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漢學家周策縱的漢學研究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王潤華、閻純德、 吳志良 學苑出版社 (2011-07出版)  作者:王潤華  

內容概要

  周策縱教授博學深思、治學嚴謹,是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漢學大師。在其治學生涯中,周策縱將中國傳統(tǒng)的考據學與西方漢學相結合,開拓了中國古今人文研究的新領域。除學者身份外,周策縱也是有實際創(chuàng)作經驗的作家與藝術家,對東西方古今文學理論與作品有深入研究。王潤華編著的《華裔漢學家周策縱的漢學研究》以七個章節(jié),分別從周策縱在學術研究樹立的新典范、考釋古今文字、周策縱的“五四學”、“曹紅學”、“海外五四新詩學”、“棄園新詩學”、周策縱論世界華文文學等方面全面闡述了周策縱在漢學研究領域所作的努力與成果。

作者簡介

王潤華,新加坡華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新加坡南洋大學人文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新加坡作家協(xié)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中心副主任、文學院助理院長、中文系教授及主任等。2005年到臺,曾任元智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語系主任、應中系主任,現任人文與社會學院院級教授,兼國際語言文化中心主任。在唐代詩學、中國現代文學、中西比較文學、世界華文文學與文化方面有諸多學術成就,著作有《司空圖新論》《王維詩學》《魯迅小說新論》《老舍小說新論》《沈從文小說及理論新論》《從新華文學到世界華文文學》《華文后殖民文學》《越界跨國文學解讀》《魯迅越界跨國新解讀》《異鄉(xiāng)人》《內外集》《熱帶雨林與殖民地》《人文山水詩集》《榴蓮滋味》《把黑夜帶回家》,Essays on Chinese Literature:A Comparative Approach,Post—Colonial Chinese Literatur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論國際漢學大師周策縱:學術研究的新典范一、具有國際視野的漢學大師二、多元的學術思考與方法:從中國訓詁考據學考據到西方漢學傳統(tǒng)三、經典的詮釋模式:包容各專業(yè)領域的區(qū)域研究與中國學四、結合西方漢學與中國傳統(tǒng)的考據學:開拓中國古今人文研究的新領域五、世界華文文學的新視野六、開拓國際學術與文學事業(yè)七、開拓、突破與延伸:從研究到創(chuàng)作第二章 古今文字與經典考釋一、考釋文字與重建古史二、思考現代中國語言文字的改革三、結論第三章 周策縱的“五四學”:知識分子領導的“五四”與走向知識時代的“五四”一、離散、流亡與邊緣思考的“五四”論述:拒絕同化的多元透視力二、五四多元史觀:認識過去,解釋未來三、1917-1921年與知識分子主導的五四運動四、五四精神:引導中國走向知識時代五、超越五四的精神遺產六、《五四運動史》的出版第四章 周策縱的曹紅學一、“多方”研究的新紅學計劃二、結合中國傳統(tǒng)考據學、西方漢學的曹紅學三、《紅樓夢案》:文學解讀的典范四、??笨甲C:《紅樓夢》的小說藝術結構五、通俗文化研究策略六、結論第五章 《海外新詩鈔》:周策縱的“海外五四新詩學”一、《海外新詩鈔》:繼承大陸五四白話詩傳統(tǒng)二、《海外新詩鈔》與海外五四新詩學的建構三、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建構海外五四新詩學版圖的出發(fā)點四、50年代新詩學:斷裂、繼承、漂移、蛻變的多元現象五、“海外新詩學”的兩重結構:“海外五四新詩學”與“世界新詩學”第六章 周策縱的棄園新詩學一、周策縱的新詩學:棄園詩學二、周策縱的棄園:“移家小山下,冰雪是鄰居”三、棄園格律詩學四、棄園的邊緣詩學第七章 周策縱論世界華文文學:“雙重傳統(tǒng)”與“多元文學中心”論一、世界華文學的新視野二、從英文文學的大同世界想起二、從新加坡華文文學建立的文學傳統(tǒng)談起三、從中國文學傳統(tǒng)到本土的文學傳統(tǒng)四、歐美的留學生文學已發(fā)展成另一種華文文學中心附錄一 等待五四過后,春暖花開回返陌地生附錄二 重訪棄園印象——追悼國際漢學大師周策縱教授(1916-2007)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周策縱一生的學術研究與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建立在對五四思想革新的認知上,比如研究《紅樓夢》,他就指出紅學的研究態(tài)度和方法要力求精密,就會對社會上一般思想和行動習慣產生影響:“也許還可由《紅樓夢》研究而影響其他學術思想界的風氣,甚至于中國社會政治的習慣”①,如《紅樓夢案》前四篇論文都是強調研究曹紅學應有學術的思考精神與方法,還要建立《紅樓夢》文本解讀的文學目的,不是為考證而考證。老師認為“紅學”已是一門極時髦的“顯學”,易于普遍流傳,家喻戶曉,假如我們能在研究的態(tài)度和方法上力求精密一點,也許整個學術研究,能形成一個詮釋學的典范;對社會上一般思想和行動習慣,都可能發(fā)生遠大的影響。他深惡痛絕長期以來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訛傳訛,以誤證誤,使人浪費無比的精力。②比如發(fā)掘到的數據應該普遍公開。他舉胡適在1921年寫《(紅樓夢)考證》為例,考據根據的重要資料《四松堂集》,保密30年才公開,另外他收藏的《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也是收藏了30多年,不讓人利用。另外早年周汝昌主張脂硯齋就是史湘云,并不是沒有能力看見別人反對自己的理由,而是不肯反對自己。

編輯推薦

《華裔漢學家周策縱的漢學研究》為列國漢學史書系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華裔漢學家周策縱的漢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