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年1月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徐弘祖 頁數(shù):99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徐霞客(1585-1641)明未旅行家、地理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從萬歷三十五年(1607)起外出游歷考察,足跡遍及半個中國。崇禎十年(1637)閏四月由湖南進入廣西。一年之內(nèi),先后游歷桂林、柳州、郁林、南寧、慶遠諸府所屬30余縣地,行程3000多里。留意考察各地名勝古跡、險壑陡崖、幽巖暗洞和風土民情,并作詳實記錄與分折考證。崇禎十二年三月,取道南丹前往貴州、云南繼續(xù)考察。崇禎十三年因病返鄉(xiāng)。著有《徐霞客游記》20萬字。其中《粵西游記》20萬字,專門記述在廣西的游歷見聞和分析評論,是世界上最早的關(guān)于石灰溶蝕地貌的考察記錄。 《徐霞客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廣泛而系統(tǒng)地描述巖溶地貌的科學(xué)記錄,比德國地理學(xué)家瑙曼的有關(guān)記述要早二十世界;《徐霞客流記》又是一部地學(xué)百科全書。在其中,有對江河源流、水文的考察、記錄、闡釋;有對地熱的記載,對罕見的沸泉、氣泉的生動描述;有對政區(qū)、交通、地名等等的專門介紹、描述……《徐霞客游記》的記錄翔實可靠、準確具體,有很高的科學(xué)價值。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說:“他的游記讀來并不像是七十世界的學(xué)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部二十世紀的外勘察記錄?!苯o予很高的評價。
作者簡介
作者:(明)徐弘祖 等,史念林 等注
書籍目錄
前言游天臺山日記 浙江臺州府游雁宕山日記 浙江溫州府游白岳山日記 徽州府休寧縣游典山日記 徽州府游武彝山日記 福建建寧府崇安縣游廬山日記 江西九江府山之陰為九江府,山之陽為南康府游黃山日記后游九鯉湖日記 建興化府仙游縣游嵩山日記 河南河南府登封縣游太華山日記 陜西西安府華陰縣游太和山日記 湖廣襄陽府均州閩游日記 前閩游日記 后游天臺山日記 后游雁宕山日記 后游五臺山日記 山西太原府五臺縣游恒山日記 山西同府渾源州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一粵西游日記二粵西游日記三粵西游日記四黔游日記一黔游日記一滇游日記一 游太華山記滇中花木記游顏洞記隨筆二則滇游日記二滇游日記三盤江考滇游日記四滇游日記五滇游日記六滇游日記七滇游日記八滇游日記九滇游日記十滇游日記十一永昌志略近騰諸彝說略滇游日記十二滇游日記十三雞山志目雞山志略一雞山志略二麗江紀略法王緣起溯江紀源(一作《江源考》)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癸丑之三月晦 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tài)。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地於菟夾道’,月傷數(shù)十人,遂止宿焉。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馬首西向臺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shù)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霽,泉聲山色,往復(fù)創(chuàng)變,翠叢中山鵑映發(fā),令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于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云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之,令擔夫隨云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臥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并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決策向頂。上數(shù)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jīng)洞,乃從小徑。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fā)僧結(jié)庵于前,恐風自洞來,以蘆■塞其門,大為嘆惋。復(fù)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牟菝颐?,山高風冽,草上結(jié)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zhuǎn)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后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后。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zhuǎn)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進石間,匯轉(zhuǎn)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shù)丈,各極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zhuǎn)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蓮舟不能從。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200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流下墜,雷轟河頹,百丈不止。余從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fù)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梁。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后,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jīng)閣。閣兩重,有南北經(jīng)兩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于上,傳聲嘹嚦,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臺、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shù)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人國清拍,與云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勝無如兩巖,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巖而后步至桃源 抵桐柏 則翌壁、赤城.可一覽收矣?!盤1-2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清·錢謙益:《徐霞客游記》乃古今湖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英·李約瑟博士:他(徐霞客)的游記讀來并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xué)者所寫的東西,例像是一部二十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編輯推薦
世界上最早一部記載石灰?guī)r地貌的著作,是中國明代地理學(xué)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他比歐洲最早對石灰?guī)r地貌進行考察和描述的愛士倍爾早一百年,比歐洲最早對石灰?guī)r進行系統(tǒng)分類的瑙曼早兩百多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