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公元前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作者:張宇光 編  頁數(shù):241  

內容概要

中國的飲食文化令人景止,它繁榮了一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國的休養(yǎng)生息,它是禮之初,儀之載。它的發(fā)展見證了中國古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管是帝王將相,遷客騷人,還是食神名師,市井百姓,都曾經(jīng)投入到這極具魅力的飲食創(chuàng)造活動中,而許許多多的典故傳說也衍生其中,這種人與食的互動也牽扯出文學與飲食的不解之緣。本書是由作家張宇光先生主編的全面介紹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通俗讀物。     本書是由作家張宇光先生主編的全面介紹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通俗讀物,內容涉及古代的食祖、食材、飲食典故、宴飲及珍貴的飲食文獻精選,通過追溯中國飲食的文化淵源、講述古人與飲食的不解之緣,來梳理中同飲食文化的面貌,對年輕人、白領,以及對美食感興趣的讀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豐寓自身的知識,開闊文化視野都有著重要的引導意義,更能激發(fā)讀者對古代食方的實踐熱情,引發(fā)讀者對中國古代健康養(yǎng)生食療的關注。

作者簡介

張宇光:武漢大學作家班畢業(yè),作家,評論家,武漢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資深策劃人。個人專著13部,劇本4部,主要作品有長篇紀實文學《步履艱難的中國》、《刀幣上的中國》、《斷層間的中國》、《情感人崩潰》,長篇傳記文學《博取第一》、《定遠侯班超》

書籍目錄

品嘗雋永——寫在《吃到公元前》出版的時候治食元祖  生吞活剝的食祖——有巢氏  鉆木取火的食祖——燧人氏  開創(chuàng)肉食的食祖——伏羲  發(fā)掘草蔬的食祖——一神農  興灶作炊的食祖——黃帝  中國最早的營養(yǎng)學家——彭祖  講究美味格調的食神伊尹  以烹飪?yōu)闃I(yè)的食用——詹王  傳說中的食神——詹王  中國的豆腐食祖——淮南王劉安  才女當家——古代蕞有成就的女廚師  中國古代的快刀手——庖丁為食初材  莊嚴精美——古代的食具  古代的主食——五谷  古代主要的肉食——六畜  古代的獸食——五禽  古代的野味——五禽  古宴飲精品——山珍海味  中國最早的蔬菜  中國最早的瓜果  中國古代引進的蔬菜  古代的佐料——五辛  古代的五味  香料傳奇——古代的五香  古代的油——脂、膏  古代的鹽  古代的醬——醢  古代的醋及醋的傳奇  甘之如飴——古代的糖  古代的酒  發(fā)生在明朝的紅色侵略——辣椒傳入  中國人吃鱉的歷史  螃蟹在中國是怎么吃起來的  中國的食鮑和禮尊  比法國更早吃蝸牛  先于俄羅斯的魚子醬  比日本晚早的魚生  早于非洲的蟻子醬  中國食材的豐饒期——明清  食用動物生殖器官的奇特食俗  古八珍及其時代演變典食趣話  張?zhí)鞄熀汀蚌堲~”  呂洞賓和“紹興香糕”  鐵拐李的“神仙狗肉”  哪咤和“龍須糕”  周天子御定的冷盤菜  孔夫子智說“七星雞子”  孔子的“七孔靈臺”  孔府的“一卵孵雙鳳”  孔子的思子菜“懷抱鯉”  孔府家傳“詩禮銀杏”  孫臏發(fā)明的豆腐干  齊桓公療妃設膳  伍子胥國做年糕  勾踐傳下的“金雀舌”  越王后誤創(chuàng)“西舌”  楚莊王酷愛的魚糕  楚王珍饌“燉海狗”  楚王與“海參燴魚腦”  屈原和形形色色的粽子  先秦佳品“丹桂糕”  秦始皇開創(chuàng)的“針丸子”  秦始皇喜得“翡翠蝦環(huán)”  帝王八印和菜肴“八寶”  秦漢傳下的韭黃  輔佐劉邦的“牛肝炙”  樊噲與黿汁狗肉  蕭何的壯陽狗肉湯  楚霸王軍食“燒雜燴”  虞姬解憂的“霸王別姬”  漢武長生品“仙酒”  張騫帶回的香菜  昭君夢斷“桃花魚”  伏波將軍“薏苡子”  左慈戲曹操的“松江鱸魚”  華佗野菜創(chuàng)食療  孫夫人“蟠龍黃魚”安劉備  諸葛亮的賀菜“龍鳳配”  諸葛亮抗曹妙作“望鍋盔”  張飛大吃的“狗肉火鍋”  孫權醉品“武昌魚”  四大美人與八道美味  勞軍捆成的“南京板鴨”  蕭皇帝戲語“生魚鮒”  李世民脫口生“滑肉”  李世民封禪“三美豆腐”  武則天媚題“雪月桃花”  武則天笑食“洛陽假燕菜”  拷打出來的“葫蘆雞”  李太白偏吃“太白鴨”  杜甫戲說“五柳魚”  唐代名吃“東安雞”  同昌公主與“紅虬脯”  反貪仇奸的“三皮絲”  唐富豪的致富經(jīng)——發(fā)菜  趙匡胤與名點“大救駕”  宋天子欽封的“護國菜”  逗貴妃歡心的“冰糖葫蘆”  名相寇準與“水晶餅”  蘇東坡詩題“龍井蝦仁”  蘇東坡錯斷枸杞案  “東坡墨魚”的由來  宗澤的家鄉(xiāng)肉——火腿  濟公和“無錫肉骨頭”  灰堆里生出的皮蛋  七夕情種“豆芽菜”  李師師的代乳品——豆?jié){  熬鹽熬出的“燈影牛肉”  梁紅玉勞軍說“點心”  炸秦檜炸出的油條  ……鼎食大系傳食經(jīng)要

章節(jié)摘錄

難中護駕的慈禧“窩窩頭”北京市北海仿膳餐廳的小窩頭,如今已是一道名點,每次端上來后,打扮成宮女的小姐總要介紹一番,說這是當年八國聯(lián)軍打進北京,慈禧倉皇出逃,路上又饑又渴,兩天沒有吃東西,百姓們端來窩頭,君臣們于是爭先恐后,搶窩頭在手,大啃大嚼,慈禧一邊啃,一邊說:“好吃,好吃!”吃了百姓的窩頭,覺得味美無比,’‘回到宮來叫御膳房照著做,怎么也沒有逃難路上的好吃,最后做成這種栗子面的小窩頭,慈禧才覺得差不多。小窩頭的來歷是否真的如此,沒見過正史記載,不過根據(jù)當時懷來知縣吳永口述出版的《庚子西狩叢談》一書,對當時的情形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逃出城的慈禧,到了懷來縣的城堡,已是兩天沒有吃東西了。前來接駕的吳永準備了飯菜,不料被亂兵哄搶,就連三鍋豆粥也被亂兵搶去兩鍋,太后問:“此間可曾備有食物?”吳永說:“只有豆粥一鍋,恐粗糲不敢上進?!贝褥f:“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進?!碑敯讯怪喽松先ヒ院?,吳永站在鍋前,“俄聞內中爭飲豆粥,唼喋有聲,似得之甚甘者”。慈禧等喝粥尚且如此,吃窩頭就不難想象了。后來慈禧等脫險,有地方官接駕,吃大魚大肉,情況當然就不一樣了。慈禧更名的“玉米”北方人吃的玉米過去不叫玉米,叫棒子。據(jù)說玉米還是慈禧太后命名的呢。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被逼無奈,攜親信們向西北方向逃去,途經(jīng)郊區(qū)的西貫市村,天色已晚,便住下。慈禧一路疲于奔命,此刻已是饑腸轆轆,餓得直哼哼。正在這時,太監(jiān)們不知從哪里弄來幾個剛出鍋的熱騰騰的窩頭,請慈禧吃。慈禧饑餓之中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感覺從沒吃過這么香甜的東西,便問太監(jiān):“這是用什么東西做的?”太監(jiān)道:“是用棒子面做的?!贝褥牶?,沉思片刻,說:“這樣好吃的東西,以后不要叫棒子,就叫‘御米’吧。”之后,“御米”的叫法逐漸演變成今日的“玉米”了。慈禧喜歡“它似蜜”“它似蜜”是清宮傳統(tǒng)名菜,肉色棕紅,鮮嫩香甜。據(jù)傳,清御膳房廚師用羊的里脊肉、甜面醬和白糖烹制了一道又香又甜的菜肴。慈禧太后品嘗后非常滿意,便詢問廚師說:“這叫什么菜?”廚師因剛試制,還來不及給菜定名,就隨口說:“我給太后試做的這道甜菜,不知口味可好?”慈禧笑著回答說:“這菜甜而人味,它似蜜。”從此,“它似蜜”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北方和各地清真菜館的特色名菜。慈禧的“菊花火鍋”中國的火鍋,歷史悠久,始于南北朝。到清朝,各種涮肉火鍋已成為宮廷冬令佳肴。嘉慶元年(1796),仁宗登基時,在盛大的宮廷宴會中,特地用了1550只火鍋來宴請嘉賓,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火鍋宴”?!熬栈ɑ疱仭笔谴褥笙矚g的一種吃法。每當深秋菊花盛開的時候,西太后采摘了菊花,先把一二朵菊花的花瓣摘下,在溫水內漂洗十六分鐘,取出后再放人已溶有稀礬的濕水內漂洗,瀝干。當膳房裝有滾開水的雞湯或肉湯的小火鍋及肉片、魚片、雞片等生食端上餐桌后,她先將少量肉食片放入鍋內燙煮五六分鐘后,再投入洗凈的菊花瓣,三分鐘后邊撈邊吃。鮮魚和鮮肉片放在雞湯里,本來就很鮮,加上菊花的清香,更可口不凡。菊花本身原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再經(jīng)雞湯一滾也更加鮮美了。太后每當吃這道菜時,總是十分興奮,往往會吃很多。清朝后期,隨著宮廷官員到各地出巡,菊花火鍋也盛行于民間。光緒傳下的“麻婆豆腐”四川名菜麻婆豆腐深受食客歡迎。一碟用豬肉末(或牛羊肉末)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紅椒油、豆瓣等作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濃、辣、軟、滑,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麻婆豆腐因何得名?至今四川成都仍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成都萬寶醬園溫掌柜,有個滿臉麻子的女兒,名叫溫巧巧。她成年后嫁給馬家碾一個油坊掌柜陳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運油途中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的生活就成了問題。運油工和鄰居每天都拿來米和菜幫助她們。巧巧的左右鄰居分別是豆腐鋪和羊肉鋪的,所以送來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羊肉配上豆腐燉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鄰居嘗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倆就把住屋改成店鋪,前鋪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徠顧客。由于價錢不貴,味道又好,生意頗興旺。巧巧寡居后沒改嫁,一直以經(jīng)營羊肉豆腐來維持生計。她死后,人們?yōu)榱思o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流傳至今。進士名食“祖庵魚翅”“祖庵魚翅”起始于清光緒年間,是湖南名菜,光緒進士譚延闿很喜歡這道菜。后來,譚延閩的家廚將此菜作了改進,加進了雞肉、豬五花肉,使魚翅更加鮮美。因為此菜是譚延闿家廚創(chuàng)制,譚延閩字祖庵,所以人們把這道菜稱作“祖庵魚翅”。“祖庵魚翅”是湖南地區(qū)高級宴會中的上品。該菜色澤紅潤,魚翅鮮香,湯汁醇厚?!澳旮蚶锛埂背詳嗌囝^杭州名菜炒里脊,有青椒炒里脊絲、生仁(花生米)里脊丁、醬爆里脊丁三種,鮮嫩滑爽,風味迥異,其烹調方法傳自清代雍正年間大將軍年羹堯的將府內廚。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吃到公元前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紙張、印刷都不錯 快遞也很給力!
  •   有點借鑒吧,好多東西做不出來
  •   不如預期中那么好,但也說得過去了。
  •   內容有點雜。部分能容還不錯,但我買之前認為是學術方面的,但收到才發(fā)現(xiàn)有很多內容就像民間傳說,戲說,這就缺乏說服力了,如果了解到的知識不具備科學性和真實性價值不大,最好是寫部分故事時候把出處帶上,否則有點像各種小道消息的東挪西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