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5 出版社:莫柳桂,姚利芬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3-05出版)
Tag標簽:無
前言
散文這種文學體裁源遠流長,可謂是最早出現(xiàn)、最自由、最具彈性的文體,作者可以不拘一格地表達感想,不受任何的束縛和限制。 在中國古代,散文相對于韻文、駢體文,是一種散體文章,游記、傳記、史書等均可納入它的范疇。自“五四”新文學運動起,西方近代文藝理論被大量地引進,重新確定了散文的概念,中國現(xiàn)代散文就是在外來思潮和固有傳統(tǒng)的基礎上交融發(fā)展起來的。可以說,中國現(xiàn)代散文萌芽自“文學革命”和“思想革命”,是以對社會、人生問題的關(guān)注為主題,以表現(xiàn)作者的真切體驗和深刻見解,其中,通俗、易懂、真實、深人生活的現(xiàn)代白話散文更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讀者的熱烈推崇,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到五四運動的時候,才又來了一個展開,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 中國現(xiàn)代散文從形式上來說可以包括雜感、短評、隨筆、速寫、游記、書信、日記、報告、通訊、特寫等,可謂是豐富多樣,絢爛不已;而從類型上說,大體可以分為議論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敘事性散文。形式、類型的多樣使得作者們各擇其優(yōu),以平易暢達、自然活潑的散文語言,寫出簡潔慎密的結(jié)構(gòu),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為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表達效果上看,議論性散文感情深沉而炙熱,思想深刻,極具藝術(shù)魅力;1921年6月,周作人在發(fā)表的文章中,率先將文學散文稱之為“美文”,抒情性散文就是這一類型的美文,主要是表達作者的感受,抒發(fā)其思想感情,或贊頌母愛、大自然大好山水,或吟味人生百態(tài),等等;敘事性散文也可稱為散文詩,以寫人記事為主,以篇幅精簡短小著稱,用以記載歷史、反映生活、探索各種哲理,抒發(fā)各類情懷等。 一篇好的散文,立意深刻新穎,言近旨遠,不落巢穴,引人深思?!冬F(xiàn)代散文名篇鑒賞辭典》就是選取編著者喜歡的19位作者70篇文章進行簡單的賞析。鑒賞一篇散文,可謂是與作者同歡笑,共悲傷,是一個積極參與和重建的過程,能夠給讀者以或醇厚濃香、或自然清透、或鏗鏘激烈、或舒緩輕柔的感受。當然,由于時間、能力有限,其間的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專家、讀者多多指正。
內(nèi)容概要
莫柳桂、姚利芬編著的《現(xiàn)代散文名篇鑒賞辭典》以對社會、人生問題的關(guān)注為主題,以表現(xiàn)作者的真切體驗和深刻見解,其中,通俗、易懂、真實、深人生活的現(xiàn)代白話散文更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讀者的熱烈推崇,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到五四運動的時候,才又來了一個展開,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冬F(xiàn)代散文名篇鑒賞辭典》是表達作者的感受,抒發(fā)其思想感情,或贊頌母愛、大自然大好山水,或吟味人生百態(tài),等等。
書籍目錄
序人生的真義陳獨秀我的母親胡適中國公學十八年級畢業(yè)贈言胡適追憶志摩(節(jié)選)胡適差不多先生傳胡適一種云瞿秋白多余的話(節(jié)選)瞿秋白悼志摩(節(jié)選)林徽因吻火梁遇春觀火梁遇春餓劉半農(nóng)曉劉半農(nó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藤野先生魯迅秋夜魯迅雪魯迅風箏’魯迅父親的病魯迅阿長與《山海經(jīng)》魯迅憶劉半農(nóng)君魯迅囚綠記陸蠡燈陸蠡網(wǎng)陸蠡寂寞陸蠡最后一次講演聞一多白馬湖之冬夏丐尊中年人的寂寞夏丐尊談吃夏丐尊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蕭紅祖父死了的時候蕭紅春意掛上了樹梢蕭紅蹲在洋車上蕭紅翡冷翠山居閑話徐志摩泰山日出徐志摩北戴河海濱的幻想徐志摩嬰兒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徐志摩想飛徐志摩吸煙與文化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徐志摩落花生許地山笑許地山愿許地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故都的秋郁達夫江南的冬景郁達夫釣魚臺的春晝郁達夫一個人在途上郁達夫還鄉(xiāng)后記郁達夫海燕鄭振鐸貓鄭振鐸故鄉(xiāng)的野菜周作人苦雨周作人初戀周作人匆匆朱自清背影朱自清給亡婦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春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生命的價格――七毛錢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女人朱自清“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朱自清歌聲朱自清擇偶記朱自清綠朱自清冬天朱自請看花朱自清我的母親鄒韜奮
章節(jié)摘錄
人生的真義 陳獨秀 人生在世,究竟為的甚么?究竟應該怎樣?這兩句話實在難得回答的很,我們?nèi)羰遣荒芑卮疬@兩句話,糊糊涂涂過了一生,豈不是太無意識嗎?自古以來,說明這個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約有數(shù)種: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說:世界本來是個幻象,人生本來無生;“真如”本性為“無明”所迷,才現(xiàn)出一切生滅幻象;一旦“無明”滅,一切生滅幻象都沒有了,還有甚么世界,還有甚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穌教說:人類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舊變?yōu)槟嗤?;那生在世上信從上帝的,靈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歸地獄,永無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學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專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為人生最大的目的。又像那老、莊的意見,以為萬事萬物都應當順應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樂,萬萬不可強求。又像那墨翟主張犧牲自己,利益他人為人生義務。又像那楊朱主張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對他人講甚么道德。又像那德國人尼采也是主張尊重個人的意志,發(fā)揮個人的天才,成功一個大藝術(shù)家、大事業(yè)家、叫做尋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甚么仁義道德,都是騙人的說話。第三是科學家??茖W家說人類也是自然界一種物質(zhì),沒有甚么靈魂;生存的時候,一切苦樂善惡,都為物質(zhì)界自然法則所支配;死后物質(zhì)分散,另變一種作用,沒有聯(lián)續(xù)的記憶和知覺。 這些人所說的道理,各個不同。人生在世,究竟為的甚么,應該怎樣呢?我想佛教家所說的話,未免太迂闊。個人的生滅,雖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體,能說不是真實存在嗎?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無明”呢?既然有了“無明”,眾生的“無明”,何以忽然都能滅盡呢?“無明”既然不滅,一切生滅現(xiàn)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滅現(xiàn)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為的甚么,應該怎樣才是。耶教所說,更是憑空捏造,不能證實的了。上帝能造人類,上帝是何物所造呢?上帝有無,既不能證實;那耶教的人生觀,便完全不足相信了???、孟所說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種行為和事業(yè),不能包括人生全體的真義。吾人若是專門犧牲自己,利益他人,乃是為他人而生,不是為自己而生,決非個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墨子的思想,也未免太偏了。楊朱和尼采的主張,雖然說破了人生的真相,但照此極端做去,這組織復雜的文明社會,又如何行得過去呢?人生一世,安命知足,事事聽其自然,不去強求,自然是快活得很。但是這種快活的幸福,高等動物反不如下等動物,文明社會反不如野蠻社會;我們中國人受了老、莊的教訓,所以退化到這等地步??茖W家說人死沒有靈魂,生時一切苦樂善惡,都為物質(zhì)界自然法則所支配,這幾句話倒難以駁他。但是我們個人雖是必死的,全民族是不容易死的,全人類更是不容易死的了。全民族全人類所創(chuàng)的文明事業(yè),留在世界上,寫在歷史上,傳到后代,這不是我們死后聯(lián)續(xù)的記憶和知覺嗎? 照這樣看起來,我們現(xiàn)在時代的人所見人生真義,可以明白了。今略舉如下: (一)人生在世,個人是生滅無常的,社會是真實存在的。 (二)社會的文明幸福,是個人造成的,也是個人應該享受的。 (三)社會是個人集成的,除去個人,便沒有社會;所以個人的意志和快樂,是應該尊重的。 (四)社會是個人的總壽命,社會解散,個人死后便沒有聯(lián)續(xù)的記憶和知覺;所以社會的組織和秩序,是應該尊重的。 (五)執(zhí)行意志,滿足欲望(自食色以至道德的名譽,都是欲望),是個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始終不變的(此處可以說“天不變,道亦不變”)。 (六)一切宗教、法律、道德、政治,不過是維持社會不得已的方法,非個人所以樂生的原意,可以隨著時勢變更的。 (七)人生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賜,也不是聽其自然所能成就的。若是上帝所賜,何以厚于今人而薄于古人?若是聽其自然所能成就,何以世界各民族的幸福不能夠一樣呢? (八)個人之在社會,好像細胞之在人身,生滅無常,新陳代謝,本是理所當然,絲毫不足恐怖。 (九)要享幸福,莫怕痛苦?,F(xiàn)在個人的痛苦,有時可以造成未來個人的幸福。譬如有主義的戰(zhàn)爭所流的血,往往洗去人類或民族的污點。極大的瘟疫,往往促成科學的發(fā)達。 總而言之,人生在世,究竟為的甚么?究竟應該怎樣?我敢說道:“個人生存的時候,當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會上,后來的個人也能夠享受。遞相授受,以至無窮?!盤1-3
編輯推薦
莫柳桂、姚利芬編著的《現(xiàn)代散文名篇鑒賞辭典》選取編著者喜歡的19位作者70篇文章進行簡單的賞析。鑒賞一篇散文,可謂是與作者同歡笑,共悲傷,是一個積極參與和重建的過程,能夠給讀者以或醇厚濃香、或自然清透、或鏗鏘激烈、或舒緩輕柔的感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