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煞

出版時間:1994  出版社:今日中國出版社  作者:葉兆言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花煞”是一種喜歡在結婚時捉弄人的兇鬼。據(jù)說從前有一個新娘在轎子里用剪刀自殺了,于是變成了花煞神。作家葉兆言用《花煞》命名的小說別有意味。它描寫了歷史上的某一天,許多藍眼睛、黃頭發(fā)的洋人來到了梅城,一些市民很快悄悄做了教民,據(jù)說是被洋人的蒙汗藥給迷住了。于是一場遠近聞名的燒教堂、殺洋人的“梅城教案”爆發(fā)了。教案首領胡大少被判了死刑,卻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為了使英雄有后,一個能使一條街男人墮落的女人去獄中為他“度種”,生下了兒子胡天。二十年后,胡天成了土匪頭子,另一個兒子胡地成了鄉(xiāng)紳地霸,于是胡天胡地把梅城的半個世紀攪得天昏地暗……
卷一 胡天胡地誕生
卷二 被綁架的浦魯修教士或葬禮輝煌
卷三 梅城的哈莫斯

作者簡介

葉兆言,男,江蘇蘇州人。1957年生。1982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其作《追月樓》獲1987--1988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首屆江蘇文學藝術獎,現(xiàn)為江蘇省作協(xié)專業(yè)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主要作品有《葉兆言文集》(七卷本)長篇小說《花煞》、《一九三七年的愛情》、《我們的心如此頑固》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花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看完手里這部已經(jīng)借了有段時間的《花煞》,說實在的,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很喜歡。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抽出這本書的時候,我并不看好它,或許是因為書名,或許是因為封面設計,又或許是因為這個聽過但是并不了解的作者。而我拖拖拉拉的從翻開它的第一頁到完全閱讀完全本,持續(xù)了一周,80%的內(nèi)容都是在最后的這4小時被看完的。
       它描繪了離我們有點遠卻又不那么遠的一段社會劇烈變化的年代,垂垂老矣的清帝國在被動中慢慢打開國門的那段光怪陸離的歲月中稀奇古怪的片斷。對于今天的我們,看去不乏獵奇感。
       小說分三個部分,著墨于4個主要人物,胡大少、胡天胡地兄弟、哈莫斯,輔以其他若干次要人物,生動又頗有趣味地展現(xiàn)了大時代下各式各樣的大人物小人物的勉力對抗和最終無可逃避、無可力挽的命運。三部分以層層遞進的手法,一步步鋪陳出4個密切相關的人物的一生,其中夾帶的若干小人物,被刻畫的眉目生動,入木三分,極有功力的文字描寫帶來無與倫比的現(xiàn)場感和畫面感,對人物的性格白描細致入微,合情入理,細品之下百味交集,酸澀苦辣只有自己才知道。
       小說第一部分,以主要場景所在地梅城即將發(fā)生的一起“教案”為引,導出華洋之間、普通百姓和教民之間的矛盾,將人性中殘忍、兇惡、愚蠢、卑下、無所顧忌、欺善怕惡的一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這些丑惡的部分正是從那些平時看來軟弱可欺、老實純樸甚至良善的普通百姓身上爆發(fā)出來的。難免讓人生出一種人性復雜以及個體在群體性中展現(xiàn)的無法想象的丑惡的感嘆,關于這類人性的研究探討也很多,諸如勒龐的烏合之眾,以及之前許多關于普通的日本百姓在穿上軍服之后是怎樣蛻變成人間惡魔的諸多事例。
       第一部分從燒教堂打教民開始,到殺神父燒教堂搶教民全城混亂大搶劫止,并最終結束在官府的大力緝捕下斬首全部帶頭份子的情節(jié)上。結尾處鋪陳了一個讓人噴飯的情節(jié),讓帶頭鬧事份子胡大少的狐朋狗友們以中國人特有的奇思妙想,要為胡大少留個種,遂每日往牢房里送大姑娘,直送到這條強悍的漢子再也受不了為止,喜劇般地留下了一個歡樂的結局,并由此引出小說的第二部分,胡大少的兩個遺腹子胡天胡地的故事。
       小說第二部分還塑造了一個虔誠的浦魯修教士,以他的人性和對信仰的虔誠感動了胡天手下的亡命匪徒。雖然最終他死在這些土匪手里,卻仍平靜地對所有人說“饒恕世上的一切罪人”??吹竭@里,我們不能不承認,真正的信仰具有改變?nèi)说牧α俊?br />    小說最后一部分是英國人哈莫斯的傳記。一個在前兩部分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記者。他從一個對東方有著強烈好奇的西方投機者蛻變成完全被古老的中國文明征服,并在此地遇見他真正的愛情的道地中國人,其間經(jīng)歷的一切一切,讓我們大開眼界,見識到那個時代社會的一角。
      
       掩卷回味,小說描寫了很多很多人性的惡,有中國人,有洋人,僅有的光點卻聚集在一個被中國百姓仇視的洋人身上,這是非常有意味的一件事。
       在這個一切人都被貼上標簽歸類的世界里,人們往往僅憑一個簡單的標簽就去判斷、對待一個人、一件事??墒?,我們真的能這樣簡單地被貼上標簽進行歸類么?
       在這樣一個幾乎沒有無辜者的世界,我們怎樣才能堅守住自己內(nèi)心的良知,怎樣才能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這真是一個拷問人的難題。
      
       書摘:
       在古老陳舊的中國,紫呢大橋是一種權利的象征,而所有的中國人最折服的就是權力。--P13
       …
      
  •     僅僅是一個落寞的午后,翻遍了圖書館的外文書架,沒找到想要的單詞書.返回的時候心有不甘,順手抽一本小說以解頂酷暑奔波之苦,才發(fā)現(xiàn)如今的長篇竟然滿眼陌生,那一個個網(wǎng)名全然不相識,偶見老葉之名,才如見親人,管不了什么內(nèi)容,拿走了事.
      飯后的昏昏欲睡與小說內(nèi)容雖緊湊卻支離破碎的情節(jié)相伴隨,一個半小時掃完一半,才明天第一頁胡天胡地誕生的含義,滿以為冗長的前半本是為了后半部的精彩做的鋪墊,看到后面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進入了交待環(huán)節(jié),連長篇慣有的高潮都沒有,胡天還似乎看到老葉想好好寫來著,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到胡地的時候,老葉只想趕緊收筆,完全是平鋪直敘的交待,一個曲折都不想構思.看到哈默斯,除了頭昏腦漲,什么感覺都么有.坐在馬桶上,思索整部小說的涵蓋,莫非只是從這些支離破碎的情節(jié)中展開那個清末民初的社會百態(tài)?
      還是想從民間的角度來描述外族入侵一個古老民族的思想轉變?都不是很清晰的呈現(xiàn).
      花了四個小時,看了一部想說點什么又沒說清楚什么的長篇故事,有點像年老的奶奶,在午后癟著嘴給后人想故事,故事本來很精彩,可是奶奶老了沒精神,說的有一搭沒一搭,但是總算在聽完之后感覺到一點什么.
      權當如此吧!
  •     好象沒有清晰的情節(jié),
      事件和人物跳來跳去,
      切換非常突兀,不自然。
      
      懷疑是自己理解能力問題?
  •      前年在萬圣買了本打折的《葉兆言文集—作家林美女士》,一年后在李歐梵或王德威的某篇文章里看到評葉的清明(?)舊文人的氣質,遂買了本《夜泊秦淮》,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看過;后來去南京時,抽空跑了趟桃葉渡,摸了摸腦袋。
       發(fā)神經(jīng)地一路看下去,對真正喜愛的倒能冷放到一邊,想是有種看到一個作者的書碼得越來越高撐滿書架心里歡喜的BT感覺,仍是見著就買,在蘇州雨果書店帶了本《1937年的愛情》,其后是合集,踉踉蹌蹌;待真正擺放久了,觸一觸的想法便不再有,對自己說,看完《花煞》就把葉兆言結果了,呵呵,不遂我愿,好久才買到。
       看他的書,大概有種探秘——八卦的想法吧,見著過葉至善先生,又總會看到TWnese尤以王德威為首的推介,驗證之的竊意——葉兆言在《走近賽珍珠》里坦誠心事,總比他的有些小說好看些,才知道并非至誠先生親生,又牽扯些家事國事——那些小小的私欲慢慢滿足,便捧腹而走,甩下那桌殘羹冷炙,可憐起來。
       前天聽人聊天,說大陸作家和TW作家的瓶頸,心里想的是王德威推介過的《夜泊秦淮》和《花煞》;二日,同事參加葉至善的遺體告別。
       又作無聊人,添上一篇與己無關的心事。
      
  •   隨便翻翻
    一個故事
    解讀歷史
    其實他可以不必把目的說得那么大的
  •   <花煞>是我認真讀葉先生的第一本書.
    之前探秘似地讀了賈平凹和梁實秋的作品,
    很多是讀第2遍。
    《花煞》,
    是葉先生借用他最喜愛的周作人的散文中的一詞。
    初讀,覺得文字謅謅,反而抓不到情節(jié)的脈絡。
    讀到胡天胡地成人的部分,
    才發(fā)現(xiàn)猶如苦丁的回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