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圖傳

出版時間:2004-9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作者:田鴿  頁數(shù):187  字數(shù):11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采用“以圖讀傳”的形式,輔以專題、名人名言欄目和附錄,精選100余幅與肯尼迪緊密相關(guān)的各類圖片,以簡潔大方的版式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jié)合,再現(xiàn)甘地的傳奇人生、人格魅力、治國方略。全書整體節(jié)奏張弛有度,以甘地一生中南非磨礪、為印度獨立面戰(zhàn)、開創(chuàng)“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成就圣雄為主旋,圖文編排為和聲,使讀者看到一個全新的立體一的甘地,并從中獲得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人生借鑒。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青年時光   第一節(jié) 家庭的影響  第二節(jié) 童婚和性欲懺悔  第三節(jié) 留英生涯  資料鏈接:印度的“種姓”制度第二章 南非磨礪   第一節(jié) 歸國的日子  第二節(jié) 屈辱中爆發(fā)“圣雄嶄露頭角  第三節(jié) 受人愛戴的”苦力律師“  第四節(jié) 建立“烏托邦”——鳳凰村  第五節(jié) 祖魯起義與甘地的終生禁欲  第六節(jié) 托爾斯泰新村第三章 為印度而戰(zhàn)   第一節(jié) 二十年后重歸故里  第二節(jié) 阿姆利則慘案  第三節(jié)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掀起與放棄  第四節(jié) 國大黨內(nèi)部的分裂  第五節(jié) 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關(guān)系  第六節(jié) “食鹽”進軍  第七節(jié) 第一次赴英談判  第八節(jié) 再赴倫敦  資料鏈接:印度教精神第四章 以退為進   第一節(jié) 解救“賤民”的“哈里真運動”  第二節(jié) 退出國大黨  第三節(jié) 以退為進  資料鏈接:電影《甘地傳》介紹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獨立運動   第一節(jié) 二戰(zhàn)的爆發(fā)  第二節(jié) 艱辛的談判  第三節(jié) “滾出印度”  第四節(jié) 死而復(fù)生  資料鏈接:印度人的生死觀第六章 印度獨立與印巴分治   第一節(jié) 獨立的曙光  第二節(jié) 分治的前奏  第三節(jié) 蒙巴頓方案  第四節(jié) 血的代價第七章 成就圣雄   第一節(jié) 克什米爾戰(zhàn)爭   第二節(jié) 反對者的聲音  第三節(jié) 最后的日子   資料鏈接:印巴沖突第八章 圣雄面面觀   第一節(jié) 偉大的人格  第二節(jié) 甘地主義  第三節(jié) 甘地與自然療法  第四節(jié) “他”與甘地  第五節(jié) 甘地的16次絕食  資料鏈接:甘地與“素食主義”附錄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甘地圖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了《甘地圖傳》,覺得寫書評是一個很為難的任務(wù)。不管如何開頭,都會以評論印度文化和印度人結(jié)尾。所以干脆直接評論印度人和印度文化吧。
      在西方人眼中,印度是一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地域。英國人除外。經(jīng)過多少年的殖民經(jīng)驗,估計英國人已經(jīng)習慣了印度炎熱的氣候,擁擠的街道,不潔的食品,難懂的“倫敦口音”和如今獨立后產(chǎn)生的和國人類似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敏感)。但在大部分沒有去過印度的歐洲人心目中,提及印度,往往會像提及西藏一樣,瞬間產(chǎn)生一種源于神秘感的神圣感。這種神秘感和神圣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印度人對宗教的篤信、對死亡的淡定(歐洲人最欠缺的,所以是他們?nèi)~公好龍般最向往的)、瑜伽、以及歷史上產(chǎn)生的類似于特瑞莎(與其說是馬其頓人,不如說是印度人)、甘地這樣的傳奇人物。
      眾所周知,甘地之所以是甘地,是因為非暴力和不合作的提出?;仡欀袊慕?、甚至古代史,我們也有不少非暴力的代表。近代以李鴻章和慈禧為代表,因為背黑鍋簽條約以及“量中華之財力,結(jié)與國之歡心”而落下口實。古代以宋朝皇帝為代表,國人對他們的評價也很低;反之,近現(xiàn)代,我黨重視槍桿子和“以暴力手段奪取政權(quán)”,所以很有在新聞聯(lián)播里名垂青史的意思。這就有意思了。同樣的思路,在印度成就了圣雄,在中國成就的漢奸。
      甘地的理論是,惡之花無法結(jié)出善之果;我們的理論是,反革命分子和帝國主義臭不要臉,不幫他們掘墳?zāi)梗麄兪遣粫约禾蛇M去的。可是,不管哪種理論,最后的結(jié)果是,1947年6月,印度獨立,同時印巴分治;1949年10月,政協(xié)召開,同時,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所以,可能在二戰(zhàn)后的大環(huán)境下,民族獨立是潮流。誰選了一種適合本地土壤的理論,就能整個八九不離十。
      和印度人因為業(yè)務(wù)的關(guān)系,打了好多年交道了。個人觀點是,如果一定要泛泛而論一個民族的話,這個民族身上有很多矛盾的東西非常自然的集于一身。他們多多少少有點貪婪、懶惰、不守時、不為他人著想,同時,這種貪婪、懶惰、不守時、不為他人著想又來的那么自然,那么的發(fā)自本能,以至于其中都不帶有刻意的惡意了。因為宗教的原因,他們素食、禁欲、修行、祈禱,精神寄托異常的豐富,至少比國人豐富得多。所以,當甘地提出了一個和歷史上一脈相承的非暴力思想時,它立刻澆灌了人民心中已經(jīng)被歷史文化埋下的種子,開花結(jié)果了。甘地的成功,其實是印度文化的成功,是卑微的成功,是一個崇尚卑微的土地上自然長成的果實。
      不幸的是(或者說幸運的是),這個思想,只在一片土地上是養(yǎng)料。大家遠遠的看,不敢褻玩。
  •   甘地的成功,在於他看準了英國有g(shù)entleman傳統(tǒng),對於異見者,不可能下死手。且印度的宗教氛圍和情愫是全亞洲最強的,他們的宗教里有悲天憫人的情懷,而甘地有很高的自身文化修養(yǎng),對於理解梭羅的“消極抵抗”進而轉(zhuǎn)化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精神泉源,有著極大的關(guān)聯(lián)……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