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4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作者::(清)喻血輪著;吳醒亞批;石繼昌,劉萬朗點校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林黛玉筆記》是一部以一百二十回本為藍本而改寫的,以林黛玉為第一人稱的敘事性文言小說。清末民初,海內(nèi)文壇盛行這種運用淺近文言,描寫愛情故事的小說,以蘇曼殊、徐枕亞、李定夷等人為代表,作品哀感頑艷,悱惻纏綿,影響所至,一時蔚然成風。本書作者生當其時,受當代文風影響,又“工愁善病,喜讀《紅樓夢》”,對林黛玉的遭遇寄予同情,寫下這部文言體裁的《林黛玉筆記》,自屬意中之事。本書以林黛玉一生事跡為經(jīng),由黛玉幼年喪母,寄養(yǎng)賈府時寫起,直到她情志不遂,飲恨夭亡時為止;以賈府及大觀園諸事為緯,有選擇地寫入書內(nèi)。本書文筆流暢,十萬余言一氣呵成,敘事井然不紊,抒情寫恨尤所擅長。如上所述,本書是依據(jù)一百二十回本改寫的文言小說,改寫不同于直譯,要有取舍,原書頭緒紛繁,何者宜詳,何者宜略,改寫時都要成竹在胸,才能心手相應,繁簡得當。原書寫賈府的興衰,本書敘黛玉的遭遇,是兩者內(nèi)容上的根本區(qū)別。如原書“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賈寶玉神游太虛境”等情節(jié),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本書因其與黛玉事無關,索性不著一字;原書“秦可卿死封龍禁尉”,描述賈府對喪事的大肆揮霍,極盡刻畫形容之能事,本書僅在黛玉喪父后重入賈府時,由寶玉告以“寧府秦氏之死,殯儀之盛為京都數(shù)百年來所未有”,輕輕帶過,何等簡捷!原書“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洋洋灑灑,詳述寶玉隨其父賈政及眾清客游園,撰擬楹聯(lián)匾額,展示了大觀園的每一處景點,本書于此則借黛玉之口說:“近聞省親別院工程已竣,早間寶玉同二舅往游,并擬題聯(lián)語甚多?!笨芍^惜墨如金。至于描繪黛玉多愁善感,憂思百結(jié),凄楚欲絕之狀,催人淚下之筆,觸目皆是,就不列舉了。
作者簡介
林黛玉筆記》上下卷,原題綺情樓主喻血輪著。據(jù)書前黃梅吳醒亞氏的識語,知吳氏于光緒丙午年(1906)與作者訂交,作者“工愁善病,喜讀《紅樓夢》”。識語又有作者“今夏始束裝返里,避暑于遁園之西偏,余亦蟄居多暇,互相過從”的記載,可證作者也是湖北黃梅人。識語寫于民國七年“戊午仲夏”,即1918 年五六月間,作者此時已回到原籍,兩人互相過從,為文字之交。有關作者生平資料,僅此而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