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作者:王運熙,王國安 著 頁數(shù):384
Tag標簽:無
前言
近幾年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習、討論和歷史評估,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國學”成為流行語。所謂國學,一般認為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深厚的民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東方文化,作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tǒng)之一,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價值,它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靈魂。在六千余年的發(fā)展史上,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成就,曾長期居于世界前列。博大而深邃的國學,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凝聚了先哲們優(yōu)秀的、具有恒久、普適價值的思想智慧。明清之際,由于諸多原因,中國社會沒能完成適時的轉(zhuǎn)型,逐漸落后于西方。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更使中華面臨幾千年未有之空前變局,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直到新文化運動,無數(shù)志士仁人為救國于危難,有意無意地把尋找救世良方的目光投向西方,投向西學,傳統(tǒng)文化遭到空前的冷落甚至猛烈的批判,連中醫(yī)中藥等物質(zhì)文化財富也受到牽連。國學幾乎成為落后、愚昧的代名詞,被指斥為近代衰落與災難的罪魁禍首。改革開放以后,中華民族的歷史開啟了新的一頁,民族復興的偉大潮流勢不可擋。但當西風拂面之時,媚外的思潮也暗流涌動。好萊塢大片被熱捧,屈原、司馬遷蝸居墻隅。莘莘學子們的托福、GRE高分令命題者咋舌,而淺顯的文言文卻譯得啼笑皆非。長期以來忽視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惡果日益顯露。馬克思說,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必須“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shè)同樣不能拋開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中華民族要實現(xiàn)偉大復興,必須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礎(chǔ)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來源于對民族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明確認知。值得欣慰的是,在精深博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資源。生生不已的變易之道,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大丈夫氣概,民為邦本的政治哲學,正德、利用、厚生相統(tǒng)一的精神物質(zhì)兼顧的文明觀,等等,都是救治“現(xiàn)代病”的良藥,開啟今人智慧、滋養(yǎng)今人心靈的營養(yǎng)。國學不腐更不會朽,它是清新而流動的活水,亙古常青,生機盎然。有鑒于此,我社組織學術(shù)界的一流專家,編輯了這套《國學大講堂》。本書系涵蓋文學、歷史、哲學、科學等多方面,分冊導讀,重點在“導”,力求用較短的篇幅,使廣大讀者對這些元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既能發(fā)掘文化瑰寶,又可辨別、掃除障眼的糟粕。本套叢書的作者,都是學有專長的權(quán)威長者,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相信通過他們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闡釋,廣大讀者會有多方面的收獲。由于編輯時間相對倉促,失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諒解并不吝賜教。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年1月
內(nèi)容概要
在精深博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資源。生生不已的變易之道,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大丈夫氣概,民為邦本的政治哲學,正德、利用、厚生相統(tǒng)一的精神物質(zhì)兼顧的文明觀,等等,都是救治“現(xiàn)代病”的良藥,開啟今人智慧、滋養(yǎng)今人心靈的營養(yǎng)。本書為國學大講堂——《樂府詩集導讀》分冊。
作者簡介
王運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著名專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以來著重研究中國中古時期(漢魏六朝隋唐五代)的文學和文學批評,著有《樂府詩述論》、《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文心雕龍?zhí)剿鳌?、《中國占代文學管窺》、《望海樓筆記》等。與頤易生教授合作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七卷本)曾先后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等多種獎勵。
王國安,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漢學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中國占代文學和漢語言文化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柳宗元詩箋釋》、《王績詩注》、《漢魏六朝樂府詩》、《隋唐文學史》、《古樂府選析》、《漢魏六朝樂府詩評注》和《漢語詞語的文化透視》等。譯著有《日本學者會瓶梅論文集》(與黃霖合作)。主編《標準漢語教程》等。
書籍目錄
導言一、樂府詩和《樂府詩集》 (一)樂府詩的興起、范圍和特點 (二)集大成的樂府詩總集《樂府詩集》 (三)樂府詩發(fā)展鳥瞰二、一代詩歌新體制的開創(chuàng)——《樂府詩集》中的漢代樂府詩 (一)帝王祭天祭祖的樂歌:漢郊廟歌辭 (二)漢代的軍樂歌辭:漢鼓吹曲辭 (三)流行廣泛的民間俗曲:漢相和、雜曲歌辭三、舊瓶新酒——《樂府詩集》中的魏晉樂府詩 (一)依前曲作新歌:曹操、曹丕的樂府詩 (二)樂府之變:曹植的樂府詩 (三)拱月的群星:曹魏其他文人樂府詩 (四)亦步亦趨的擬古之風:西晉文人樂府詩四、樂府民歌的再度勃興——《樂府詩集》中的東晉南北朝樂府詩 (一)南方都市男女的情歌:東晉南朝清商曲辭 (二)北方下層民眾的吶喊:梁鼓角橫吹曲辭 (三)雅化和衰落:南朝文人樂府詩五、文人樂府詩的全盛——《樂府詩集》中的唐代樂府詩 (一)古樂府詩的高潮 (二)新樂府詩的登場 (三)帷幕的降落六、重要的樂府詩研究著作解題 (一)《古樂府》 (二)《古樂苑》 (三)《樂府廣序》 (四)《樂府正義》 (五)《漢鐃歌釋文箋正》 (六)《樂府詩箋》 (七)《漢魏樂府風箋》 (八)《樂府詩選》 (九)《樂府古辭考》 (十)《樂府通論》 (十一)《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 (十二)《樂府文學史》 (十三)《六朝樂府與民歌》 (十四)《樂府詩論叢》 (十五)《樂府詩研究論文集》 (十六)《樂府散論》 (十七)《樂府詩史》選讀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帝王祭天祭祖的樂歌:漢郊廟歌辭郊廟歌辭即是帝王郊祭時頌揚天地、廟祭時頌美祖宗的樂歌歌辭?!稑犯娂方紡R歌辭收有用于郊祭的漢《郊祭歌》十九章和用于廟祭的《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栋彩婪恐懈琛窌r代較早,是漢高祖劉邦姬人唐山夫人作?!端螘分尽分^“周又有《房中之樂》,秦時改《壽人》。其聲,楚聲也。漢高好之,孝惠改日《安世》?!笨梢娛且蛞u周代的樂歌?!鞍彩婪恐懈琛币活},是《漢書·禮樂志》載錄時所改。各章篇幅都比較短小,其內(nèi)容主要是陳述劉邦統(tǒng)一中國,海內(nèi)安定,發(fā)揚孝道,以其成功告訴祖宗。形式大都用三言、四言句,藝術(shù)上無多大特色。但其歌內(nèi)容雖多祝頌教訓之語,但有些地方已雜用了當時民間楚聲,同周秦雅樂相比,顯示出一些不同的面貌,肇始著漢代樂府詩音樂演變的趨勢?!督检敫琛肥耪伦朴谖涞蹠r代,是當時樂府擴充重建之際的一件大事?!笆菚r,上方興天地諸祠,欲造樂,令司馬相如等作詩頌,延年輒承意弦歌所造詩,為之新聲曲”(《漢書-佞幸傳》)。《郊祀歌》雖日“十九章”,實為二十首,其中《天馬》一題,實有兩首。郊祭是封建統(tǒng)治者祈求神靈保佑江山綿長的活動,《郊祀歌》都是對天地神祗的頌歌。
后記
1995年秋,應巴蜀書社之約,我們編寫了這本《樂府詩集導讀》。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樂府詩登上了我國古代詩歌的歷史舞臺。作為一種新的詩體,它呈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乃是一部集大成的樂府詩總集。其收集詳備,分類允當,資料翔實,考訂精審,為后人研究和閱讀樂府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稑犯娂瘜ёx》是《中華文化要籍導讀叢書》之一種。其體例與其他要籍導讀一樣,分“導言”和“選讀”兩部分。但由于《樂府詩集》所收作品縱貫漢魏六朝唐代,其間內(nèi)容和形式又頗有變化,與《詩經(jīng)》、《楚辭》、《莊子》,乃至《杜甫詩集》、《蘇東坡文集》之類的要籍很有不同,因此在撰寫“導言”部分時,我們給自己設(shè)定的要求是:不僅要對《樂府詩集》本身作較全面的介紹,同時通過介紹這部總集,也要讓讀者能比較多的了解樂府詩的特點及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了解不同時代樂府詩的不同面貌。至于能否達到預想目的,只能由讀者來評判了。《中華文化要籍導讀叢書》在市場上早已脫銷,現(xiàn)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決定重新出版國學精粹導讀叢書,這是很有眼力的。所以當出版社同我們聯(lián)系《樂府詩集導讀》新版事宜時,我們也頗為高興。
編輯推薦
《樂府詩集導讀》系涵蓋文學、歷史、哲學、科學等多方面,分冊導讀,重點在“導”,力求用較短的篇幅,使廣大讀者對這些元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既能發(fā)掘文化瑰寶,又可辨別、掃除障眼的糟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