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人類學基礎讀本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作者:周星  頁數(shù):54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由人類學家周星博士主編的《中國藝術人類學基礎讀本》由學苑出版社出版。此書目的:為了給在“藝術類院校”學習文化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藝術學、工藝美術、民藝學、藝術史及美術考古等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碩士生們,提供一個通過初步閱讀進而了解中國“藝術人類學”這一新興學術領域的入門向導。全書共收錄43篇論文,按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主題分別為“學術史、學科建構與研究方法”、“專題性研究與論述”和“田野調查與個案研究”。

作者簡介

周星,陜西省丹鳳縣人,民族學博士。現(xiàn)任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交流學部教授、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ICCS)博士課程指導教授。學術兼職有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共同研究員等。主要著述有《史前史與考古學》(1992)、《民族學新論》(1992)、《民族政治學》(1993)、《境界與象征:橋和民俗》(1998)等。1995年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后獎,1998年獲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獎勵,2003年獲中國民俗學會榮譽獎章。

書籍目錄

導言 周星
第一編 學術史、學科建構與研究方法
 19世紀中后期以來國外藝術人類學研究述評 洪穎
 藝術人類學理論范式的轉換 王建民
 藝術人類學研究的沿革與本土價值方 李莉
 藝術人類學的視野 何明
 藝術人類學及其在中國的可能性 周星
 藝術人類學如何可能?——兼論當代藝術人類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 向麗
 人類學與藝術 【美】艾倫·梅里亞姆
 藝術人類學與知識重構 鄭元者
 藝術人類學的生成及其基本含義 鄭元者
 審美人類學的學理基礎與實踐精神王杰覃德清 海力波
 回到生活:關于藝術人類學學科發(fā)展問題的反思 何明 洪穎
 直觀與理性的交融:藝術民族志書寫初論 何明
 藝術人類學的闡釋路徑 吳曉
 行為:藝術人類學研究的可能的方法維度 洪穎
 藝術學研究的田野方法 傅謹
 《八個城市的音樂文化:傳統(tǒng)與變遷》前言 【美】布魯諾·內特爾
第二編 專題性研究與論述
 論音樂的二元結構 薛藝兵
 音樂人類學敘事訴求人文關懷——記《街頭音樂:美國社會和文化的一個縮影》出版五周年 洛秦
 中國音樂文化的“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 項陽
 民間禮俗:傳統(tǒng)音聲技藝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間 項陽
 民歌與當代大眾文化——全球化語境中民族文化認同的危機及其重構 王杰
 戲劇和性別:中國藝術人類學的重要課題 李祥林
 中國儀式藝術研究綜述 和曉蓉
 中國民間美術研究一百年 徐藝乙
 作為民俗藝術遺產(chǎn)的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 周星
 政治與商業(yè)語境下的新年畫 馬佳
 柳宗悅其“人”其“文”——《民藝論》前言 徐藝乙
 日本的民藝與都市消費:一個人類學藝術研究方法論與案例的考察 陳景揚
 傳統(tǒng)社會手工藝傳習過程中的“機會技術” 邱春林
 民間藝術展演文本的后現(xiàn)代特質 吳曉
 “第四世界”的文化遺產(chǎn):一個藝術人類學的視野 彭兆榮
第三編 田野調查與個案分析
 冀中鄉(xiāng)村樂社的音樂祭禮 薛藝兵
 納西族東巴舞儀的文化闡釋 馮莉
 審美認同與少數(shù)族裔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保護——廣西那坡縣黑衣壯“以黑為美”審美觀念的嬗變 向麗
 施洞苗族衣飾技藝考察 楊正文
 藝術符號的生活化解讀——黔西北長角苗人服飾紋樣的藝術人類學個案研究 安麗哲
 藝術人類學視域中民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審美意義——以夾纈個案為例 李震
 潮繡的傳承與商品化 李宏復
 關于中國陜北剪紙的造型及言語的物質性——面對藝術的人類學物質文化研究的新視角 【日】丹羽朋子
 花饃:作為食品、祭品、禮品和藝術品 周星
 本土性的現(xiàn)代化如何實踐——以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陶瓷手工技藝傳承的研究為例方 李莉
 中國的根藝創(chuàng)造運動——生成資源之“美”的本質與建構 【日】菅豐
 民族藝術傳統(tǒng)的選擇、展演與重構——旅游觀光情景下拉薩娘熱鄉(xiāng)民間藝術團個案分析 劉志揚
編、著、譯者簡介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藝術人類學基礎讀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