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作者:錢伯城 頁數(shù):281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精深博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資源。生生不已的變易之道,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大丈夫氣概,民為邦本的政治哲學(xué),正德、利用、厚生相統(tǒng)一的精神物質(zhì)兼顧的文明觀,等等,都是救治“現(xiàn)代病”的良藥,開啟今人智慧、滋養(yǎng)今人心靈的營養(yǎng)。本書為國學(xué)經(jīng)典導(dǎo)讀——《韓愈文集》。本書精選韓愈詩、文選集,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韓愈的思想觀點、文學(xué)成就及語言特色,為別具一格的精粹選本。
書籍目錄
導(dǎo)言
賦
感二鳥賦并序
雜著
爭臣論
畫記
原道
原性
原毀
原人
原鬼
師說
送窮文
進學(xué)解
諱辯
伯夷頌
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
藍田縣丞廳壁記
雜說四首
讀茍
讀儀禮
讀墨子
鱷魚文
傳記
太學(xué)生何蕃傳
張中丞傳后敘
圬者王承福傳
毛穎傳
書啟
上宰相書
后十九日復(fù)上書
后廿九日復(fù)上書
與孟東野書
答李翊書
與馮宿論文書
與崔群書
答呂盛山人書
贈序
送李愿歸盤谷序
送孟東野序
送董邵南序
送高閑上人序
祭文哀辭
祭田橫墓文
歐陽生哀辭
題哀辭后
祭十二郎文
吊武侍御所畫佛文
碑志
貞曜先生墓志銘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柳子厚墓志銘
柳州羅池廟碑
殿中少監(jiān)馬君墓志
故太學(xué)博士李君墓志銘
唐故監(jiān)察御史衛(wèi)府君墓志銘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太原郡公神道碑文
表狀
論佛骨表
章節(jié)摘錄
【題解】 韓愈有五篇以“原”字為題名的論文,稱為“五原”?!拔逶钡闹髦际顷U述和發(fā)揮儒家的基本思想。儒家思想的本質(zhì)是為專制社會的長遠統(tǒng)治服務(wù)的。《原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據(jù)韓愈于貞元二十一年(805)《上兵部李侍郎書》說:“謹獻舊文一卷,扶樹教道,有所明白。”學(xué)者認為所指即“五原”等篇。這年韓愈三十八歲,既云“舊文”,這些文章當(dāng)陸續(xù)寫作在此年之前?! ∮谩对馈纷髌?,韓愈不是第一人?!痘茨献印芬延小对烙?xùn)》,《文心雕龍》也有《原道》篇。但《淮南子》說的是自然之道,《文心雕龍》說的既是儒家之道,也含自然之道。只有韓愈《原道》說的純是儒家之道。 在這篇文章中,韓愈將儒家之道稱為“先王之教”或“先王之道”,先王就是“古之圣人”,指的是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除去孔子,這些人是古代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孔子不是統(tǒng)治者,但他把這些統(tǒng)治者美化為一個儒家心目中的完善社會的組織者與領(lǐng)導(dǎo)者,孔子的功勞很大,所以有資格與先王們并列。韓愈在本文中建立了一個“道統(tǒng)”,就是由禹、湯一代代傳下來,傳到孔子,孔子又傳給孟軻,孟軻也是“先王之教”、“先王之道”的鼓吹者。由此可知,韓愈宣揚的儒家之道,指的就是古代專制社會的統(tǒng)治之道?! 对馈匪U述的儒家之道,即統(tǒng)治之道,包含兩個方面:思想方面與實施方面。思想方面是基礎(chǔ)。本文第一段講的就是思想方面的問題,是全篇的綱領(lǐng)?! ☆^六句又最是關(guān)鍵,具體地闡明了儒家思想的根本即是民本思想。這六句很重要,但不大好讀。讀通這六句,方能掌握全篇要義?,F(xiàn)每一句采用問答方式,給以分析解釋?! 〉谝痪洹安壑^仁”。問:博愛是不是一切皆愛,萬物皆愛?答:此處只指愛人。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也就是以愛人為核心。人是萬物之主。草木蟲魚禽獸,無不可愛;但均以有否利于人的生存為前提?! 〉诙洹靶卸酥^義”。問:行與宜的關(guān)系如何?答:此是構(gòu)成義的兩個因素?!吨杏埂氛f“義者宜也”,只提一個宜字,雖然也含有行的意思,但不明確。韓愈說“行而宜之”,行就是行動、實行、實踐,強調(diào)行的重要性,意思就明確了,也完備了。宜的意思較復(fù)雜,按字面解釋為適宜、合宜,都不錯,但容易發(fā)生主客觀不協(xié)調(diào)情況。主觀認為宜的,客觀不一定宜。反之亦然。容易產(chǎn)生以權(quán)宜來辯解行動(如變節(jié)者)。因此僅按字面解釋還不夠,必須解釋作行為的標(biāo)準(zhǔn),即該做的事情?!靶卸酥本褪亲鲈撟龅氖虑?。只提該做的事情(宜),而不去做(行),不對;只提做(行),而不問這事情該不該做(宜),也不對。行與宜,兩者不可缺一,合起來方成為義。義即是完成了所做的該做的事?! 〉谌洹坝墒嵌芍^道”。問:這句的“是”指仁還是指義?答:不單指仁,也不單指義,乃是合仁義而言。儒家的信念是仁,以仁貫徹于行動是義,故仁義不能分割視之。問:一般將道看得很神秘,能不能說通俗些?答:在儒家看來,道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東西。道就是道理,也是道路。道理是指導(dǎo)人們方向的,道路是指引人們行走的。仁義的道理、仁義的道路,這就是儒家的道,也就是韓愈此處所說的道?! 〉谒木洹白愫跫簾o待于外之謂德”。問:“足”的意思是充足、充實,當(dāng)然指仁義的充足、充實,但上第三句已說明由仁義(“是”)而達到了道,這不是重復(fù)嗎?答:達到道還不等于得到道,“充乎己”方才是這個過程的完成。問:那么為什么還要加一句“無待于外”呢?答:這說明仁義的成為一個人的從思想到行為的指針,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與自身渾成一體,而不是倚仗外力的強制。問:如此說來,這句所說的德是否就是我們常說的修養(yǎng)?答:德可說是修養(yǎng),而且可說是完成了修養(yǎng)過程的修養(yǎng)?! 〉谖寰洹叭逝c義為定名”。問:這個“定名”該如何理解?答:定是固定的、規(guī)定的、特定的意思,定名就是固定的、規(guī)定的或特定的名稱。問:名就夠了,為什么非加定字不可呢?答:因為這個名包含實的意思在內(nèi),實由名而表現(xiàn),名因?qū)嵍枚?。有名無實這個名是假的,有實無名這個實是不穩(wěn)定的。這里的定名便是固定仁義這個名。舊注引張無垢說:“道德自仁義中出,故以定名之實,主張仁義在此二字。”便是這個意思。 第六句“道與德為虛位”。問:上面說道德,都實而不虛,為什么這句又說道德是“虛位”呢?答:舊注引楊誠齋的話,談的就是這個問題。他說:“道德之實非虛也,而道德之位則虛也?!敝灰谶@句話的首句前加個“何”字,也成了問句。虛位可理解為載體或容器,可裝上不同的物體。虛位以待,老子可以去裝,儒家也可去裝。而這里所裝的是儒家特定的仁義,而不是老子說的那一套道理。所以韓愈接下來就說:“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薄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