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文存(2)

出版時間:2013-7-1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作者:胡適  

內(nèi)容概要

《胡適文存2》包裝精美,頗具典藏價值。精裝,特種紙,封面采用大設計師方案,大氣典雅,無以倫比!《胡適文存》四集,是胡適唯一親自作序,編輯撰寫并親自參與出版的胡適作品經(jīng)典集作。是最具收藏價值的胡適作品集!毛澤東說過:到了21世紀,那時候替他(胡適)恢復名譽吧。此時正是我們應該珍視重讀胡適的時候了!李敖,張愛玲傾情推薦!蔣介石對他推崇備至!毛澤東對他又愛又恨!這就是胡適——中國近代最后一位思想大家!
到了21世紀,那時候替他(胡適)恢復名譽吧。
——毛澤東
胡適之不過時證明了我們四十年來沒進步。他是我們思想界的偉大領(lǐng)袖,他對我們國家現(xiàn)代化的貢獻是石破天驚的、不可磨滅的。
——李敖
我覺得不但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就連大陸上的下一代,盡管反胡適的時候許多青年已經(jīng)不知道在反些什么……事后他們自己諱言,年代久了又倒過來仍舊信奉他。
——張愛玲
我個人就認為,與胡適同一階層,或更高階層的中國文化巨人,不超過一百人。而在這一百位巨人中,適之先生是最近和最后的一位,卻不是最低的一位。
——唐德剛
四十年來,能夠‘一以貫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傳他所相信的,而在四十年間,沒有迷茫、沒有轉(zhuǎn)變、沒有‘最后見解’的人,除了胡適以外,簡直找不到第二個。
——李敖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袖之一。他是中國第一位享有35個博士頭銜的學者,是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承前啟后的第一人,是倡導文學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他是北大校長、駐美大使、學者、歷史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詩人,是青年導師,學界泰斗,也是社會的意見領(lǐng)袖。蔣介石評價他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代表。

書籍目錄

卷一《國學季刊》發(fā)刊宣言 003發(fā)起《讀書雜志》的緣起 016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一個社會主義者) 017記李覯的學說(一個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 023費經(jīng)虞與費密 038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069附錄一 《清華周刊》記者來書 079附錄二 答書 081附錄三 梁任公先生《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梁啟超) 083梁任公《墨經(jīng)校釋》序 106附錄一 梁任公先生來書 112附錄二 答書 116論墨學 119《淮南鴻烈集解》序 126卷二《科學與人生觀》序 133附錄一 陳獨秀先生序 147附錄二 答陳獨秀先生(適) 153附錄三 答適之(獨秀) 155孫行者與張君勱 159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161附錄 日本譯《中國五十年來之文學》序 222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 223卷三十七年的回顧 267?!栋自捦韴蟆?272黃梨洲論學生運動 273《政治概論》序 275《天乎帝乎》序 280我們的政治主張 281附錄 關(guān)于《我們的政治主張》的討論 285聯(lián)省自治與軍閥割據(jù)(答陳獨秀) 313附錄 對于現(xiàn)在中國政治問題的我見(陳獨秀)319與一涵等四位的信 324這一周(六十七則) 326卷四吳敬梓年譜 397《西游記》考證 421附錄 《讀〈西游記〉考證》(董作賓) 449《鏡花緣》的引論 455跋《紅樓夢考證》 480附錄 《石頭記索隱》第六版自序 (蔡孑民) 488《水滸續(xù)集兩種》序 493《三國志演義》序 506高元《國音學》序 512趙元任《國語留聲片》序 515《蕙的風》序 519附錄 談北京的歌謠(?;荩?530《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卷頭言 537讀王國維先生的《曲錄》 540

章節(jié)摘錄

序《文存》的第一集,是十年十一月結(jié)集的。三年以來,又積下了五十萬字的雜文。亞東圖書館里的朋友們幫我編集起來,成為《文存》第二集。汪原放先生特為此事遠道跑來北京,住在我家里逼著我編定目錄;章希呂、余昌之兩先生擔任校對:這都是我應該道謝的。我本想分作四卷,第一二卷為講學之文,第三卷為論政治之文,第四卷為雜文。但因為文字的長短,每冊的厚薄,竟不能嚴格地拘守這個區(qū)分。有幾篇稍長的講學文字,如《崔述的年譜》,如《戴東原的哲學》,因未完篇,故不曾收入。因此,卷一與卷四不免有截長補短,互相移動的痕跡。卷三的政治文字,大都是遷就朋友的主張,勉強編入的?!哆@一周》的短評,本無保存的價值。因為有朋友說,這種體裁在今日或以后的輿論界也許有推行的必要,所以我暫時留在這里。卷二里《五十年來之中國文學》和《五十年來之世界哲學》兩篇,原是為《申報》五十年紀念冊做的;《申報》館另出有單行本?!渡陥蟆佛^許我重印的好意是我很感謝的。這一集里也收有幾篇三年前的舊作,也有一兩篇是不曾發(fā)表過的?!顿M經(jīng)虞與費密》一篇,是用舊稿《記費密的學說》,從頭改作,比舊稿增多不止十倍了。《文存》第一集出版時,我曾說:我自己現(xiàn)在回看我這十年來做的文章,覺得我總算不曾做過一篇潦草不用氣力的文章,總算不曾說過一句我自己不深信的話:只有這兩點可以減少我良心上的慚愧。我現(xiàn)在拿這兩點來審查這第二集,覺得還不至于自己痛打自己的嘴巴。所以我還用這兩句話來介紹這幾冊文字給我的讀者罷。十三,九,十三胡適卷一《國學季刊》發(fā)刊宣言近年來,古學的大師漸漸死完了,新起的學者還不曾有什么大成績表現(xiàn)出來。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期,只有三五個老輩在那里支撐門面。古學界表面上的寂寞,遂使許多人發(fā)生無限的悲觀。所以有許多老輩遂說,“古學要淪亡了!…‘古書不久要無人能讀了!”在這個悲觀呼聲里,很自然的發(fā)出一種沒氣力的反動的運動來。有些人還以為西洋學術(shù)思想的輸入是古學淪亡的原因;所以他們至今還在那里抗拒那他們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西洋學術(shù)。有些人還以為孑L教可以完全代表中國的古文化;所以他們至今還夢想孔教的復興;甚至于有人競想抄襲基督教的制度來光復孔教。有些人還以為古文古詩的保存就是古學的保存了;所以他們至今還想壓語體文字的提倡與傳播。至于那些靜坐扶乩,逃向迷信里去自尋安慰的,更不用說了。在我們看起來,這些反動都只是舊式學者破產(chǎn)的鐵證;這些行為,不但不能挽救他們所憂慮的國學之淪亡,反可以增加國中少年人對于古學的藐視。如果這些舉動可以代表國學,國學還是淪亡了更好!我們平心靜氣的觀察這三百年的古學發(fā)達史,再觀察眼前國內(nèi)和國外的學者研究中國學術(shù)的現(xiàn)狀,我們不但不抱悲觀,并且還抱無窮的樂觀。我們深倍,國學的將來,定能遠勝國學的過去;過去的成績雖然未可厚非,但將來的成績一定還要更好無數(shù)倍。自從明末到于今,這三百年,誠然可算是古學昌明時代。總括這三百年的成績,可分這些方面:(一)整理古書。在這方面,又可分三門。第一,本子的校勘;第二,文字的訓詁;第三,真?zhèn)蔚目加啞?加喺鎮(zhèn)我粚?,乾嘉的大師(除了極少數(shù)學者如崔述等之外)都不很注意;只有清初與晚清的學者還肯做這種研究,但方法還不很精密,考訂的范圍也不大。因此,這一方面的整理,成績比較的就最少了。然而??迸c訓詁兩方面的成績實在不少。戴震、段玉裁、王念孫、阮元、王引之們的治“經(jīng)”;錢大聽、趙翼、王鳴盛、洪亮吉們的治“史”;王念孫、俞樾、孫詒讓們的治“子”;戴震、王念孫、段玉裁、邵晉涵、郝懿行、錢繹、王筠、朱駿聲們的治古詞典:都有相當?shù)某煽儭V匾墓艜?,?jīng)過這許多大師的整理,比三百年前就容易看的多了。我們試拿明刻本的《墨子》來比孫詒讓的《墨子間詁》,或拿二徐的《說文》來比清儒的各種《說文》注,就可以量度這幾百年整理古書的成績了。(二)發(fā)現(xiàn)古書。清朝一代所以能稱為古學復興時期,不單因為訓詁??钡陌l(fā)達,還因為古書發(fā)現(xiàn)和翻刻之多。清代中央政府,各省書局,都提倡刻書。私家刻的書更是重要:叢書與單行本,重刊本,精校奉,摹刻本,近來的影印本。我們且舉一個最微細的例。近三十年內(nèi)發(fā)現(xiàn)與刻行的宋、元詞集,給文學史家添了多少材料?清初朱彝尊們固然見著不少的詞集;但我們今日購買詞集之便易,卻是清初詞人沒有享過的福氣了。翻刻古書孤本之外,還有輯佚書一項,如《古經(jīng)解鉤沉》,《小學鉤沉》,《玉函山房輯佚書》,和《四庫全書》里那幾百種從《永樂大典》輯出的佚書,都是國學史上極重要的貢獻。(三)發(fā)現(xiàn)古物。清朝學者好古的風氣不限于古書一項;風氣所被,遂使古物的發(fā)現(xiàn),記載,收藏,都成了時髦的嗜好。鼎彝,泉幣,碑版,壁畫,雕塑,古陶器之類:雖缺乏系統(tǒng)的整理,材料確是不少了。最近三十年來,甲骨文字的發(fā)現(xiàn),竟使殷商一代的歷史有了地底下的證據(jù),并且給文字學添了無數(shù)的最古材料。最近遼陽、河南等處石器時代的文化的發(fā)現(xiàn),也是一件極重要的事。但這三百年的古學的研究,在今日估計起來,實在還有許多缺點。三百年的第一流學者的心思精力都用在這一方面,而究竟還只有這一點點結(jié)果,也正是因為有這些缺點的緣故。那些缺點,分開來說,也有三層:(一)研究的范圍太狹窄了。這三百年的古學,雖然也有整治史書的,雖然也有研究子書的,但大家的眼光與心力注射的焦點,究竟只在儒家的幾部經(jīng)書。古韻的研究,古詞典的研究,古書舊注的研究,子書的研究,都不是為這些材料的本身價值而研究的。一切古學都只是經(jīng)學的丫頭!內(nèi)中固然也有婢作夫人的;如古韻學之自成一種專門學問,如子書的研究之漸漸脫離經(jīng)學的羈絆而獨立。但學者的聰明才力被幾部經(jīng)書籠罩了三百年,那是不可諱的事實。況且在這個狹小的范圍里,還有許多更狹小的門戶界限。有漢學和宋學的分家,有今文和古文的分家;甚至于治一部《詩經(jīng)》還要舍棄東漢的《鄭箋》而專取西漢的《毛傳》。專攻本是學術(shù)進步的一個條件;但清儒狹小研究的范圍,卻不是沒有成兄的分功。他們脫不了“儒書一尊”的成見,故用全力治經(jīng)學,而只用余力去治他書。他們又脫不了“漢儒去古未遠”的成見,故迷信漢人,而排除晚代的學者。他們不知道材料固是愈古愈可信,而見解則后人往往勝過前人;所以他們力排鄭樵、朱熹而迷信毛公、鄭玄。今文家稍稍能有獨立的見解了;但他們打倒了東漢,只落得回到西漢的圈子里去。研究的范圍的狹小是清代學術(shù)所以不能大發(fā)展的一個絕大原因。三五部古書,無論怎樣絞來擠去,只有那點精華和糟粕。打倒宋朝的“道士《易》”固然是好事;但打倒了“道士《易》”,跳過了魏、晉人的“道家《易》”,卻回到兩漢的“方士《易》”,那就是很不幸的了?!兑住返墓适氯绱耍弧对姟?、《書》、《春秋》、《三禮》的故事也是如此。三百年的心思才力,始終不曾跳出這個狹小的圈子外去?。ǘ┨⒅毓αΧ雎粤死斫?。學問的進步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材料的積聚與剖解;一是材料的組織與貫通。前者須靠精勤的功力,后者全靠綜合的理解。清儒有鑒于宋、明學者??坷斫獾奈kU,所以努力做樸實的功力而力避主觀的見解。這三百年之中,幾乎只有經(jīng)師,而無思想家;只有校史者,而無史家;只有校注,而無著作。這三句話雖然很重,但我們試除去戴震、章學誠、崔述幾個人,就不能不承認這三句話的真實了。章學誠生當乾隆盛時(乾隆,1736-1795;章學誠,1738-1800),大聲疾呼的警告當日的學術(shù)界道:今之博雅君子,疲精勞神于經(jīng)傳子史,而終身無得于學者,正坐……誤執(zhí)求知之功力,以為學即在是爾。學與功力實相似而不同。學不可以驟幾,人當致攻乎功力,則可耳。指功力以為學,是猶指秫黍以為酒也。(《文史通義?博約篇》)他又說:近日學者風氣,征實太多,發(fā)揮太少,有如蠶食葉而不能抽絲。(《章氏遺書?與汪輝祖書》)古人說:“鴛鴦繡取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眴伟牙C成的駕鴦給人看,而不肯把金針教人,那是不大度的行為。然而天下的人不是人人都能學繡鴛鴦的;多數(shù)人只愛看鴛鴦,而不想自己動手去學繡。清朝的學者只是天天一針一針的學繡,始終不肯繡鴛鴦。所以他們盡管辛苦殷勤的做去,而在社會的生活思想上幾乎全不發(fā)生影響。他們自以為打倒了宋學,然而全國的學校里讀的書仍舊是朱熹的《四書集注》,《詩集傳》,《易本義》等書。他們自以為打倒了偽《古文尚書》,然而全國村學堂里的學究仍舊繼續(xù)用蔡沈的《書集傳》。三百年第一流的精力,二干四百三十卷的《經(jīng)解》,仍舊不能替換朱熹一個人的幾部啟蒙的小書!這也可見單靠功力而不重理解的失敗了。(三)缺乏參考比較的材料。我們試問,這三百年的學者何以這樣缺乏理解呢?我們推求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不能不回到第一層缺點——研究的范圍的過于狹小。宋、明的理學家所以富于理解,全因為六朝、唐以后佛家與道士的學說彌漫空氣中,宋、明的理學家全都受了他們的影響,用他們的學說作一種參考比較的資料。宋、明的理學家,有了這種比較研究的材料,就像一個近視眼的人戴了近視眼鏡一樣;從前看不見的,現(xiàn)在都看見了;從前不明白的,現(xiàn)在都明白了。同是一篇《大學》,漢、魏的人不很注意他,宋、明的人忽然十分尊崇他,把他從《禮記》里抬出來,尊為《四書》之一,推為“初學入德之門”?!吨杏埂芬彩侨绱说?。宋明的人戴了佛書的眼鏡,望著《大學》、《中庸》,便覺得“明明德”、“誠”、“正心誠意”、“率性之謂道”等等話頭都有哲學的意義了。清朝的學者深知戴眼鏡的流弊,決意不配眼鏡;卻不知道近視而不戴眼鏡,同瞎子相差有限。說《詩》的回到《詩序》,說《易》的回到“方士《易》”,說《春秋》的回到《公羊》,可謂“陋”之至了;然而我們試想這一班第一流才士.何以陋到這步田地,可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高明的參考資料嗎?他們排斥“異端”;他們得著一部《一切經(jīng)音義》,只認得他有保存古韻書古詞典的用處;他們拿著一部子書,也只認得他有旁證經(jīng)文古義的功用。他們只向那幾部儒書里兜圈子;兜來兜去,始終脫不了一個“陋”字!打破這個“陋”字,沒有別的法子,只有旁搜博采,多尋參考比較的材料。以上指出的這三百年的古學研究的缺點,不過是隨便挑出了幾樁重要的。我們的意思并不要菲薄這三百年的成績;我們只想指出他們的成績所以不過如此的原因。前人上了當,后人應該學點乖。我們借鑒于前輩學者的成功與失敗,然后可以決定我們現(xiàn)在和將來研究國學的方針。我們不研究古學則已;如要想提倡古學的研究,應該注意這幾點:(1)擴大研究的范圍。(2)注意系統(tǒng)的整理。(3)博采參考比較的資料。(一)怎樣擴大研究的范圍呢?“國學”在我們的心眼里,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皣省边@個名詞,最為妥當;因為他是一個中立的名詞,不含褒貶的意義?!皣省卑皣狻?;但他又包含“國渣”。我們?nèi)舨涣私狻皣保绾味谩皣狻??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擴充國學的領(lǐng)域,包括上下三四千年的過去文化,打破一切的門戶成見:拿歷史的眼光來整統(tǒng)一切,認清了“國故學”的使命是整理中國一切文化歷史,便可以把一切狹陋的門戶之見都掃空了。例如治經(jīng),鄭玄、王肅在歷史上固然占一個位置,王弼、何晏也占一個位置,王安石、朱熹也占一個位置,戴震、惠棟也占一個位置,劉逢祿、康有為也占一個位置。段玉裁曾說:校經(jīng)之法,必以賈還賈,以孔還孔,以陸還陸,以杜還杜,以鄭還鄭,各得其底本,而后判其理義之是非?!幌日ⅲ?,釋文之底本,則多誣古人。不斷其壺說之是非,則多誤今人。(《經(jīng)韻樓集?與諸同志書論校書之難》)我們可借他論校書的話來總論國學;我們也可以說:整治國故,必須以漢還漢,以魏、晉還魏、晉,以唐還唐,以宋還宋,以明還明,以清還清;以古文還古文家,以今文還今文家;以程、朱還程、朱,以陸、王還陸、王,……各還他一個本來面目,然后評判各代各家備人的義理的是非。不還他們的本來面目,則多誣古人。不評判他們的是非,則多誤今人。但不先弄明白了他們的本來面目,我們決不配評判他們的是非。這還是專為經(jīng)學哲學說法。在文學的方面,也有同樣的需要。廟堂的文學固可以研究,但草野的文學也應該研究。在歷史的眼光里,今日民間小兒女唱的歌謠,和《詩》三百篇有同等的位置;民間流傳的小說,和高文典冊有同等的位置,吳敬梓、曹霜和關(guān)漢卿、馬東籬和杜甫、韓愈有同等的位置。故在文學方面,也應該把“三百篇”還給西周、東周之間的無名詩人,把古樂府還給漢、魏、六朝的無名詩人,把唐詩還給唐,把詞還給五代、兩宋,把小曲雜劇還給元朝,把明、清的小說還給明、清。每一個時代,還他那個時代的特長的文學,然后評判他們的文學的價值。不認明每一個時代的特殊文學,則多誣古人而多誤今人。近來頗有人注意戲曲和小說了;但他們的注意仍不能脫離古董家的習氣。他們只看得起宋人的小說,而不知道在歷史的眼光里,一本石印小字的《平妖傳》和一部精刻的殘本《五代史平話》有同樣的價值,正如《道藏》里極荒謬的道教經(jīng)典和《尚書》、《周易》有同等的研究價值??傊?,我們所謂“用歷史的眼光來擴大國學研究的范圍”,只是要我們大家認清國學是國故學,而國故學包括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歷史是多方面的:單記朝代興亡,固木是歷史;單有一宗一派,也不成歷史。過去種種,上自思想學術(shù)之大,下至一個字,一只山歌之細,都是歷史,都屬于國學研究的范圍。(二)怎樣才是“注意系統(tǒng)的整理”呢?學問的進步不單靠積聚材料,還須有系統(tǒng)的整理。系統(tǒng)的整理可分三部說:(甲)索引式的整理。不曾整理的材料,沒有條理,不容易檢尋,最能銷磨學者有用的精神才力,最足阻礙學術(shù)的進步。若想學問進步增加速度,我們須想出法子來解放學者的精力,使他們的精力用在最經(jīng)濟的方面。例如一部《說文解字》,是最沒有條理系統(tǒng)的;向來的學者差不多全靠記憶的苦工夫,方才能用這部書。但這種苦工夫是最不經(jīng)濟的;如果有人能把《說文》重新編制一番(部首依筆畫,每部的字也依筆畫),再加上一個檢字的索引(略如《說文通檢》或《說文易檢》),那就可省許多無謂的時間與記憶力了。又如一部《二十四史》,有了一部《史姓韻編》,可以省多少精力與時間?清代的學者也有見到這一層的;如章學誠說:竊以典籍浩繁,聞見有限;在博雅者且不能悉究無遺,況其下乎?校讎之先,宜盡取四庫之藏,中外之籍,擇其中之人名地名官階書目,凡一切有名可治有數(shù)可稽者,略仿《佩文韻府》之例,悉編為韻;乃于本韻之下,注明原書出處及先后篇第;自一見再見,似至數(shù)千百,皆詳注之;藏之館中,以為群書之總類。至校書之時,遇有疑似之處,即名而求其編韻,因韻而檢其本書,參互錯綜,即可得其至是。此則淵博之儒窮畢生年力而不可究殫者,今即中才??笨勺沼趲紫g,非校讎之良法歟?(《校讎通義》)當日的學者如朱筠、戴震等,都有這個見解,但這件事不容易做到,直到阮元得勢力的時候,方才集合許多學者,合力做成一部空前的《經(jīng)籍纂詁》,“展一韻而眾字畢備,檢一字而諸訓皆存,導一訓而原書可識”(王引之序);“即字而審其義,依韻而類其字,有本訓,有轉(zhuǎn)訓,次敘布列,若網(wǎng)在綱”(錢大昕序)。這種書的功用,在于節(jié)省學者的功力,使學者不疲于功力之細碎,而省出精力來做更有用的事業(yè)。后來這一類的書被科場士子用作夾帶的東西,用作抄竊的工具,所以有許多學者竟以用這種書為可恥的事。這是大錯的。這一類“索引”式的整理,乃是系統(tǒng)的整理的最低而最不可少的一步;沒有這一步的預備,國學止限于少數(shù)有天才而又有閑空工夫的少數(shù)人;并且這些少數(shù)人也要因功力的拖累而減少他們的成績。偌大的事業(yè),應該有許多人分擔去做的,卻落在少數(shù)人的肩膀上:這是國學所以不能發(fā)達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主張,國學的系統(tǒng)的整理的第一步要提倡這種“索引”式的整理,把一切大部的書或不容易檢查的書,一概編成索引,使人人能用古書。人人能用古書,是提倡國學的第一步。(乙)結(jié)賬式的整理。商人開店,到了年底,總要把這一年的賬結(jié)算一次,要曉得前一年的盈虧和年底的存貨,然后繼續(xù)進行,做明年的生意。一種學術(shù)到了一個時期,也有總結(jié)賬的必要。學術(shù)上結(jié)賬的用處有兩層:一是把這一種學術(shù)里已經(jīng)不成問題的部分整理出來,交給社會;二是把那不能解決的部分特別提出來,引起學者的注意,使學者知道何處有隙可乘,有功可立,有困難可以征服。結(jié)賬是(1)結(jié)束從前的成績,(2)預備將來努力的新方向。前者是預備普及的,后者是預備繼長增高的。古代結(jié)賬的書,如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如陸德明的《經(jīng)典釋文》,如唐、宋的《十三經(jīng)注疏》,如朱熹的《四書》,《詩集傳》,《易本義》等,所以都在后世發(fā)生很大的影響,全是這個道理。三百年來,學者都不肯輕易做這種結(jié)賬的事業(yè)。二千四百多卷的《清經(jīng)解》,除了極少數(shù)之外,都只是一堆“流水”爛賬,沒有條理,沒有系統(tǒng);人人從“粵若稽古”、”關(guān)關(guān)雎鳩”說起,人人做的都是雜記式的稿本!怪不得學者看了要“望洋興嘆”了;怪不得國學有淪亡之憂了。我們試看科舉時代投機的書坊肯費整年的工夫來編一部《皇清經(jīng)解縮本編目》,便可以明白索引式的整理的需要;我們又看那時代的書坊肯費幾年的工夫來編一部《皇清經(jīng)解分經(jīng)匯纂》,便又可以明白結(jié)賬式的整理的需要了?,F(xiàn)在學問的途徑多了,學者的時間與精力更有經(jīng)濟的必要了。例如《詩經(jīng)》,二千年研究的結(jié)果,究竟到了什么田地,很少人說得出的,只因為二千年的《詩經(jīng)》爛賬至今不曾有一次的總結(jié)算。宋人駁了漢人,清人推翻了宋人,自以為回到漢人:至今《詩經(jīng)》的研究,音韻自音韻,訓詁自訓詁,異文自異文,序說自序說,各不相關(guān)連。少年的學者想要研究《詩經(jīng)》的,伸頭望一望,只看見一屋子的爛賬簿,嚇得吐舌縮不進去,只好嘆口氣,“算了罷!”《詩經(jīng)》在今日所以漸漸無人過問,是少年人的罪過呢?還是《詩經(jīng)》的專家的罪過呢?我們以為,我們?nèi)粝肷倌陮W者研究《詩經(jīng)》,我們應該把《詩經(jīng)》這筆爛賬結(jié)算一遍,造成一筆總賬。《詩經(jīng)》的總賬里應該包括這四大項:(A)異文的??保嚎偨Y(jié)王應麟以來,直到陳喬樅、李富孫等??碑愇牡馁~。(B)古韻的考究:總結(jié)吳械、朱熹、陳第、顧炎武以來考證古音的賬。(C)訓詁:總結(jié)毛公、鄭玄以來直到胡承珙、馬瑞辰、陳奐,二千多年訓詁的賬。(D)見解(序說):總結(jié)《詩序》、《詩辨妄》、《詩集傳》、《偽詩傳》,姚際恒、崔述、龔橙、方玉潤……等二千年猜迷的賬。有了這一本總賬,然后可以使大多數(shù)的學子容易踏進“《詩經(jīng)》研究”之門:這是普及。入門之后,方才可以希望他們之中有些人出來繼續(xù)研究那總賬里未曾解決的懸賬:這是提高?!对娊?jīng)》如此,一切古書古學都是如此。我們試看前清用全力治經(jīng)學,而經(jīng)學的書不能流傳于社會,倒是那幾部用余力做的《墨子間詁》,《茍子集解》,《莊子集釋》-類結(jié)賬式的書流傳最廣。這不可似使我們覺悟結(jié)賬式的整理的重要嗎?(丙)專史式的整理。索引式的整理是要使古書人人能用;結(jié)賬式的整理是要使古書人人能讀:這兩項都只是提倡國學的設備。但我們在上文曾主張,國學的使命是要使大家懂得中國的過去的文化史;國學的方法是要用歷史的眼光來整理一切過去文化的歷史。國學的目的是要做成中國文化史。國學的系統(tǒng)的研究,要以此為歸宿。一切國學的研究,無論時代古今,無論問題大小,都要朝著這一個大方向走。只有這個目的可以整統(tǒng)一切材料;只有這個任務可以容納一切努力;只有這種眼光可以破除一切門戶畛域。我們理想中的國學研究,至少有這樣的一個系統(tǒng):中國文化史:(一)民族史;(二)語言文字史;(三)經(jīng)濟史;(四)政治史;(五)國際交通史;(六)思想學術(shù)史;(七)宗教史;(八)文藝史;(九)風俗史;(十)制度史。這是一個總系統(tǒng)。歷史不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歷史家須要有兩種必不可少的能力:一是精密的功力,一是高遠的想像。沒有精密的功力,不能做搜求和評判史料的工夫;沒有高遠的想像力,不能構(gòu)造歷史的系統(tǒng)。況且中國這么大,歷史這么長,材料這么多,除了分功合作之外,更無他種方法可以達到這個大目的。但我們又覺得,國故的材料太紛繁了,若不先做一番歷史的整理工夫,初學的人實在無從下手,無從入門。后來的材料也無所統(tǒng)屬;材料無所統(tǒng)屬,是國學紛亂煩碎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主張,應該分這幾個步驟:第一,用現(xiàn)在力所能搜集考定的材料,因陋就簡的先做成各種專史,如經(jīng)濟史,文學史,哲學史,數(shù)學史,宗教史,……之類。這是一些大間架,他們的用處只是要使現(xiàn)在和將來的材料有一個附麗的地萬。第二,專史之中,自然還可分子目,如經(jīng)濟史可分時代,又可分區(qū)域;如文學史哲學史可分時代,又可分宗派,又可專治一人;如宗教史可分時代,可專治一教,或一宗派,或一派中的一人。這種子目的研究是學問進步必不可少的條件。治國學的人應該各就“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者”,用歷史的方法與眼光擔任一部分的研究。子目的研究是專史修正的唯一源頭,也是通史修正的唯一源頭。(三)怎樣“博采參考比較的資料”呢?向來的學者誤認“國學”的“國”字是國界的表示,所以不承認“比較的研究”的功用。最淺陋的是用“附會”來代替“比較”:他們說基督教是墨教的緒余,墨家的“巨子”即是“矩子”,而“矩子”即是十字架!……附會是我們應該排斥的,但比較的研究是我們應該提倡的。有許多現(xiàn)象,孤立的說來說去,總說不通,總說不明白;一有了比較,竟不須解釋,自然明白了。例如一個“之”字,古人說來說去,總不明白;現(xiàn)在我們懂得西洋文法學上的術(shù)語,只須說某種“之”字是內(nèi)動詞(由是而之焉),某種是介詞(賊夫人之子),某種是指物形容詞(之子于歸),某種是代名詞的第三身用在目的位(愛之能勿勞乎),就都明白分明了。又如封建制度,向來被那方塊頭的分封說欺騙了,所以說來說去,總不明白;現(xiàn)在我們用歐洲中占的封建制度和日本的封建制度來比較,就容易明白了。音韻學上,比較的研究最有功效。用廣東音可以考“侵”、“覃”各韻的古音,可以考古代入聲各韻的區(qū)別。近時西洋學者如Karlgren,如Baron von Stael - Holstein,用梵文原本來對照漢文譯音的文字,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古音學上的許多困難問題。不但如此:日本語里,朝鮮語里,安南語星,都保存有中國古音可以供我們的參考比較。西藏文自唐朝以來,音讀雖變了,而文字的拼法不曾變,更可以供我們的參考比較,也許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古音里有許多奇怪的復輔音呢。制度史上,這種比較的材料也極重要。懂得了西洋的議會制度史,我們更可以了解中國御史制度的性質(zhì)與價值;懂得了歐美高等教育制度史,我們更能了解中國近一千年來的書院制度的性質(zhì)與價值。哲學史上,這種比較的材料已發(fā)生很大的助力了。《墨子》里的《經(jīng)上、下》諸篇,若沒有印度因明學和歐洲哲學作參考,恐怕至今還是幾篇無人能解的奇書。韓非,王莽,王安石,李贄,……一班人,若沒有西洋思想作比較,恐怕至今還是沉冤莫白??磻T了近世國家注重財政的趨勢,自然不覺得李覯、王安石的政治思想的可怪了。懂得了近世社會主義的政策,自然不能不佩服王莽、王安石的見解和魄力了?!兑?系辭傳》里“易者,象也”的理論,得柏拉圖的“法象論”的比較而更明白;茍卿書里“類不悖,雖久同理”的理論,得亞里士多德的“類不變論”的參考而更易懂。這都是明顯的例。至于文學史上,小說戲曲近年忽然受學者的看重,民間俗歌近年漸漸引起學者的注意,都是和西洋文學接觸比較的功效更不消說了。此外,如宗教的研究,民俗的研究,美術(shù)的研究,也都是不能不利用參考比較的材料的。以上隨便舉的例,只是要說明比較參考的重要。我們現(xiàn)在治國學,必須要打破閉關(guān)孤立的態(tài)度,要存比較研究的虛心。第一,方法上,西洋學者研究古學的方法早已影響日本的學術(shù)界了,而我們還在冥行索涂的時期。我們此時應該虛心采用他們的科學的方法,補救我們沒有條理系統(tǒng)的習慣。第二,材料上,歐美日本學術(shù)界有無數(shù)的成績可以供我們的參考比較,可以給我們開無數(shù)新法門,可以給我們添無數(shù)借鑒的鏡子。學術(shù)的大仇敵是孤陋寡聞;孤陋寡聞的唯一良藥是博采參考比較的材料。我們觀察這三百年的古學史,研究這三百年的學者的缺陷,知道他們的缺陷都是可以補救的;我們又返觀現(xiàn)在古學研究的趨勢,明白了地界學者供給我們參考比較的好機會,所以我們對于國學的前途,不但不抱悲觀,并且還抱無窮的樂觀。我們認清了國學前途的黑暗與光明全靠我們努力的方向?qū)Σ粚?。因此,我們提出這三個方向來做我們一班同志互相督責勉勵的條件:第一,用歷史的眼光來擴大國學研究的范圍。第二,用系統(tǒng)的整理來部勒國學研究的資料。第三,用比較的研究來幫助國學的材料的整理與解釋。十二,一月(原載1923年1月《國學季刊》第1卷第1號,又載1923年3月12日至14日《北京大學日刊》)發(fā)起《讀書雜志》的緣起差不多一百年前,清朝的大學者王念孫和他的兒子王引之兩個人合辦了一種不朽的雜志,叫做《讀書雜志》。這個雜志前后共出了七十六卷,這一百年來,也不知翻刻翻印了多少次了!我們想像那兩位白發(fā)的學者——一位八十多歲,一位六十多歲——用不老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校注那許多的古書來嘉惠我們,那一副“白發(fā)校書圖”還不夠使我們少年人慚愧感奮嗎?我是崇拜高郵王氏父子的一個人,現(xiàn)在發(fā)起這個新的《讀書雜志》,希望各位愛讀書的朋友們把讀書研究的結(jié)果,借他發(fā)表出來。一來呢,各人的心得可以因此得著大家的批評。二來呢,我們也許能引起國人一點讀書的興趣,——大家少說點空話,多讀點好書!十,二,二二(原載1922年9月3日《讀書雜志》第1期)

編輯推薦

《胡適文存2》包裝精美,頗具典藏價值。精裝,特種紙,封面采用大設計師方案,大氣典雅,無以倫比!《胡適文存》四集,是胡適唯一親自作序,編輯撰寫并親自參與出版的胡適作品經(jīng)典集作。是最具收藏價值的胡適作品集!毛澤東說過:到了21世紀,那時候替他(胡適)恢復名譽吧。此時正是我們應該珍視重讀胡適的時候了!李敖,張愛玲傾情推薦!蔣介石對他推崇備至!毛澤東對他又愛又恨!這就是胡適——中國近代最后一位思想大家!

名人推薦

到了21世紀,那時候替他(胡適)恢復名譽吧?!珴蓶|胡適之不過時證明了我們四十年來沒進步。他是我們思想界的偉大領(lǐng)袖,他對我們國家現(xiàn)代化的貢獻是石破天驚的、不可磨滅的。——李敖我覺得不但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就連大陸上的下一代,盡管反胡適的時候許多青年已經(jīng)不知道在反些什么……事后他們自己諱言,年代久了又倒過來仍舊信奉他?!獜垚哿嵛覀€人就認為,與胡適同一階層,或更高階層的中國文化巨人,不超過一百人。而在這一百位巨人中,適之先生是最近和最后的一位,卻不是最低的一位?!频聞偹氖陙?,能夠‘一以貫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傳他所相信的,而在四十年間,沒有迷茫、沒有轉(zhuǎn)變、沒有‘最后見解’的人,除了胡適以外,簡直找不到第二個?!畎?/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胡適文存(2)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想讀胡適的書友,推薦你們選擇這套《胡適文存》吧,大部頭的胡適文集之類的不適合一般讀者,而這部《胡適文存》是作者自己挑出來的文章,應該能夠代表胡適先生的思想和成就。華文出版社出的這套書,定價雖然不算很低,但是與其他的版本比起來還是低調(diào)多了,再考慮到七、八折的折扣,真的不算貴。本套書最出彩的地方在于精美的裝幀設計,雖然紙張的顏色比較暗,重量比較輕,看起來也有些粗糙,但是由于本書在排版設計上實在是很用心,所以紙張的問題絲毫不影響閱讀的心情??傊?,所謂“精裝典藏版”,真的很名副其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