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作者:徐如慶 主編 頁數(shù):628
內(nèi)容概要
1939年冬季,中國抗日戰(zhàn)爭到了關鍵的時刻,毛澤東正準備編寫一本中國歷史教材。當年12月,他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一文中說:“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國家之一……在這個廣大的領土之上,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縱橫全國的大小山脈,給我們生長了廣大的森林,貯藏了豐富的礦產(chǎn);有很多的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長的海岸線,給我們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從很早的古代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殖在這塊廣大的土地之上……”
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每個人被迫發(fā)出最后的吼聲”的時候,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還不忘編寫歷史教材。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代,每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熟悉中國的歷史,了解中國的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必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我們經(jīng)過精心策劃,周密組織,充分考慮青少年的特點,花費大量精力編寫了這本《一本書讀遍中國史大全集》。
為了適應青少年的興趣和愛好,本書《一本書讀遍中國史大全集》以正面故事為核心,用故事把整個歷史過程比較清楚地介紹給青少年;以著名人物、正面人物的故事為主,以事件的故事為輔。除此之外,還編入了有關的歷史典故、文化背景、古跡遺址、科學發(fā)現(xiàn)等,其中包括圖片、地圖、文物、表格等,把文史哲經(jīng)科等內(nèi)容融為一體,充分突出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科學性,可謂青少年簡明歷史百科全書。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先秦時期
盤古開天地
女媧補蒼天
燧人氏鉆木取火
有巢氏構(gòu)木為巢
伏羲制八卦
神農(nóng)嘗百草
黃帝戰(zhàn)蚩尤
黃帝元妃先蠶嫘祖
倉頡造字
大禹治水
夏桀和妹喜
商湯和伊尹
商紂與妲己
周文王與姜太公
武王伐紂
周公輔政
周穆王與秦人復興
周幽王與秦襄公
周平王與鄭莊公
齊桓公九合諸侯
管夷吾助君成就霸業(yè)
宋襄公妄自尊大
晉文公取威定霸
秦穆公稱霸西戎
楚莊王一飛沖天
晏子輔齊國
闔閭與孫武
勾踐臥薪嘗膽
道家祖師老子
至圣先師孔子
兩為政治家的談
趙簡子選拔接班人
韓康子以退為進
趙襄子固守晉陽
水淹晉陽
釋豫行刺
魏文侯網(wǎng)羅英才
李悝變法興魏國
西門豹治鄴
樂羊取中山
楚悼王與吳起
韓昭侯與申不害
齊威王納諫強國
齊威王循名求實
鬼谷傳奇
龐涓落井下石
孫臏裝瘋賣傻
田忌賽馬
圍魏救趙
減灶誘敵
惠施的烏龜法
商鞅變法興秦國
蘇秦合縱
張儀落難
蘇秦助張儀
張儀入秦誑楚王
秦武王通三川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沙丘宮變
燕昭王筑臺求才
田單擺火牛陣
廉頗與藺相如
趙奢挫強秦
范雎死里逃生
秦王遠交近攻
長平之戰(zhàn)
毛遂自薦
信陵君竊符救趙
馮諼客孟嘗君
儒家亞圣孟子
道家代表莊子
絕代政商呂不韋
信陵君重整雄風
秦王政獨攬朝政
李斯諫逐客
廉頗抱感終生
滅韓亡趙
少年外交家甘羅
荊軻刺秦王
燕魏悲歌
王翦平楚
天下統(tǒng)一
巡游天下
焚書坑儒
沙丘政變
金棺葬寒灰
第二篇 秦漢三國
秦二世戮兄殺姐
劉邦斬蛇
陳勝起義
項梁起兵
劉邦出山
陳勝遇害
項梁主政
劉邦入關
巨鹿大戰(zhàn)
指鹿為馬
約法三章
千古鴻門宴
項羽封天下
劉邦逃離關中
張良火燒棧道
遷都彭城
韓信歸漢
蕭何追韓信
韓信拜將
樊噲明修棧道
韓信暗度陳倉
厚待陳平
彭城潰敗
聲東擊西擒魏豹
背水列陣破陳余
張良緩封天下
紀信假扮劉邦
劉邦馳營取帥印
韓信貪功襲齊國
水淹龍且
廣武山劉項對峙
韓信封齊王
楚漢鴻溝和議
劉邦兵敗固陵
韓信決戰(zhàn)垓下
汜水稱帝
田橫自殺
定都長安
韓信遭貶
諫封雍齒
白登山解圍
劉敬和番
韓信被誅
趙佗歸漢
劉邦駕崩
呂后專政
周勃安劉
漢文帝輕徭薄賦
太傅賈誼
將軍周亞夫
漢景帝削弱諸侯
竇太后無為而治
晁錯謀國
雄才大略漢武帝
董仲舒獨尊儒術(shù)
主父偃推恩弱諸侯
衛(wèi)青
飛將軍李廣
霍去病
張騫通西域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司馬遷撰《史記》
東方朔
蘇武牧羊
昭君出塞
王莽新政
綠林赤眉起義
昆陽之戰(zhàn)
光武劉秀中興
征西大將軍馮異
班固著《漢書》
班超出使西域
醫(yī)圣張仲景
科圣張衡
王充著《論衡》
蔡倫造紙
楊震清白傳家
宦官與外戚專權(quán)
黨錮之禍
黃巾起義
董卓進京
魏武帝曹操
溫侯呂布
官渡之戰(zhàn)
尚書令茍或
鬼才郭嘉
毒士賈詡
魏文帝曹丕
陳思王曹植
武烈皇帝孫堅
小霸王孫策
吳大帝孫權(quán)
吳文侯張昭
大都督周瑜
昭武將軍魯肅
孱陵侯呂蒙
昭侯陸遜
昭烈帝劉備
‘三顧茅廬
武圣人關羽
桓侯張飛
順平侯趙云
都亭侯馬超
千古良相諸葛亮
大將軍姜維
赤壁之戰(zhàn)
黃蓋苦肉計
益州別駕張松
神醫(yī)華佗
才女蔡文姬
建安文膽孔融
第三篇 魏晉唐宋
晉宣帝司馬懿
晉文帝司馬昭
晉武帝司馬炎
東平太守阮籍
嵇康托孤
中國地圖學之父裴秀
史學家陳壽
立志改過的典范周處
八王之亂
晉元帝司馬睿
祖逖聞雞起舞
瑯琊王王導
書圣王羲之
東晉軍事家謝安
取經(jīng)僧人法顯
顧愷之畫龍點睛
五柳先生陶淵明
地理學家酈道元
石勒后趙國
苻堅前秦國
淝水之戰(zhàn)
劉淵前趙國
張蹇前涼國
前燕國和后燕國
后秦國和西秦國
禿發(fā)烏孤南涼國
慕容德南燕國
李鼉西涼國
赫連勃勃夏國
后涼國和北涼國
馮跋北燕國
宋武帝劉裕
劉宋名將檀道濟
拓跋氏北魏朝
陳霸先南陳
謀略家崔浩
北魏孝文帝
東魏國和北齊朝
西魏國和北周朝
蕭道成南齊朝
昭明太子蕭衍
數(shù)學家祖沖之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造橋大師李春
瓦崗軍起義
唐高祖李淵
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
長孫皇后
房玄齡
魏征
李靖
護國公秦瓊
尉遲敬德
歐陽詢
玄奘
文成公主
張九齡
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
徐世績
駱賓王
狄仁杰
唐玄宗李隆基
楊玉環(huán)
高力士
安史之亂
安祿山
史思明
李林甫
李輔國
顏真卿
唐肅宗李亨
孫思邈
慧能
鑒真
孟浩然
郭子儀
詩佛王維
王勃
陳子昂
僧一行
詩仙李白
杜甫
韓愈
劉禹錫
白居易
柳宗元
柳公權(quán)
李賀
牛李黨爭
杜牧
黃巢起義
朱溫
李存勖
陳橋兵變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宗趙光義
忠義愛國楊家將
北宋名臣范仲淹
北宋發(fā)明家畢升
北宋詞人柳永
北宋政治家寇準
北宋清官包拯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宋仁宗趙禎
北宋名將狄青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北宋科學家沈括
北宋思想家程顥、程頤
北宋文學家蘇軾
江西詩派鼻祖黃庭堅
宋神宗趙頊
北宋文學家秦觀
北宋書畫家米芾
宋徽宗趙估
梁山泊宋江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西夏開國皇帝李元吳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靖康之變
宋高宗趙構(gòu)
南宋名將岳飛
南宋大詩人陸游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
南宋英雄文天祥
第四篇 元明清
成吉思汗鐵木真
神箭手哲別
長春真人丘處機
蒙古大汗窩闊臺
蒙古重臣耶律楚材
金代文學巨子元好問
蒙古大元帥史天澤
元世祖忽必烈
崖山海戰(zhàn)
元大都設計師劉秉忠
元代政治冢郝經(jīng)
元曲大家關漢卿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
元朝學者八思巴
元朝紡織工藝家黃道婆
旅行家馬可·波羅
元代名醫(yī)朱丹溪
元仁宗開科取士
元朝畫家王冕
元朝名臣脫脫
紅巾軍起義
明太祖朱元璋
鄱陽湖之戰(zhàn)
胡藍之獄
明代名臣宋濂
謀略家劉伯溫
明成祖朱棣
明代大臣方孝孺
內(nèi)閣首輔解縉
航海家鄭和
鄭和下西洋
兵部尚書于謙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
明代思想家李贄
江南才子唐伯虎
明世宗朱厚熄熄
明朝奸臣嚴嵩
明代清官海瑞
明朝抗倭將領戚繼光
《西游記》作者吳承恩
青藤鼻祖徐渭
藥圣李時珍
明神宗朱翊鈞
明代名臣張居正
明代文學家湯顯祖
東林先生顧憲成
明朝大宦官魏忠賢
明代通俗文學家馮夢龍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
明思宗朱由檢
明末大將袁崇煥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
明末軍事家鄭成功
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太宗皇太極
通玄教師湯若望
明末將領洪承疇
明末農(nóng)民領袖李自成
八大王張獻忠
軍事家史可法
少年英雄夏完淳
清初思想家顧炎武
清初思想家黃宗羲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
孝莊皇太后
攝政王多爾袞
少年天子順治
清圣祖康熙
輔政大臣鰲拜
平西王吳三桂
天下廉吏于成龍
大學士納蘭明珠
小說家蒲松齡
江南清官施世綸
清世宗雍正
桐城派創(chuàng)始人方苞
桐城派大師劉大樾
揚州怪才鄭板橋
作家吳敬梓
清高宗乾隆
乾隆大將海蘭察
大貪官和珅
劉墉
文學家曹雪芹
史論大師章學誠
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
欽差大臣林則徐
清代革新家魏源
科學家李善蘭
清代名臣曾國藩
封疆大吏左宗棠
湖北巡撫胡林翼
晚清重臣李鴻章
紅頂商人胡雪巖
慈禧垂簾聽政
恭親王奕訴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海軍提督丁汝昌
海軍管帶鄧世昌
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
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宣統(tǒng)皇帝溥儀
民國軍閥袁世凱
民國國父孫中山
討袁總司令黃興
編輯推薦
《一本書讀遍中國史大全集》:上下幾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故事中國?人文神州,-部形象的歷史全集一部生動的百科全書,盤古女媧、黃帝大禹、文王孔子、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洪武康熙、乾隆中山、風流人物、代代相傳。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