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詞家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作者:陳樂融  頁數(shù):328  
Tag標簽:無  

前言

讓星空亮起來的作詞家馬世芳關于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緣起、訪談原則與材料取舍,乃至于編纂過程種種曲折,作者已在自序和后記做了清楚交代。選擇“作詞人”角色作為流行音樂口述歷史的起點,個中苦心孤詣的深意,作者也已細細申說。我想,應該沒有人能寫得出更好的“導讀”了。我只能簡單回饋若干“讀后心得”,聊表敬意與謝意。歌曲的靈魂我總在想:成就一首傳世好歌的首要條件,究竟是寫詞、作曲、編曲抑或演唱?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旋律”最重要,“聲腔”、“編曲”次之,至于唱的是什么字詞,大約只是讓歌手出聲的借口。然而我反復思量,漸漸感覺:一首傳世好歌,固然詞曲編唱互相支持,構成有機整體,但若細細探去,許多時候,編曲甚至旋律似乎都可以后退,歌詞卻無論如何不能太壞。如若作者所說:旋律是肉體、歌詞是靈魂,那么徒具軀殼而沒有靈魂,或者美人絕色而靈魂質量竟欠佳,總是難以彌補的遺憾。流行歌曲原是朝生暮死的“時尚商品”,生命周期難得超過三兩個月。一首歌倘能傳唱一年,已堪貼上“經(jīng)典”標幟。在這個潮流瞬息萬變而不得不習慣短視的行業(yè),作詞人亦往往擺脫不了“生產(chǎn)線作業(yè)員”的身份。這本書除了以“行內(nèi)/內(nèi)行人”的身份深入剖析這十幾位臺灣樂壇頂尖作詞人的手藝,更赤裸裸攤開了音樂產(chǎn)業(yè)針對歌詞的下單、采購、競標、量產(chǎn)流程:作詞人得先攻克唱片公司內(nèi)部企劃、制作、營銷的關卡,順應業(yè)主陰晴不定的品味,才有機會正式面對市場的考驗。嘔心瀝血的作品屢改屢退、或被擅自刪修得面目全非,更是唱片圈的常態(tài)。流行音樂史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如今許多歌曲,竟是以“大比稿”方式征件,廣發(fā)樣帶交給作詞人競寫,回收件數(shù)動輒逾以百計,最終只有一件“有幸”錄制成歌,其余都只能丟進垃圾桶。即使如作者這樣夙負盛名的資深作詞家,亦難幸免這一場場煎熬。在任何行業(yè),即使以壓榨腦漿為常態(tài)的廣告界,我都難以想象如此大手筆、如此華麗、如此殘酷的“常態(tài)性才華浪擲”。讀到這樣的段落,不禁掩卷而嘆:假如連同行都如此慣于輕蔑文字的勞動成果,我們怎能指望多數(shù)樂迷建立“流行音樂作為創(chuàng)作門類”的共識,怎能奢望創(chuàng)作者重新找回“文化人”的自覺與自尊?而那正是過去三十多年來,臺灣這塊島嶼貢獻給漢語文化圈最最重要的文化輸出啊。得有一雙洞燭人事的利眼、數(shù)十年江湖閱歷、外加幾捧熱血、三分傲骨,才寫得出這么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臺灣流行音樂的影響太大,為它考證身世、認真作論的敘述又實在太少。這本書總算跨出了關鍵的一步,亦將成為后人修史必讀的重量級文獻。(本書作者為廣播人?作家)造血人阿信你記得聯(lián)考前熟到夢中都會出現(xiàn)的公式嗎?你記得十五歲那年默寫的任何一篇課文嗎?答案也許是否定的,至少對我來說。我完全不記得那些曾經(jīng)花了無數(shù)個白天夜晚,用盡各種方式刻到心版上的所有學業(yè)內(nèi)容。曾經(jīng)的青春也許你,跟我一樣,在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升學之戰(zhàn)后,也把這些通通都還給老師了。但,找個句子,起個頭給你:“天天想你,天天***,到什么時候才能***?!蹦隳苣畛鰜韱??我們再來試試看:“把愛,剪碎了******,越傷得深,越明白*****。”還有你到死都不會忘記的:“我和你吻別,在****……”還有更多更多的歌,只要旋律一揚起,雙唇就好像有了自己的意志,竟然可以不自覺地就把歌詞一字不漏地唱出來。還有更多更多的歌,當我們走到人生的交叉路口時,就像羅馬神諭一般,無聲無息地出現(xiàn)在耳邊,默默地左右著我們的抉擇。飽滿的靈魂于是,我們一路走來,有時孤單,卻從不害怕。因為我們擁有那些交織起歲月的歌,那些映襯著快樂時光的歌,那些教我們怎么去愛的歌,那些陪著我們失戀落淚的歌,那些充滿夢想的歌……然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一首歌詞,記憶竟然這么深刻,影響竟然這么巨大。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歌,就像你我身體里一顆顆充滿氧氣的紅血球,決定了長大后的自己,變成什么樣的人。小時候,長輩都說不要只聽那些靡靡之音,但我多么慶幸,活在靡靡世界的我,因為有了這些歌,才長成了一個有血有淚有靈魂的人。這短短的序,獻給那些為我的生命造血的作詞人。(本文作者為藝人?五月天主唱)謝謝與你們的歌詞結伴同行陳樂融歌詞,不是大塊文章,又不像詩;即便也是感性與理性交織的文字作品,在傳統(tǒng)眼中,總像個非文學、又非“非文學”的歧義之物。有些詞極雅,充滿意象、文法、字詞與情感的創(chuàng)新,抽離單獨成文本,也經(jīng)得起細細分析、咀嚼。有些詞極俗,不避口語,不扮艱深,不求隱喻,以合音律熨貼、能唱好唱、一聽速溶為要務。有些作詞者努力把歌詞跟文學拉上線,好像這樣可以提高詞人的千秋地位。有人又索性把它往廣告文案靠攏,強調(diào)它在短短篇幅,能幫歌手“點字成金”的商業(yè)價值。身份認同其實,歌詞就是“合歌的文字”,你把它往哪里推都可以。你可以把它寫得極藝術,也可以讓它夠俚俗。你可以讓它如詩、如劇、如偈、如囈,也可以把它變成朗朗上口的童謠、傳單或口號。歌詞沒配上曲,作者仍可以說它是詞,外人看來格式也像詞,但終究不是“歌詞”。有配上曲譜,但沒人編曲演唱,或從沒公開發(fā)表,其實也跟私人日記、信簡差不多,無須多探討它的文類或文學價值。寫歌詞,或者,做一個當代的流行詞人、詞家,其實需要先面對這一關“身份認同”。我是刻意習作歌詞而開始寫歌詞的。本書訪問的許多名家,有的甚至也不知自己當年怎么忽然寫起歌詞。有些很愛聽音樂,與音樂人發(fā)生文字關系,看似順理成章。有些則根本不比任何一個普通人更愛聽歌、唱歌,本來也可以終生不碰這個作品形態(tài),而耕耘其他文體。有的同行甚至透露他們連寫作都不愛。他們就是命定似的,接觸寫詞、填詞,然后,走上職業(yè)或半職業(yè)之路,達成了世俗定義的“作詞家”地位。歌詞,百字上下的空間,需要一種奇特的自律與自負,才好創(chuàng)造。因為有字數(shù)、句數(shù)、格式、韻腳甚至主題的限制,詞人(尤其是先有曲再放字進去的“填詞人”)在這個“復合藝術”中,注定綁手綁腳。如何把源自胸中的情感與思潮,妥切地放置在這些框框中,不斷自我裁切、琢磨、替換(甚至閹割?。简炞髡呤欠裼心托呐c信心,去玩這場文字與音樂的拔河。就是因為詞、曲“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行為,本質上是場拔河,所以特別需要我所謂的“自律”與“自負”。最好的唯一你必須相信你在做的事情是“夠好”的,但跟別的個體就能完成的創(chuàng)作(如繪畫或寫小說)相比,你又得自我抑制,不能去想它是“唯一且最好”的。白話點說:你必須相信你的詞,是可以與曲匹配、甚至遠遠讓它加分;但你又得承認,你必須和你沒有負責的另一半“勞動成果”,一輩子相依相伴——甚至完整地說,還得加上和演唱與編曲相依相伴——你的文辭才真在世人心里,有了全貌的成就。因為,不但作詞、填詞,常常需要改動或者被合作伙伴與業(yè)主要求改動,連既成的一首出版發(fā)行過的歌,都可以隨著不同環(huán)境或市場要求,忽然從一種語言變成另一種語言的歌,不是嗎?旋律依然故我,但詞一變,編曲和演唱一變,似乎這段旋律又完全可以改頭換面,再投胎一次。這是音樂家永遠可以自傲過作詞家的一點。他們的音樂是可以承載如此不同的情思,甚至,完全拋棄掉詞與唱,還能變成獨立的演奏曲,流傳于世。我常常在與作曲人、制作人或唱片公司高層不合的時候,氣得牙癢癢,揚言還是寫自己純文字創(chuàng)作最好。但,一回身,如果寫的固然是純文字,但它同樣得面臨與商業(yè)機制(出版商、市場、消費者)交手的眾多坎坷與磨練,好像,也未必都那么美滿順心?沒有格律羈絆的揮灑——如寫散文、小說、隨筆、博客——固然快樂,但我還是從來沒有放棄過與音樂(以及流行音樂工業(yè))耳鬢廝磨的痛楚與得意——也許,這也是創(chuàng)作心理學上的一種“愉虐”(Sadism and Masochism)?填詞時先聽到動人而能引發(fā)想象的旋律,或寫詞后幸運遇上杰出而別有洞天的譜曲,加上樂器演奏、編曲、歌手配唱、錄音等制作流程出來的整體效果,成就了一個四五分鐘的嶄新的迷你世界,一個關乎七情六欲的微型戲劇。這串互動,老實說,引我深深陶醉。相逢不相識盡管更多時間,在唱片工業(yè)環(huán)境中討生活的詞人,是在埋怨拿到的旋律不出色還得填上精彩的文字,氣憤自己的創(chuàng)作天分不受尊重,連文筆不如自己遠甚的制作人、作曲人、唱片企劃、公司老板,都能論斷要求。如果可以不具名調(diào)查,多數(shù)專業(yè)作詞者都會承認:或為了配合歌手的形象與能力而降低自己的文藝標準,或交出去的歌詞被拼湊與強迫改動,或先寫好的詞被譜成難聽的曲,甚至常常對最后出爐的歌“相逢不相識”,只因與原先期望的美感或意境差別太大,連自己都懶得多聽幾遍。但,我們畢竟還是卑微、勤奮、歡欣、喪氣地一路走過來了。畢竟,歌詞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不只是一份興趣,而是工作。不只是工作,而變成專業(yè)。不只是專業(yè),有些作品,甚至升華為藝術。有些藝術,甚至成為議題、歷史與集體回憶?!段遥髟~家——陳樂融與14位詞人的創(chuàng)意叛逆》這本書,邀訪的十四位作詞家,最資深的楊立德,出道已歷三十三年,至今仍活躍于兩岸創(chuàng)意界;最資淺的方文山,也已經(jīng)進入第十一個年頭,仍屬當紅炸子雞。我們這些人,有幸參與了臺灣擔任華語流行音樂界龍頭的整個產(chǎn)業(yè)發(fā)展過程,非常幸運地,我們也留下了為數(shù)還不少的作品,在主流市場持續(xù)發(fā)揮產(chǎn)值,同時也活在億萬聽歌的人滿滿的回憶里。我們之中的很多人,甚至比傳統(tǒng)狹義的“作詞人”走得更遠,活得更寬廣、創(chuàng)作得更精彩。你我的記憶這在更久遠的年代,可能不容易達成。已然開始的數(shù)字年代,網(wǎng)絡單曲的收聽習性讓聽眾幾乎沒能力“認識”(遑論尊敬、喜愛)詞曲作者,看來前景也有點不利。沒有作歌的人,聽歌的人某些心情,或許無法被巧妙地訴說。但沒有聽歌的人,創(chuàng)作者注定要承受更大的寂寞。所以,是合作的作曲人、歌手與產(chǎn)業(yè)上下游和周邊無數(shù)環(huán)節(jié)的貢獻者,讓這些短短的詞作被聽到、被喜歡、被傳誦,但也直到真有夠廣大的知音支持,這個循環(huán)才找到最終的完美。讓我向所有聽過我們歌詞的朋友,說聲最純樸、誠摯的“謝謝”。更要謝謝最終答應受訪與拍照的這些優(yōu)秀作詞家,我知道你們某些人大半生傾向低調(diào),但身為一個也曾受你們作品影響的聽眾與讀者,容我說:我的人生,謝謝曾有你們的歌詞同行。

內(nèi)容概要

  多元跨界才子陳樂融,在出入音樂、藝文、媒體、營銷各領域后,以“作詞家VS作詞家”的高度、深度與廣度,首次為近三十年來華語詞壇的中流砥柱,留下第一人稱的訪談紀實?! ∈奈槐就磷髟~家,憑借一股“自律”和“自負”,外加幾分孤傲、慧黠和創(chuàng)意穿梭旋律和文字兩端,在大眾心靈與市場定位間反復叩問,呼風喚雨華語流行歌壇數(shù)十個年頭,這是他們第一次袒露心聲,是作詞家和作詞家之間惺惺相惜的真心對話。

作者簡介

陳樂融,被稱為“集創(chuàng)意、書寫、主持、營銷、夢想于一身的新時代文化人”,歷任天下雜志、飛碟唱片、華納音樂、飛碟電臺、我要音樂臺、銀河網(wǎng)絡、元氣娛樂等主管,現(xiàn)為鷗業(yè)新媒體首席創(chuàng)意長,并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評審、編劇、講師和營銷顧問等多重身份。1986年進入流行樂壇,為80-90年代華語歌壇知名作詞家及唱片企劃人,企劃包裝過包括王杰、張雨生、小虎隊等數(shù)百位流行藝人及專輯,發(fā)表《瀟灑走一回》、《感恩的心》、《再回首》、《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等數(shù)百首膾炙人口的詞作。陳樂融歷經(jīng)大眾文化界創(chuàng)作、策劃、管理、傳播、評論及著作權各領域,除致力創(chuàng)作,也積極參與公眾事務,曾連續(xù)舉辦四屆全球網(wǎng)絡詞曲創(chuàng)作大賽,鼓勵優(yōu)良創(chuàng)作,也受邀擔任金曲獎、金馬獎、金鐘獎等各大獎項評審?,F(xiàn)任中華音樂人交流協(xié)會理事、中華音樂著作權協(xié)會董事。他的腳步仍在繼續(xù)!

書籍目錄

推薦序005?讓星空亮起來的作詞家??????馬世芳008?造血人?????????????阿?信自序011?謝謝與你們的歌詞結伴同行????陳樂融001?楊立德/我一直做的是“品牌包裝工程師”024?娃?娃/我是天生愿意過閑散日子的人045?陳克華/愛情,是人生鉆石最閃亮的那一面067?林秋離/寫歌,我跟熊美玲幾乎天下無敵088?丁曉雯/音樂的苗沒有斷,只是被壓迫在社會的角落108?何厚華/癌癥,是老天爺給我的禮物128?陳樂融/不管有沒有知音,我在創(chuàng)作我自己148?鄔裕康/想越寫越簡單,但不是簡單到?jīng)]有內(nèi)臟170?廖瑩如/我在感受這世界我到底擁有什么191?姚?謙/能獨立完成的事,才是真的一種“完成”214?厲曼婷/這圈子要不了什么了不起的東西235?許常德/如果看不起任何潮流,就會被淘汰257?十一郎/我對太美好的事情有恐懼282?方文山/給我時間,就可以憑空生出一個世界后記303?看來簡單、卻不簡單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陳樂融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方文山:給我時間,就可以憑空生出一個世界(節(jié)選)陳樂融(以下簡稱陳):你怎么進入這一行的?方文山(以下簡稱方):投稿。一九九九年,我把一百多首詞,投了一百份,給CD內(nèi)頁許多工作人員名單。這一百份中,只有吳宗憲跟我聯(lián)絡。憲哥那時候主持“超級新人王”,接觸了很多詞曲作者,才把“阿爾發(fā)”從個人的經(jīng)紀公司轉型成唱片公司。我是那個timing寄作品,跟杰倫同月簽下詞曲經(jīng)紀約。那時候公司編制很小,我負責推歌,唱片公司有什么收歌會議,我跟杰倫會寫歌去競標。公司作者的作品都錄成卡帶,送去給唱片公司挑。我賣出去的第一首歌就是江蕙的“落雨聲”。在賣歌的過程,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他們只要杰倫的曲,不要我的詞。有可能我寫的不是他們要的,他要讓旋律穿上別的衣服你也管不著;另一個我覺得是知名度的關系,因為你名不見經(jīng)傳,他們覺得廣告宣傳上使不上力。第二個階段,他要詞曲是我們兩個合作的,通常我跟杰倫的曲搭配,被錄用的幾率較高。一直到了第三階段,他們會單獨跟我邀詞,這跟杰倫無關了,可是要比稿,這個圈子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這樣子,新人就得比稿。一直到了第四階段,單獨找我邀詞,也不用比稿,只找我寫,可是可能會修改。陳:你什么時候開始一般性的文字創(chuàng)作?方:學生時代我根本沒有主動興趣創(chuàng)作,喜歡看課外書,但真正從事創(chuàng)作是退伍以后。那時候喜歡電影,跑來臺北學編劇,開始寫劇本,因為沒有人引薦,也不是科班生,根本打不進電影圈。我想一樣是創(chuàng)作,除了電影之外,唱片好像也是一條路,是因為這樣我才開始去研究歌詞,為了寫歌詞而去研究歌詞,不是因為喜歡歌詞才開始投稿歌詞。我研究別人的歌詞怎么寫,喔,原來有個記憶點,副歌第一句通常是記憶點,有韻腳,然后韻腳其實不見得要押同韻,原來前面可以有主歌,可以賦予它畫面感,最后講情緒。詩可以關懷很小眾,關懷流浪狗、環(huán)保、消失的物種都沒有關系,歌詞不行,因為歌詞服務的對象很清楚,它就是一個情感的寄托、情緒的宣泄,因此你一定要有人稱代名詞“你、我、他”,而且最好出現(xiàn)在副歌。詩可以很主觀去描述自己關心的東西,歌詞必須取得一個情感的最大公約數(shù),就是說最多數(shù)人遇到的感情狀況。所以很多人去唱KTV,會覺得這好像是我的故事,好像寫我的遭遇,就算不是你,也是寫你朋友或是你認為會發(fā)生的??墒窃姴挥?,詩服務的對象通常就只服務詩人,我用我的主觀鏡頭去描述我看到的核爆事件,去描述我認為的親情,或我用很多擬人法、隱喻、諷刺,用螞蟻去形容饑荒,什么都可以!而且歌詞一定要跟旋律結合,才有完整的生命力,歌詞嘛,“歌”在前“詞”在后。如果你這首歌詞寫出來從頭到尾不能唱,也沒有旋律配合,不能算真正的歌詞,就好像電影腳本寫好了,沒有拍成電影,只是文字作品放在那里。陳:剛開始練習寫詞時,有什么特別方法?方:我編了一本字典。有一次在香港遇到林夕老師,跟他聊,發(fā)現(xiàn)他也有。我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你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想變換你的語匯,想要有新的韻腳去描述一些事情,就會有一本“武林秘笈”,比如ㄤ韻有的詞包括:“悲傷、沮喪、消防、臉龐……”用手寫,把它們都列在同一個韻下面。然后ㄢ跟ㄤ,聽覺上是一樣的,又可以歸納在一起。ㄡ跟ㄛ:有“分手、淚流、難過、輪廓”等等,給它分、分、分、分。那時后,那本秘笈被我翻到爛了。在還沒有進來這個圈子,準備要投稿、還在工地安裝管線的時候,突然想到什么句子,我就抄、抄、抄。突然想要寫親情的,就開始寫;突然想要寫愛情的,就寫。那時候創(chuàng)作速度比較快,總覺得好像什么東西都可以寫,進來這圈子后,寫得越來越慢,因為你會挑戰(zhàn)自己,總覺得這題材用過了。我寫到《東風破》的時候,覺得這是經(jīng)典了,完蛋,怎么辦?萬一別人用放大鏡看你,再創(chuàng)作不出好的怎么辦?后來寫“發(fā)如雪”,想這應該是極限了,后來又寫《菊花臺》,每一首我都覺得是最后一首,一直到“青花瓷”,我就釋懷了。你要這樣子要求自己根本沒完沒了。有一陣子會擔心,想要題材不一樣,形容的東西不一樣;后續(xù)就還好了,覺得是自己太關心題材有沒有重復。對別人來講,這些詞因為跟旋律結合、跟不同的歌手合作,所以你猶豫的問題,其實不會那么“聚焦”。剛進來這個圈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歌詞有情緒,沒有畫面,講悲傷講了老半天,你不曉得那個人在哪里悲傷,不曉得他是在雨季過后的第二個禮拜悲傷,是在鐵道旁邊的廢墟,還是在自家的天臺。所以我經(jīng)營歌詞的時候,喜歡賦予它畫面感。寫《愛在西元前》,是因為去看“美索不達米亞展”,第一句“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莫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巖,距今已三千七百多年”,整句話其實是一個歷史的敘述句,接著第二行我用人稱代名詞,“你在櫥窗前凝視碑文的字眼,我卻在旁靜靜欣賞你那張我深愛的臉”,像電腦剪接那種感覺。我覺得這多少受了我之前學編劇的影響,因為學編劇是用影像去思考?!?/pre>

后記

看來簡單、卻不簡單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陳樂融問:為何想做這樣一本書?答:我一直想為流行娛樂界寫些東西,但很多主題一時興起,又懶懶放下。關于臺灣流行音樂的正史、野史都太少,網(wǎng)絡搜尋只剩下歌曲MP3。我既沒有精力寫大部頭的研究專書,先來一本人物訪談志,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做了才發(fā)現(xiàn)辛苦、繁瑣不下自己寫一本書。問:為什么選作詞家?答:同樣是幕后創(chuàng)作,相較作曲家、制作人,詞人一向不受注重。我參與流行音樂界超過二十年,覺得這個現(xiàn)象非常不合理,也很可惜。歌詞表達了多少美妙的人生意境和奇思怪想;沒有歌詞,大家只能聽演奏曲。拿人比喻,旋律像容易接近的“肉體”,歌詞則是必須有點深度才能鑒賞的“靈魂”。我愛有血有肉,更愛靈魂——如果它有。問:為何選擇用第一人稱的對話體?答:寫書有很多寫法,我決定保留精華對話體,是要讓作詞家呈現(xiàn)更多自己的口氣、文采以及最想表露的部分。我自己有無數(shù)受訪和訪問經(jīng)驗,深切明白很多采訪整理變得面目全非。既然都是文字同行,所以我選擇“縮小自我、放大對方”,讓對方夾述夾議,盡可能為自己負責。有的受訪者與我聊天時敞開心房,但真看到稿子又退縮,我也尊重他們的意見修改。因每個人當下的談興和口才不一,每篇寫法略有不同,有的綜合較多陳述組成大段落回答,有些多一些賓主間的小互動。但其實現(xiàn)場對話都是非常緊密與活潑的。對話集的整理剪裁工作并不輕松,常常是從兩三萬字初稿,萃取編排出六千字。問:是否有人會期待看到更有系統(tǒng)、更多評析的作詞人專書?答:本書當然只在拋磚引玉,但也是在“搶救記憶”。莫說很難期待政府或學界為流行音樂保存什么,連在第一線從業(yè)人員的珍貴記憶,都在快速流失中。期待有別的熱心研究者,愿意對華語流行創(chuàng)作名家,做更多報導、評論和記錄。問:“作詞家VS作詞家”是很好的點子,但訪問同行,究竟是駕輕就熟,還是心有顧忌?答:歷年在廣播和網(wǎng)絡節(jié)目中,訪問超過一千三百多組各行各業(yè)來賓的我,應該還有點訪問實力。不管面對的是前輩或后輩,也不管對方矜持或狂放,其實沒在怕的。我敢說,就算沒附照片,就算你第一次“閱讀”這些創(chuàng)作人,但你多多少少都可從最后成文的字里行間,讀出一些他們的原則、態(tài)度與風格。詞人書是個開端,若有精力和機會,我還挺想提議出版社開辟一條類似“陳樂融會客室”的出書路線。我相信會問到很多別人問不出來的方向。問:作詞家名單是如何選出的?答:因為第一次做,因為精力有限,因為臺灣就夠多優(yōu)秀人才了,我選擇和我約略同時代的一群本地詞人做記錄對象,出道時間從1978年到1999年,以楊立德開頭,以方文山結尾。連最資淺的一位受訪者出道都超過十年,每位作家都有數(shù)百首歌詞問世,我相信本書是有一定分量的。而且,從一開始,我就說服出版社,不考慮創(chuàng)作歌手,也不考慮詞曲都寫的詞曲家,單選出以作詞這一項聞名的專業(yè)詞人。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作詞人。這樣的對象中,已經(jīng)有夠多寶貝往事或人生經(jīng)歷值得挖掘。每個聽眾心中有自己心儀的作者,但我已盡量考慮過往二十多年整體發(fā)展史的脈絡與作品代表性,一開始人數(shù)從八到二十位都考慮過,最后因篇幅定為十四位。問:排名先后有什么特殊設計?答:全部以出道資歷排序,以示尊重。問:訪問十三位作詞人后,你的部分自問自答,有什么不同設計嗎?答:一位最后沒同意受訪的作詞家,開玩笑說應該要每個受訪者問我一個問題,而不能由我自己定問題。我訪問的這些人都很難找,不便再打擾。但我并沒有回避很多我問過別人的“考古題”,甚至,即便沒有問,我也和盤托出不少極誠實的想法。但終究寫的和聊天語氣不同,我只能選擇不讓每個問題停留腦海太久,以保留和其他受訪者接近的“臨場感”。比較不同的有兩題,我決定引用較多歌詞段落當回答。因為我喜歡把篇幅留給歌詞自己說話,讀者可以快速辨認出我想表達的“風格”是什么。問:還有什么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嗎?答:拜過去形象不太差之賜,這些同行,似乎我報上名來,都還講得上話,但是真要說面對面,還真沒有幾位曾經(jīng)聊過。有的見面了,還是需要一點“破冰”過程。既是第一次、也很可能是唯一一次和這些人談這些事,我珍惜這次短短的相處,能和對方一起感慨、回味流行音樂的流金歲月??上в泻芏鄡?nèi)容是本書無法容納或不便披露的。交稿那晚,十一郎剛好在msn上說:“能和不同的人相遇,是件值得高興的事?!笔堑?,我慶幸我做了這件事。問:做完本書后最大的感想?答:一個最強烈的感想是,真的很感謝我曾經(jīng)歷過這樣一個時代,一個現(xiàn)在大家說是唱片界黃金年代的時期。而且引以為豪的是,這個黃金年代是以臺灣這小島為中心,輻射出去影響過十幾億人的華語文化圈的一次文化經(jīng)驗。作詞家武雄在拒絕我的時候,提到:“現(xiàn)在是戰(zhàn)斗的時刻,不是回顧的時刻?!蔽颐靼姿麑τ诋斀衽_語詞曲界又回到不合理的“版權賣斷制”的悲憤,但我認為每一個時刻其實都可以回顧、也可以戰(zhàn)斗。往前看和往后看,并不真的沖突。一般讀者或有心創(chuàng)作的人,可以從本書看到不同的作詞人,對于流行音樂界有近似的分析,但他們卻以不同的方式與理念面對。這不就是人生?也許每個人都有大環(huán)境與小環(huán)境的許多框框要面對,但我們依然可以在這些框框里,填進不同的文詞,然后把它唱成獨一無二的歌。就像作詞一樣。至少,我是如此期許。

媒體關注與評論

于是,我們一路走來,有時孤單,卻從不害怕。因為我們擁有著那些交織起歲月的歌,那些映襯著快樂時光的歌,那些教我們怎么去愛的歌,那些陪著我們失戀落淚的歌,那些充滿夢想的歌……然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一首歌詞,記憶竟然這么深刻,影響竟然這么巨大。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歌,就像你我身體里一顆顆充滿氧氣的紅血球,決定了長大后的自己,變成什么樣的人。小時候,長輩都說不要只聽那些靡靡之音,但我多么慶幸,活在靡靡世界的我,因為有了這些歌,而所以長成了一個有血有淚有靈魂的人?!逶绿熘鞒?阿信得有一雙洞燭人事的利眼、數(shù)十年江湖閱歷、外加幾捧熱血、三分傲骨,才寫得出這么一本引人入勝的書。臺灣流行音樂的影響太大,為它考證身世、認真作論的敘述又實在太少?!獦吩u人 馬世芳

編輯推薦

《我,作詞家:陳樂融與14位詞人的創(chuàng)意叛逆》,與其說這是一本訪談記錄,倒不如說這是老中青三代作詞家關于自己的歌詞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意人生的一個宣言。相比楊立德、娃娃、陳克華、林秋離、丁曉雯、何厚華、陳樂融、鄔???、廖瑩如、姚謙、厲曼婷、許常德、蕭慧文(十一郎)、方文山這些人的名字,我們更熟悉的是那些歌曲和旋律,那些快樂和傷感,伴隨著印象深刻的歌詞,在我們的青春歲月里都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痕跡。80后的校園生活,尤其是女生,免不了抄滿歌詞和貼滿明星貼畫的歌詞本,那時,我們記住的是唱歌的人,而這一次,我們認識和理解的是寫歌人。《我,作詞家》的作者是陳樂融,本身已是臺灣資深的作詞家,他感同身受,所以才會有那么深入的對話,也能探尋到歌詞之外的創(chuàng)意生活和情感世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作詞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雖然陳先生說:"不管有沒有知音,我在創(chuàng)作我自己."陳先生的事業(yè)其實是蒸蒸蒸日上,2011過得無比充實中.確實如陳先生所說:有些詞作者很少拍照,畢竟都是做幕后的.也是借這本書可以了解一些詞作者們的作品,并欣賞到整頁彩照,總是功德一件.陳先生確實是個新時代的文人.捧書在手,了解些事情,知道些事情,有些共鳴,有些意外.很好.
  •   個人覺得 比香港那本詞家有道 好看的多!
  •   尊重歌曲作者才是真正尊重原創(chuàng)的舉動!這本書就是一群臺灣歌詞作者的獨白,采用的是采訪體,一位詞作者采訪另一位詞作者,比較新穎。如果你有喜歡的華語歌曲,一般都能在書中找到您所鐘情的歌曲的來龍去脈,當?shù)剡@書不是寫來龍去脈的,而是詞作者的一些零碎的追憶。其實,聽歌時應該留意一下詞作者還有曲作者,沒有他們的勞動,這些老少歌星們就什么也不是!歌曲的作者才是歌壇的原動力,歌星只是演繹者,演員,所謂的“原唱”絕對不是“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只屬于作者。
  •   一直喜歡陳樂融老師的歌詞,期待看到更多陳老師的其他作品。
  •   陳樂融老師的作品,很值得細細去讀。以詞作家的身份采訪同行,寫了這樣一本極具紀念意義的書,陳老師無疑是為華語流行音樂作了很大的貢獻。
  •   一直很喜歡臺灣的流行樂。臺灣流行歌手的成長背后有一群非常文藝、知性、重情義的詞人,很喜歡。
  •   會了解作為單純作詞人的一些經(jīng)驗和想法,就像作品中說的,估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一本書吧。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經(jīng)歷講述的很清晰,也把當下作詞人的處境描繪的很中肯,對于有介個想法的孩紙尤其有幫助。別的我沒看過,但這一本真的推薦。
  •   昨天收到了,外面還有一層塑料保護膜,挺好的,不過這本書有點掉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不是很嚴重。
  •   隨便看看,還可以??少I可不買
  •   一直很喜歡陳樂融的強調(diào),算是真誠的對談。瞬間回到了華語樂壇最好的年代。
  •   仿佛又回到上個世紀那個年代,太多的經(jīng)典,回味無窮!
  •   讀此書前,從未聽說過陳樂融老師,買這本書其實是看到跟音樂有關的,而且他也不是音樂類的教材,詞人與詞人的對話,凸顯出濃厚的文學色彩。這14位詞人,最先知道的就是方文山,聽周杰倫歌的都知道方是周的御用作詞,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一方面推薦一下,如果有想寫詞的朋友,可以看看這本書,看完以后你會受益良多。如果不讀,遺憾終生
  •   人如其名,書如其名,把音樂融進了人生,融進了書中。
  •   不錯的一本講述作詞的書籍
  •   我,作詞家
  •   一直喜歡陳樂融
  •   還沒看完;才看到林秋離
  •   還有一個講港樂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