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作者:(清)費伯雄,(清)費繩甫 著,朱建平,趙陽 點校 頁數(shù):12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費伯雄、費繩甫祖孫醫(yī)案合輯。費伯雄為孟河四大家之首,以善治雜癥享名數(shù)十年,立法和緩。費繩甫于治虛證別有心得重視調(diào)和胃氣。本書病案詳尺,理法方藥層次分明、對近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有較大影響。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費伯雄 (清代)費繩甫
書籍目錄
費伯雄先生醫(yī)案
一、時病
二、瘧
三、中風
四、痿
五、諸痛
六、肝氣肝風
七、不寐
八、虛損
九、調(diào)養(yǎng)
十、風濕痰
十一、咳
十二、腫脹
十三、嘔吐呃
十四、大小腑
十五、婦科
十六、兒科
十七、外科
十八、瘀傷
十九、眼耳
二十、喉科
費繩甫先生醫(yī)案
自序
一、傷寒
二、感冒
三、春溫
四、濕溫
五、冬溫
六、大頭瘟
七、瘧
八、痢
九、霍亂
十、痧脹
十一、中風
十二、痿
十三、痹
十四、諸痛
十五、情志
十六、不寐
十七、遺精
十八、虛勞
十九、脫
二十、痰飲
二十一、咳哮喘
二十二、肺癰
二十三、黃疸
二十四、腫脹
二十五、噎膈
二十六、呃逆
二十七、吐血
二十八、尿血
二十九、便血
三十、痔
三十一、二便不利
三十二、淋濁
三十三、遺尿
三十四、蟲
三十五、奇病
三十六、婦科
三十七、兒科
三十八、喉科
附錄 新舊計量換算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知崇明縣事吳槿村年近古稀,患赤白痢,日數(shù)十行,腹痛食少,心悸肢掣,勢極危險,延余診視。脈來弦細遲緩。外邪挾濕,兩傷氣血,清濁混淆于中;加以年高元氣已虛,中無砥柱。倘泄邪而不兼補正,誠恐邪未清而正先脫;必須補正透邪,兩面兼顧。方用別直參錢半、粉葛根二錢、桔梗一錢、枳殼一錢、木通錢半、酒炒黃芩一錢、焦山楂三錢、赤茯苓三錢、甘草四分、焦谷芽四錢、荷葉一角,連進二劑,下痢腹痛即止。惟心悸腿酸,納谷不多,邪退中虛已著。改用別直參三錢、白芍錢半、炙甘草五分、陳皮一錢、冬瓜子四錢、白茯苓二錢、大棗三枚。連進三劑而霍然。 知陽湖縣事梁鵑池年逾六旬,患赤白痢,日十數(shù)行,腹痛口渴,肛脫下八寸許,坐臥不安,精神委頓,勢甚可危。延余診之,脈來細弦。外邪挾濕熱,耗氣灼營,清不升而濁不降;加以年高,氣血皆虛,誠恐正不勝邪,邪勢充斥三焦,正氣即有外亡之虞。治必以驅(qū)邪為先,上下分解,邪退則正氣自安。方用桔梗一錢、葛根二錢、甘草五分、桑葉錢半、丹皮二錢、赤芍錢半、木通錢半、赤苓三錢、焦山楂三錢、神曲三錢、酒炒黃芩錢半、銀花三錢、車前子三錢。連進二劑。外用綠升麻三錢、當歸三錢、枳殼三錢、甘草三錢、銀花三錢。煎湯熏洗肛門,日四五次。下痢腹痛即止,脫肛亦收,惟口干,不思飲食。邪退津虛,法宜甘涼益胃。改用南沙參四錢、石斛三錢、白芍錢半、甘草三分、丹皮錢半、桑葉一錢、陳皮一錢、冬瓜子四錢、大麥冬三錢。進三劑,眠食如常,遂愈。 九、霍 亂 徽州程君瑞芝壬辰秋,患霍亂吐瀉,腹痛肢冷,苔白不渴,診脈沉遲,寒霍亂癥也。穢濁內(nèi)伏,兼受寒濕,淆亂清濁,升降失常。倘用寒涼遏抑,中陽更傷,穢濁蟠踞于中,正氣散失于外,變端甚速;非芳香解穢,燥濕散寒,終難補救。遂用藿香梗一錢、蘇梗一錢、荊芥一錢、陳皮一錢、茅術(shù)一錢、厚樸一錢、甘草八分、茯苓二錢、蠶砂三錢、大腹皮錢半、制半夏錢半。一劑而愈。 南京馬壽臣霍亂吐瀉,胸腹脹痛,發(fā)熱頭痛,舌苔白,診脈浮弦而緩,此風邪外襲,濕熱內(nèi)結(jié),氣機皆阻。用藿香梗一錢、荊芥錢半、防風錢半、陳皮一錢、蒼術(shù)一錢、厚樸一錢、大腹皮錢半、六神曲四錢、香豆豉三錢。連服二劑,汗出熱退,吐瀉腹痛皆止。惟脘悶口干,不思飲食,夜不成寐,外邪已解而胃陰虛也。治宜甘涼益胃。用南沙參四錢、麥門冬三錢、川石斛三錢、生白芍一錢、生甘草四分、冬瓜子四錢、生谷芽四錢。三劑全安。 廣東馬君藹初癸巳季夏望日,遇于途,向余稱謝云,昨病霍亂吐瀉,腹痛肢麻,命不絕如縷。蒙公診視,藥到病除,感何可喻。今有要事,必須親往經(jīng)理,體雖困倦,精力尚可支持。余謂病退體虛,當靜養(yǎng)數(shù)日,切勿過勞。
編輯推薦
《孟河費氏醫(yī)案》選取其中有特色的中醫(yī)名家醫(yī)案進行整理,包括“孟河四家”中影響最大的的費、丁二氏,江南醫(yī)學世家第19代傳人的御醫(yī)陳蓮舫,以治肝著稱的王旭高,“北京四大名醫(yī)”中的汪逢春。這些醫(yī)案版本精良,要素完備,臨床療效卓著,醫(yī)理分析絲絲入扣,理法方藥給人啟迪,經(jīng)認真點校整理,可方便臨床醫(yī)生閱讀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