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8 出版社:學(xué)苑 作者:張志聰 頁數(shù):863 字?jǐn)?shù):718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素問》一書,為黃帝與俞跗巫彭諸臣,論次一堂而作。所詳者,天人一原人旨;所明者,陰陽迭乘之機;所研究者,氣運更勝之微;所稽求者,性命攻蕩之本;所上窮者,寒暑日月之運行;所下極者,形氣生化之成敗。開合詳盡。幾無余蘊。然其中論生生之統(tǒng)居其半,言災(zāi)病者次之,治法者又次之。蓋欲天下后世子孫氓庶,勿罹災(zāi)眚,咸歸生長,圣教不唐乎大哉!第經(jīng)義淵微,圣詞古簡,茍非其人,鮮有通其義者,即如周之越人,漢之倉公,晉之皇甫謐,唐之王啟玄,以及宋元明諸名家,迭為論疏,莫不言人人殊。而經(jīng)旨隱括者,或以一端求之;經(jīng)言縷析者,或以偏見解之。經(jīng)詞有于彼見,而此若隱者,或以本文失簡脫,而遺其弘論。隱庵先生聚精會神,竭力覃思,越寒暑五載,注釋《內(nèi)經(jīng)·素問》九卷,以晝夜之尋思,取黃岐之精義,前人咳唾,概所勿襲,古論糟柏,悉所勿存,惟與同學(xué)高良,共深參究之秘,及門諸北,時任校正之嚴(yán),顏曰《集注》。前所已言者,何煩余言,唯未言者亟言之,以俟后學(xué)耳,此隱庵先生注經(jīng)之微旨乎。
書籍目錄
提要
前言
自序
增補凡例
卷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diào)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卷二上
陰陽應(yīng)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jié)臟象論篇第九
卷二下
五臟生成篇第十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卷三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jīng)終論篇第十六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第十八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卷四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經(jīng)脈別的論篇第二十一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篇第二十九
陰明脈解篇第三十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附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夫寒者陰氣也,風(fēng)者陽氣也,先傷于寒,而后傷于風(fēng),故先寒而后熱也。病以時作,名日寒瘧。” 天之陰邪,感吾身之陰寒;天之陽邪,感吾身之陽熱。是以先受之寒,先從陰而病寒;后受之風(fēng),復(fù)從陽而病熱。“病以時作”者,應(yīng)時而作,無早晚也?! 〉廴眨?ldquo;先熱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日:“此先傷于風(fēng),而后傷于寒,故先熱而后寒也,亦以時作,名日溫瘧?! ⊥醣眨?ldquo;以其先熱,故謂之溫。”倪沖之日:“此天之陰陽,病人身之陰陽,陰陽兩感,是以寒熱交作,雖有先后之感,與故病新病不同,學(xué)者亦宜體認(rèn)。” 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fā),則少氣煩悶,手足熱而欲嘔,名日癉瘧。” “其”者,承上文而言。上文之所謂溫瘧者,邪氣藏于骨髓之中。骨髓者,腎臟之精氣所生,故久而不去,則與腎氣相合,是以溫瘧之病氣藏于腎,其氣先從內(nèi)而出之外也。從內(nèi)出之外,故陽病極而復(fù)反人之陰,其但熱不寒者,邪氣藏于骨髓之中,而腎陰之氣先與骨氣相絕,是外邪不及于里陰,而獨發(fā)于陽也。熱傷氣,故少氣;心惡熱,故煩悶;手足為諸陽之本,故手足熱。經(jīng)云:“諸嘔吐酸,皆屬于熱。”此溫瘧之不復(fù)寒者,名日癉瘧。“癉”,單也,謂單發(fā)于陽而病熱也。盧子繇日:“癉瘧有二因,此其一也。” 帝日:“夫經(jīng)言‘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余,寒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類。當(dāng)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聞其說。”岐伯日: “經(jīng)言‘勿刺熵熵之熱,勿刺渾渾之脈,勿刺漉漉之汗’,故其為病逆,未可刺也?!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