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出版時間:2010年02月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作者:王龍  頁數(shù):352  
Tag標簽:無  

前言

彷徨在十字路口的天朝王樹增近代中國的滄桑歲月,纏繞著太多揮之不去的疑云和夢魘。泛黃的歷史冊頁交織著奮爭和苦難,激情與夢想,更有近百年的家國離亂與民生沉浮。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轉(zhuǎn)型,過程之艱難,時間之漫長,代價之沉重,堪稱世界之最。迷霧重重的歷史玄機深處,總是有萬般愁緒纏繞著我們:中國為什么與世界工業(yè)革命失之交臂?為什么日本的明治維新演奏了一曲氣勢恢宏的驚天絕響,而中國皇帝光緒主導的戊戌變法卻如曇花一現(xiàn)?為什么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可以孕育出華盛頓這樣無私偉大的人物,而我們的國家歷經(jīng)戰(zhàn)亂,卻冒出無數(shù)個袁世凱之流的大大小小的軍閥?年輕的作家王龍深知將一部《二十四史》中所有王朝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相加,也沒有近代中國的外部環(huán)境更復雜險惡;所有王朝面臨的內(nèi)外挑戰(zhàn)相加,也沒有“千年大變局”這樣深重嚴峻,于是他試圖立足中國,兼顧全球,把“天朝上國”放在近代世界的大棋局中審視分析,帶領(lǐng)我們在歷史長河之上經(jīng)歷冰山激流、越過沉船暗礁、穿越滾滾煙塵,去體味那種清夜聞鐘、游園驚夢的恍然頓悟之感。對于讀者來講,這無疑是一趟新奇有趣的歷史旅程。這本書寫到近代中西的帝王將相但無常見的官經(jīng)匪氣,寫到才子佳人卻無宮闈秘事。王龍獨自點燃一支火把,敲開一扇黑漆漆的大門,全不顧及腳下的艱難濕滑,一步步摸索著走進幽暗歷史隧道的最深處。他筆下對比解讀的每組人物,如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光緒皇帝和明治天皇,或英雄末路,或一飛沖天,或功敗垂成,或光芒四射。他們個人際遇無不投映出國家民族的命運,折射出東西方不同政治文化選擇的必然歸宿。作家透視近代中西博弈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剖析國運沉浮的深層緣由,為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拍了一張X光片,為中國在歷史長河中尋找一座透視迷霧的燈標。王龍寫道:“舉凡治國不進則退,欲單純以保守為目的,其勢必然難以長久。這,就是一個迷途的帝國留下的最大教訓?!焙玫臍v史著作,對歷史的解釋不應(yīng)是以觀念為主體而是以事實為主體,不應(yīng)以激情的道德批判代替理性的制度探討。本書掌故和正史互為佐證,詩筆和史筆融于一爐,從小細節(jié)處看大關(guān)節(jié),從瑣碎事中探大趨勢,縱橫古今有妙趣,于無聲處聽驚雷。本書還在歷史的時空情境里還原了多維復雜的人物形象,無論是寫到慈禧還是維多利亞女王,都不見我們慣性思維中窮奢極欲的暴戾和“歐洲的祖母”式的慈祥。王龍對于國民性格的“硬心腸”式的反思頗見功力。那些歷史人物的焦灼與悲歡、智慧與迷茫、勇敢與無奈,無不體現(xiàn)出一個時代的側(cè)影。王龍不是一個好奇的看客,他的筆游走于中西之間,博觀約取,恨則深入骨髓,愛則眼含淚水,從中可見一位作家內(nèi)心情感的豐厚與真誠。本書涉及十組共二十位中西著名歷史人物,關(guān)于他們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王龍選擇這個領(lǐng)域?qū)懽餍枰┯職?。充實的知識準備使得其行文清新流暢,這對于一個“七零后”的年輕人來說殊為難得。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對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深層探討,還是對制度傳統(tǒng)的把脈梳理,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位年輕人對民族道路的冷靜反思,對國家未來的真誠求索,頗顯作家的思想深度。該書所作的個性化歷史結(jié)論未必不可探討,這本來就是個可以令思想肆意奔馳的寬廣領(lǐng)域。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和全球化的進展,這種針對中西方的歷史文化探討必將在我們的社會進步中顯得更為重要。因此,這本書的生命力將是長久的。從一般意義上講,生命力長久的書,定是本好書。

內(nèi)容概要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鋒的十字路口》是一部對比解讀中西方名人的拍案驚奇之作,更是一次令人深思浩嘆的歷史探險。作者駐足于近代中西方社會激烈交鋒、動蕩轉(zhuǎn)型的十字路口,通過那些主導、影響國運民生的風云人物,如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慈禧太后與維多利亞女王、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等人在急劇變遷的歷史關(guān)頭截然不同的道路選擇,透視近代中國迷失落伍的深層原因,剖析大國興衰的關(guān)鍵節(jié)點,為今天的中華復興之路尋找寶貴的歷史借鑒。

作者簡介

王龍,四川射洪人,20世紀70年代出生,少校軍銜,四川省作協(xié)會員,曾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華散文》《青年作家》等刊物發(fā)表作品多篇,在全國、全軍文學大賽中多次獲獎,幾十篇作品入選各類文集并被《新華文摘》《領(lǐng)導文萃》《讀者》等刊物轉(zhuǎn)載。近年來潛心研究近代中西歷史,總結(jié)大國興衰之路,文章發(fā)表后被多次轉(zhuǎn)載,反響熱烈。本書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列為2009年度全國重點扶持作品。

書籍目錄

迷途的帝國——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治國差距一 血泊里登上王位 生于憂患的“全能皇帝”用野蠻制服俄國的野蠻 二 截然相反的治國之路 康熙的政治藍圖 用鐵索勒激起俄羅斯向上 “儒家仁君”輸給了俄國“秦始皇”三 中國最熱愛西學的帝王 “史上最熱愛科學帝王” 康熙與洋教師們的“蜜月” 四 “我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 俄國沙皇成了“優(yōu)秀工匠”國家科學院≠皇宮“如意館” 五 康熙與彼得取法西洋的差異 “科學法官”VS“霸業(yè)利器” 余秋雨先生高估了康熙皇帝 六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守土御侮竟然不如侵略擴張 康熙被關(guān)在世界大門之外 七 變起一朝 禍積有素 兩種文明的矛盾撞擊 中國人的辮子,俄國人的胡子 八 大道行思 余音未絕 “彼得堡就坐落在眼淚和尸骨山上”獨裁者們的凄涼秋天大臣與首相的差距——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人生悲喜劇一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從電視劇《走向共和》說起一個飛黃騰達之日,一個身名俱滅之時 二 出身不同 背道而馳 “衛(wèi)道救時”的大清棟梁黑船汽笛驚醒了伊藤博文 三 世界舞臺上的外交表演 李鴻章的太極拳終于玩不轉(zhuǎn)了“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 四 漂亮的“拳套”與致命的“拳術(shù)” 大清“裱糊匠”李鴻章誰真正拿到了西方的通行證 五 桔生淮北則為枳 沸騰的日本與冰封的天朝孤獨遠行的李鴻章 六 天道無常 誰人可變? 生于末世運偏消 棺蓋百年待定評兩個女人的滄桑時代——慈禧太后哪點不如維多利亞女王一 兩個女人,兩種命運 禍福相倚,悲欣交集 誰是更幸運的女人 二 同樣天生麗質(zhì),同樣才干出眾 金色年代開始了 慈禧其實多才多藝 三 女人當國,注定是“紅顏禍水” 慈禧真有那么壞嗎她為什么遭到萬人唾罵 四 權(quán)欲面前,人人一樣 維多利亞并非清心寡欲 進退兩難的慈禧太后 五 女王也不能無法無天 王在法下,王在議會 維多利亞女王屈服了 六 中國人的千年死結(jié)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中國真到?jīng)]有榜樣的時代了?光緒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向右——近代中日變革的關(guān)鍵時刻 一 羊奶馴化與狼奶哺育 史上最苦命的皇帝 喝“狼奶”長大的明治天皇 光緒能夠擺脫慈禧嗎 二 中體西用與和魂洋才 誰是老師,誰是學生 兩個皇帝同時轉(zhuǎn)向西方 拽著自己頭發(fā)飛翔的光緒 西方之皮毛與文明之精髓 三 天朝殘局與大和雄風 知人善任的明治天皇 光緒終于發(fā)怒了 戊戌變法演變成“休克療法” 風雷激蕩的明治維新四 落日輝煌與島國焦慮 不得不說的一本書偷偷爬上美國黑船的年輕人 五 內(nèi)外交困與天賜良機 大清朝的運氣不如小日本 并未完結(jié)的歷史悲喜劇筆桿子的大對決——康有為和福澤諭吉的啟蒙之路 一 歷史大幕蒼涼落下 戊戌變法的尷尬處境 他的頭像為何一直保留在日元上二 中日知識分子的不同人格結(jié)構(gòu) 康有為: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武士精神哺育下的福澤諭吉 人格缺陷成了失敗的導火索 大清知識分子少了些什么三 文人與官場:永遠糾結(jié)不清的難題 康有為伏地痛哭 福澤諭吉為何拒絕做官 四 成也儒家,敗也儒家 “跪著造反”的康有為 福澤諭吉向儒學猛烈開火 他們在十字路口分道揚鑣 五 徘徊在中西之間 康有為的西學“三腳貓”功夫取法西洋,南轅北轍 日本人不止有一個福澤諭吉 中國的啟蒙之路依然遙遠誰才是睜眼看世界的人——林則徐為何沒有渡邊華山看得更遠一 生前屢遭打擊,死后萬丈光芒 二 日本也有個“林則徐” 三 林則徐成了“千古罪人”? 四 不可思議的低級錯誤 五 歷史沒有給他同樣的機會 六 中日考卷都一樣,為何答案卻兩般七 科舉制度成為勒死大清朝的繩索八 孤軍奮戰(zhàn)的林則徐“鬼使”與“神差”的命運博弈——從郭嵩燾和陸奧宗光看弱國與強國的外交一 “漢奸”先知郭嵩燾 大清官場上的“多余人” “最了解西學的人” 他成了大清朝的“敵人” 二 春風得意的陸奧宗光 從階下囚到外務(wù)大臣 簡直勝過好萊塢大導演 三 “鬼使”與“神差”背后的中日大決斗儒家信徒PK“海龜”團隊 羞羞答答的“天朝” “鬼使”與“神差”的中日外交 四 天朝夢醒了毀譽難分的悲劇英雄——洪秀全與西鄉(xiāng)隆盛的榮辱悲歡一 兩個末路英雄,不同死亡結(jié)局 洪秀全的骨灰被大炮轟上了天 “西鄉(xiāng)但以此身付眾人” 秋風埋骨故鄉(xiāng)山 二 “叛亂逆賊”蓋過了“農(nóng)民領(lǐng)袖” “天國”神話破滅了 從叛賊到英雄的西鄉(xiāng)隆盛 三 誰才是真的英雄 洪秀全的歷史真面目 武士之風,山高水長 英雄不會誕生在文化醬缸里 四 洪秀全少了哪幾根骨頭人格信譽:投機逃避識見才能:愚昧僵化情感魅力:自欺欺人五 “叛徒”們的下場為何不同 一邊碧血橫飛,一邊高官得做 但愿多一點撫哭叛徒的吊客千古文豪誰堪憐——曹雪芹和莎士比亞的同途異運 一 文人并非都是吃香喝辣的 “奴才”兩個字是怎么寫的? 曹雪芹沒有莎士比亞那樣的好運氣 二 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 女王居然寬容莎士比亞諷刺自己 《紅樓夢》其實是一部英雄血淚史 三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個更重要? 文人的書桌該擺在宮廷還是田野他們都是苦悶的獨行客 四 曹雪芹與莎士比亞,誰更厲害? 鐵屋中的吶喊與太陽下的宣言 “非為一代獨有,實為千秋共寶” 兩位“國父”的命運——孫中山為何做不成“中國華盛頓”?一 華盛頓成了中國人眼中的“政治神話” 洋鬼子竟然也有一位“異國堯舜”大清巡撫為何得到美國人的表彰二 要好制度,還是要好國王 “華盛頓神話”為何不服水土 不丹國王給全世界上了一課 三 中國人的華盛頓在哪里 孫中山樂觀太早了 華盛頓為何拒絕當國王有華盛頓者之風范,無美利堅之土壤

章節(jié)摘錄

假如在青天白日里,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該是何等壯觀的一種景象?這種奇異的巧合并非臆想。十七世紀與十八世紀之交,猶如電光乍閃,中國和俄國的天空,幾乎同時出現(xiàn)了兩顆驚人相似的巨星。他們,就是震古爍今的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他們都是大氣磅礴的傳奇君主,一個是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的中國皇帝,一個是銳意改革、狂飆突進的俄國沙皇。兩位大帝不僅出生時代相同,在位時間相當,而且都具備非凡過人的雄才大略。他們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在十七至十八世紀中把各自的國家?guī)攵κ⒕置妫嚎滴跏怪袊慌e擺脫明末清初大動蕩后滿目瘡痍的局面,成為東方最強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后愚昧的俄羅斯一躍而起,成為令歐洲列強刮目相看的封建強國。然而,他們又是兩艘巨大航船的舵手,在重要的歷史關(guān)頭駛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羅斯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歐亞,傲視全球;康熙最終沒能跨越封建政治體制雷池半步,他所開創(chuàng)的盛世王朝與工業(yè)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滑向盛極而衰的落日輝煌,由孤芳自賞的天朝大國急劇墜入落后挨打的悲慘境地,在被西方列強鯨吞蠶食的同時,竟還遭到俄羅斯的侵略蹂躪。連遠在西方的馬克思,也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史詩般的浩嘆:“這真是一種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lián)式悲歌。”今天,重新翻檢這段歷史,人們不禁要問,是盛衰循環(huán)的歷史周期律無可逃遁,還是幸運女神偶然間與中國擦肩而過?這是一首悲欣交集的凄涼挽歌,令人回味,發(fā)人深省。一 血泊里登上王位§生于憂患的“全能皇帝”如果不是上帝插了手,誰也無法解釋康熙和彼得一生波瀾壯闊的歷程,竟然充滿那樣復雜而神秘的巧合。他們同是少年登基,同樣博學勤政,甚至連幼年的曲折命運,也充滿讖語般的暗合。年幼的康熙和彼得都是不幸的。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庶妃。玄燁降生時,父親順治皇帝正對滿洲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即傳說中的明末名妓董小宛)愛得死去活來,哪有精神顧得上這個不請自來的小兒子。出生不久,玄燁即遭到當時被人視如洪水猛獸般的天花的侵襲,命懸一線,盡管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僥幸存活下來,卻讓后來的康熙大帝從此留下一臉不太好看的麻點。不幸接踵而至,他八歲喪父,十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形影相吊,這給他留下很深的心靈創(chuàng)傷??滴鹾髞砘貞浀剑悄昴赣H生病的時候,他日夜守候在床邊,滴水不進。母親去世時,他日夜啼哭,不思飲食。直到晚年,康熙回憶起這一幕幕還不無悲傷地說,他在父母的膝下沒有得到一天的歡娛,“此朕六十年來抱憾之處”。但玄燁又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寬仁博大的祖母孝莊皇太后,十分關(guān)心他的成長。這位富有政治頭腦、品性賢良的祖母,對玄燁的培養(yǎng)傾注了大量心血,為他成為一代明君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她經(jīng)常給小孫兒講述祖父當年披堅執(zhí)銳、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孫兒,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guī)中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幼年的不幸,砥礪玄燁更加勤奮地學習。從五歲發(fā)蒙開始,他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父母雙亡后,他更加發(fā)奮努力,系統(tǒng)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jīng)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wèi)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虛心地咨詢左右,甚至不恥下問于身邊的太監(jiān)。繁重的學業(yè)差點兒壓垮了他的身體,他累得咯血,仍然堅持手不釋卷。后來不得不發(fā)展到需要針灸治療的地步,以至于多年后康熙皇帝一聞到灸條的艾味還心有余悸??滴跻簧仁艿綕M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可謂“全能皇帝”。正是這種嚴格認真的教育,形成了康熙雄渾博大的學識修養(yǎng),培養(yǎng)了康熙果斷堅韌的人格力量。公元1669年,康熙正式親政。這位蓄勢待發(fā)的少年天子,一旦坐上至高無上的王權(quán)寶座,就顯示出不可遏止的治國雄心。他十四歲時就親自謀劃鏟除了位高權(quán)重、專橫跋扈的鰲拜,一生先后平定三藩之亂,東北反擊沙俄,西北揚威平叛,修德中外一家; 對內(nèi)則治河安邦,富國裕民,肅清吏治,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繁盛局面??滴醯囊簧?,既能縱橫疆場、運籌帷幄,又能經(jīng)世濟民、安邦治國,達到儒家標準的“內(nèi)圣外王”境界。這樣的帝王,如果不是處于一個終結(jié)蒙昧的專制王朝,也許算得上“千古一帝”了。§命運多舛的少年彼得在地球的另一端,比康熙晚十八年出生的彼得同樣命運多舛。他來之不易的皇位,顯得更為血腥。彼得的父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老年得子,欣喜若狂,對彼得寵愛不已??上Ш镁安婚L,彼得年僅四歲,老沙皇突然病逝,孤兒寡母、勢單力薄的彼得母子命運岌岌可危。彼得十歲那年,經(jīng)過一系列血腥的斗爭,同父異母的索菲婭公主先發(fā)制人,以謊言和承諾贏得射擊軍的支持,兵圍皇宮,擁戴彼得一派的皇后親屬紛紛人頭落地,一顆顆血淋淋的頭顱被挑到射擊軍的矛尖上。索菲婭在斗爭中占據(jù)了上風。此情此景讓彼得深受刺激。索菲婭這個陰險狡猾的女人,她那種翻云覆雨、復雜多變的政治手腕,給年幼的彼得以深深的影響。他的一生從此崇尚暴力,并學會對待敵人應(yīng)該如何恩威并用,殘酷無情。和康熙幼年生活在野心勃勃的鰲拜的陰影下一樣,彼得母子在索菲婭公主高懸頭頂?shù)睦麆ο逻^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彼得雖然是名義上的沙皇,而真正的大權(quán)卻緊握在索菲婭公主手里。他們被索菲婭公主趕出了莫斯科,流放鄉(xiāng)間。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天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強的彼得如同脫籠之鳥,自由翱翔。與從小生長在深宮紅墻內(nèi)錦衣玉食的康熙不同的是,彼得不認為手工是賤活,他對實用技術(shù)有著瘋狂的熱情,辦公室里有木匠、石匠、鐵匠的全套工具,一生精通十二種手藝。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帝也有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業(yè)余愛好,有喜歡做木活的,有愛好設(shè)計下水道的,有喜歡做生意的,甚至有像北齊后主高緯那樣喜歡扮乞丐行乞的。然而彼得并沒有只荒嬉沉醉于一己之好,他更講求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對歷史、地理、炮學、造船都充滿濃厚興趣。而他最如癡如醉的還是軍事游戲。廣闊的鄉(xiāng)間成為他最好的訓練場。他的兒童玩具幾乎全部是由馬刀、戰(zhàn)鼓、小火炮組成。他十一歲就學會發(fā)射大炮,十三歲就會使用手槍和毛瑟槍。他在住所旁邊構(gòu)筑了帶炮塔的兵營,周圍挖了壕溝和陣地,他常常組織村里的小孩們玩打仗游戲,帶領(lǐng)他們沖鋒陷陣。后來,年幼的彼得心血來潮,竟向索菲婭公主申請索要一批真槍實彈。索菲婭暗暗歡喜,這個羽毛未豐的小子,一直是威脅她獨霸王權(quán)的一塊心病,如今眼見他玩物喪志,不問世事,索菲婭求之不得,不禁喜從中來。她不但送去了大批槍支彈藥,甚至還送去了大炮和正式的編制。索菲婭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這些看似玩鬧的游戲斷送了她的權(quán)柄。彼得搜羅了一批外國軍人,招募了六百名童子軍,立志將他們訓練成紀律嚴明的軍隊。為了鼓舞士氣,他親自擔任了鼓手。他甚至舉行真槍實彈的軍事演習,導致他的二十名“士兵”喪命。而這些與彼得玩耍長大的孩子,后來有不少人成為他的重臣,比如兒時當過豬倌的雅古任斯基當上了總檢察長,賣過肉餅做過馬夫的緬什科夫成為他的陸軍大元帥,而這支童子軍也成為俄國真正意義上的正式軍隊,精銳程度遠遠超過了政府當時控制的射擊軍。當索菲婭公主終于認識到彼得原來是一顆即將孵化的蛇卵,為時已晚了。和康熙借摔跤角力的滿洲少年“善撲營”智擒鰲拜一樣,十七歲那年,彼得統(tǒng)領(lǐng)由他組建的“少年團”一舉粉碎索菲婭公主的攝政集團,把這位兇殘的女大公關(guān)進了修道院,開始行使皇權(quán)。但不甘失敗的索菲婭公主,趁彼得到國外學習之機,于1698年再次挑動射擊軍發(fā)動兵變,但很快被效忠于彼得的謝英將軍成功鎮(zhèn)壓。這次彼得要新賬老賬一起算了。他以最殘酷的方式懲罰敵人,下令殺死一千多人,那些已死去的貴族被從墓中挖出來鞭尸。他親自揮舞馬刀砍下叛亂射擊軍的頭顱,還逼著大臣們跟他一道下手。他把叛亂者的頭顱掛在索菲婭公主的窗外,他要讓這個女人知道,和他作對就是這個下場。彼得在一片盛怒的血海中,建立起的他絕對權(quán)威。大幕剛剛拉開,一切僅僅才只是開始,正如馬克思所說:“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毙愿駴Q定命運?,F(xiàn)代心理學早已證明,人的早期經(jīng)歷對其性格形成至關(guān)重要。這條真理對康熙和彼得來說同樣適用??滴跫次粫r年僅八歲,彼得也只有十歲。他們都曾有過受制于人的傀儡皇帝經(jīng)歷,又以相似的暴力手段重新奪回屬于自己的王權(quán),顯示出過人的膽魄與能力。專制王朝血腥殘酷的宮廷斗爭,成為醞釀他們早期性格的共同溫巢。但在他們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不同的文化土壤,又鍛造出他們不同的性格氣質(zhì)。少年時代那些以暴制暴的經(jīng)歷,使彼得終生崇尚強權(quán),充滿強烈的叛逆精神,促使他以疾風暴雨的方式抽打著俄羅斯一路飛跑;而康熙自幼酷愛中國的儒家文化,信奉恪守仁政寬懷的人生理念,并終生用它來治理中國。

后記

后記:百年滄桑家國夢“某個露滴盈盈,星猶在天的夜晚,在臺燈下打開一冊厚厚的史書,撲面而來的歲月頓時浩瀚無聲地奔涌眼底:天地民物之變、兵火紛亂之跡;機鋒權(quán)謀之爭,興衰榮辱之慨;山川風物之趣,詩酒花夢之愁……人間萬象,盡匯于此。沿著輝光萬里、一瀉千年的時光之河溯源而上,人類所能演繹出的一切悲歡巨變,無不曲盡精微,讓人嘆為觀止,扼腕深思?!边@是七年前,我發(fā)表在解放軍報上的一篇讀史隨筆。那時我正在軍區(qū)機關(guān)工作,成天面對堆積如山的繁瑣事務(wù),忙得暈頭轉(zhuǎn)向,疲憊不堪。盡管如此,我對歷史的濃厚興趣絲毫未減。法國著名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說:“歷史學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千姿百態(tài),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它任何學科更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蔽覍@句話感受尤深。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捧起一本本厚厚的史書,伴隨那些仗劍倚天的英雄去四海征戰(zhàn),聆聽那些蕩氣回腸的雄音絕響,我的血總是忍不住一點點沸騰起來、激蕩起來!            2006年,我調(diào)入《西南軍事文學》雜志社,轉(zhuǎn)行從事編輯工作和專業(yè)創(chuàng)作。這對我來說既是多年夙愿,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以前盡管也寫過不少東西,但多為職務(wù)之作,而今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如何盡快找準自己的突破口,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文學作品,讓我頗費躊躇。我的領(lǐng)導是作家裘山山,裘老師一直很關(guān)心我的創(chuàng)作,也在幫我斟酌參謀。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說,王龍你不是很喜歡歷史嗎,你就從歷史入手進行創(chuàng)作吧!我說我也是這樣打算的,但眼下寫歷史隨筆的人很多,我不知道怎么才能獨辟蹊徑,自成體系。裘老師思索了一下說,要不你從中西比較史學的角度入手如何?寫一本中外人物對比分析的歷史隨筆,這樣視野更開闊,研究也可以更深入。我一聽茅塞頓開:從橫截面看,社會生活是交叉影響的。個人造成社會,社會也造就個人。如果通過分析比較那些時代相同卻命運迥異的中外歷史人物,來探索近代中西方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剖析國運沉浮的深層原由,并從其他民族的興衰成敗中,為今天的中國尋找發(fā)展經(jīng)驗,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下定決心,就此上路,殺入歷史這道厚厚的“圍城”!真正踏上這條長達三年的漫長的創(chuàng)作之路,我才發(fā)現(xiàn)“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是多么有道理。中國近代歷史雖然只有一百余年,但卻是中西方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等多維方向碰撞交錯的一百年。如果說雨果的《九三年》、蘇聯(lián)電影《難忘的一九一八》、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都可以抓住歷史鏈條上的某一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進行開掘的話,那么近代中國發(fā)生重大事變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這其中牽扯太多的家國滄桑,民族悲情,又留下太多的慷慨悲歌,千秋遺恨。每一頁歷史都浸透著血淚,每一行文字都如錐刺骨,直到把人胸口壓迫得喘不過氣來!馬克思說:“要了解一個限定的歷史時期,必須跳出它的局限,把它與其它歷史時期相比較?!碑斘医K于有機會站在中西交鋒的十字路口,把眼光投向近代世界更加廣闊的范圍時,我竟然驚訝地發(fā)現(xiàn),從前在課堂上所熟知的那些歷史,突然間變得那么糾結(jié)矛盾,充滿悖論:康熙皇帝仁政愛民,敬天法祖,彼得大帝兇暴治國,侵略擴張,結(jié)果卻是落后的俄羅斯一飛沖天,成為近代強國,而中國的“康乾盛世”卻在短期內(nèi)走向回光返照式的最后輝煌,滑向“悲風驟至”的無底深淵;慈禧太后勇于任事卻“越幫越忙”,讓內(nèi)憂外患的大清帝國滿目瘡痍江河日下,維多利亞女王甘居幕后悠游林泉,大英帝國卻能蒸蒸日上高速發(fā)展;而處于同一時代的洪秀全與西鄉(xiāng)隆盛的成敗得失,更如一曲悲歌,余音難盡……一次次變革努力與近代中國糾纏互動,一幕幕歷史活劇令今人浩嘆深思。我想抄一條更崎嶇艱險的小路接近歷史的真相。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末路英雄,無論是世界文豪還是一代梟雄,我都不想把他們抬高到云中的仙臺焚香膜拜,也不打算將之丟棄在歷史的暗角任唾沫掩埋,我只想搬來一面面“西洋人物鏡”,對影響近代中國的歷史人物逐個進行對照梳理,透過他們的酸甜苦辣,探討毀譽成敗;通過他們的人生際遇,重現(xiàn)國運縮影,因為任何一種文化形態(tài)都是可以分析的,都是應(yīng)當加以分析的,都有其精華和糟粕。對于一部充滿悲傷和荒涼的中國近代史,我不想像祥林嫂那般喋囈不休地去重復飽受欺凌、鮮血淋漓的慘痛悲情,正如我們不能只渲染西方列強的弱肉強食、狼子野心,而看不到他們自由平等、脫胎換骨的進化決心一樣。君不見,在《人權(quán)宣言》和《獨立宣言》那閃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龍旗顯得那么古舊;在近代資產(chǎn)階級議會面前,軍機處顯得那么落伍。我不是以看客的獵奇心態(tài),去展示民族的膿瘡,而是真切地懷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心情,從近代中西方南轅北轍的發(fā)展之路背后,去擠一擠我們文化傳統(tǒng)和國民性格中的“毒素”,以期引起“療救的注意”。比較史學涉及相當復雜的研究程序,況且本書涉及近代中西政治、軍事、文化、外交諸多領(lǐng)域。我在這三年時間所累積的,不僅有精神長征般的極度疲勞,還有無從言說的無助與孤獨。記得2006年開始寫第一篇《迷途的帝國》時,我自己也恰如一位迷途的旅人,只知一個大致的方向,卻不知究竟該邁腳何處。除了伴著滿腔的熱情上路,我身邊沒有任何歷史學的專家老師可以請教,也沒有哪怕一本現(xiàn)成的書籍可供參考。行走在荒涼的旅途中,我只能拿出一個軍人的頑強不斷奮勇前行。記得為了尋找一本有用的資料,我跑遍了成都大街小巷的書店,最后好不容易在成都圖書館找到了惟一的孤本,由于要作長期的仔細研讀,而借閱的時間又有限,我花了半天時間和管理人員磨盡嘴皮,他終于同意讓我一頁頁復印下來抱回家。這三年中,我經(jīng)常會在黑暗中突然翻身起床,急急找支鉛筆在某本雜志的空白處記錄下靈感火花;我也曾無數(shù)次利用乘車或開會在手機上構(gòu)思寫作提綱。2008年5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改變了四川人的生活,也徹底打斷了我的寫作計劃。從大地震發(fā)生的第一時間,我就和同事們奔走于抗震救災(zāi)一線,趕寫大量救災(zāi)題材作品。當我坐到電腦旁重新開始歷史之旅時,每天都有可怕的余震不斷發(fā)生,劇烈的晃動讓人心存余悸,而耳聞目睹的人間慘景也時時在我眼前揮之不去,大地震綜合癥讓我的精神難以集中。有一段時間甚至感到歷史太過遙遠,無力顧及。但軍人的字典里都沒有服輸這個詞,著名的前輩歷史學家黃仁宇老先生一直是我的榜樣。他也是早年從軍,南征北戰(zhàn),直到36歲(1954年)那年才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后來獨樹一幟,影響深遠。何況還有領(lǐng)導的理解支持,和親人朋友的鼓勵期待。我強迫自己騰出創(chuàng)作空間,調(diào)整好情緒,繼續(xù)與那些苦膽憂天、壯懷難酬的人物上路同行,比如光緒、洪秀全、曹雪芹,焦灼的心靈在憂患余生的聲聲嘆息中,總算得到一點釋放和平復。值得欣慰的是,這雖是我歷史之旅的第一次遠征,也收到到了積極的成效。這本書中的文章曾被多次轉(zhuǎn)載并獲得一些獎項,這給我很大的鼓勵信心。我相信憑著我自己對歷史的癡情和對創(chuàng)作的熱愛,今后應(yīng)該可以走得更遠。希望親愛的讀者朋友不要被本書的標題嚇倒。它不是一本正襟危坐板起面孔講學術(shù)的長篇大論,也并非故作玄思的高頭講章。您不妨選擇一個春日微熏的下午,泡上一杯裊裊如煙的清茶,聽一個年輕的歷史票友“散打”近代中西的絕妙傳奇——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透過這一頁頁薄薄的紙,無論萬水千山,我們都心有靈犀。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多歧路 今安在十年砍柴一個民族前進的歷程猶如一個人的成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關(guān)鍵的其實就是那幾步。而在關(guān)鍵的節(jié)點上,選擇往何處走、如何走,將對今后的命運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當一個人進入垂暮之年時,回首往事,若此生無悔,則會慶幸關(guān)鍵的幾步走對了;反之,則懊悔當初一步不慎,放棄了一條康莊大道。戰(zhàn)國時代的楊朱子聽說鄰人尋找丟失的羊,無功而返,乃是因為“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于是戚然變?nèi)?。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感慨人生:“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逼缏非斑x擇之艱難,今古同理。一個人和一個民族一樣,面對歧路時如何選擇一條較為正確的道路,主要在于主宰這個人行動的大腦和這個民族命運的執(zhí)政者的智商乃至秉性,并受到那一時段整個人和整個民族綜合狀況的影響。王龍先生在其著作《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鋒的十字路口》中,將清朝特別是清末重要人物和同時代的西方及日本重要人物的才華、命運進行一對一地比較,得出的結(jié)論讓人扼腕嘆息。中國這些在史冊中享有盛名的人物,一旦和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的精英人物相對照,就不免相形見絀。在王龍先生的筆下,無論是有天縱之才的“圣君”康熙,還是果斷精明的慈禧太后,比之于俄國彼得大帝、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具有折沖樽俎之宰相大才的李鴻章,比之于日本的伊藤博文;同為造反英雄的洪秀全,比之于日本的西鄉(xiāng)隆盛;同為啟蒙知識人的康有為,比之于日本的福澤諭吉……前者的個人能力,并不遜于后者甚至超過后者,可是這些在中國歷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其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遠不如后者對其本民族的作用更顯重要。這些近代中國的精英人物,他們盡管也曾殫精竭慮,也曾嘔心瀝血,但最終卻沒能將古老的中華民族帶往一條正確的道路。特別是同為東方民族、文化傳統(tǒng)又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中、日兩族,在面臨同樣的機遇時卻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其間巨大的反差更是讓后代人嘆息難過。中華大地,不缺資源;中華民族,不缺人才??蓭装倌陙恚瑸槭裁丛谄缏分?,經(jīng)過幾番猶豫、迷茫之后,總是踏上一條事后史家看來最不應(yīng)該走的一條道路?難道原因僅僅在于中國人口眾多、情況復雜?或是整個統(tǒng)治階層顢頇短視、于事無補?或者說,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文化善于消融一切革新的因素?難道屢屢犯錯,是我們民族的宿命?也許,這些是晚清以來甚至可以說是明末以來,幾百多年間無解的天問?!翱础度龂妨鳒I,替古人擔憂?!边@句俗語不能僅僅理解為后世讀史者操閑心,乃是在同一文化體系下長大的人,基于對現(xiàn)實的認知,而對歷史作種種合乎自己期望的設(shè)想,因此讀歷史時必然帶著強烈的價值取舍和情感傾向。讀明亡到清興,再到清室遜位的三百來年歷史,我有時會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做事后諸葛亮,判斷起來就很明晰了。崇禎對“流寇”、后金的戰(zhàn)爭中,進退失據(jù),往往在重要的時刻,在各種力量的交織中,就如打麻將的臭手一樣,沉思半天打出一張最不該出的牌。如此給清廷以可乘之機,進而入主中原,一時間清廷統(tǒng)治者將專制發(fā)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極大地扼制了思想文化的進步。等到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統(tǒng)治者又在重復明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覆轍,關(guān)鍵時刻犯不可挽回的錯誤。比如夭折的“戊戌變法”,比如一次次欺騙民意的“預(yù)備立憲”,比如最后讓國人徹底失望的“皇族內(nèi)閣”,比如仰仗權(quán)力公然剝奪民間資產(chǎn)而導致“保路運動”。崇禎帝要到煤山自縊前才知道自己曾做過那么多錯誤的選擇,攝政王載灃恐怕只有到了頒發(fā)遜位詔書時才后悔沒有把握住那么多的機會。王龍和許多近現(xiàn)代史研究者一樣,喜歡拿中日兩國做對比。日本明治維新之成功對比清朝戊戌變法之失敗,固然讓人惋惜,但更應(yīng)該目光往后延伸,看到日本軍國主義給全民族帶來災(zāi)難后,作為戰(zhàn)敗國的日本,能在美軍的占領(lǐng)下,建立起一種權(quán)力得到有效制約與監(jiān)督的體制,整個民族很快地從戰(zhàn)敗中崛起。這樣的歷程,值得我們思索。歷史證明,沒有哪個所謂的優(yōu)秀民族從來不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一種糾錯機制,犯錯后能不能吸取教訓,不重蹈覆轍。機會,對一個人、對一個民族來說,往往只給一次,一旦錯過了,就很難有彌補的機會。而如果一錯再錯的話,人們就會審思:這個民族不同世代的掌舵人為什么難以建立起一種較為理性的抉擇機制?本書的作者王龍是一位年輕的軍旅作家,他不像許多軍旅作家那樣熱衷于關(guān)注軍事戰(zhàn)略、傳奇軍人和檢討某場戰(zhàn)役的得失,而是將眼光投向整個民族數(shù)百年來所選擇的路徑,用本族的杰出人物和外族的杰出人物一個個對比,從而獲得一種超越一時、一地的大視野。只有用這種大視野看歷史,看現(xiàn)實,才可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今日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許多中國年輕人自信心空前高漲,中國正面臨巨大社會轉(zhuǎn)型。所謂社會大轉(zhuǎn)型,就是巨變,是走到了岔路口。何去何從,將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而民族大命運和我們每個人的小命運緊緊相連。這個古老的民族歷經(jīng)磨難走到今天,有過無數(shù)血與火的教訓,現(xiàn)在是否已具備在歧路前更理性、更從容、更博大、更長遠的抉擇眼光和胸懷?我相信,讀完王龍這本書,多數(shù)人會引發(fā)對國運民生的進一步思考?;诖?,我鄭重向讀者推薦《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編輯推薦

近代中國的十位風云人物,對比西方世界的十大時代精英透視近代中西交鋒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剖析大國興衰的歷史玄機

名人推薦

大變局必然醞釀大變革,大時代必然面臨大挑戰(zhàn)。王龍先生在這本書里,以其犀利尖銳的觀察力,揭示東西方文化的最初碰撞;以其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重現(xiàn)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畫面。追根尋底,探究成敗之因;望聞問切,稽考興亡之變;剖析中外名流的人生軌跡,追尋近代中國的衰落原因。雖時過境遷,但點點滴滴,未敢盡忘,猶可發(fā)人深??;雖一家之言,但登臨覽勝,雪盡江清,令人感慨悠長。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清新之作,也是一本別出心裁的故事新編,值得一讀。——首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  李國文那些歷史人物的焦灼與悲歡、智慧與迷茫、勇敢與無奈,無不體現(xiàn)出一個時代的側(cè)影。王龍不是一個好奇的看客,他的筆游走于中西之間,博觀約取,恨則深入骨髓,愛則眼含淚水,從中可見一位作家內(nèi)心情感的豐厚與真誠?!胍暟偌抑v壇主講人、著名作家  王樹增本書的作者王龍是一位年輕的軍旅作家,他不像許多軍旅作家那樣熱衷于關(guān)注軍事戰(zhàn)略、傳奇軍人和檢討某場戰(zhàn)役的得失,而是將眼光投向整個民族數(shù)百年來所選擇的路徑,用本族的杰出人物和外族的杰出人物一個個對比,從而獲得一種超越一時、一地、一黨的大視野?!麑谧骷?、評論家  十年砍柴作者登高望遠,極目蒼涼,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從中西方大人物的命運中洞察國運浮沉的深層玄機,探尋近代中國落伍于世界的關(guān)鍵節(jié)點,讓歷史照亮現(xiàn)實和未來,從大國的興衰中為中華復興尋找借鑒。這無疑是一部獨特新穎的中外拍案驚奇之作,也堪稱一位軍人憂國心切的當代盛世危言?!┒芪膶W獎獲得者、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  柳建偉  這本書吸引我之處在于:它描述的是近代中國歷史,采用的卻是全球視角;它只是一部源于興趣的歷史隨筆,卻充滿獨特新穎的學術(shù)思考;它選擇的是紙上書寫方式,卻擁有電影、電視般繪聲繪色的新奇情節(jié)。中外名流輪番登場,時代風云激蕩交錯,其間的國運蒼生、民間疾苦、民族命運,都那么真切而強烈地激勵著我們。——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  裘山山王龍所要探究的是,今天的中國應(yīng)該走什么樣的道路。我們不能不為這個志向高遠的年輕人所折服,他在他的書中所流露出來的才華和智慧,集中反映出當代中國人對本國歷史的深刻見解和徹悟,必將引起讀者和學者的關(guān)注和興趣。——出版人、《小說界》主編  魏心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對于清王朝的任何歷史評論,都請不要刻意繞開它的對于民族的態(tài)度。清王朝對于漢族民族意識的壓制和狹隘的民族觀,是其近代化舉步維艱的源頭。為什么英法聯(lián)軍逼近北京的時候只有僧格林沁的部隊抵抗?為什么甲午的時候遼東的漢人部隊一觸即潰?為什么清王朝苦心經(jīng)營新軍不聽使喚?清王朝將滿族人養(yǎng)起來,使王朝的支柱失去了力量。而它后來想依賴的漢人,卻因為王朝前期的過度壓制而缺乏捍衛(wèi)政權(quán)的熱情。本書試圖從統(tǒng)治者的角度分析某種歷史的軌跡,但我們應(yīng)該記住,這個從骨子里鄙視火器的王朝的統(tǒng)治階級(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鄙視火器的王朝,根源應(yīng)該是其戰(zhàn)勝了火器數(shù)量巨大的明朝),即使擁有明君,也無法擁有進取的靈魂.
  •     多歧路 今安在
      十年砍柴
      一個民族前進的歷程猶如一個人的成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關(guān)鍵的其實就是那幾步。而在關(guān)鍵的節(jié)點上,選擇往何處走、如何走,將對今后的命運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當一個人進入垂暮之年時,回首往事,若此生無悔,則會慶幸關(guān)鍵的幾步走對了;反之,則懊悔當初一步不慎,放棄了一條康莊大道。
      戰(zhàn)國時代的楊朱子聽說鄰人尋找丟失的羊,無功而返,乃是因為“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庇谑瞧萑蛔?nèi)?。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感慨人生:“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逼缏非斑x擇之艱難,今古同理。
      一個人和一個民族一樣,面對歧路時如何選擇一條較為正確的道路,主要在于主宰這個人行動的大腦和這個民族命運的執(zhí)政者的智商乃至秉性,并受到那一時段整個人和整個民族綜合狀況的影響。
      王龍先生在其著作《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鋒的十字路口》中,將清朝特別是清末重要人物和同時代的西方及日本重要人物的才華、命運進行一對一地比較,得出的結(jié)論讓人扼腕嘆息。中國這些在史冊中享有盛名的人物,一旦和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的精英人物相對照,就不免相形見絀。在王龍先生的筆下,無論是有天縱之才的所謂“圣君”康熙或果斷精明的慈禧太后,比之于俄國彼得大帝、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具有折沖樽俎之宰相大才的李鴻章,比之于日本的伊藤博文;同為造反英雄的洪秀全,比之于日本的西鄉(xiāng)隆盛;同為啟蒙知識人的康有為比之于日本的福澤渝吉……前者的個人能力,并不遜于后者甚至超過后者,可是這些在中國歷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其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遠不如后者對其本民族的作用更顯重要。這些近代中國的精英人物,他們盡管也曾殫精竭慮,也曾嘔心瀝血,但最終卻沒能將古老的中華民族帶往一條正確的道路。特別是同為東方民族、文化傳統(tǒng)又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中、日兩族,在面臨同樣的機遇時卻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其間巨大的反差更是讓后代人嘆息難過。
      中華大地,不缺資源;中華民族,不缺人才??蓭装倌陙?,為什么在歧路之前,經(jīng)過幾番猶豫、迷茫之后,總是踏上一條事后史家看來最不應(yīng)該走的一條道路?難道原因僅僅在于中國人口眾多、社情復雜?或是整個統(tǒng)治階層顢頇短視、于事無補?或者說,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文化善于消融一切革新的因素?難道屢屢犯錯,是我們民族的宿命?
      也許,這些是晚清以來甚至可以說明末以來,幾百多年間無解的天問。
      “看《三國》流眼淚,為古人擔憂?!边@句俗語不能僅僅理解為后世讀史者操閑心,乃是在同一文化體系下長大的人,基于對現(xiàn)實的認知,而對歷史做種種合乎自己期望的設(shè)想,因此讀歷史時必然帶著強烈的價值取舍和情感傾向。讀明亡到清興,再到清室遜位的三百來年歷史,我有時會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做事后諸葛亮,判斷起來就很明晰了。崇禎對“流寇”、后金的戰(zhàn)爭中,進退失據(jù),往往在重要的時刻,在各種力量的交織中,就如打麻將的臭手一樣,沉思半天打出一張最不該出的牌。如此給清廷以可乘之機,進而入主中原,華夏文化出現(xiàn)了空前倒退,清廷統(tǒng)治者將專制發(fā)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等到鴉片戰(zhàn)爭后,清廷統(tǒng)治者又在重復明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覆轍,關(guān)鍵時刻犯不可挽回的錯誤。比如夭折的“戊戌變法”,比如一次次欺騙民意的“預(yù)備立憲”,比如讓漢人知識分子最后徹底失望的“皇族內(nèi)閣”,比如仰仗權(quán)力公然剝奪民間資產(chǎn)而導致“保路運動”。崇禎帝要到煤山自縊前才知道自己曾做過那么多錯誤的選擇,攝政王載灃恐怕只有到了頒發(fā)遜位詔書時才后悔沒有把握住那么多的機會。
      王龍和許多近現(xiàn)代史研究者一樣,喜歡拿中日兩國做對比。日本的明治維新之成功對比清朝戊戌變法之失敗,固然讓人惋惜,但更應(yīng)該目光往后延伸,看到日本軍國主義給全民族帶來災(zāi)難后,作為戰(zhàn)敗國的日本,能在美軍的占領(lǐng)下,建立起一種權(quán)力得到有效制約與監(jiān)督的憲政體制,整個民族很快地從戰(zhàn)敗中崛起。這樣歷程,值得我們思索。
      歷史證明,沒有哪個所謂的優(yōu)秀民族從來不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一種糾錯機制,犯錯后能不能吸取教訓,不重蹈覆轍。
      機會,對一個人、對一個民族來說,往往只給一次,一旦錯過了,就很難有彌補的機會。而如果一錯再錯的話,人們就會審思:這個民族不同世代的掌舵人為什么難以建立起一種較為理性的抉擇機制?
      本書的作者王龍是一位年輕的軍旅作家,他不像許多軍旅作家那樣熱衷于關(guān)注軍事戰(zhàn)略、傳奇軍人和檢討某場戰(zhàn)役的得失,而是將眼光投向整個民族數(shù)百年來所選擇的路徑,用本族的杰出人物和外族的杰出人物一個個對比,從而獲得一種超越一時、一地、一黨的大視野。只有用這種大視野看歷史,看現(xiàn)實,才可能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今日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許多中國年輕人自信心空前高漲,中國正面臨巨大社會轉(zhuǎn)型。所謂社會大轉(zhuǎn)型,就是巨變,是走到了岔路口。何去何從,將決定一個民族的命運;而民族大命運和我們每個人的小命運緊緊相連。這個古老的民族歷經(jīng)磨難走到今天,有過無數(shù)血與火的教訓,現(xiàn)在是否已具備在歧路前更理性、更從容、更博大、更長遠的抉擇眼光和胸懷?
      我相信,讀完王龍這本書,多數(shù)人會引發(fā)對國運民生的進一步思考?;诖?,我鄭重向讀者推薦《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本文為《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鋒的十字路口》一書序言,發(fā)表時略有刪節(jié))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鋒的十字路口》,王龍著,華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2月出版,定價35元。)
      
      
      
  •   沒錯,評價中國近代史,一定不能忘記滿清政府“以小部族治大國家”后的統(tǒng)治心態(tài)。以滿清之不求變革而論中國文明,實是頗有不公。
  •   它怕呀,它統(tǒng)治的人數(shù)是自身的十倍以上,心虛
  •   看到簡介里面對于老百姓仁慈寬厚的態(tài)度,立馬就不想看了,康麻子處死的囚犯是少,不過私下里各種非司法正常渠道死亡的人數(shù)有多少?還王四海?領(lǐng)導的政績工程鼓吹還少?只能說康麻子算是滿清王朝里有數(shù)的愛面子的君王而已。一個本身就是落后游牧民族發(fā)展起來的外族王朝會有多少民族向心力,又會有多少民族發(fā)展力?看作者說的一本正經(jīng)的,我真心沒笑。這是反裝忠呢還是忠裝反呢?是洗地呢還是洗地呢還是洗地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