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創(chuàng)作記錄片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作者:陳剛  頁數(shù):22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使人類學因運用紀錄片而得到革命性的進展;紀錄片也因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而獲得了一種全新的拍攝方式。在當今紀錄片的形式、內(nèi)容和拍攝方法缺少新思維、新途徑的狀況下,本書為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和廣火愛好紀錄片的人們打開一片新的視野。    本書遵循理論視野和操作技巧并重的基本原則,將語言人類學研究中的“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的“真實電影”、克里福德·格爾茲的文化闡釋學、普洛普民間神話結構研究的象征手段、人類學的比較研究方法以及田野調(diào)查等方法,結合豐富具體的案例,融會貫通到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思路中,并且試圖在影像表現(xiàn)手段的真實性受到極大質(zhì)疑的今天,運用嚴謹縝密的科學方法,為紀錄片找回真實和權威。

作者簡介

陳剛,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55年8月生于北京。高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插隊,在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學習過三年電影攝影,后考入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先后獲文學學士、新聞學碩士、電影學博上學位,留校任教。在校任教期間,曾調(diào)中國中央電視臺工作三年,參加新聞、新聞專題及紀錄片等各類電視節(jié)目的拍攝與制作,曾在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和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做訪問學者,是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影視人類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紀錄片創(chuàng)作、人類學紀錄片和電視攝影。

書籍目錄

導論   一、什么是人類學   二、科學技術影響下的紀錄片上篇  以人類學為基點,研究人類學紀錄片的理念與實踐 第一章  什么是人類學紀錄片 第二章  人類學紀錄片本體——“人類學”與“紀錄片”    一、人類學?!? 二、紀錄片 第三章  人類學紀錄片的基本特征   一、畫面帶有大量鮮活、生動的原始信息   二、“場”信息結構   三、整體構架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   四、細致講究的敘述手段 第四章  人類學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特點   一、前期需要長期的田野工作   二、創(chuàng)作必須要有人類學家參與   三、要與一定的文化背景結合   四、人類學的觀察方式 第五章  人類學紀錄片的歷史、現(xiàn)狀與展望   一、早期的人類學紀錄片   二、與紀錄片互動的發(fā)展期   三、人類學紀錄片發(fā)展的現(xiàn)狀   四、中國人類學紀錄片的發(fā)展下篇  從電影出發(fā),探討人類學研究方法對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啟示 第一章  讓科學指導紀錄片拍攝   第一節(jié)  紀錄片的真實和權威受到的威脅和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讓科學指導紀錄片拍攝 第二章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與將攝影機交給被拍攝者的試驗   第一節(jié)  語言人類學的研究與薩丕爾一沃爾夫(sapir-whorf)的假說   第二節(jié)  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與紀錄片拍攝實踐 第三章  讓·魯什與法國紀錄片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實驗電影的背景   第二節(jié)  讓·魯什與“真實電影”    第三節(jié)  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分享的人類學”理念 第四章  馬格麗特·米德的文化與人格派和對比手法的紀錄片   第一節(jié)  關于人類學家馬格麗特·米德   第二節(jié)  比較人類學及其實踐 第五章  將攝影機作為記錄、科研的工具和科教紀錄片   第一節(jié)  記錄的工具和科教紀錄片   第二節(jié)  攝影機:人類學和科學觀察與分析的新工具 第六章  用紀錄片進行“田野調(diào)查”   第一節(jié)  人類學的“田野調(diào)查”    第二節(jié)  馬林諾夫斯基與埃文斯·普里查德的田野調(diào)查實踐   第三節(jié)  用紀錄片進行“田野調(diào)查” 第七章  直接電影——人類學紀錄片最主流的拍攝方式   第一節(jié)  20世紀60年代美國直接電影的誕生   第二節(jié)  直接電影用于人類學題材的拍攝 第八章  闡釋人類學與用紀錄片深描文化   第一節(jié)  文化的解釋——闡釋人類學   第二節(jié)  《深度游戲:關于巴厘斗雞的記錄》——一個文本闡釋的例證  第三節(jié)  “虎日”對民間戒毒行動的闡釋   第四節(jié)  《藍色警戒線》透過犯罪事實的文本解讀深層原因 第九章  主位與客位視點(Emic & Etic)和反省式紀錄片   第一節(jié)  人類學理論中的“主位”與“客位”(Emic & Etic)視點   第二節(jié)  以主位法進行的實踐   第三節(jié)  外來人的視角:阿什“斧頭大戰(zhàn)”   第四節(jié)  間離式紀錄片:《伴隨希特勒:暴亂人生》 第十章  結構主義“二元對立”與紀錄片制作   第一節(jié)  列維一斯特勞斯與結構主義   第二節(jié)  列維一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人類學   第三節(jié)  紀錄片作品中的結構 第十一章  俄國普洛普的民間故事研究對紀錄片敘事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普洛普與民間故事研究   第二節(jié)  紀錄片中的普洛普結構 第十二章  紀錄片——現(xiàn)代媒介中的人類“神話”    第一節(jié)  “神話”幫助戰(zhàn)勝了“非典”   第二節(jié)  對于神話的分析   第三節(jié)  紀錄片——現(xiàn)代媒介中的人類“神話” 附錄  影視人類學業(yè)內(nèi)人物訪談  訪莊孔韶  訪紀錄片導演孫曾田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什么是人類學紀錄片“人類學紀錄片”顧名思義,它顯然包括兩個方面——人類學和紀錄片,兩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類學的傳統(tǒng)文字表達方式,也不等同于人們?nèi)粘J煜さ募o錄片。就內(nèi)容而言,人類學紀錄片是人類學的、理性的,屬學術成果,在這個意義上,與人類學書面著作等同,而與一般紀錄片有異;從表述形式來看,人類學紀錄片則又是鮮活的、形象的,與人類學書面著作的表述方式完全不同,而與一般紀錄片相同。由此可以說人類學紀錄片是科學成果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是紀錄片手段用于人類學研究,紀錄片是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人類學是內(nèi)在的表述內(nèi)容,是人類學家研究成果的產(chǎn)物,也是紀錄片中的一類特殊類型?!叭祟悓W”和“人類學紀錄片”都是從西方引入我國的?!叭祟悓W”較早,本世紀初就已傳人我國,而“人類學紀錄片”就很晚了,直到“1985年,當時擔任國際影視人類學委員會主席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 Balikci)來我國訪問,這個片種才被介紹到我國”。在英語里,西方國家對人類學紀錄片有若于種不同的稱呼。一般稱為Anthro.pologic Documentary(人類學紀錄片),或Ethnologic Documemary(民族學紀錄片)。也有的人把其中單純記錄某一民族的文化現(xiàn)象,但很少或不加任何解釋和評價的影片稱之為Ethnographic Documentary(民族志紀錄片)。這些不同的命名多少有些差異,但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區(qū)別,一般情況下可以兼容,主要是在人類學界使用。而影視圈內(nèi),一般把這類影片統(tǒng)歸于紀錄片,僅僅認為它是紀錄片種中的一類,并沒有賦予它比一般紀錄片更多的含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這樣創(chuàng)作記錄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不錯的書,研究影視人類學很不錯
  •   送貨迅速。包裝完整。影印清晰。
  •   這本書對于在田野調(diào)查記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   寫論文時因為和自己寫的論文選題相關,導師推薦的,看完沒太多感覺,不過的確是對寫論文有幫助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