
 

  •   同樣是為了追求快樂和幸福,《背德者》中米歇爾的背德的放縱,《窄門》中阿麗莎的禁錮的收斂,一放一收,竟是完全不同的兩面。紀(jì)德,值得一讀……
  •   有點自虐。。。清教徒樣子愛就愛唄
  •     看完《背德者》,《窄門》還沒看,但有些感想不吐不快。在讀《背德者》的有些時候我仿佛回到了讀《馬丁伊登》的時候,紀(jì)德說寫這本書有評判個人主義的意圖 ,不巧杰克倫敦自己也這么說,兩本書的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請忽略同性戀這個因素,在米歇爾恢復(fù)了健康之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對生命本身的熱愛,對自然生活的推崇,可是他發(fā)現(xiàn)所有的人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大家都談?wù)撋钪械氖录?,但絕口不提那些事件的原因......他們生活,徒有生活的樣子,卻不知道自己在生活”,由此他想要真相,他不想要文化,禮儀,道德的束縛,梅納爾克讓他加速的承認(rèn)了這一點,這個“總把不再存在和從未有過兩種情況混為一談”的人居高臨下似又有一絲酸味的要米歇爾抓住他那“平靜的幸?!保貞浛偸亲屓丝鄲?,所以梅納爾克與過去斷絕聯(lián)系并且獨身一人,他想要的是真正的生活,他心目中真正的生活,米歇爾可不能這么干,他可是有家室的人,可他對著接受不了自己嶄新思想的妻子感到氣惱,束縛,愧疚,憐憫,這使他成為不了梅納爾克,思想的轉(zhuǎn)變和現(xiàn)實的矛盾便奠定了他之后的格局,可是在瑪絲琳死后他還是沒能從沉淪中走出,照理說來他已完全自由,且不表他因為自私加速了瑪絲琳的死亡,只要想想馬丁最后的結(jié)局便可以知道 ,馬丁之前對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有過幻想,當(dāng)這幻想破滅后他卻無法再繼續(xù)做尼采所說的“太陽”,生活中不再有值得自己追求的了,不,不是愛情,不,也不是事業(yè),在人生大獲成功之時選擇了自殺,用加繆的話來說“自殺,便是承認(rèn)自己被生活超越或是根本不理解生活”,似乎個人主義的最后總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沒有依托,通過自己來救贖自己,對于這個問題米歇爾找不到答案,我也找不到,讓我這個個人主義者蒼白的為自己辯解吧,我總以為,人要自救之后才能救他人,也就是說在自身得救之前我還會繼續(xù)沿著個人主義這條路走下去,別給我談社會,我煩著呢。
  •     看完窄門,我覺得自己像是被關(guān)在了一個黑暗狹小的房間里邊,這個房間位于一個巨大的城堡一樣的房子之中,門沒有關(guān),只是虛掩著,但是門外面依舊是狹窄的路,狹窄的房間,就像是無盡的樣子,這樣的話出去又有什么意義。
      
      阿莉莎同樣把自己關(guān)在這樣的一個房間內(nèi),一個沒有上鎖的房間。她由著她自己的思想,信仰,精神將自己困住,折磨著自己,折磨著杰羅姆。
      
      “除非是上帝,任何東西都無法使我的期望得到滿足?!迸了箍柸缙缭V的話語,在病重的她聽到的時候,竟是又一場自責(zé)的開端。向著上帝而去,是她一生的信仰,而且,除了上帝,她覺得自己應(yīng)該不期望其他任何東西,然而,阿莉莎對杰羅姆的愛情又使得她一心一意的渴求著杰羅姆??墒?,她不愿意承認(rèn)。
      
      她覺得愛情最好的樣子應(yīng)該是自己不能意識到愛情的發(fā)生,愛人也不知道自己愛著他,但是愛情就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在那里,她和愛人也在享受著相愛的歡愉。她渴望著愛情,但是她腦中根深蒂固的福音書在訴說著寬敞大道的罪惡。相愛的人兒通過婚姻結(jié)合在一起難道不就正是那“寬敞的門和寬廣的路”么。
      
      最初的阿莉莎還是在享受著和杰羅姆的愛情,在發(fā)現(xiàn)朱麗葉也愛著杰羅姆之前。但是,是否在那個時候,阿莉莎就有了那個想要當(dāng)小阿莉莎的教母的愿望呢?
      
      朱麗葉也曾是阿莉莎的摯友,從她愿意讓朱麗葉在她和杰羅姆之間傳話就可以看出來。朱麗葉也同樣是一位優(yōu)秀的女士,喜歡詩歌,音樂和書。朱麗葉一直在兩人的身邊,阿莉莎也喜歡朱麗葉吧,才會在朱麗葉放棄了音樂與詩歌之后感到痛苦。當(dāng)初也跟自己一樣的人,在選擇了寬廣的路之后變成了另一個樣子。朱麗葉變得幸福了,但是完全不是自己所希望的那樣,不是自己心目中幸福的樣子。
      
      這種痛苦,并不僅僅在于自己的犧牲變得毫無意義。同時也在于,朱麗葉將絕望的愛情從自己心中拋棄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了另外一種幸福。朱麗葉的變化,在阿莉莎的心中,恐怕讓她更加的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了吧。
      
      從開始,杰羅姆雖然表現(xiàn)得像一個虔誠的教徒,但是他并沒有像阿莉莎一樣,把上帝作為自己的唯一。兩個人的愛情觀,從一開始就不一樣。杰羅姆像所有的在愛情中的人一樣,被戀人的言語所困住,無比的崇拜者盲目的相信著愛人所說的一切。阿莉莎在他的心中過于美好,以至于他都無法發(fā)現(xiàn)阿莉莎的過錯,從而讓這過錯釀成了苦果。
  •     看完序言之后,我得到的結(jié)論是,米歇爾應(yīng)該是個放縱后幡然醒悟的人吧。然而,看完整本書,我卻迷惑了。
      
      背德者米歇爾,在看完他的故事之后,我完全不想去譴責(zé)他。不認(rèn)為他是一個犯下多大的罪而承擔(dān)起了“背德者”這個名號的人。
      
      他在生病之后看見了健康的人的好處,覺得他們充滿了生機(jī)與美,田野,勞作的人,他重又開始熱愛生活了。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勇敢積極的同自己的疾病斗爭,并且致力于將自己的身體變得更有健康之美。那個時候他什么都沒想,僅僅是被自己內(nèi)心的向往所牽引。并且在這個過程之中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被教育文明宗教所埋沒的原本的人,這本該是一曲生命的贊歌。
      
      完全的擺脫了病癥的米歇爾回到了世俗之中,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嶄新的人了,而這樣嶄新的自己到底是怎么樣子的,是不可預(yù)測且必須被自己所了解的。他去到社會之中,卻愈發(fā)的厭惡這個相似的世界,找到了同樣的人,也更加的迷惑自身。
      
      然而,妻子也病了,居然是跟自己同樣的病。他帶著她出去走,四處旅行,就像當(dāng)初的自己一樣。甚至最后帶著病重的妻子來到了自己開始變化的地方。他在內(nèi)心里邊是在期待著妻子能夠像自己一樣變化,靠自己救活自己吧。
      
      米歇爾對待自己的妻子是有感情的。有過最好的一晚,最初的他對著妻子從掩飾自己的變化,但是其后也會向其訴說著自己的思想。然而,妻子無疑嫁給的人和愛著的人都是變化之前的那個米歇爾,在精神上趨同的人也是之前那個米歇爾,即使之前的那個米歇爾從未好好的用探求的目光看過妻子。
      
      然而,他們也互不了解,渴求安定的馬絲琳在最后病重的時候還被米歇爾帶著四處奔波,探求自我。從尋找念珠到最后不斷丟掉念珠,可憐的馬絲琳終于絕望了嗎?
      
      一個迷茫而喜歡獨處的丈夫,一個堅韌而慣于隱忍的妻子。一個不安分,一個渴求安定。一個堅信自我,一個堅持信仰。兩個人經(jīng)歷同樣的疾病,一個得到新生,一個得到死亡。而這個的死亡,也讓那個得到新生而四處探求的人的探求最后終于停止了。
      
      最后,對于這本書的序言,表示一下對柳先生關(guān)于同性戀的表述的憤慨之情。
  •      這本小說在1902年寫成,而在十九世紀(jì)九十年代,紀(jì)德本人在北非度蜜月時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向。
       故紀(jì)德對米歇爾的態(tài)度是復(fù)雜的,他在序言部分強(qiáng)調(diào)這部小說既非控訴也非道歉,而是對文化趨向的分析。他說,米歇爾的故事并不特殊,它只是一個例子,用來詮釋人們普遍關(guān)注的事物。
       作為文化趨向分析,紀(jì)德近乎先知地預(yù)言了二十世紀(jì)的道德革命和性革命。米歇爾崇拜健康的身體,同時也和尼采一樣蔑視弱小者。再次回到北非時,他對曾經(jīng)迷戀過的小男孩們大失所望,他們長大后失去了兒童時的純真,卻成了習(xí)俗下的順民。他想:“榮耀體面的工作把人們變得多么愚蠢!”這多少讓我想起了閏土長大后與迅哥兒見面時的尷尬。這話就像維特根斯坦從軍隊回國后對常規(guī)的蔑視。他們都認(rèn)為大多數(shù)人在道德上都患有陌生環(huán)境恐懼癥,不論他們嘴上說自己多么渴望自由,其實內(nèi)心恐懼掙脫控制和束縛。
       米歇爾的經(jīng)歷在某些方面與維特根斯坦如此相似,他們都在接近死亡后獲得某種意義上靈魂的新生,回到原本熟悉的環(huán)境后,開始了決絕甚至冷酷的自我改變。就在米歇爾和另一個男人過夜的當(dāng)晚,(他回國后已經(jīng)公然表現(xiàn)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瑪斯琳流產(chǎn)了。從那以后,她身體每況愈下。小說的結(jié)尾,臨死的瑪斯琳扔掉米歇爾塞她手里的念珠,似乎暗示她像他一樣,最終改變了信仰。
       紀(jì)德在序言中就暗示,我們在小說結(jié)尾時對米歇爾可能反感和厭惡。小說以米歇爾作為敘述者和觀察者,故在他意識到生活其實是一種感官享受時,小說的文字也極力描繪各種美景。非洲的陽光,像發(fā)光的流體;拉維羅的寧檬果園;諾曼底的蘋果園……我們自然而然的跟隨米歇爾一同沉浸于熾烈奔放的生活中,扯脫庸常生活的無聊和單調(diào)。這種描述的成功之處在于文字將思想和感情完美的結(jié)合,而我們則無法確定究竟該傾向于自己復(fù)雜本性中的哪一部分。
      
  •     戲言:
     ?。?,誰要是和這位道德豐富的姑娘談戀愛,誰上輩子可能真是缺了大德了。
      2,愛情終歸是樸素的人類情感,你可以崇高的對待,但若是你非得把它神華然后崇拜,那你就活該吮吸它被風(fēng)干后的苦果。
     ?。?,信仰者,尤其是文藝復(fù)興之前的信仰者,心理固然能夠平靜,可終歸是思維與人性受鉗制的犯人。所以當(dāng)現(xiàn)在人們又過分夸大信仰的力量,我們還是要先設(shè)一個限的。
  •     窄門的高潮、揭秘的篇章是最后一章阿莉莎的日記。殘缺不全的日記解釋了填補(bǔ)了之前敘述者杰羅姆困惑不已、阿莉莎讓人難以理解的舉動和說話。從整體結(jié)構(gòu)而言,窄門是古典的,不管是敘述者不斷強(qiáng)調(diào)的故事真實性,還是從鋪陳到高潮的循序漸進(jìn)。阿莉莎的日記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揭露了她的愛情觀。一些讀者覺得阿莉莎做作虛偽,另一些覺得她作踐自己自討苦吃。下如此判斷是武斷的。更有甚者以為這是對宗教的批判。我不確定這是否紀(jì)德的原意。至少,這類解讀并沒有穩(wěn)固的基礎(chǔ)。
      
      窄門是愛情和上帝的對決。讀者可以毫無異議的達(dá)成共識,杰羅姆和阿莉莎是彼此相愛的。阿莉莎的形象從開始的令人著迷到后來的令人迷惑,源自她獨特的愛情觀。相比妹妹朱麗葉的活潑急躁,阿莉莎總是顯得嫻靜優(yōu)雅,這和她虔誠的信仰息息相關(guān)。杰羅姆為了得美人芳心,也變得越來越虔誠,可以說是以接近上帝來接近阿莉莎。阿莉莎意識到這點,并且希望杰羅姆能夠更接近上帝。然而,入天堂的路很窄,根本容不下兩個人并肩同行。阿莉莎深愛著杰羅姆,但是她的愛并不能以更親密的肉體接觸或婚姻這種社會體制來衡量。阿莉莎的愛和美德緊密聯(lián)系,而美德的唯一判準(zhǔn)來自上帝。杰羅姆和許多平凡人一樣,以為愛情的升華就是兩人生命的結(jié)合,一起共同生活組織家庭。在阿莉莎眼中,這是與愛情與上帝背道而馳的。她要杰羅姆不再愛她,是要杰羅姆斷此欲念,因為讓杰羅姆繼續(xù)愛她就是讓他違背上帝。只有讓杰羅姆不再愛她,才能成全她對杰羅姆的愛,也能成全杰羅姆對上帝的愛。如果真正的愛情只能在對上帝的愛之中方能顯現(xiàn),那么拒絕杰羅姆的愛是讓他們實現(xiàn)愛情的唯一手段?;蛟S可以由此推斷,阿莉莎是宗教的狂熱分子;阿莉莎和杰羅姆的愛情折損是對基督教的批判。但是,別忘了,阿莉莎在日記和信中解釋了不能和杰羅姆相愛的理由,同時也期盼杰羅姆能夠找到另一半結(jié)婚生子。這一段表面矛盾的部分表明就算杰羅姆另結(jié)新歡也不會損害他們崇高的愛情。阿莉莎深信,他們的愛情在另一個世界將會修成正果。阿莉莎與眾不同的愛情觀難免令人側(cè)目,卻不足以構(gòu)成所謂的對基督教的批判。
      
      從窄門看米歇爾,就知道他何以是背德者。只有廁身上帝才能完善美德。米歇爾從惡疾纏身到逐漸痊愈,不僅是身體越來越能感知外在世界,精神上也越來越世俗,慢慢會欣賞妻子以外其他人的美。米歇爾痊愈后對瑪絲琳疼愛有加,也開始嘗試頻繁的房事以補(bǔ)償過去的冷落。然而米歇爾的興趣不限于妻子,也在其他的少男童男身上。拋開一般的性取向的道德爭議,米歇爾的背德之處其實在于更健康的身體,以及由此觸發(fā)的更敏銳的感官接觸。這也是論者稱道的肉體之解放打開了精神之枷鎖。
      
      相比窄門追本溯源逆流而上不斷探查阿莉莎神秘的孤絕的上帝之愛,背德者抽絲剝繭順流而下層層揭開米歇爾同樣神秘卻更為廣泛的世俗之愛。紀(jì)德在世人面前展示的窄門之愛和背德之愛,在愈加世俗的今天依然不失爭議的價值。
      
  •     遲鈍如我,直至今日才真正認(rèn)識你。
      
      在那動蕩的年代里,你飽受人們爭議。幸而我并不用眼見那些責(zé)難,可以安靜地閱讀你的作品,不受任何干擾。
      
      你真摯而勇敢地,將你的整個世界融解在了你的創(chuàng)作中。對妻子的愛與歉疚,對同性之愛的追求與自律,對人生快樂的解構(gòu)與重塑,種種矛盾都在你筆下綻放,染出令人窒息的美。你有一座大花園,它始終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在你的作品中,你清楚地知曉每一種植物的特性,卻又因為想要了解地更透徹,反而迷失了自我。還好,你守著花園的大門,即便你走不出迷宮,你始終是你自己。
      
      在矛盾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人們早早地就懂得孤獨的意義,你也不例外。強(qiáng)烈地渴望愛與被愛,從而使自己從困境中得以解脫。弱小的個體,悲傷的淚水,敏感的內(nèi)心,這些無一不引誘著你去愛。愛上升到的高度,使性別和肉體都來得那么微不足道。我深深懂得這種情感。它存在于兩個內(nèi)心互通的人之間,超越一切界限,不愿歸落于世俗。
      
      可是世人怎么能夠了解。你只能擴(kuò)大愛的力量。你長途旅行,試圖將人類從枷鎖中解救出來,去追求最純粹的快樂。然而看到的越多,失望也就越大。你并沒有放棄希望,繼續(xù)上路找尋。
      
      山谷的霧氣,我也一直愛戀著,在夢中,每日每夜。若是你在雨夜聽到了寂寞的歌聲,那歌必定也曾被我哼唱。當(dāng)你在溪邊漫步,溪水浸濕了褲腳,我能夠感受這潮濕曖昧的滋味。
      
      原諒我遲到多年。謹(jǐn)此致以我強(qiáng)烈的愛。
  •     紀(jì)德的作品在1947年,“以對真理的大無畏的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表現(xiàn)了人類的問題和處境”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他在1951年2月19日去世,次年天主教就將他的作品列入禁書?!侗车抡摺泛推浜蟮摹墩T》等,都在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上的進(jìn)退兩難的困境。一方面是道德的約束、另一方面是人性的本源,違背了道德將受到外界甚至內(nèi)心的譴責(zé),而違背了自己的心卻使生存的意義出現(xiàn)了危機(jī),對生命的崇高產(chǎn)生懷疑,這就是自相矛盾的,就如紀(jì)德自己所說:“人長出牙齒,能咬食咀嚼了,就應(yīng)當(dāng)?shù)浆F(xiàn)實生活中尋求食糧。勇敢點啊,赤條條地挺立起來,你只需要自身的汁液的沖騰和陽光的召喚,就能挺立的生長”??梢?,紀(jì)德支持后者,追求人性單純快樂,拒絕一切扼殺快樂的倫理道德。當(dāng)然,他的觀點我不是完全的贊同,世界如果變成一個享樂主義的世界,而拒絕一切道德,那人也將失去人的“高等動物”的美譽(yù),但書確實也很好看,李玉民翻譯也不錯,挺上口而不失法國文學(xué)的特點。這對我來說也算是指向矛盾的吧.....
  •     一面想著生活的快樂,自己的自由;另一面心里又有許多顧慮,不舍。。。。幸福就在那份寧靜中,寧靜里的渴望。。從麻木的忙碌到心里長出觸角,開始喜歡生活的一切,愛上了傾聽他人的故事,能去理解所有,。。熱愛上了生活。然而生活有好多選擇,可以放棄選擇,即便選擇也卻只能擇其一。。。。這才是我們要熱愛珍視生活的理由
  •     看過文學(xué)少女才來看這本書。
      許多人都把窄門當(dāng)做一個宗教與愛情的故事,但我以為宗教在書中只是一個理由,一個借口。
      看完這個,我久久無法看下下一個故事。
      死亡,真的可以拉近生前分離的人吧……
      正是因為深愛,所以更加逃離。
      印象中的、不變的人們,過去總是美麗的。
  •     ----通向上帝之門的路太窄,不容兩人同時通過,唯有拋棄愛情,拋棄生命,才能最終實現(xiàn)宗教意義上的最高快樂。
       幾個月前,翻開了《窄門》,是因為紀(jì)德,因為那部曾經(jīng)給我?guī)砭薮笮撵`觸動的《田園交響樂》,直到昨天才把它讀完,彌漫在作品中的絕望的氣息始揮之不去。當(dāng)我用筆記下那最后一句話:“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幸福,心靈有比幸福更高的追求,是圣潔?!蔽抑?,是該為它寫點什么了,然而,這一切卻無從用對與錯來介定。探詢生之意義在追求個人幸福面前,堅守前者,保持靈魂的高尚就注定要拋棄后者。
       回到故事中來,《窄門》是他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訴說了一段無望的愛情,橫亙在男女主人公之間的不是別的,竟然是上帝。在女主人公阿莉莎看來,惟有基督教所說的極樂至福,才能與塵世的歡樂相抗衡。于是,她愛得越深,就越同杰羅姆疏遠(yuǎn),相約在美德的峰巔相見,到上帝那里重聚。最后,她避開親人,在巴黎的一家療養(yǎng)院里孤獨地死去。這種愛情也許不能被大多數(shù)人所理解,也許和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紀(jì)德出生于一個加爾文教派氣氛濃郁的家庭,這部小說可以讀解作他對早年接受的宗教教育的一次反動,人性的窒息和人性的迷惘一樣是不道德的。
       阿莉莎要當(dāng)一個追尋上帝的朝圣者,但是奢望這條艱辛的朝圣之路有熱羅姆精神上愛的支撐,這個朝圣者明白她將注定孤獨,最終帶著一顆孤獨的靈魂去上帝那里繼續(xù)尋找她永遠(yuǎn)失去的“幸?!薄?br />    “一切可能成為崇高的東西,如果沉湎在幸福中,會變得多么狹隘?!边@是主人公一生的價值取向,“你們要努力進(jìn)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jìn)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蔽覀円ㄏ蛴郎?,所以我們要走窄門,從她樹立精神信仰的那一刻起,就播下了一顆苦難的種子,這一生注定孤獨。因為所追求的圣潔是不容任何東西并立的,塵世的愛情固然美好,又豈能和這種巨大的精神信念相比。
       “熱愛上帝的心靈走上美德之路,并不是圖回報,而是出于高尚的本性?!币蜓@條邏輯,我越來越陷入了迷惑,即便沒有皈依宗教,我們的心靈也始終保持著圣潔,一旦用高尚禁錮自己的靈魂,就必須離世俗的愛情越來越遠(yuǎn)?!疤炖砣擞?,不容并立。”
       我最愛的那部法國影片《兩小無猜》,男女主人公從小就在玩一種叫“敢不敢”的游戲,當(dāng)一個人問另一個人“敢不敢”的時候,另一個人必須說“敢”,這就是游戲的規(guī)則。小男孩于連和小女孩蘇菲的相遇即開始于這樣一場孩童的鬧劇,一個精美的鐵盒子就是他們游戲的見證。說臟話,擾亂課堂,在校長室小便,內(nèi)衣外穿……一個游戲兩人一玩十多年,他們什么都敢,除了承認(rèn)彼此相愛。蘇菲提議兩人分別十年,挑戰(zhàn)的內(nèi)容是于連敢不敢傷害蘇菲。恍惚十年逝去,于連找到蘇菲,為了游戲的進(jìn)行他決定另娶她人,邀請?zhí)K菲做伴娘。受到傷害的蘇菲在于連的婚禮上拋出鐵盒子“你敢悔婚么?”原本最最親密的朋友相互傷害最深。同樣心痛的兩個人相約再次分別十年。十年里,于連擁有了一切,家庭、事業(yè)、朋友,只是沒了蘇菲宛如沒了心,原來喪失激情的生活這般索然無味。十年過后,水泥地下凝固了的兩個人的愛情,他們在高高的鋼筋籠底緊緊擁吻著,看著水泥澆鑄下來他們的身體被水泥淹沒,他們在擁抱中窒息、宣告著、所有的游戲結(jié)束了,以后,再沒有改變、沒有背叛、沒有任何的阻隔,只留下兩個......
       橫亙在人之間的“墻”究竟是什么,阻隔靈魂相交的枷鎖又是什么?宗教不能幫我們解決這一問題,也許它將成為永生永世的難題長存下去。只是,我們選擇了,終將不后悔。
       小說的結(jié)果是杰羅姆一直未娶,“我若是娶了另一個女人,就只能假裝愛人家?!?br />    一種毫無希望的愛情,也能長久地保存在心中,而生活之風(fēng)每天從上面吹過,卻不會吹滅它。
      
      
  •     我不幸很受理查德的敬重,因此之故,我什么也不敢做了。一種敬重,只要不能停止珍視,就不容易擺脫。
       ----《帕呂德》
      
      比起狗我更喜歡貓。并不是不喜歡狗,而是怕自己被喜歡被信任被期待。小時候暑假住在親戚家,樣了一條大狗,我很喜歡,每次吃飯,都偷偷拿自己碗里的肉去喂它。后來我回家的時候,狗狗一路追出來,跟著車子跑,我看著心疼,可是它就是不肯回去,跑了很遠(yuǎn)很遠(yuǎn),直到追不上了。后來我就很怕和狗相處,我總是盡量避開它們的眼神,我總是盡量不對它們好,不去招惹它們。因為我知道,我負(fù)擔(dān)不起它們的感情,那太沉重,我怕辜負(fù),我怕它們把我想得太好了而有一天它們會發(fā)現(xiàn)我不是那么好的人,我怕它們失望。
      
      人也是如此,男的,女的,長輩,小輩,學(xué)生,同學(xué),朋友。我不喜歡和喜歡我的人在一起,那并不是因為我不喜歡他們,而是因為,我不能停止珍視他們對我的喜歡,我怕他們不喜歡我,所以我便什么都不敢做了。
      
      人不識因為了解才喜歡另一個人的,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不了解。
      他們喜歡我,但并不了解我。他們用自己的判斷來斷定我是那么一個讓他們喜歡的人,所以我就被喜歡了。所以當(dāng)他們告訴我,我是那樣一個人時,我就不的不做出那樣的樣子。
      媽媽說,你是乖孩子。
      于是我不敢做壞事,不敢欺負(fù)同學(xué),不敢說謊。
      老師說,你是聰明的孩子。
      于是我不敢考砸了,不敢背不出書。
      學(xué)生說,你是對我們最好的老師。
      于是我不敢發(fā)火不敢翻臉。
      朋友說,你是可靠的人。
      于是我不敢不遵守諾言不敢輕易拒絕。
      男朋友說,你是溫柔的女孩。
      于是我不敢使性子不敢有怨言。
      
      哦,可是,可是我不喜歡這樣不喜歡這樣不自由這樣累。所以我逃避,所以我躲起來。所以我不喜歡和喜歡我的人在一起。
      
      
      
  •     以前不知道為什么這兩個小說會被放在一起,看了以后猜想是一個刻意的安排。
      背德者 和 窄門 正好是一個對立。前者是對道德的背叛,是幸福的;后者是對道德的堅守,是不幸的。
      當(dāng)然,還是不明白,小說里面的道德指的什么呢,是神?是傳統(tǒng)?是經(jīng)驗?還是什么?
  •      書的序是“自相矛盾的魅力”。紀(jì)德是一個極端的人??鞓贰⒖v欲、生活、幸福、愛,這是明朗的主線,可在主線下無不深刻地透露著“約束”。
       《背德者》是成名作,強(qiáng)大的快樂摧毀了弱小的快樂。但我覺得更多的是道德之下的約束。不過對這部作品不太感興趣。
       《窄門》說是約束,為了圣潔的信仰而壓抑自己。我覺得這一半是對阿莉莎的誤讀。阿莉莎對神的信仰源自于對杰羅姆的愛。這種愛是崇高的,不是世俗的。對神的忠一只是一個借口。她是對柏拉圖式的愛情忠一,我們可以有共同的理想,興趣,然后我們共同到達(dá)那道窄門,誰也不應(yīng)放棄,不應(yīng)受愛情肉欲誘惑,不應(yīng)低到塵埃里。以愛的名義追逐至高的精神,沒有終點,沒有歸宿。那是一種對精神的追求。在愛情或信仰的名譽(yù)下共同成長。通過了那道窄門只能有一個目的地:死亡。
       《田園交響曲》的結(jié)尾是盲女復(fù)明,可是也死去了。同樣是受道德的自我譴責(zé)。
       不過,吸引我的不是《背德者》的放縱與《窄門》、《田園交響曲》的收斂,而是后面的《帕呂德》,我仿似再次遇見了《局外人》的感覺。
       《帕呂德》,很少人注意這部小說。序里面說《帕呂德》是小說敘述方式的革新,被半個世紀(jì)之后的新小說派認(rèn)了宗??赡軘⑹龇绞絾栴},使故事有點支離破碎,但正是這種“我”自身與“故事”相交錯的方式,使得小說更容易讓作者的思想隨處游走?!拔摇闭f的,生活的,與我寫的,我希望別人看到的,希望別人注意到的,相互交錯,耐人尋味。
       首先關(guān)于“我說的”。開頭安琪兒要我朗誦我的小說《帕呂德》,我朗誦的是一個乏味的東西,令人厭倦,平凡到不值一談。對著不懂的人朗誦,就像牛嚼牡丹。讓我想起某天看到過一個句子:“你讓我對著電腦念詩,我怎么念?”同樣道理,當(dāng)安琪兒為了尋找有什么一絲的吸引人的樂趣而慫恿“我”連筆記也念出來的時候,最終還是一無所獲。作罷。
       你不知道《帕呂德》寫的就是你的生活嗎?你不知道《帕呂德》里面的快樂與樂趣都是你平時生活的映射嗎?一種安之若素的生活,如果你對《帕呂德》感到乏味,為什么你沒有察覺你每天都以同樣的生活方式生活?反而你覺蒂提爾無聊而你的生活很有趣?
       “我”急著傾述的對象是理查德,我的摯友。我認(rèn)為他是唯一一個懂得我的人,但他懂得,卻不是可傾述的對象。因為當(dāng)“我”正想跟他討論時,我又看到了他的生活,同樣為瑣碎的生活而煩惱,我想他也對《帕呂德》也毫不感興趣,他的詢問只是一種朋友間客套的尊重。這時,“我說”成了一個即時的自我矛盾,一面應(yīng)答著查理德,一方面心里自己想:“不,我絕不能對他談《帕呂德》……”一方面是對理查德的憐憫,一方面是我不愿敘述。
       “我生活的”與“我表達(dá)的”完全相反。我不斷渴求自由,出門,我的“蒂提爾”卻是安穩(wěn)的,甘于享受平淡靜止的。他始終微笑著。我一方面是喜歡蒂提爾的安之若素,享受自然的、輕微的快樂,一方面,我鼓勵每個人都應(yīng)該出門,享受無拘無束?!拔摇睂懙剑骸叭瞬怀鲩T;這是個錯誤。況且,人不可能出去;但這正是因為人不出門。人不出門是因為自以為已經(jīng)在外面了。如果知道自己關(guān)在屋里,那至少會產(chǎn)生出去的愿望。”
       《帕呂德》里蒂提爾生活的一方面是瑣碎的,乏味的常事,一方面是因出門,接觸自然而感到快樂。這種快樂比人“關(guān)在屋子里”發(fā)生一些重大、巨大的偶然快樂更令人激動與觸動心靈,起碼我認(rèn)為這是紀(jì)德的創(chuàng)作原意之一。
       但這就產(chǎn)生了矛盾,快樂是輕微的還是強(qiáng)烈的?蒂提爾的安之若素的生活是輕微的,快樂也是輕微的;紀(jì)德的追逐的自然生活是粗狂的,快樂也是強(qiáng)烈的。但蒂提爾可以真正在自然釋放自己,紀(jì)德卻不行。一方面他尋求自然,另一方面他卻淪陷于社會的道德中。
       或者可以分成四類:自然中的輕微快樂(蒂提爾);自然中的強(qiáng)烈快樂(紀(jì)德);社會中的輕微快樂(書中的“我”),社會中的強(qiáng)烈快樂(安琪兒)。
       紀(jì)德一邊想逃離社會,從自然中獲得的強(qiáng)烈粗狂的快樂,一邊卻受社會生活的約束與自我道德的壓抑,這種人注定是要帶著社會道德的鐐銬在荒原舞蹈。他兩邊都放不得,兩邊都不灑脫。(扯遠(yuǎn)了……)
       回到《帕呂德》上面,“我”創(chuàng)作的意圖,
       一、作一個面,供大家觀看,引起反思。可惜人們卻不會反思,一面指責(zé)蒂提爾的乏味,一方面卻又像蒂提爾一樣享受著乏味的生活。另外一個反思:蒂提爾的生活真的是乏味么?
       二、蒂提爾的快樂。向人們展示人類最原始的快樂,自由。有人跟他辯:“您只能施加影響,教不會別人產(chǎn)生意愿:意愿不是教會的……”你這是強(qiáng)制的自由?!拔摇睂憽杜羺蔚隆分皇菫榱酥赋霾∪说牟“Y,卻不是為了教人觀賞健康,不是治病。可惜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同時在不知道是什么病的情況下強(qiáng)求醫(yī)治。荒謬,兩個人都是荒謬。
      本人歸根究底:價值觀不同。
      
       《帕呂德》同時勾起了一些作家創(chuàng)作的意圖或原則,或使命,或技巧。因為我不是作家,也不懂解釋,直接引用一些我認(rèn)為可以解釋清楚的原文供各位參考:
       “安琪兒呀,安琪兒,請問,您什么時候才能明白,是什么構(gòu)成一本書的主題呢?生活使我產(chǎn)生的情緒,我要說的是這種情緒:煩悶、虛榮、單調(diào),這對我倒無所謂,因為我在寫《帕呂德》,不過,蒂提爾的情緒也沒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訴您,安琪兒,我們每日所見,還要暗淡而乏味得多?!?br />    “于貝爾半點也不理解《帕呂德》,他就是想不通,一個作者一旦不再為提供情況而寫作,也就不會寫出讓人消遣的東西了。蒂提爾令他厭煩;他不明白不是社會狀況的一種狀態(tài);他因為自己在忙碌,就自認(rèn)為與這種狀態(tài)無關(guān);恐怕我解釋得相當(dāng)糟。一切都會如意的,他這樣想,既然蒂提爾挺滿意;然而,正是因為蒂提爾滿意,我才要停止?jié)M意了。反之,還應(yīng)當(dāng)氣憤。我要讓蒂提爾安常處順到可鄙的程度……”
       “藝術(shù)就是相當(dāng)有力地描繪一個特殊的題材,以便讓人從中理解它所從屬的普遍性。用抽象的詞語很難說清楚,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種抽象的思想。不過,想一想眼睛靠近門鎖孔所看到的廣闊景物,您就一定能理解我的意思了。某個人看這僅僅是個門鎖孔,但是他只要肯俯下身去,就能從孔中望見整個世界。有推而廣之的可能性就夠了,推廣普及,那就是讀者、批評家的事兒了?!?br />   
      最有意味的結(jié)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
      
       另一種解決辦法
        或者,再次前往,充滿神秘的森林喲,一直走到我熟悉的地方;那里棕褐色的死水還在浸泡,泡軟了陳年的葉子,幾度明媚春天的葉子。
        正是在那里,我的百無一用的決心,才能得到最好的休息,而我的思想也逐漸萎縮變小,最終變得微不足道。
      
      
      太復(fù)雜,層面很多,我迷糊了。望高人理一理清,完善《帕呂德》的評論。
  •     明明是兩個相愛的人,也沒有什么人為的阻力,為什么就不能終成眷屬呢?對于從小沒什么宗教信仰觀念的我來說,我是怎么也想不通為什么Alissa就這樣眼睜睜地而且是主動地一步一步地遠(yuǎn)離世俗愛情而走向死亡的。大家都說要為自己的人生幸福而努力,就好像幸福就應(yīng)該是應(yīng)得的權(quán)利,好像就算犧牲別人而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是可原諒的。Alissa卻說“我們不是為了幸福而生的?!边@樣的話要怎么虔誠忠貞才說的出來啊。
      
      跳出對Alissa的同情,我想說兩句她的壞話:這個女人實在是太作了!先是說要等到自己妹妹結(jié)婚自己才結(jié)婚,然后說要照顧父親到底,最后說要把自己獻(xiàn)身主,理由一個接著一個說。明明口口聲聲不斷說自己愛Jér?me,另一方面卻不斷拖延情人之間見面的機(jī)會,就算見到面還極度抵制單獨相處。這樣的作是作到了極致,是一生只能一次的作。因為也只有在少女時期的第一次的這么作還能讓人勉強(qiáng)歸結(jié)于情竇初開的單純和忠實,再以后就是純粹的令人無法忍受的厭惡了。
      
      紀(jì)德之所以寫這本《窄門》,似乎是在于尋求一種答案。那個問題幾乎困擾了他一輩子,面臨宗教信仰的純潔和自由悸動的內(nèi)心的掙扎。在給紀(jì)德頒發(fā)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宣講里,這樣給《窄門》這本書定義:“Although he has strongly reacted against his Puritan education, he has nonetheless all his life dwelled on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rality and religion, and at times he has defined with rare purity the message of Christian love, particularly in his short novel, La Porte étroite (1909).”但是這顯然不是他探索的問題的最終答案。
      
      http://yann2005.blogspot.com/2008/04/blog-post_29.html
  •     --------你們要努力進(jìn)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jìn)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虛偽者之愛!自以為找到了窄門之愛-----幸福。阿莉莎到生命即將結(jié)束時竟然跟她終生用生命追尋的上帝講條件?!“上帝啊,把他給我,我就把心給您。”誰會希罕!“主啊!我不敢以您的名……但是,即使我不再祈求,難道您就不知道我心中發(fā)狂的愿望嗎?”既然能得到真愛為什么不接受?!這個虛偽的自我犧牲者。傷害最愛自己的愛人,不接受他的愛,但是卻不停止思念他,讓愛人和自己遺憾終生。阿莉莎要當(dāng)一個追尋上帝的朝圣者,但是奢望這條艱辛的朝圣之路有熱羅姆精神上愛的支撐,自私啊。但是阿莉莎又清醒的知道這條道德之路是一個窄門,窄得容不下兩個人并行。
      
      阿莉莎為了愛上帝而妄想把想象中高于自己功德的熱羅姆獻(xiàn)給上帝。為了這個目的放棄了他們之間真摯的愛情。替阿莉莎不值。超脫愛情之上的會是什么?!精神上的永生嗎?!那又是什么?阿莉莎為自己狂熱的信仰登上德行之巔而犧牲熱羅姆?!那是熱羅姆一直所不齒的。阿莉莎沒有這替熱羅姆佐決定的權(quán)力,所以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追求幸福,放棄真愛,犧牲生命是否值得?!
      
      “現(xiàn)在我希望死去,在我重新明白自己孑然一身以前,趕快死去”------終于,這個朝圣者臨終前終于明白她將注定孤獨,也將帶著一顆孤獨的靈魂去上帝那里繼續(xù)尋找她永遠(yuǎn)失去的“幸?!薄?br />   
  •      接連兩個晚上,看《窄門》看到淚流滿面,然后抽泣著進(jìn)入淺睡眠,用不了多久自己便會把自己壓醒過來,腦子混亂成一團(tuán),往事歷歷在目,溺住了一樣。
      
       這多少有些矯情,我知道的。
      
       簡單的說,《窄門》是一個青梅竹馬的表姐弟倆無望的愛情故事,橫亙在他們之前的不是別的,竟然是上帝。
      
       “你們盡力從這窄門進(jìn)來吧?!薄堵芳痈R簟返?3章24節(jié)。
      
       阿莉莎,她隱身在黑暗中,身上卻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帶著一股苦行者般恬靜的笑意,然后眼眶里閃出了淚珠兒,哦,這些是我臆想出來的。
      
       可是,阿莉莎還是喜歡苦情的,只有一種犧牲的沖動才能讓她感到快感,“我總有一種想為你而死的沖動,因為我不知如何才能把你打動”,這話是鄭鈞說的,這首歌叫《極樂世界》,其實許多人都有這種“犧牲”情結(jié),只有這樣才可以使自己閃現(xiàn)出人性的光芒,一切都那么圣潔、美麗、崇高了起來,而這時,那扇窄門便隨即被打開了——耶穌說過,你們要走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我粗陋地以為,這句話的意思等同于“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一樣,于是人生也就變成了尋求真理的漫漫旅途,可我只想說:“旅途愉快!”
      
       阿莉莎在蹉跎了太多青春之后愈加完美無暇了起來,可最后卻落得客死異鄉(xiāng),她壓抑著自己的愛情,孤單一輩子,也并不認(rèn)為自己能找到窄門,她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杰羅姆能找到那扇窄門并通過它,可是,杰羅姆真的希望找那扇窄門嗎?也許并沒有吧,而我們能看到的結(jié)果是杰羅姆一直未娶,“也許不如說忠于她對我的看法吧……不,不要把這當(dāng)成我的一個優(yōu)點。我覺得自己不可能有別種做法。我若是娶了另一個女人,就只能假裝愛人家?!?br />   
       這是美好的結(jié)局還是心靈的陰影?有些犧牲是無意義的,只是能夠成就自己的一廂情愿,附加對別人的束縛。
      
       一種毫無希望的愛情,也能夠長久地保存在心中。
      
      
       這里的空氣很新鮮
       這里的小吃很特別
       這里的latte不像水
       這里的夜景很有感覺
       在一萬英尺的天邊
       在有港口view的房間
       在討價還價的商店
       在凌晨喧鬧的三四點
       可是親愛的你怎么不在我身邊
       我們有多少時間能浪費
       電話再甜美傳真再安慰
       也不足以應(yīng)付不能擁抱你的遙遠(yuǎn)
       我的親愛的你怎么不在我身邊
       一個人過一天像過一年
       海的那一邊烏云一整片
       我很想為了你快樂一點
       可是親愛的你怎么不在身邊
       在一萬英尺的天邊
       在有港口view的房間
       在討價還價的商店
       在凌晨喧鬧的三四點
       可是親愛的你怎么不在我身邊
       我們有多少時間能浪費
       電話再甜美傳真再安慰
       也不足以應(yīng)付不能擁抱你的遙遠(yuǎn)
       我的親愛的你怎么不在我身邊
       一個人過一天像過一年
       海的那一邊烏云一整片
       我很想為了你快樂一點
       可是親愛的你怎么不在我身邊
      
      
       好了,誠實一點,之所以會哭著入睡其實是因為最近不太開心,一些懸而未決的事情牽動著脆弱的精神,我浪費著所能浪費的一切時間,或者無聊地跟自己打賭能不能一天不吃飯,只為了能夠逃避,可這一切也并不能讓我心安理得,我們還有多少時間能浪費?
      
  •     在動詞變位、名詞性別令我喪失了全面學(xué)好法語的信心之后,我決定以閱讀為目標(biāo)。而提高閱讀能力,很明顯不能通過學(xué)中國出那些奇悶無比的法語教材。所以我想,那就直接閱讀好了。圖書館幾個月前涌現(xiàn)一大批數(shù)量還不少的原裝法語書就成全了我。
      
      大部頭如巴爾扎克、福樓拜等的作品可以找到;薩特及其紅顏知己波伏瓦的小說也很全;還有杜拉斯、克洛德·西蒙等現(xiàn)代作家;甚至可以找到“漫長的婚禮”的原著。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加繆的散文集“婚禮”,順便挑了本薄薄的紀(jì)德“L'immoraliste”(背德者)。
      
      初級水平的我直接看原著,實在有點不靠譜。不過管他呢!我當(dāng)然不會笨到拿著字典逐個詞去啃。憑借一些基礎(chǔ)語法知識,再與英語的詞匯融會貫通一下,最重要是再借一本中譯本相輔相成,我便開始看紀(jì)德如何背德。
      
      小說第一部分就煞有介事地要讀者們在看了背德者的敘述后,不要輕易下道德評判。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主人翁Michel到底干了哪門子缺德事呀?很快,女主角——Michel的妻子Marceline出場了,很自然就讓人往偷情的方向想;又鑒于看頭的故弄玄虛,不僅往更“背”的方向——同性戀揣測了。乍一看完,以為自己想得太歪,人家是精神上的造反。再看譯者介紹,才知道我還想得不夠歪。Michel哪兒背德啦?原來他跟MJ一樣有戀男童癖??杉o(jì)德先生也“背”得太隱晦太克制吧?姑且稱之為柏拉圖式的戀男童癖。
      
      Michel是個年輕學(xué)者,曾醉心研究歷史,在一次肺結(jié)核之后,突然意識到什么是珍貴——感官、肉欲、無拘無束。反正接下來的一大段就是不痛不癢地描述背德者如何醒悟到道德世俗是蒙在生命力這一鮮嫩皮肉之上的粉垢,如何渴望擺脫束縛。然而這只是思想上的翻云覆雨,這種翻云覆雨還是放在“人間食糧”里比較打動人。Michel所做的“背德”事與其說是背德,不如說是淘氣。例如覺得一伙阿拉伯人睡在露天的地方很瀟灑,就跟他們一起睡了一夜(注意,是純粹的睡覺)并惹了一身虱子回家。反正,他的背德行為很不帶勁,還要自得其樂。比起以巴黎為背景的“北回歸線”差多了。
      
      手頭上還有紀(jì)德的“偽幣制造者”中譯本。
      
      那么,看完這本書,我的法語是否有進(jìn)步呢?學(xué)了一些單詞還有副詞搭配吧。而且很“驕傲”地發(fā)現(xiàn)他很喜歡用ne...que..這個句型(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句型很常用,哈哈)。不得不提譯者李玉民。雖然法語差,不足以評價其翻譯是否準(zhǔn)確,但覺得讀起來通達(dá)流暢,用詞考究優(yōu)美。
  •     反與正
      
      
        《背德者》與《窄門》是紀(jì)德小說體系中的“反與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兩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在道德問題上體現(xiàn)了兩個相反的向度上的對稱。前者的主人公米歇爾,追求官能的享受而走向了傳統(tǒng)道德的背面,后者這個充滿宗教情緒的故事中,少女阿麗莎因墮入宗教神秘主義的迷津而舍棄了愛情(誠如書名所揭示的,她相信通往天國之門非常狹窄,不能容二人同時通過),最后在盲目的宗教熱望和情欲的雙重折磨下抑郁而死。聯(lián)系到紀(jì)德出生于一個加爾文教派氣氛濃郁的家庭,這兩部小說也可以讀解作他對早年接受的宗教教育的一次反動—對人性的窒息和人性的迷惘一樣是不道德的。紀(jì)德是一個經(jīng)驗型的小說家,人生初年的家庭教育、宗教氣氛、閱讀和戀愛是他寫作上最大的資源之一,從他的第一部小說《安德烈·瓦爾特的記事本》(1891)到《背德者》(1902)、《窄門》(1909)、《田園交響樂》(1919),直到他惟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偽幣制造者》(1926),幾乎每一個人物的身上都有著自傳性質(zhì)的書寫。
        《窄門》的最后一章,阿麗莎的男友瑞洛姆(他也是小說的敘述者)坐在暮色四合的屋子中,包圍著他的是阿麗莎的舊物,這時一個女傭人走了進(jìn)來,手里提著一盞燈—這是一個象征,小說中娜娜遲來的這盞燈是撥開宗教神秘主義迷霧的世俗生活的燈盞。這一思想在《偽幣制造者》中得以延續(xù)和進(jìn)一步的發(fā)展,小說中的頑皮少年裴奈爾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歷煉后領(lǐng)悟了生活的真諦:不去生活,無從得生活之道,惟一真實的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欲望。
        在《偽幣制造者》之前,紀(jì)德的小說有著古典主義作品的明凈和單純,他在這部小說中拋開了操持純熟的單線敘述結(jié)構(gòu),而代之以讓幾個故事平行發(fā)展,彼此又沒有聯(lián)系,小說人物眾多而分散,相互間并不構(gòu)成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中常有的復(fù)雜的關(guān)系和糾合,也沒有經(jīng)典傳統(tǒng)中戲劇性強(qiáng)烈的模式,這種拼接技術(shù)使這部小說具有了現(xiàn)代主義小說的某些意味。如同《窄門》第五章中雜揉了許多書信體的寫法,《偽幣制造者》的敘述中也穿插了大量日記和信件,紀(jì)德這么做的目的是想藉此表明他對宗教、道德、藝術(shù)的種種觀點,但從敘事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來說,這是敗筆,是對小說結(jié)構(gòu)的一種明顯破壞。但無論怎么說,《偽幣制造者》的作者對人類偽善和虛假的揭示是有力量的。評論家Heori Peyre說,從紀(jì)德的這一部小說起,“對誠實的疑問貫穿了他最后30年的沉思默想,這也將可能成為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寶貴遺產(chǎn)”。盡管紀(jì)德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個文學(xué)流派,這部小說還是起到了推動20年代法國現(xiàn)代主義運動的作用,紀(jì)德也因此成為一個名不副實的現(xiàn)代派作家。
      
  •   給信仰設(shè)什么限?
  •   宗教信仰:正 | 邪
  •   剛看完這書,搜書評搜到這了
  •   同感!
    害怕看見別人失望的表情,結(jié)果自己活得暴累,唉
  •   我也害怕和喜歡我的人在一起,我有負(fù)罪感
  •   這就是缺乏自我認(rèn)同感的典型表現(xiàn)吧
  •   是害怕失去認(rèn)同感吧。
  •   我不喜歡這樣
  •   好人就要勇于扛起責(zé)任。
  •   我不是好人
  •   是啊,何處安放我們?nèi)绱嗣舾械男模?/li>
  •   你不是好人~只是陰差陽錯你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寵物而已~
  •   個么我也是狗狗心中的寵物?
  •   在動物心中也許連寵物都不是~
  •   可是看了這篇文字,突然想抱抱你~~
    別擔(dān)心,我不會喜歡上你~~
    所以,讓我來抱抱你吧~~
  •   寫的真好。
    可我做不到。
    這讓人想起神威和封真童年邂逅的那一段,關(guān)于一只流浪狗的橋段。
    我想小北更像司狼神威,而我更像桃生封真。
  •   你是充滿愛心的
  •   表在意別人的話啊,活得自我些,不難吧...
  •   不要把不一定矛盾的東西給對立起來,比如自由和被喜歡被敬重
    如果你從現(xiàn)在開始做最自由的自己,最真實的自己,那么如果還是有人喜歡你敬重你,他們所敬重和仰慕的,就是最真實最自由的你,你也就不必受那些束縛了
    對我來說就是如此,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寧可被一些人討厭,我也選擇做最真實的自我
  •   “我們只能從我們尊敬的人那里獲得尊敬”
  •   從心里學(xué)上來說,這屬于回避型的情感模式。
    大概這樣的人,在遇到感情的時候會相對有一點困難吧?
  •   大好人外~
  •   可是看了這篇文字,突然想抱抱你~~
        別擔(dān)心,我不會喜歡上你~~
        
        所以,讓我來抱抱你吧~~
    解釋:
    他的意思是,他不會喜歡上我,所以我不用擔(dān)心他會不喜歡我,所以我們可以抱抱。
  •   已經(jīng)不是我的書了~~~~~
  •   呀~~我看到了~~小北回應(yīng)了呢~~~
    我蹬蹬蹬蹬跑來索抱~~~
    \(^o^)/
  •   哇塞,我也看不得狗狗對我依依不舍的樣子
  •   大概是怕辜負(fù)了那份喜歡吧~
  •   深刻同意啊!
  •   不是因為了解才喜歡,有時是因為不了解~
  •   這就叫喜歡啊..= =
  •   小北,其實你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么樣吧,我也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我討厭束縛,但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不知道原來的我是什么樣了,和別人期待的不一樣就是真正的自己嗎,我迷惑了
  •   享受被愛 和 愛別人 不沖突 ~~~~ 他們?nèi)粽娴南矚g你 就會連你的小缺點一起喜歡 不知道 反正從我的角度 如果一個人只把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別人 反而會讓我覺得有點不敢靠近 不喜歡
  •   自由、束縛、社會
    和你有共鳴···
  •   You don't try, you can't fail.
  •   所謂的犯賤
  •   2212
  •   上面的嘉美尤說的不錯,不管是我們的這種情節(jié)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回真實的自己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其實很多人都不完美,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喜歡他們,相反我們在偽裝自己來迎合身邊人的時候,同時我遮住了自己固有的光芒.我們會因為愛我者的喜好來表達(dá)自己的意見,丟失自己的價值觀和創(chuàng)造力,長此以往,我們開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種枯萎的感覺.
    我們需要找到自己.戀愛寶典里有一條,就是在愛上別人的時候絕對不可以丟失自己,沒有了自己,你也就不值得他愛了.我想其他關(guān)系里也一樣,你被喜歡一定是因為你是你,因為你的特別,所以展示真實的自我吧!如果有人因此而離開,那就讓他走吧,他本就不屬于你.
    做自己,你是獨一無二的!
  •   好像看到了自己 = =
  •   一直以來,心里面隱隱有“拒絕被愛”的情緒
  •   本來想來此看些好書,可是后來才發(fā)現(xiàn)...........
    怎么也找不到,失望哦.........
    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段文字,也不錯哦。
  •   2008-12-23 09:51:40 嘉美尤  不要把不一定矛盾的東西給對立起來,比如自由和被喜歡被敬重
      如果你從現(xiàn)在開始做最自由的自己,最真實的自己,那么如果還是有人喜歡你敬重你,他們所敬重和仰慕的,就是最真實最自由的你,你也就不必受那些束縛了
      對我來說就是如此,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寧可被一些人討厭,我也選擇做最真實的自我
    ===
    說得沒錯。
    但是有時候做起來還是有些困難。
    總是有各種無形有形的束縛。
    忠實于自己可能會傷害或影響到別人,因此有時候我們會假裝很快樂,很幸福,讓身邊的觀眾和真正關(guān)心我們的人放心。
    恐怕這也是一種自私吧,因為內(nèi)心不好受的時候,我們需要安靜,而不是別人的噓寒問暖。
  •   回LS,做起來的時候就要考慮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tǒng)一的問題了
    一方面是堅持的原則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是堅持原則給他人造成的不良感覺的程度
    比如說原則的重要性低,屬于細(xì)枝末節(jié)的,但給他人造成的感覺十分不好,當(dāng)然也不是不可以妥協(xié)
    但大原則肯定是要堅持的
  •   人不識因為了解才喜歡另一個人的,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不了解。
  •   嗯 很有可能 但是你終究上賊船了。
  •   你只是普通人,要這樣想。
  •   是啊,人因為不了解喜歡另一個人,因為了解才開始不喜歡
  •   精辟,好
  •   不自信
  •   哪一個是真實自己,有時候你也忘了吧。
  •   就是喜歡.包括他哪些在夜里想想折磨人的缺點,可還是會喜歡...
  •   不要把自己認(rèn)的太清楚,也許我們會更快樂!
  •   啊~小北 還是喜歡你~
  •   善良而小心翼翼……這就是小北吧 與你不同的是我喜歡狗 雖然對這種期待誠惶誠恐……
  •   覺得 做壞人也不錯啊。
  •   我們擁有相同的難題。我就是不喜歡和喜歡我的人一起,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   對自己在旁人眼中的期望值太高
    只能說你也喜歡他
    你還差個定語
    我不喜歡和相互喜歡的人在一起
    通病
  •   人生就是矛盾。。
  •   兩個不喜歡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的人,戀上后,相互逃避,沒有結(jié)果……
  •   嗯,同感!所以我要找一個喜歡我的,什么事可我來!
  •   呵呵
    找一個可以不必拘束的
  •   做人真累啊。
  •   為什么要把喜歡弄得這么沉重呢?
  •   同情樓上的
  •   有時候會這樣……不過真的真的很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只會嫌對方愛自己不夠了……我不喜歡和喜歡我的人在一起……可能只是因為那個人本來就沒有吸引力
  •   大愛樓主……被束縛了太久了的我們,也許連我們原來的樣子也忘了。人生是一個過程,我們的樣貌被不斷的塑造,即便是束縛,也會改造我們原有的樣貌或者說真實的我們的模樣也會被束縛改造。有人說,人生貴在行胸意。不要泯滅了我們的激情,我想,這才是重要的。
  •   所以我不敢讓他們看到他們認(rèn)為之外的我,我怕會不被喜歡而失去他們。
  •   我覺得是一種未加驗證其合理性的對人性的束縛。但是這種束縛雖然盲目,但也有某種程度的可敬、圣潔和高尚。
  •   個人覺得窄門里的故事,在一般思維的人看來確實是 所謂不幸的。
    但是只要仔細(xì)看看第八章里面,男主角在和表姐分手之后的那段內(nèi)心獨白,就可以看到其實這段感情在紀(jì)德看來,并非就一定是不幸的。
    從優(yōu)美的程度來看,窄門要遠(yuǎn)遠(yuǎn)超過背德者;可能一個原因是窄門比背德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要晚好幾年,紀(jì)德的文筆又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錘煉~
    另外,對于背德者,也沒有什么對于所謂道德的背叛吧。。。感覺紀(jì)德這樣的人,應(yīng)該對于所謂道德是無感的,只要自己覺得對,就去做了——這是他作品里面的魅力:坦承。
  •   這個我還沒有看過,不過我會找找紀(jì)德的日記看看他有沒有提到.
  •   今天看了第一遍,你說得已很全面了.這部小說的確是復(fù)雜.
    我也很想理清楚.
    我第一遍看到的東西與你看到的不一樣.乏味和不能被人理解,總是無端的被人誤解.被人否定.
    有人說他不適合寫戲劇,有人說他不適合寫詩.只有他身邊的兩個人說他適合寫這本小說,但是他們對他的雖是不理解但卻也不是理解而是誤解。
    他說要外出,但是外出的結(jié)果是仍然一切與原來一樣,因為他所忍受的東西并不僅僅會發(fā)生在沼澤地帶,它們就是日常生活。
    帕呂德指的就是沼澤地。
  •   謝謝你啊,讓我理清了一點~~不過再有一個問題:帕呂德指的就是沼澤地。
    哪里的考據(jù)?
  •   你為什么要寫書?
    也許只是為了不讓自己無事可做。
  •   在文末.
  •   《帕呂德》(1895)(英譯本名為 "Marshlands",即"沼澤地")
  •   很棒的書,因為書本身太復(fù)雜,太多層面,目前我也只有大段摘抄的沖動~
    關(guān)于書名"帕呂德",法語直譯的確是“沼澤地”(比較老的一個法語詞)
    但我覺得僅解釋為“沼澤地”過于簡單,
    其實整本書都在討論什么是“帕呂德”
    他有很多層含義,
    開篇先提到——
    (于佩爾)他說“哦,你在工作?”
    我回答“我在寫帕呂德”
    -“那是什么?”
    -“一本書?!?br /> 接著作者引用維吉爾的詩,翻譯完詩后說
    “帕呂德,是一個關(guān)于無法旅行的人獨特的故事,
    在維吉爾的詩中他叫做蒂提爾,
    帕呂德講的是一個人,有一塊像蒂提爾那樣的地(地里滿是石頭和沼澤),
    他并不努力逃離,
    反而安于現(xiàn)狀,
    就是這樣……”
    之后,作者遇到的每個人幾乎都會問他同一個問題
    “帕呂德”是什么?
    他的回答看起來相近,卻每次都會多一些更深的含義和注解,
    等讀完全書也許多少能意會到一點這個詞吧~
  •   今天剛看完這本書,特別迷茫,整本書似乎沒有一個集中的思想,但是處處透露著生活的哲理,想整個去捋順,卻無從下手。因此搜了下書評......這本書確實很特別,莫名的喜歡,今后會一遍一遍地再看的?;蛟S每次看完,關(guān)注的重點都會不一樣。
  •   這個女人是承認(rèn)自己作的~~~~~~~~
  •   你說的沒錯,她看重的不是俗世的幸福,而是精神上的永生。對祈求在天堂永生的人來說,犧牲生命真的不算什么。
    阿莉莎的性格基點就是一個宗教狂,她認(rèn)為只有犧牲才會帶來巨大的幸福,不相信不經(jīng)犧牲得來的幸福,在現(xiàn)在看來當(dāng)然很偏執(zhí),但是偏執(zhí)和清高的人自然也有她的魅力在。
  •   我總是有一種想為你死的沖動,因為我不知如何才能將你打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