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故事(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華夏  作者:余波 編  頁數(shù):530  

前言

“二十四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品牌”;它是古代中國的正史,大多是官修史書?!岸氖贰敝械牡谝徊康浼?,是漢人司馬遷的《史記》,其下依次是《漢書》(漢班固等)、《后漢書》(漢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梁沈約)、《南齊書》(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禁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后晉劉啕等)、《新唐書》(宋歐陽修等)、《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此中不包含先秦的《春秋》、《國語》等史典,也不包括其后的《清史稿》。司馬遷承父志完成了《史記》,功彪青史;班氏兩代三人鼎力做《漢書》,光耀千載。把他們稱作中國史書“紀(jì)傳體”和“斷代體”的始祖,不僅僅在于他們的肇始之功——他們把對史學(xué)、文學(xué)、科學(xué)、經(jīng)濟(jì)、典制、歷法、種族等等的研究熔于一爐,使史上的文化遺痕成為有案可查的信史,也因為他們難能可貴地以自己的頭腦、學(xué)識與胸懷,高屋建瓴地厘清了紛紜繁雜的歷史頭緒,為后人創(chuàng)立了一套最能切近歷史面貌且盡可能客觀、周到、翔實(shí)地記述歷史的史書編纂方法、思路與體例,雖然此后的史書作者在這方面有所修訂與揚(yáng)棄,但大致上是在馬班開辟的治史道路上前行的。盡管“二十四史”的成就各有千秋,思想上有高下之差,文字上有精粗之分,視野上有闊仄之別,但有一點(diǎn)則是共同的,即:記載了大量的人與事,并讓讀者從這些人與事中,深切地領(lǐng)略歷史,感悟人生,而這,于今人恰恰是最有意義的。亦即,史上的很多遺痕,早已湮滅在蒼蒼黃土下,沉浸在殘簡片牘間,成為今日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的“領(lǐng)地”,廣大老百姓對歷史的關(guān)注,大抵還是聚焦于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歷史人物,以及他們演繹出的那些色彩繽紛的歷史活劇。這,也正是我們下大力氣組織一些愿意致力于普及傳統(tǒng)文化的專家、學(xué)者,從浩如煙海的“二十四史”中披沙揀金一般甄選、編撰出這樣一套《二十四史故事》的心理依憑。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毛澤東同志是非常注意從歷史中汲取養(yǎng)分的。他對“二十四史”的關(guān)注非同尋常,對其中許多篇章反復(fù)研讀,作了大量的圈點(diǎn)和旁批,并時常推薦給其他的黨政領(lǐng)導(dǎo)同志。到了晚年,“二十四史”仍是他要時時翻閱的典籍之一。這充分表明了“二十四史”莫大的文化魅力和思想價值。在歷史艱難的漫漫進(jìn)程中,政治,無疑具有非常強(qiáng)大的推動力(這樣說并非是要排除科技、文化等元素的力量),尤其是在遠(yuǎn)古,在人類文明的“初級階段”,而出于最基本的人性,世人對歷史文化的觀照與審視,更多是以人與事為焦點(diǎn)的,所以,我們這套《二十四史故事》在體例設(shè)計上,沒有再沿續(xù)前面的成規(guī):書書與原籍對應(yīng),而‘是以類別為綱,分別貫通這“二十四史”,這樣,就有了“戰(zhàn)爭卷”、“用人卷”、“治政卷”等成集形式。“戰(zhàn)爭”,是古代政治最集中最有效和最終的體現(xiàn),“用人”,則是治政大業(yè)中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故而,特把這兩者單獨(dú)立卷,其它的“手腕”,則留在了更為豐厚的“治政卷”中。各卷的“類別”,難免有旁逸斜出的重疊(尤其是“治政”與“用人”),因為這“分類”也只是個大致的勾勒。另外,為了突出“文史名著”這一意象,各卷內(nèi)容以其在“二十四史”中的(時間)位序次第順列,遴選出的故事,亦以其所在典籍中的位序依次接排,這樣,同一個人物(比如漢武帝)的不同故事,可能會因其在原書中出處不同,在本書中的位置也就不一定是連貫緊湊的,因為,我們的體例還是要盡力遵從典籍的原貌。這點(diǎn),請讀者閱讀時留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二十四史”中不包含清代(即便是民國后出現(xiàn)的“二十五史”之說,也沒有包含清代,只是加進(jìn)了清人柯劭志做的《新元史》),而人們在說到中國的歷史紀(jì)年時,常會順口道出“唐宋元明清”。出于對這種習(xí)慣的遵從,我們也染指了雖未完工卻也最終成了書的《清史稿》,從中選取了少量的故事。在章題上,我們?yōu)椤扒濉奔恿死ㄌ枺员砻鞔四恕岸氖贰钡摹疤匮钨e”。毫無疑問,編寫這套書,編者們雖然下了很大的心力,但這種沙里澄金的勞作,絕對難免掛一漏萬,出現(xiàn)一些人們常說的“遺珠之憾”將是必然的,這萬望讀者諒解。你們說一句“編得還可以”,我們就很滿意了。我們意在拋磚引玉:如果我們這并不完備的工作,能夠起到引領(lǐng)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讀者一步步踏入古籍之海,并能漸入佳境,最終自如地暢游其間,那是令我們最最欣慰的。

內(nèi)容概要

  “二十四史”是官修正史,中國最堂皇的傳統(tǒng)文化品牌。司馬遷的《史記》與班固的《漢書》,把對史學(xué)、文學(xué)、科學(xué)、經(jīng)濟(jì)、典制、歷法、種族等等的研究熔于一爐,并以自己的學(xué)識與胸懷,高屋建瓴地厘清了紛紜繁雜的歷史頭緒,為后人創(chuàng)立了一套最能切近歷史面貌且盡可能客觀、周到、翔實(shí)地記述歷史的史書編纂方法、思路與體例,雖然此后的史書作者在這方面有所修訂與揚(yáng)棄,但大致上是在馬班開辟的治史道路上前行的。史上的很多遺痕,早已湮滅在蒼蒼黃土下,沉浸在殘簡片牘間,成為今日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的“領(lǐng)地”,廣大老百姓對歷史的關(guān)注,大抵還是聚焦于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歷史人物,以及他們演繹出的那些色彩繽紛的歷史活劇。在歷史艱難的進(jìn)程中,政治,無疑具有非常強(qiáng)大的推動力,尤其是在遠(yuǎn)古,在人類文明的“初級階段”。

書籍目錄

一、上古至秦漢時期  舜以德治國  百里奚薦蹇叔 公孫鞅文治武功 趙高挾李斯改遺詔 劉邦重用蕭何 劉邦用人術(shù) 仁德漢文帝 管仲遇佳友明君 燕昭王招賢中興 讒言一語毀英杰 孫臏智斗龐涓 魏文侯的選相標(biāo)準(zhǔn) 田子春巧助劉澤 陳平施計弄霸王 晏嬰舉賢 蘇秦合縱天下 張儀欺楚 毛遂自薦 春申君偷天換日 嚴(yán)遂苦尋勇士 李斯直言拜相 蕭何月下追韓信 劉邦釋嫌用季布 漢文帝起用魏尚 應(yīng)高策反膠西王 冤殺晁錯于事無補(bǔ) 漢王雄辯責(zé)項羽 劉邦用人不疑 蒯通薦賢 漢武帝用人所長 張騫出使西域 霍光智倡廢昏王 傅介子刺殺樓蘭王 尹翁歸廉正受賞 漢宣帝妙用龔遂 良吏黃霸 王莽吝財喪命 光武帝用人不疑 漢明帝選才任用 更始帝任用蠢材 君臣相知各得其所 劉秀重用賈復(fù) 耿恭困守孤城 劉秀重用王霸 漢章帝抑制外戚 馬援擇事明主 馬援誡侄 第興先不畏強(qiáng) 班超智勇降兩國 只愿生入玉門關(guān) 張綱耿直不受重用 李膺以正鎮(zhèn)邪 借呂布?xì)⒍俊∴嚦坑迷S楊 劉備論陳登 曹操釋嫌用張繡 曹操器重郭嘉 杜畿智勇定河?xùn)| 劉備托孤 隆中對策 諸葛亮攻心用孟獲 曹操的霸王氣度 黃皓掣肘毀長城 諸葛亮知人善任 孫權(quán)知錯求諫 孫策重用太史慈 太史慈知恩圖報 孫權(quán)察人 呂蒙終成大才 孫權(quán)不求全責(zé)備 孫權(quán)善用良臣 孫權(quán)用張昭 慎用降臣二、兩晉南北朝時期三、隋唐宋遼時期四、金元明(清)時期

章節(jié)摘錄

公孫鞅文治武功公孫鞅從魏國奔秦,秦昭王三次會晤后決定任用他實(shí)行變法。法令規(guī)定百姓五戶為保,十保相連,相互糾發(fā)、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一樣受賞,藏匿奸者與降敵一樣受罰。百姓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居的,賦稅加倍。有軍功的按標(biāo)準(zhǔn)受爵。為私事爭斗的,按輕重受刑。努力本業(yè),耕織收獲糧食、帛布后,多出繳額的部分加在他的身上。從事工商末利而怠惰致貧的,收為官奴。宗室沒有軍功者,不給爵位。明示尊卑爵位等級,各按等次享有田宅。有功的顯赫榮耀,無功的雖富足卻無光彩。法令已經(jīng)完備,公孫鞅怕百姓不信,就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在國都街市的南門,招募百姓中能將它搬到北門的人,獎勵十金。百姓對此很奇怪,不敢搬。他又明告眾人:“能搬的給予五十金?!庇腥嗽囍崃四绢^,果然公孫鞅就給予五十金,以表明不是欺騙。在此之后才頒布法令。法令在百姓中實(shí)行了一年,秦國都的百姓妄議法令的數(shù)以千計。正逢太子犯法,公孫鞅說:“法之不行,是從上違犯的?!币ㄞk太子。而太子是君王的子嗣后代,不能施行,就對其師傅公子虔用刑,將其師傅公孫賈黥面。第二天,秦國人害怕就都服從法令了。此法令實(shí)行了十年,秦國百姓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百姓勇于公戰(zhàn),不敢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對于秦國百姓開始說法令不好,后來又說法令便利,鞅說:“這都是擾亂教化的百姓。,’把他們都遷到邊城去了。以后百姓再也不敢議論法令了。秦昭王任公孫鞅為大良造,率兵圍魏國安邑,迫其投降。過了三年,在咸陽筑門闕宮廷,秦國把都城從雍遷到這里。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休息,聚集小鄉(xiāng)邑為縣,置令、丞,共三十一縣。開挖田間阡陌疆界,而平賦稅,統(tǒng)一量衡。執(zhí)行了四年,公子虔又違犯禁令,而被行劓刑。過了五年,秦人富強(qiáng),周天子賜給孝公祭祀用的肉,各諸侯都來祝賀。第二年,齊國在馬陵打敗魏兵,俘虜其太子申,殺了將軍龐涓。又過了一年公孫鞅游說孝公說:“魏對于秦,就像人的心腹之患,不是魏吞并秦,就是秦吞并魏。原因何在?魏處于險惡之地,國都安邑,與秦國以黃河為界而獨(dú)占山東之利,有便則向西略秦,不利就會向東收地?,F(xiàn)在以君王之賢能圣德,國家賴以昌盛。而魏去年為齊大敗,諸侯都向它挑釁,可趁此時討伐魏國。魏不敵秦,一定向東遷徙。那么秦占據(jù)山河之固,向東以制約諸侯,這是帝王之業(yè)啊!”孝公認(rèn)為對,派公孫鞅為將討伐魏國。魏派公子印為將迎擊。公孫鞅給魏將公子印送信說:“我一開始與公子關(guān)系和善,現(xiàn)在都做兩國的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相見,誓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印認(rèn)為可以這樣。會盟飲酒時,公孫鞅埋伏披甲兵士發(fā)動襲擊俘虜了公子印,趁機(jī)攻打他的軍隊,盡破之以收歸秦國。魏惠王的軍隊多次被齊、秦攻破,國內(nèi)空虛,勢力不斷削弱。魏惠王害怕國家因此滅亡,于是派使者割讓河西土地獻(xiàn)給秦國以求和,同時離開安邑,遷都大梁。魏惠王說:“我悔恨當(dāng)初不聽公叔痤的進(jìn)言?!摈惫テ莆簢院蟀鄮熁貒貒鴩鸯?、商兩地十五邑分封給他,號稱商君。

編輯推薦

《二十四史故事:用人卷(上下冊)》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二十四史故事(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書的內(nèi)容不錯 紙不是很好
  •   枕邊書,慢慢品,會受益匪淺的
  •   故事有點(diǎn)象小孩子看的
  •   不錯,書很不錯??爝f給力,挺便宜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