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01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作者:余釗 頁數(shù):644 字數(shù):54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共分為九章。第一章介紹了老北京城的形成過程和總體布局。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別介紹了京派文化、京味文學、胡同和四合院、園林和祭祀、宗教建筑。第六章介紹了老北京城的商業(yè)、飲食服務業(yè)以及其他行業(yè)。第七章介紹了老北京的民俗風情。第八章介紹了老北京的文化教育業(yè)、新聞出版業(yè)。第九章介紹了老北京人的民族、社會職業(yè)和旗人現(xiàn)象及地域性格?!侗本┡f事》在形象細致的描述中引用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在保證內(nèi)容真實性的前提下,注重內(nèi)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并且有選擇地對老北京的歷史文化進行了一些分析和反思。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千年古都 一、古城滄桑 二、城墻、城樓 三、城市建設 四、居民分布 五、商業(yè)區(qū)劃 六、京城屏障第二章 京派文化 一、文化與城市 二、政治文化 三、職業(yè)文化 四、消費文化 五、娛樂文化第三章 京味文學 一、北京話面面觀 二、京味文學諸家 三、老舍的世界第四章 百姓家園 一、京城胡同 二、四合庭院 三、王府宅邸 四、名人故居 五、城南會館 六、胡同貨聲第五章 燕京名勝第六章 繁華市井第七章 京城民俗第八章 藝術(shù)與文教第九章 皇都子民結(jié)束語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擅長找樂 老北京人喜歡找樂,擅長享樂,具體的內(nèi)容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許多人好吃。小說《離婚》中的張大哥說:“我就是吃一口,沒別的毛病。”老北京人確實講究吃,上層貴族吃滿漢全席,下層市民吃各種小吃。不同的節(jié)令都有特定的吃食:臘八喝粥,除夕吃餃子,立春吃春餅,冬天吃涮鍋,夏天吃過水面…… 北京人還講究喝茶,當年城內(nèi)大小茶館星羅棋布,茶葉品種應有盡有。喝茶是貴而不費的飲食項目,沏上一壺茶能喝上一天。還有許多老北京人養(yǎng)成了喝豆汁的嗜好,但還沒有聽說外地人有嗜好此物的。曾有外地人來北京旅游,慕豆汁的大名定要喝上一回,結(jié)果是大倒胃口,然而不少北京人卻對豆汁情有獨鐘。 北京人也愛喝酒,但喝得很秀氣。胡同內(nèi)外的小酒館到處都有,大酒缸、硬板凳,二鍋頭、燒刀子,有幾樣簡單的下酒菜:花生米、豆腐干,三兩酒能喝上兩個鐘頭,講究把一點一滴都咂出滋味來,絕對不會有東北地區(qū)的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 普通的北京人雖然講究吃喝。但決不奢侈(實際上也奢侈不起),更多的倒是一些小零碎,像吃炸醬面必須用小肉丁、黃醬,多放點油干炸。咸菜絲要切得很細。北京人力求在有限的物質(zhì)條件下獲得盡可能多的精神享受?!恶橊勏樽印防飳懙较樽映岳隙垢骸啊瓱釡窆删€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兩個響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薄俺粤艘豢冢垢焉砝餇C開一條路……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崩隙垢斎凰悴簧鲜裁促F物,祥子的體驗卻比那些天天有飯局、吃得腦滿腸肥的老爺們強上十倍,顯得既樸素又真切。 虎妞也是個極愛吃零食的北京女人。她整天不停地吃,導致營養(yǎng)攝入過多,腹中的胎兒過重,造成難產(chǎn),最后把命也搭了進去?!峨x婚》里的張大哥愛吃“羊肉火鍋、打鹵面、年糕”,《正紅旗下》的大姐婆婆要吃價格昂貴的櫻桃。 著名作家梁實秋先生是老北平人,他對北京的飲食懷有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乘火車回到北京,在前門下車后直奔前門外的致美齋,大飽口福后再回家。直到晚年,客居異國他鄉(xiāng),他仍然對糖葫蘆、醬肘子等北京食品津津樂道。他寫的《雅舍談吃》小品文林林總總有數(shù)百篇之多,稱得上是一位老北京的美食家。 比起吃食來,飲茶顯得更為清高。話劇《北京人》中的曾文清是位喝茶的專家,“他喝起茶來,要洗手,漱口,焚香,靜坐。他的舌頭不但嘗得出這茶葉的性情,年齡,出身,做法,他還分得出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還是自來水,燒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劇中人江泰語)可是他不會種茶,不會做茶葉生意,他只會喝茶。 來自浙江紹興的散文作家周作人也最愛喝茶,他將自家的書齋命名為“苦茶庵”。他認為:“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后,再去繼續(xù)修各人的勝業(yè),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悠游乃正亦斷不可少。”普通的俗人喝茶只是為了解渴,又有幾個人能喝出如此清雅脫俗的氛圍來呢? 衣食乃人生的最基本的需求,但在北京人那里,都變成了一門生活的藝術(shù),“男子吃口得味的,女人穿件好衣裳”。其實也只是相比較而言,許多北京男人其實也很講究服飾,正如許多北京女人也講究吃食。中國的飲食文化享譽世界,北京人更是當之無愧的美食家。歐美國家民眾生活水平很高,人們的飲食卻并不太講究,總是千篇一律的牛排、土豆、漢堡包,平時吃飯,仿佛如同給汽車加油,是在完成補充養(yǎng)料的任務。老北京人經(jīng)濟雖然拮據(jù),卻能在日常飲食中力求講究,吃得有滋有味,這其中不是正好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異嗎?人生本來并不全是為了工作,享受也是人生的應有之義。遺憾的是有些老北京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投入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忘記了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說到玩,北京人的花樣就更多了。清代八旗子弟喜歡玩鷹,架著鷂鷹出去逮兔子,算是繼承發(fā)揚游牧民族的遺風。一般的老北京人提個鳥籠子,養(yǎng)上幾只黃雀、紅藍靛頦,更是司空見慣。清晨起來遛鳥,然后進茶館喝茶、聊天、聽評書,是許多旗人每天“必修的功課”。 北京人喜歡在自家的庭院里養(yǎng)花養(yǎng)魚。富貴人家養(yǎng)牡丹花、荷花、菊花,窮苦人家也要養(yǎng)上幾盆草花,富貴人家養(yǎng)的金魚,凈是名貴品種,窮苦人家的孩子也要在小玻璃缸里養(yǎng)上幾條小金魚玩。每到秋天,許多北京人就要忙著買蟋蟀斗蟋蟀,市井小兒的游戲儼然已經(jīng)成為許多成年人的事業(yè),指望著靠斗蟋蟀贏錢贏地。 許多北京人迷上了戲曲、曲藝。八旗子弟以演唱子弟書自娛自樂,清末京劇風靡一時,以致流傳下“國事興亡誰管得,滿城爭說蓋叫天”的口碑。民國年間的四大名旦、四大須生更是紅得發(fā)紫,京城的戲迷們不知道把多少銀錢送進了戲園子,有些戲迷干脆粉墨登場,以票友的身份唱戲,不僅不掙錢,反而要花錢請名角陪著唱戲,請記者在小報上寫捧場文章,稱之為耗財買臉。在一批京劇名角日進斗金的同時,看戲的貴族子弟卻蕩盡了萬貫家財,淪落為城市貧民。 普通市民看不起名角演唱的京戲,他們也有自己找樂的去處,那就是被稱為“平民樂園”的天橋,那里有各種各樣的曲藝、雜技、武術(shù)表演,還可以買到各種各樣廉價的商品。窮人盡可以到天橋找到樂子,窮人也有窮歡樂。 北京人找樂的方式方法實在還有許多,放風箏是一樂,逛廟會是一樂,踏青是一樂,釣魚是一樂,練書法是一樂,學繪畫是一樂,下象棋是一樂,聽相聲更是一樂。北京人對享樂投入了過多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使花鳥魚蟲都和文化發(fā)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過去北京城里的旗人好玩,會玩,北京城是為他們準備的大型游樂場,游樂的項目之多,已經(jīng)窮盡了當時人們的想像力。 老北京人使生活的藝術(shù)發(fā)展到了極致,他們在找樂的過程中逃避人生的痛苦,也在找樂的過程中消磨掉自己的生命。藝術(shù)起源于娛樂,生活的藝術(shù)化培育出一大批很有藝術(shù)素養(yǎng)的人才。他們大多出身于貴族家庭,優(yōu)裕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能夠潛心鉆研藝術(shù),以至于陷入如癡如醉的境地。確實有一些北京人成為卓有成就的藝術(shù)家,但還有更多的北京入學藝不成,又不具備謀生的一技之長,以致陷入貧窮潦倒的境地。時代的變遷,家庭的淪落使一批出身貴族的藝術(shù)家流落民間,對北京地區(qū)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而又廣泛的影響。 P223-225
編輯推薦
滄桑往事,濃濃的京味兒,老北京在中國乃至世界享有獨特的風情。北京的現(xiàn)代氣息中,其實傳承了太多的過去,只是有的變了味兒,走了形。藤蔓雖長,是由土中生長,藤蔓盤緣,離不開大樹的依托。 本書向你再現(xiàn)了舊京的全貌,再加以文化的解讀,讓你更深層地品位老舍的“茶館”和“四世同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