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慈子孝

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趙良玉 中國城市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趙良玉  頁數(shù):14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2006年夏天,我們母子應(yīng)邀到黑龍江省大慶市演講。當時的演講題目是“教育好子女,為和諧社會作貢獻”。以這個話題來與東北的鄉(xiāng)親們交流,沒想到反應(yīng)非常熱烈。大會的編導人員把演講錄成了影碟,定名為《母慈子孝》,同時通過北京大方廣文化網(wǎng)在網(wǎng)上流傳。同年12月份,新加坡凈宗學會邀請凈空老法師演講“華嚴經(jīng)對現(xiàn)代人的啟示”,在這個報告會的流通處放有兩千份《母慈子孝》的影碟,被一搶而空。后來還有熱心的人士趕緊回去復(fù)制和補充??梢姡煜碌母改付枷虢逃米优?,而天下的子女都想做孝子賢孫。人心思善,社會盼和諧,我們非常感動,也非常理解。很慚愧的是我們母子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有機會走上講壇與大家分享教育心得,是一種愛心的驅(qū)使。我們懷著一種美好的心愿,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擁有智慧和慈悲,希望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孝順和成才。先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們母子來自廣州市一個很普通的家庭,我叫趙良玉,今年(2007年)六十三歲,已經(jīng)退休多年。退休前曾在廣州市擔任過《廣東食品報》.副主編、《中國食品報》記者和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guān)系部經(jīng)理等職務(wù)。我只有一個孩子,就是兒子鐘茂森。

內(nèi)容概要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 》趙良玉女士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趙良玉女士以真摯熱情的語調(diào),向人們陳述了她幾十年來育兒教子的切身體驗和通透感悟。書中的一封封家信和一張張照片圖片,既是作者母子相親相愛的記錄,也向人們傳遞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可以借鑒的方法?! ⊥瑫r,本書也是一次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恩和回訪。趙良玉女士正是秉持了傳統(tǒng)的美德,得益于古圣先賢的教誨,從《孝經(jīng)》、《弟子規(guī)》以及一些佛家經(jīng)典書籍中學習到為人處事的基本法則,潤物細無聲地施教于兒子鐘茂森,才成就了他的學業(yè)、事業(yè)和道業(yè),成就了一段母慈子孝的佳話。

作者簡介

趙良玉女士曾擔任《廣東食品報》副主編、《中國食品報》記者和廣東省社會福利集團公司公共關(guān)系部經(jīng)理等職務(wù)。三十多年如一日,著力于通過傳統(tǒng)文化,對孩子進行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從而激發(fā)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成就孩子的卓越一生。關(guān)于趙良玉女士的孩子鐘茂森博士,1995年畢業(yè)于廣州中山大學,后留學美國,于1999年獲得金融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得州大學、美國堪薩斯州州立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商學院擔任教授,并被聘任為中山大學客座教授,澳洲凈宗學院副院長。

書籍目錄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寫在前面的話前言第一章  家庭教育的老師——母親的第一責任            為家庭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為社會培養(yǎng)一個人才,這是每一個母親的心愿,也是每一個母親的責任。第二章  家庭教育的起點——胎教            教育真正的源頭是胎教。培養(yǎng)孩子一定要從胎教做起,就像培植一棵樹,要從樹苗育起一樣。第三章  家庭教育的基礎(chǔ)——孝為德之本            孝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之根,也是家庭教育之本。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能夠成才,一定要給孩子這種扎根的教育,這個根扎得越深越好。第四章  家庭教育的內(nèi)涵——素質(zhì)教育            一個人的素質(zhì)是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教養(yǎng)、身心狀態(tài)、生活經(jīng)驗和辦事能力的綜合質(zhì)量。中國家教的集大成《弟子規(guī)》中,就列出了七個方面的素質(zhì)教育: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   第五章  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圣哲教育的兼收并蓄            家庭教育是根本,是龍頭,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而圣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提升。第六章  家庭教育的升華        家庭教育的升華,就是要促進孩子為和諧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第七章 教育的原理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優(yōu)秀是教出來的!每一個孩子都好比是一個未開采的金礦,那么用什么去開采?用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面塵封的鏡子,用什么去擦洗?用教育。附錄 :《弟子規(guī)》原文及解說后記——學習《母慈子孝》心得

章節(jié)摘錄

文摘一在茂森二十六歲的時候,他博士畢業(yè)。畢業(yè)前夕,他從美國給我寄來一封非常熱情的信。在信中,他寫道:親愛的媽媽:我欣喜地向您報告,我的論文即將完成,我在今年8月份便能圓滿博士畢業(yè)。非常感激您四年來對我的鼓勵和支持,使我在學業(yè)道路上一帆風順。我如今即將戴上博士帽,第一個感念的就是您,我偉大的母親!我誠摯邀請您來我們學校美國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學商學院參加我的博士畢業(yè)典禮。我將陪您參觀美麗的校園,我將穿上博士禮服與您攝影留念,我將介紹您認識每一位優(yōu)秀的教授和同學,另外我將陪您游覽美國主要風景區(qū)。您的旅途費用將由我全部負擔,隨信附上經(jīng)濟擔保與銀行證明,供簽證使用。我相信您的赴美旅途一定充滿歡樂。兒茂森   敬呈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從小學到博士畢業(yè),茂森整整讀了二十年書。我陪著兒子走過二十年的學習生涯,現(xiàn)在看到他馬上就要畢業(yè),可以為社會工作,心情自然非常高興。這種高興怎么來形容?就好像一個園丁種了滿院子的花草,而這些花現(xiàn)在都已開始盛開。一個農(nóng)民的喜悅是什么?是面對豐碩的秋收。那么,一個母親的喜悅是什么?是看到兒子成才。為家庭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為社會培養(yǎng)一個人才,這是每一個母親的心愿,也是每一個母親的責任。當我們決心要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的時候才可以要孩子。我是二十八歲的時候才生這個兒子,是有了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才的心愿才育兒的。從自己的生活中,我體驗到母親的第一責任是教子。我自己也有社會工作,而且一直工作到退休,但是這個工作在我的心目中排第二,第一是教子。做父親的應(yīng)該把社會的工作排在第一位,男女之間就各有重點,男的主外,女的側(cè)重在內(nèi),這是家庭的和諧,也是兒女的幸福。一定要牢牢記住,做母親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兒女。有些年輕的母親覺得教育兒女是一件比較辛苦和勞累的事情。那要問,如果你的兒子不能成才,成為社會的敗類,豈不更苦、更累了?如果母親不把兒女教好,那僅僅是你一家的事嗎?那是對社會的損害。文摘二我曾經(jīng)讀過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的事跡,楊振寧先生在數(shù)學和物理方面的天賦在中學時代就表現(xiàn)出來了,可是他的父親并沒有在這方面孤立地教育他。楊先生的父親也是一個教書人,在發(fā)現(xiàn)兒子的特長以后,就在家里面請了一位國學老師教兒子讀孔孟的書籍。在楊振寧念初中的時候,他父親為他請了一位很有名的家庭教師教授《孟子》?!睹献印肥撬臅锏膬?nèi)容之一,楊振寧能夠背誦《孟子》,再加上聽老師講解《孟子》,自然能體悟《孟子》,所以楊振寧先生說他一生的成就得力于《孟子》給他的啟發(fā)。茂森在青少年時代的家庭教育,我們也傾向于中華文化儒釋道三家經(jīng)典中關(guān)于孝道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儒家的《孝經(jīng)》,佛家的《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和道教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呂祖勸孝文》。茂森五歲的時候,我在家中的門板上第一次用粉筆教他唐詩《游子吟》。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短短的小詩,是茂森第一堂家庭文化課。這首小詩寫出了母愛在生活中的微細處,也寫出了兒女對母親的感恩之情。當時我教茂森學這首詩的時候,他還是個很頑皮的孩子,,足足學了一個月才會背誦,而且費了很大的勁兒,從廣州話改說普通話,更是費了不少力氣,但我還是很有耐心地教他。經(jīng)過初期的困難,克服困難之后,我們學習的速度慢慢就加快了。后來我們母子一起學習儒釋道三家關(guān)于孝的經(jīng)典,有時我講給孩子聽,有時孩子讀誦給我聽,母子都學習得很快樂。對于《孝經(jīng)》上所說的,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边@些教導茂森記得很牢固。在1984年的春天,那時候茂森才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春節(jié)時期,我們各個兄弟姐妹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到父母那里去拜年,給父母磕頭,然后獻上禮物和紅包,并且讓孩子們表演節(jié)目,獻詞獻詩。當時小茂森的發(fā)言題目就是《怎樣孝敬父母》。他說道:怎樣孝敬父母,《孝經(jīng)》里有這樣一段話,“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毙⒕锤改福环矫媸俏镔|(zhì)上的孝親,要讓他們豐衣足食,按時給他們一些零用錢,經(jīng)常給他們買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當父母患病時,子女應(yīng)盡力照顧好老人,也為自己的子女樹立好榜樣,更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們要關(guān)心老人,要尊敬他們,有事同他們商量,尊重他們的意見,使他們精神上感到愉快。文摘三是的,教育是可以造就一個人。為什么說孩子是可以教好的?我們打開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課本《三字經(jīng)》,開頭就有一段話,《三字經(jīng)》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這就是教育的原理。人之本性都是至善的,但是后來因為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不同,就發(fā)生了差別,如果不及早的接受良好的教育,你純凈的本善就慢慢地染污了。雖然你的本性本善并沒有動搖,也沒有失去,但是它蒙上了灰塵,蒙上了習氣,就好像太陽被烏云遮蓋,太陽有沒有?太陽有,但是你看不見,因為烏云擋著它,這個烏云就是我們的習氣,就是我們所蒙受的一種污染。教育的原理是什么?教育的原理就是去掉這染污的習氣,來恢復(fù)至善的本性。中國最優(yōu)秀的母親孟母,《三字經(jīng)》上這么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泵献佑羞@么好的根基,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環(huán)境的染污改變,所以孟母才要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一個學堂旁邊,孩子才開始學習讀書人、學習文化。我們說每一個孩子都會受環(huán)境的污染,教育就非常重要。教育能改變一個人,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好比是一個未開采的金礦,那么用什么去開采?用教育。我們可以比喻說,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面塵封的鏡子,用什么去擦洗?用教育。有的人會問,為什么有的孩子很聰明,有的孩子很愚蠢?那就是因為鏡子上蒙的灰塵有厚有薄、有多有少,蒙的灰塵厚的多的,你就說這個孩子愚癡,如果說蒙的少的,這孩子就聰明。但是如果把灰塵拿掉,大家都一樣平等,都一樣的平等擁有“人之初,性本善”,都一樣平等的擁有真善美慧。我們教育根本就是要拿掉灰塵,要去掉習氣。在《弟子規(guī)》中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這個馴是什么意思?馴就是教育,用教育改造人就是馴。所以孟子才會說“人皆可以為堯舜”,為什么都可以為堯舜?你把灰塵去掉了,你就是圣賢。  儒家對教育這方面的原理揭示得非常好,佛家也闡述得非常深刻。釋迦牟尼佛當年出家修道證道以后,他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他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币馑际钦f:奇妙!一切眾生都原本有佛一樣的智慧和福德,都擁有真善美慧,因為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顯發(fā),這個妄想執(zhí)著是高度的概括,就是我們蒙受的污染,就是我們的習氣。一個人如果他經(jīng)過長期的教育和熏習,就可以把這些外在的灰塵去掉,就可以變得優(yōu)秀,這就是我們體悟的教育的原理。

后記

讀了《母慈子孝》,無限感慨,鐘媽媽作為一位母親,其深遠的教育智慧尤其令人感佩。當讀到“決心要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的時候,要孩子的時機就成熟了”,感知鐘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原來還在胎教之前。一位即將做母親的女子,多年耳濡目染于母親的賢良,父親又給予圣賢風范的熏陶,又加之自身幾十年的修為,她的孩子還沒有出生,已經(jīng)凝聚了幾代人的德行涵養(yǎng)。其實何止幾代人,“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一個圣賢后代從無到有,一定是家族多世積功累行的結(jié)果。當然對孩子影響最近的,也是最深遠的是母親,所謂“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鐘媽媽對兒子教育用心之深,其志向之高遠,今世卓然,亦所謂“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我們也常說教育是一生的事情,可是為人父母、師長者幾人能確實為之?所謂知易行難。尤其十九歲時給母親的賀卡,以及母親一直為兒子計劃到五十五歲,而今博士之學問、修為、德行,世人稱嘆,祖師日:“世無圣賢之士,由世少圣賢之母所致也?!?/pre>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孩子是可以教好的,優(yōu)秀是教出來的!每一個孩子都好比是-個未開采的金礦,那么用什么去開采?用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面塵封的鏡子,用什么去擦洗?用教育。”  ——趙良玉女士“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美好的字眼那就是‘母親’,最動人的呼喊就是‘媽媽’,這是意味深長的字眼,這是平凡而偉大的稱呼,它充滿了溫暖與慈愛.它顯示了神圣的責任與教化。母親對我的教育與我的生命同步,媽媽于我而言,亦母、亦師、亦友!”  ——鐘茂森博士

編輯推薦

●《母慈子孝:30年家庭教育心得》已在民間傳閱數(shù)十萬次的成功家教典范?!裼姓驴裳慕逃瓌t,簡單實用的操作辦法;教孩子有智慧地學習,有智慧地做人?!駛鹘y(tǒng)文化的溫風細雨與向善之心,聯(lián)手織就一幅家庭教育的完美畫卷?!裉綄ぶ袊鴤鹘y(tǒng)文化之根,詮釋現(xiàn)代家庭教育之本?!裆鐣兄局繌V為推薦,從點滴母子生活中提煉出的有效教育方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母慈子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前幾天有位朋友送給我一本《母慈子孝》的小冊子,是一位姓趙的女士和她的兒子,以“愛”為核心的一些日常生活事跡和做人的道理。我初看書的目錄的時候,以為這位居士的重點是從教育入手,以儒佛道三家并蓄,強調(diào)做好社會個體的教育修養(yǎng),從而對社會整體產(chǎn)生積極的意義。花了幾個晚上,看完了這本書,其間有思考,也有感動。這本書的重點是講教育,但是那些教育兒子的故事的背后,那一封封書信折射出的光芒,根本上只是一個字,就是“愛”。書中的那些事跡,那些母子互愛的事,是最感動人心的。我的奶奶的母親,姐妹四人同樣是教徒,她們和印光法師是一個村子的人,認真算起來還是本家,只是她們姐妹信奉的是基督教,我尚小的時候,還能感受到她們姐妹之間互幫互助的濃濃愛意,以及對子孫后輩和鄉(xiāng)親鄰里的熱愛關(guān)心。世間的好的故事和好的道理都是互通的,大千法門,舉凡世間好的宗教,無論儒釋道耶回,總是以教人互愛互助,教人棄惡揚善,教人謹守自身為第一要義,我想也就是“愛人而自愛”。作者趙良玉從家庭教育的功能入手,來闡釋和講解世間的“愛”的重要,這是當前中國的一般家庭教育比較忽略的地方。中國人不是不重視家庭教育,相反中國多數(shù)家庭非常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家長們不再培養(yǎng)孩子們“愛人和自愛”的心。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上壞的丑惡的事情越來越多,對家長們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多數(shù)人被名利心所牽絆,家長們都想教育子女成為成功的人,...他們想得到的只是成功的經(jīng)驗,想模仿的都是成名發(fā)財?shù)姆椒ǎ枷M约旱暮⒆觽冊谏鐣蠐碛形镔|(zhì)財富和聲譽名望等等功利性的事物,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是否具有愛心,恰恰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最根本的標準。一個沒有愛心的人,是得不到快樂的,不論他擁有多少物質(zhì)財富,他所擁有的只是物質(zhì);一個人擁有的物質(zhì)可能不多,但他依靠愛心,得到了平和和灑脫,得到了開心和快樂,他充實而光明的從事著愛人和自愛的事業(yè),他所擁有的這個世界的財富,要遠遠超過只有物質(zhì)而缺少愛心的人。著作這本書的趙良玉女士,她雖然談的是教育對于成才的重要意義,但是她這本書和那些“哈佛女孩”之類的成才經(jīng)驗不一樣,她在更深層的地方,是滿懷著濃濃的“愛”的,而不是那些干枯無味也無法模仿的所謂“成功范例”。那么,如果這本書的出版?zhèn)鞑ィ軐χ袊墓降募彝ソ逃a(chǎn)生一些改變,能給中國的一些孩子們帶來愛心,能讓一些剛硬的心變得柔軟一些,給我們的生活一些愛的幫助,讓人與人之間更有愛心,那這本書傳播的意義,這位作者的功德,就都在這里了。 閱讀更多 ›
  •   書中體現(xiàn)出來的濃濃母愛使我深受感動,也激勵自己向趙女士學習努力做個好母親,培養(yǎng)好自己的孩子
  •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火車上,深深被母子之間的感情感動著,忍不住不停的流淚,現(xiàn)在我也是母親了,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像鐘茂森博士一樣,把孝順放在第一位,仁者愛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