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作者:楊帆 頁數(shù):467
前言
1920年2月中旬的一天深夜,一輛帶篷的騾車在天寒地凍之中,悄悄駛出北京城朝陽門。車上坐著兩個人,一個是30歲左右的“商人”,戴著金邊眼鏡,挎著裝滿賬簿的公文包;一個是40歲左右的“病人”,頭戴氈帽,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他們,就是被稱為“北李南陳,兩大星辰”的李大釗和陳獨秀。 他們一個是北大教授兼圖書館主任,一個是北大文科學長,一個是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先驅(qū),一個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為了幫助陳獨秀躲避北洋政府的搜捕,李大釗冒著生命危險護送陳獨秀趕赴天津,從天津登船奔赴上海。一路上,他們探討著中國革命之路一 “我們是否也走蘇俄的道路,成立布爾什維克式的政黨?” 李大釗認為,在中國建立蘇俄式政黨,首先需要陳獨秀這樣有影響的人出面倡導和組織。陳獨秀此前剛在《新青年》宣言中稱:永不加入“沒有全社會幸福的政黨”,而蘇俄式政黨,正是為全社會謀求幸福的政黨。 “好!正是英雄所見略同?!标惇毿愀呗曌鞔稹? 兩人一拍即合,朗聲大笑。 1920年8月,在共產(chǎn)國際的幫助下,中國第一個黨的組織在上海成立,取名為“中國共產(chǎn)黨”;10月,北京“共產(chǎn)黨小組”正式成立,12月更名為“共產(chǎn)黨北京支部”。接著,南陳北李分別以上海和北京為中心,在南方和北方各地發(fā)展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與會代表共13人,討論并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綱領》、《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決議》,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fā)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gòu)等組織制度;對今后黨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選舉產(chǎn)生了中央領導機構(gòu),建立了三人組成的中央局,陳獨秀當選中央局書記。 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了! 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在反對北洋軍閥、國民黨新軍閥和日本侵略軍的革命戰(zhàn)爭中,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著中國工農(nóng)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終于取得最后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然而,黨的成長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取得革命勝利的道路充滿了坎坷。作為共產(chǎn)國際的一個支部,中國黨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共產(chǎn)國際的指揮,無論對還是錯。而事實證明,共產(chǎn)國際的諸多指令并不符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 在北伐戰(zhàn)爭勢如破竹的時候,共產(chǎn)國際發(fā)出一系列持續(xù)“左”轉(zhuǎn)的指令,尤以“五月指示”為最。在國民黨已全面排斥共產(chǎn)黨的情況下,要共產(chǎn)黨在國民黨內(nèi)組建自己的軍隊,改造國民黨,無異于天方夜譚。而隨后在一連串的反右傾中,共產(chǎn)黨出現(xiàn)了一連串的“左”傾暴動;王明的上臺,更是將黨帶入了“左”傾教條主義的沉痛災難之中,直接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使中央紅軍在戰(zhàn)略轉(zhuǎn)移之初的8.6萬余人,銳減到3萬余人,僅通過第四道封鎖線,尤其湘江一戰(zhàn),紅軍死亡人數(shù)便高達30500多人! 與此同時,共產(chǎn)國際幾乎“包辦”了中共中央主要領導的人選,在出現(xiàn)陳獨秀抵制“五月指示”之后,以理論走紅共產(chǎn)國際的瞿秋白被推舉上臺;緊接著,瞿秋白從“左”傾盲動錯誤造成的危害中敗下陣來。面對陳獨秀、瞿秋白這些大知識分子領導的錯誤,共產(chǎn)國際開始迷信工農(nóng)出身的干部,于是,工人出身的向忠發(fā)登上了中國共產(chǎn)黨最高領導人的“寶座”。 而在向忠發(fā)與李立三聯(lián)合違抗共產(chǎn)國際命令的事件發(fā)生之后,共產(chǎn)國際越發(fā)覺得建立一個聽話的中國支部,比建立一個有作為的中國支部更為重要,于是,被共產(chǎn)國際看好的留蘇學生“出場”了,第一個上臺的便是共產(chǎn)國際東方部負責人米夫的親信、27歲的王明。隨著王明出任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團長,24歲的博古成為臨時中央主要負責人…… 而蘇聯(lián)的肅反擴大化,更是將對黨內(nèi)同志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帶入了中國黨內(nèi),不僅使20世紀30年代各根據(jù)地大批革命同志蒙冤被殺,而且深刻而持久地影響了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斗爭。 在黨內(nèi)斗爭的發(fā)展中,在黨的成長壯大中,黨的早期領導人相繼走向了不同的命運歸宿。他們之中,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終身者有之,為革命事業(yè)獻身者有之,中途脫黨者有之,被開除出黨者有之,叛變投敵者有之,在“文革”中受迫害者有之…… 陳獨秀在與共產(chǎn)國際及其中國支部的一系列矛盾沖突中被開除出黨,直至在貧病交加中離世,最終未能恢復黨籍;張國燾背負著本不應由他承擔的西路軍全軍覆沒的罪名,投靠了國民黨,最終老死加拿大;王明忠實地履行了共產(chǎn)國際“左”右傾路線,帶著對中國革命造成巨大損失的重負,在莫斯科落幕人生;為黨的事業(yè)奉獻了畢生精力的張聞天、李立三,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等人,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 由于政治的、歷史的原因,黨的早期領導人中,除了被肯定被頌揚的之外,其他人有的被塵封,有的被貶損,有的被全盤否定……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資料被披露,早期領導人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本書選取處于中共早期領導核心的、在黨史上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中共高層領導10人,以翔實的歷史資料,包括大批原始資料、大量同時代人口述文章,借鑒黨史權(quán)威認定的成果資料,通過大量客觀事實,記述他們的生平事跡,還他們以歷史的本來面目,力求客觀、公允。
內(nèi)容概要
由于政治的、歷史的原因,黨的早期領導人中,除了被肯定被頌揚的之外,其他人有的被塵封,有的被貶損,有的被全盤否定……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資料被披露,早期領導人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陳獨秀在與共產(chǎn)國際及其中國支部的一系列矛盾沖突中被開除出黨,直至在貧病交加中離世,最終未能恢復黨籍;張國燾背負著本不應由他承擔的西路軍全軍覆沒的罪名,投靠了國民黨,最終老死加拿大;王明忠實地履行了共產(chǎn)國際“左”右傾路線,帶著對中國革命造成巨大損失的重負,在莫斯科落幕人生;為黨的事業(yè)奉獻了畢生精力的張聞天、李立三,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瞿秋白、李立三、蔡和森、向忠發(fā)、王明、博古、張聞天,這十位中共早期領導人的經(jīng)歷各不相同,卻都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他們到底有著怎樣的人生?又都有過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作者精心攥寫了此書,為讀者一一解密。
作者簡介
楊帆,泉城之女,自幼喜讀老祖宗“那些事兒”,卻陰差陽錯進了經(jīng)貿(mào)系,入學即“不務正業(yè)”,潛心研究民國“是個什么玩意兒”,尤其對中共建黨史、建軍史“情有獨鐘”。于畢業(yè)前正式從事寫作,最終撰寫成——《中共早期領導人的最后歲月》。此前已出版:《杜月笙大傳》、《國民黨去臺高官大結(jié)局》、《民國軍閥檔案》等多部暢銷作品。
書籍目錄
陳獨秀——建黨愛黨回黨工作夢難圓
宣傳革命,餓著肚子辦刊
沖破阻撓,攜妻妹遠走他鄉(xiāng)
安慶為官,不認封建爹娘
北大執(zhí)教,《新青年》大放異彩
相約建黨,前后三次被捕
國共合作,主張放棄爭權(quán)
北伐之中,國際態(tài)度突變
抵制“左”傾,成了右傾代表
兩子被殺,老子何懼坐牢
一身傲骨,貧病交加中離世
李大釗——為革命慷慨就義死而無憾
東洋求學,十歲新郎的抱負
宣傳革命,北大紅樓的燈光
相約建黨,南陳北李均缺席
形勢突變,“北赤”避走深山
親自掛帥,組織反帝斗爭
堅貞不屈,慘遭軍閥殺害
親友相助,保護烈士遺孤
張國燾——黨的叛徒漂泊半生客死多倫多
追求革命,爭當五四旗手
避難上海,籌建共產(chǎn)黨小組
參加建黨,得罪馬林遭貶
獲釋出獄,三下廣州傳令
南昌暴動,國際翻云覆雨
排斥異己,“大肅反”血染蘇區(qū)
轉(zhuǎn)移蘇區(qū),長征路上爭權(quán)
西路軍覆沒,引發(fā)舊事重提
出走武漢,投到老蔣門下
半生漂泊,晚年客死異鄉(xiāng)
瞿秋白——凜然赴死一腔憂憤“多余”說
餓鄉(xiāng)之行,一生結(jié)緣蘇俄
亡妻再續(xù),因何備受指責
理論先鋒,走紅共產(chǎn)國際
身居要職,犯了盲動錯誤
主持正義,落入宗派陷阱
落難之中,大先生手足情深
死何所懼,一腔憂憤“多余”說
斯人已去,身后是非何其多
李立三——主政三月抵抗共產(chǎn)國際一生遭厄運
留學歸來,領導安源罷工
暴動三月,帶來一生厄運
兩犯王明,落難蘇俄十五載
報效祖國,好日子曇花一現(xiàn)
一封請示,空降三頂大帽子
“文革”遇害,難解死亡之謎
蔡和森——不畏艱險為國捐軀浩氣貫長虹
“向蔡同盟”,劃時代浪漫婚禮
輿論配合,站在五卅最前端
向蔡分手,莫斯科再覓知音
忍辱負重,危難中毅然赴港
至死不屈,驚天地泣鬼神
向忠發(fā)——工人總書記被捕叛變迷霧重重
機緣巧合,小工人變大領導
蘇聯(lián)之旅,總書記緣定蘇俄
立三路線,誰為它搖旗吶喊
王明上臺,總書記成了擺設
一夜風流,卻換來一場噩夢
被捕三日,陰差陽錯被誅殺
王明——共產(chǎn)國際“紅人”爭權(quán)不成投靠莫斯科
留學蘇聯(lián),攀上了一棵大樹
春風得意,“矮丈夫”何患無妻
獄中求救,人生中一大敗筆
背靠大樹,失意中一步登天
遙控中央,做了中共太上皇
代表國際,昆侖山來的神仙
躲避批判,孟公府內(nèi)當孝子
一去不歸,拋出《中共五十年》
博古——“中央小伙子”罹難舉國同悼
追隨王明,成了“中央小伙子”
相戀中大,夫妻雙雙進蘇區(qū)
錯失良機,廣昌戰(zhàn)役定生死
湘江遺恨,秦邦憲幾欲自殺
遵義交權(quán),無可奈何花落去
旗幟鮮明,遠離了昔日摯友
談判歸來,飛機失事黑茶山
英烈已去,六遺孤相聚北京
張聞天——“開明君主”遵義建功最終遭迫害
告別洋妻,回國后一步登天
脫離“左”傾,博洛分道揚鑣
毛洛聯(lián)合,遵義會議定乾坤
好事多磨,毛澤東力促佳緣
清算舊賬,遠離了權(quán)力核心
憂國憂民,廬山上橫遭批判
發(fā)配南方,成了無刑期罪犯
千秋功過,終有歷史辨忠奸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家里出事了,爺爺病了!”陳獨秀愣了一下。自從第一次離家東渡日本,陳獨秀對家中事便很少過問。但以前經(jīng)常返家,即使遠在日本也是如此。自從與高君曼離家出走,便再也沒有回過家,直到返回安慶,才回家看望了一下嗣父、嗣母。家中五個子女,除次女夭折外,其他三子一女一直由嗣父、嗣母和發(fā)妻高曉嵐照顧。但如今嗣父在病中,家里能主事的男人只剩了他一個,嗣母只好請他回家商量。原來,陳衍庶兩年前做的那筆大豆生意,原以為案情早已了結(jié),不料突然接到英商訴訟狀,要求陳衍庶交還收購大豆的訂金,可訂金早已在合同撤銷之時清還,陳衍庶又氣又急,病情驟然加重。陳獨秀回到家中,聽完嗣母講述的這些情況,望著病榻上的嗣父,一時無語。對于嗣父做著清廷的官,陳獨秀一直耿耿于懷,但嗣父畢竟養(yǎng)活了一大家子人。嗣父在東北任上發(fā)財、置辦產(chǎn)業(yè)、建造“陳家大洋房”,讓全家人生活無憂,陳獨秀無話可說。而對嗣父吃官司一事,陳獨秀也并不是很關(guān)心,尤其對做生意打官司這些事他根本一竅不通,面對嗣父、嗣母殷切的目光,他只好無能為力地表示:“還是父親親自去一趟上海比較好,我沒和英商打過交道,去了恐怕也辦不妥?!标愌苁鼭M指望陳獨秀能夠代勞,沒想到陳獨秀說出這樣一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失望之余,只好表示:“好吧,看來也只有我自己去了?!标愌苁现◇w去上海交涉,查閱當年合同后才知道,姚通事欺負他不懂英文,與英商串通一氣,在退款文件上做了手腳。事已至此,陳衍庶百口莫辯,只好揮淚交出財產(chǎn)契約,一生積蓄毀于一旦,回到安慶,便一頭栽倒在床上,從此大病不起。
編輯推薦
《中共早期領導人的最后歲月(1921-1935)》編輯推薦:首次揭秘,由于政治的、歷史的原因,黨的早期領導人有的被塵封,有的被貶損,有的被全盤否定……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資料被披露,早期領導人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中共早期領導人的成敗得失。1920年8月,在共產(chǎn)國際的幫助下,中國第一個黨的組織在上海成立,取名為“中國共產(chǎn)黨”10月,北京共產(chǎn)黨小組正式成立,12月更名為“共產(chǎn)黨北京支部”接著,南有陳獨秀、北有李大釗,他們分別以上海和北京為中心,在南方和北方各地發(fā)展黨的早期組織。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