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程金海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程金海  頁數(shù):248  

內(nèi)容概要

  《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共分六章分別是:論述首先就從對對話美學與辯證法的聯(lián)系的考察開始。本書的第一章主要討論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的理論淵源問題。本書的第二章,主要討論對話美學的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理論。本書的第三章主要討論對話美學的審美語言理論。本書的第四章主要討論對話美學的審美經(jīng)驗理論。本書的第五章主要討論對話美學的審美意義理論。本書的第六章主要討論對話美學的生存論意義。最后是全書的結(jié)論,從正面和反面兩個方面對對話美學思想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

書籍目錄

緒論 一、對話與獨白 二、本論題的研究現(xiàn)狀和本書的研究內(nèi)容及方法 第一章對話美學思想的理論淵源 一、對話——走向存在的辯證法 (一)對話與辯證法的關系之歷史考察 (二)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與辯證法的關聯(lián) 二、現(xiàn)代哲學對對話美學思想的影響 (一)狄爾泰:理解與對話 (二)胡塞爾:從獨白到對話 (三)馬丁布伯:“我——你”對話 第二章主體間性與對話美學 一、對話:美學與哲學 (一)哲學: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 (二)美學:從獨白到對話 二、對話美學的審美主體理論 (一)對話美學中的作者 (二)對話美學中的讀者 三、文本即事件:對話視域中的審美對象 (一)“作者的死亡”與文本的自律性 (二)讀者的崛起與文本的開放性 (三)作為主體間對話事件的文本 第三章審美語言:話語與世界 一、對話視域中的話語 二、話語的本質(zhì):對話與存在 三、審美語言:話語與語境 (一)審美話語的三重語境 (二)審美話語與現(xiàn)實語境 (三)審美話語與文本語境 (四)審美話語與存在語境 第四章對話美學的審美經(jīng)驗理論 一、當代西方美學審美經(jīng)驗理論的局限性 二、對話美學中審美經(jīng)驗的基本特征 (一)審美經(jīng)驗的主客統(tǒng)一性特征 (二)審美經(jīng)驗的主體間性特征 (三)審美經(jīng)驗與日常經(jīng)驗相統(tǒng)一的特征 三、對話美學中的審美經(jīng)驗結(jié)構 (一)審美經(jīng)驗與情感先驗 (二)審美經(jīng)驗與狂歡式世界感受 (三)審美經(jīng)驗與解釋學經(jīng)驗 (四)審美經(jīng)驗與交往經(jīng)驗 第五章對話與審美意義的生成 一、當代西方美學獨白型意義理論 (一)作者意圖論審美意義觀 (二)形式結(jié)構論審美意義觀 (三)讀者建構論審美意義觀 二、對話美學審美意義觀的基本內(nèi)涵 (一)審美意義:涵義與意味的統(tǒng)一 (二)審美意義: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三)審美意義:確定性與相對性的統(tǒng)一 第六章對話與存在的自我 一、對話美學與“自我”觀念的變革 二、對話與“自我”存在的特殊性 (一)“外位性”與對話 (二)時間距離與對話 (三)空間距離與對話 (四)意識形態(tài)與對話 三、對話與“自我”存在的統(tǒng)一性 (一)自我與他人的統(tǒng)一 (二)“心”與身的統(tǒng)一 (三)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 結(jié)語——對話的對話:對話美學的啟示與批判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伽達默爾沒有像巴赫金一樣,對審美意義的涵義和意味兩個方面先有一個區(qū)分。但是他和巴赫金一樣,也堅決主張審美意義是涵義和意味的統(tǒng)一。為此,他反對赫施那種把意義歸于作者意圖的做法,他把赫施尋找審美意義的方法譏諷為是從作品和歷史中重新發(fā)現(xiàn)“已死去的意義”(dead meaning),這種對“已死去的意義”的發(fā)現(xiàn)因歷史時間的距離根本就不可能,實際上這種客觀的意義只能是作品解釋者心理上的錯覺,是純粹主觀的東西。關于作者意圖論審美意義觀,伽達默爾詰問道:“作者意圖的想法與作者一詞一樣,只有在不涉及生動的談話而涉及記錄下來的表述處才是有效的?,F(xiàn)在的問題:人們僅僅是通過追溯創(chuàng)作者來理解嗎?如果人們引用作者的本來意圖來理解,這足夠嗎?因為我們對作者一無所知根本不可能引用時,情況又如何呢?”因此,他認為作品的意義絕對不能等同于作者的意圖,或赫施所謂的“含義”,作品的意義是讀者對作品創(chuàng)造性理解的結(jié)果,“一件文本向解釋者訴說的真實含義并不依賴于為作者及其原來的公眾所特有的偶然因素。因為文本總是也由解釋者的歷史情境共同規(guī)定,……一件文本的意義并不是偶然地超越它的作者,而是不斷超越它的作者意向。因此,理解并不是一種復制的過程,而總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耆梢哉f,只要人在理解,那么總是會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但是,說文本的意義超越作者,并不意味著文本的意義純粹是讀者主觀建構的產(chǎn)物。伽達默爾一方面反對把讀者的建構當做文本意義根源的做法,“理解并不是在唯心主義聲稱具有的自明確定性意義上的自我理解”,另一方面又認為,那種認為文本有一個與審美主體無關的客觀意義的觀念是荒謬的,“那種任何事物都指向某種可辨認的意義或概念的期待感是令人絕望的。”他認為,文本意義是在解釋者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事件中生成的。 誰進行理解,誰就已經(jīng)進入了一種事件中,通過這種事件有意義的東西才表現(xiàn)自身。……當我們理解某一個文本時,文本中富有意義的東西對我們的吸引就如美對我們的吸引一樣。在我們意識到自身并站在某一立場證明文本向我們提出的意義要求之前,文本就已經(jīng)確證自身和已經(jīng)把我們吸引住了。 在這一對話事件中,作者并非完全被排除在外。誠然,按照伽達默爾的看法,作者的意圖是無法復現(xiàn)的,但文本總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不同作者創(chuàng)作的文本之間有差異這個事實就表明,作者并非完全與文本無關。作者的意圖雖然無法查考,但是作者通過表現(xiàn)于作品中語句的涵義,還是對讀者的理解有著潛在的導向作用。他舉例說:“伊默曼的一句詩這樣寫道:‘Die Zahre rinnt’(意為‘淚如泉涌’),但是,任何一個母語是德語的人聽到這個謹慎選用的‘Zahre’(淚)而非慣用的Trane,也許都會驚訝這個過時的詞居然會取代一個常用的詞。然而,在權衡詩這種類型的背景時,在出現(xiàn)了一首真正的詩這種情況下人們最終都會接受詩人的選擇?!睆淖置媪x來看,“Zahre”和“Tr/ine”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然而在一首詩中,作者選用“Zahre”卻表現(xiàn)了超越字面義的更含蓄的意義。因此,文本絕非與作者絕然分離的,它是作者存在的一種擴展,說文本的審美意義在讀者與文本的對話事件中生成,實際上等于說:審美意義在作者和讀者的對話事件中生成。

編輯推薦

《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西方對話美學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